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软管调头的软管注肩机的自动上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8559发布日期:2021-07-02 19: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软管调头的软管注肩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管输送带(1)、软管翻转调头机构(2)和上管机构(3),所述送管输送带(1)上且在垂直送管方向分布有至少一组送管通道,每组送管通道在垂直送管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称;所述上管机构(3)包括注肩机芯棒(31)、真空上管座(32)和上管头(33),所述注肩机芯棒(31)设置于送管输送带(1)送管方向的末端一侧,所述真空上管座(32)上与送管通道相对应设有上管通道且其位于注肩机芯棒(31)的上方,所述上管头(33)设置于真空上管座(32)的上方用于将上管通道中的软管推送套上注肩机芯棒(31)上;所述软管翻转调头机构(2)设置于送管输送带(1)和软管翻转调头机构(2)之间用于吸附送管输送带上的软管、以及将软管由水平方向旋转至竖直方向且传送至上管通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软管调头的软管注肩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管通道包括软管侧部挡板、软管上部挡件和软管端部挡板,所述软管侧部挡板设置于送管输送带(1)的上方且任意二个相邻软管侧部挡板之间设有用于软管通过的间隔;所述软管上部挡件设置于送管输送带(1)上方且位于送管方向第一个软管至倒数第二个软管的上方,所述软管上部挡件和任意二个相邻软管侧部挡板之间构成的空间用于限制软管沿送管方向移动;所述软管端部挡板设置于送管输送带(1)上且位于送管方向的末端一侧,所述软管端部挡板用于限制送管方向最后一个软管到达设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软管调头的软管注肩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翻转调头机构(2)包括底座(21)、伺服电机(22)、减速器(23)、传动转轴(24)、传动板(25)、翻转执行机构(26)、旋转气缸(27)、真空吸附机构(28)和翻转传动机构(29),所述翻转执行机构(26)包括翻转轴承座(261)、翻转轴(262)和翻转板(263);所述真空吸附机构(28)包括安装板(281)、气管(282)和真空吸盘(283);所述翻转传动机构(29)包括定同步带轮(291)、同步带(292)和动同步带轮(293);所述底座(21)安装于送管输送带(1)和上管机构(3)之间,所述伺服电机(22)、减速器(23)设置于底座(21)上且减速器(23)的输入轴与伺服电机(2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转轴(24)转动设置于底座(21)上且其轴向一端与减速器(2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板(25)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于传动转轴(24)的轴向另一端;所述翻转轴承座(261)设置于传动板(25)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翻转轴(262)转动设置于翻转轴承座(261)上,所述翻转板(263)设置于翻转轴(262)的轴向一端;所述旋转气缸(27)设置于翻转板(263)上,所述安装板(281)设置于旋转气缸(27)的输出轴上,所述气管(282)设置于安装板(281)上且与每组送管通道对应设置,所述真空吸盘(283)设置于气管(282)上用于吸附每组送管通道上的软管;所述定同步带轮(291)固定设置于底座(21)上且其底部内固定连接于同步带内,所述动同步带轮(293)与翻转轴(262)同轴传动连接且动同步带轮(293)内传动连接于同步带(292)中且同步带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软管调头的软管注肩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同步带轮(291)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定带轮齿圈,所述动同步带轮(293)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动带轮齿圈,所述同步带(292)的内圆周表面上设有内齿圈,所述定同步带轮(291)的定带轮齿圈的底部内固定连接于同步带(292)的内齿圈上,所述动同步带轮(293)的动带轮齿圈内啮合于同步带(292)的内齿圈上且同步带始终保持张紧状态,所述定同步带轮(291)和动同步带轮(293)的直径比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软管调头的软管注肩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通道为向内凹的弧形凹槽结构,上管通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真空吸附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软管调头的软管注肩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头(33)上连接有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带动上管头将上管通道中的软管推送套入注肩机芯棒(3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软管调头的软管注肩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包括送管输送带、软管翻转调头机构和上管机构,上管机构包括注肩机芯棒、真空上管座和上管头;软管翻转调头机构用于吸附送管输送带上的软管、以及将软管由水平方向旋转至竖直方向且传送至上管通道中。本实用新型通过真空吸附机构吸附送管输送带上的软管,然后通过翻转执行机构带动软管在第一竖直面内转动90°使其轴心方向由水平位置旋转至竖直位置、并在该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旋转气缸带动软管在与第一竖直面垂直的第二竖直面内旋转180°使软管调头,最终使得软管的色标随着旋转转到后端,并传送至上管通道中,最后由上管机构将软管推送套上注肩机芯棒上。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朝;肖红升;陆观;李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市通州区三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7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