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9398发布日期:2021-02-20 16:2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炎布打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等。
[0003]
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0679795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该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前侧中心位置设置有脱膜机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将四个支撑柱相连的移动机构,所述脱膜机构包括支撑板、静模、电机、螺杆、第一矩形板、连接柱和第一连接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前侧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将两个支撑板相连的静模,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前侧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螺杆。该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复合材料成品稳定的进行脱膜,省时省力,提高了脱膜效率,避免影响复合材料成品的质量,有利于广泛推广。
[0004]
虽然该装置能够有便工作人员对复合材料成品稳定的进行脱膜,通过移动动模,从而能够避免动模自由滑动碰伤工作人员,但是其操作较为麻烦,劳动强度较大,从而使得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因此该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壁上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外壁上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壁上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穿过支撑座并连接有上模,所述底座顶壁上连接有与上模相匹配的下模,所述支撑座和上模之间连接有推进组件,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在支撑座侧壁上,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上模外壁上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内壁上连接有推杆,所述底座内壁上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输出端穿过底座并与下模相匹配。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外壁上设置有条形槽,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连接在条形滑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下模相配合。
[0009]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开凿有空腔,所述顶升机构连接在空腔内部。
[0010]
优选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气缸连接在
空腔内部底壁上,所述第一推板连接在第二气缸输出端,所述第一推板顶壁上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远离第一推板的一端与第二推板相连,所述第二推板滑动连接在下模内部。
[0011]
优选的,所述空腔内壁上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一推板与导向杆滑动相连,且所述导向杆外壁上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第一推板与底座内部顶壁之间。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
1、该复合材料成型模具,通过设置有推进机构,进而在上模向上移动时,则会带动推进机构进行转动,从而将下模上的成型产品推出,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且工作效率高。
[0014]
2、该复合材料成型模具,通过设置的顶升机构,进而可以方便的将下模内部的成型产品推出下模,便于自动脱模,进一步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0015]
3、该复合材料成型模具,通过设置的第一推板、第二推板和弹性件,进而第一推板在上升时保持平稳,从而使得第二推板能够平稳的对下模内部的成型产品进行推出,从而提高脱模效率。
[0016]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稳定的对复合材料成品进行脱模与推出,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的主视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底座;101、第一滑杆;102、支撑座;103、第一气缸;104、上模;105、下模;106、空腔;2、支撑杆;201、第一连杆;202、固定座;203、第二连杆;204、推杆;3、顶升机构;301、第二气缸;302、第一推板;303、导向杆;304、弹性件;305、第二滑杆;306、第二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
参照图1-4,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顶壁上连接有第一滑杆101,第一滑杆101外壁上连接有支撑座102,支撑座102顶壁上连接有第一气缸103,第一气缸103输出端穿过支撑座102并连接有上模104,底座1顶壁上连接有与上模104相匹配的下模105,支撑座102和上模104之间连接有推进组件,推进组件包括支撑杆2,支撑杆2连接在支撑座102侧壁上,支撑杆2远离支撑座10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201,上模104外壁上
连接有固定座202,固定座202与第一连杆201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203,第一连杆201内壁上连接有推杆204,底座1内壁上设置有顶升机构3,顶升机构3输出端穿过底座1并与下模105相匹配。
[0025]
第一连杆201外壁上设置有条形槽,第二连杆203滑动连接在条形滑槽内,且第一连杆201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与下模105相配合。
[0026]
底座1内部开凿有空腔106,顶升机构3连接在空腔106内部。
[0027]
顶升机构3包括第二气缸301、第一推板302和第二推板306,第二气缸301连接在空腔106内部底壁上,第一推板302连接在第二气缸301输出端,第一推板302顶壁上连接有第二滑杆305,第二滑杆305远离第一推板302的一端与第二推板306相连,第二推板306滑动连接在下模105内部。
[0028]
空腔106内壁上连接有导向杆303,第一推板302与导向杆303滑动相连,且导向杆303外壁上套接有弹性件304,弹性件304连接在第一推板302与底座1内部顶壁之间。
[0029]
使用时,将材料放置在下模105上,然后启动第一气缸103带动上模104向下运动对材料挤压成型,挤压成型后,启动第一气缸103带动上模104向上运动,进而则会带动第二连杆20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20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推杆204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连杆201外壁上设置有条形槽,进而使得第二连杆203上升一段距离后才会带动第一连杆201和推杆204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将成型产品顶出后再进行推出,提高该装置的可行性,在启动第一气缸103带动上模104向上运动时,同时启动第二气缸301,带动第一推板302向上运动,进而带动第二推板306向上运动,从而将下模105内部成型的产品进行推出,通过设置的导向杆303和弹性件304,进而使得第一推板302在上升时受力均匀,从而使得第二推板306能够平稳的对下模105内部的成型产品进行推出,从而提高脱模效率,能够快速稳定的对复合材料成品进行脱模与推出,进而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