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溶剂复合机用冷却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5494发布日期:2021-06-22 17:1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无溶剂复合机用冷却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对薄膜进行冷却的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溶剂复合机用冷却辊。



背景技术:

薄膜生产过程中,复合后,需要进行冷却,以实现薄膜的快速定型。通常会在复合机的出料端设置冷却辊,通过薄膜与冷却辊接触并发生热交换,实现对薄膜的冷却。现有的冷却辊通常包括转动连接在复合机上的辊体,辊体内设有冷却空腔,还包括分别贯穿辊体的两端且与冷却空腔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使用时,通过进液管向冷却空腔内导入冷却液,待冷却液充满冷却空腔后,会对辊体的侧壁进行热交换,实现对辊体进行降温,待复合后的薄膜与辊体接触后,辊体与复合后的薄膜发生热交换,实现对薄膜的冷却,从而实现薄膜的快速定型;待冷却空腔内充满冷却液后,再利用出液管将使用后的冷却液导出。

但是现有的冷却辊,为了提高冷却的效果,需要将辊体的外壁为较薄,因此冷却空腔的体积较大,需要导入较多的冷却液才能实现较好的冷却效果,因此导致整个冷却工序使用的冷却液较多,成本较高。而且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位于冷却空腔中部的冷却液不会直接与辊体的外壁接触,会出现冷却液未完全与辊体发生热交换便导出的情况,使得冷却液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无溶剂复合机用冷却辊,以解决现有技术是直接在冷却辊内设置一个冷却空腔,并通过向冷却空腔内导入冷却液进行冷却,这种方式需要使用较多的冷却液,冷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溶剂复合机用冷却辊,包括转动连接在复合机上的辊体,辊体内设有两条螺旋设置的冷却流道,两条冷却流道交叉缠绕设置,两条冷却流道的进液端分别位于辊体的两端;辊体内还同轴设置有一个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两个导入模块和两个导出模块,且空腔的每端均设有一个导入模块和一个导出模块;导入模块上均连通有进液管和导入管,且进液管与导入模块转动连接,两根进液管远离导入模块的一端分别与两条冷却流道的进液端连通;导出模块上连通有出液管和导出管,且出液管与导出模块转动连接,两根出液管远离导出模块的一端分别与两条冷却流道的出液端连通。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

通过导入管向导入模块内导入冷却液,冷却液通过进液管分别进入两条冷却流道内,并沿着冷却流道流动,再通过出液管导入导出模块内,再从导出管导出。冷却液在冷却流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冷却液会与辊体发生热交换,从而对辊体进行冷却、降温,待薄膜与辊体接触后,便会与薄膜发生热交换,从而对薄膜进行冷却、降温,加快薄膜定型。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两条冷却流道,通过向冷却流道内导入冷却液,便能实现对辊体进行降温,与现有技术通过在辊体的中部挖取冷却空腔相比,能够减少冷却液的用量,从而降低冷却成本;

2、将冷却流道设置为螺旋状,能够使得冷却液在辊体内具有较长的流动路径,进而能够充分的与辊体发生热交换,实现对辊体充分的冷却,同时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

3、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有两条冷却流道,且两条冷却流道的进液端分别位于辊体的两端,因此冷却液分别从辊体的两端进入两条冷却流道内,能够使得辊体各处的温度分布更均匀,进而实现对薄膜各部分均匀的冷却,使得冷却效果更佳;

4、为了辊体各个部分均能发挥冷却的作用,辊体是转动连接在复合机上的,因此在空腔内设置导入模块和导出模块,并且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导入模块和导出模块转动连接,能够实现辊体转动时,能顺利向冷却流道内导入冷却液和将冷却液导出。

进一步,还包括一个弧形的冷却块,冷却块包裹在辊体外部,冷却块与辊体同轴设置,冷却块内设有冷却通道,两根导出管远离导出模块的一端均贯穿冷却块且与冷却通道连通;还包括一根贯穿冷却块并与冷却通道连通的排液管。

有益效果:从冷却流道内导出的冷却液会进入冷却块内的冷却通道内,通过冷却液与冷却块之间发生热交换,实现对冷切块进行降温。冷却块包裹在辊体外,能够使得薄膜在与辊体接触时,包裹在薄膜外,使得薄膜处于一个温度较低的环境,进而提升对薄膜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导出管贯穿冷却块的下部与冷却通道的下部连通,排液管贯穿冷却块的上部与冷却通道连通。

有益效果:导出管与冷却通道的下部连通,使得冷却液从冷却通道的下部导入,而排液管与冷却通道的上部连通,则会使得冷却液从冷却通道的上部导出,因此冷却液会在冷却通道内堆积后,直至液面达到排液管的位置后,再排出,会使得冷却液与冷却块充分的进行热交换后再导出,在提高对冷却块的降温效果的同时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

进一步,辊体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定位环,还包括一根两端均固定在定位环上的刮杆,刮杆与辊体的外壁相贴,且刮杆与辊体相贴的一侧设有刷毛。

有益效果:设置定位环和刮杆,能够在辊体转动时与刮杆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刷毛将辊体外壁上粘附的粉尘刮下,降低粘附在薄膜上的粉尘的量,提高制备的薄膜的清洁度。

进一步,还包括与辊体连通的加液机构,加液机构包括进液部和冷却部,进液部包括储液箱,导入管远离导入模块的一端与储液箱连通;冷却部包括冷却箱和一根两端均贯穿冷却箱的冷却管,冷却管的一端与储液箱连通,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排液管连通;冷却箱内设有液氮罐,液氮罐上的出液端朝向冷却箱,液氮罐的出液端上设有出液阀门,冷却箱的顶部设有泄压口,泄压口内设有泄压阀。

有益效果:设置加液机构能够向辊体内导入冷却液,通过储液箱储存冷却液,并通过导入管将冷却液导入冷却流道内对辊体进行降温。而冷却部能够对使用后导出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再进行循环使用。当冷却液对辊体和冷却块进行降温后,导入冷却管内,并沿着冷却管流动后进入储液箱内。冷却液在冷却管内流动的过程中,打开出液阀门,向冷却箱内导入液氮,液氮气化时吸热,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再导入储液箱内,完成冷却液的循环使用。

进一步,冷却部内还设有转运箱,排液管远离冷却块的一端与转运箱的顶部连通,还包括一根导流管,导流管包括吸水段和排水段,吸水段呈波纹状设置,吸水段位于转运箱的底部,排水段朝远离转运箱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且排水段远离转运箱的一端与冷却管连通。

有益效果:设置转运箱,能够对使用后的冷却液进行暂时储存,并实现冷却液间歇的导入冷却管内,进而能间歇的打开出液阀门,向冷却箱内间歇的加入液氮,使得液氮气化时,能将使用后的冷却液充分的冷却。

使用后的冷却液通过排液管导入转运箱内,并在转运箱内逐渐堆积,待转运箱内达到一定液面时,转运箱和导流管形成的虹吸结构启动,因此转运箱内的冷却液通过导流管进入冷却管内,并沿着冷却管流动,再进入储存箱内进行储存。

进一步,转运箱内设有控制出液阀门启闭的浮子开关。

有益效果:在转运箱内的液面达到转运箱和导流管形成的虹吸结构启动时,浮子开关的浮子上移至控制出液阀门打开,此时使用后的冷却液进入冷却管内,而出液阀门正好打开,实现向冷却管内导入待降温的冷却液和向冷却箱内导入液氮同步,进而减少液氮的浪费。

进一步,还包括一个与辊体同轴设置的安装环,安装环一端设有弧形槽,辊体滑动连接在弧形槽内;辊体上固定有第一扇形齿轮,冷却块内壁设有可与第一扇形齿轮啮合的第二扇形齿轮;弧形槽的两端与冷却块之间均设有弹簧。

有益效果:辊体转动时带动第一扇齿轮转动,当第一扇齿轮与第二扇齿轮啮合时,会带动冷却块转动,使得冷却块与排液管的连通处位于下方,此时,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会快速的进入转运箱内。而在第一扇形齿轮与第二扇形齿轮脱离后,冷却块快速的复位,导入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再次逐渐堆积,对冷却块进行降温。

进一步,冷却管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内固定有与冷却管同轴的转轴,转轴上位于冷却箱内的部分外固定有若干刮片,转轴远离刮片的一端上设有转动轮;储液箱的内壁上位于转轴下方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转动叶片,转动轴上也设有转动轮,两个转动之间套设有皮带。

有益效果:冷却液沿着冷却管流动至储液箱内时,会冲击转动叶片,从而使得转动轴转动,通过皮带的传动,转轴会带动刮片转动。液氮在气化时,可能会造成冷却液在冷却管内凝结成冰,而刮片转动时,能够将冷却管内壁的冰刮下,进而降低冷却管被堵塞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辊体的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辊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加液机构的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辊体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辊体1、冷却流道11、空腔12、导入模块13、导入管131、导出模块14、导出管141、进液管15、出液管16、第一扇形齿轮17、冷却块2、冷却通道21、排液管22、第二扇形齿轮23、储液箱3、转动轴31、转动叶片32、冷却箱4、冷却管41、液氮罐42、泄压口43、泄压阀431、转运箱5、导流管51、浮子开关52、转动环6、转轴61、刮片62、定位环7、弧形槽71、刮杆8、刷毛81。

实施例1:

无溶剂复合机用冷却辊,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辊体1和加液机构,辊体1的两端转动连接复合机上,辊体1内设置有两条呈螺旋状的冷却流道11,且两条冷却流道11交叉缠绕设置,两条冷却流道11的进液端分别位于辊体1的两端。辊体1内还同轴设置有一个空腔12,两条冷却流道11均包裹在空腔12外。

空腔12内固定设置有两个导入模块13和两个导出模块14,空腔12的每一端均设置有一个导入模块13和一个导出模块14。导入模块13上均连通有一根进液管15和一根导入管131,进液管15远离导入模块13的一端贯穿辊体1与冷却流道11的进液端连通,导入管131与导入模块13转动连接。导出模块14上均连通有一根出液管16和一根导出管141,出液管16远离导出模块14的一端贯穿辊体1与冷却流道11的出液端连通,导出管141与导出模块14转动连接。且导出管141贯穿导入模块13和导入管131,导出管141与导入模块和13和导入管131均转动连接。

辊体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环6,转动环6固定在复合机上,还包括一根两端分别固定在转动环6上的刮杆8,刮杆8与辊体1的外壁相贴,且刮杆8与辊体1外壁相贴的一侧上设有若干刷毛81,能够将辊体1表面粘附的粉尘刮下。

还包括一个弧形的冷却块2,冷却块2包裹在辊体1外部,冷却块2与辊体1同轴,且冷却块2内壁与辊体1外壁之间存在间隙,具体的尺寸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冷却块2内壁与辊体1外壁之间的间隙为8mm。结合图2所示,冷却块2内设有冷却通道21,导出管141远离导出模块14的一端均贯穿冷却块2的底部,且导出管141与冷却通道21连通。还包括一根贯穿冷却块2顶部且与冷却块2连通排液管22。

结合图3所示,加液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进液部和冷却部,进液部包括固定在壳体内的储液箱3,导入管131远离导入模块13的一端贯穿储液箱3且与储液箱3连通,导入管131位于储液箱3内的一端上均设有液泵。冷却部包括转运箱5和位于转运箱5下方的冷却箱4,排液管22远离冷却块2的一端贯穿转运箱5顶部并与转运箱5连通,还包括一根贯穿转运箱5左侧壁且与转运箱5连通的导流管51,导流管51包括右侧位于转运箱5内的吸水段和左侧位于转运箱5外的排水段,吸水段呈波纹状设置,排水段从右至左向下倾斜设置。通过转运箱5和导流管51的结构设置,使得转运箱5与导流管51形成虹吸结构。

还包括一根贯穿冷却箱4左右两侧壁的冷却管41,冷却管41的右端与导流管51的左端连通,冷却管41的左端贯穿储液箱3的左侧壁并与储液箱3连通。冷却箱4的顶部固定有液氮罐42,液氮罐42的出液端贯穿冷却箱4的顶部,液氮罐42的出液端上设有出液阀门;转运箱5内部设有控制出液阀门启闭的浮子开关52,当转运箱5内的液面达到转运箱5与导流管51构成的虹吸结构启动时,浮子开关52控制出液阀门打开。冷却箱4的顶部还设有泄压口43,泄压口43内设有泄压阀431,泄压阀431为压力阀,当冷却箱4内的压强达到阈值时,泄压阀431打开,将冷却箱4内的氮气排出。

冷却管4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环6,转动环6内固定有与冷却管41同轴的转轴61,转轴61与转动环6之间固定有连杆,转轴61上位于冷却箱4内的部分外固定若干刮片62,转轴61的右端上设有转动轮;储液箱3的左侧内壁上位于转轴61下方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1,转动轴31上设有转动叶片32,转动轴31上也设有转动轮,两个转动之间套设有皮带。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冷却辊安装在复合机的出料端,当薄膜在复合机内复合完成后,从出料端进行出料,并缠绕过辊体1后,再利用收卷辊进行收卷。复合后的薄膜缠绕在辊体1上的方式,将复合后的薄膜的自由端穿过辊体1和冷却块2之间的间隙,利用收卷辊对复合后的薄膜的自由端进行固定,并使复合后的薄膜与辊体1外表面相贴。

再启动液泵,通过液泵抽取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并通过导入管131将冷却液导流至导入模块13内,再通过进液管15进入冷却流道11内,并沿着冷却流道11流动。冷却液在冷却流道11内流动的过程中,会与辊体1的外壁发生热交换,实现对辊体1外壁的降温,因此在复合后的薄膜收卷的过程中,辊体1会对复合后的薄膜进行冷却,以实现薄膜快速冷却定型。而在此过程中,由于两条冷却流道11的进液端分别位于辊体1的两端,因此冷却液进入冷却流道11的位置不同,且冷却液在冷却流道11内流动的方向相反,使得辊体1的两端均为刚进入的冷却液和进行一段时间热交换后的冷却液,使得整个辊体1外部的温度均匀度更高,进而对薄膜的冷却均匀度高,提高对薄膜的冷却效果。

冷却液在冷却流道11内沿着进液端向出液端方向流动,再通过出液管16进入导出模块14内,并通过导出管141导入冷却块2上的冷却通道21内,对冷却块2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却块2降温。由于冷却块2包裹在辊体1外,因此会包裹在薄膜外,使得薄膜处于一个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进一步提高冷却的效果。

导出管141贯穿冷却块2的下部,并与冷却块2的底部连通,因此冷却液会从冷却块2的底部进入冷却通道21内,导流管51与冷却通道21的上部连通,会使得冷却液进入冷却通道21后,逐渐堆积至充满冷却通道21后,冷却液再从导流管51导入转运箱5内。在此过程中,冷却液会逐渐堆积后与冷却块2充分的发生热交换,对冷却块2进行降温,进而能够提高对冷却块2的降温效果,并使得冷却液充分的利用。

冷却液从导流管51导入转运箱5内后,会逐渐在转运箱5内进行堆积,待转运箱5内的冷却液液面高度上升至转运箱5和导流管51构成的虹吸结构启动时,浮子开关52上移至出液阀门打开后,向冷却箱4内喷入液氮,并且虹吸结构启动,会使得转运箱5内的冷却液导出,并进入冷却管41后,沿着冷却管41流动,待冷却液流动至冷却箱4内后,根据液氮气化会吸热的原理,对冷却液进行降温,使得使用后的冷却降温后再进入储液箱3内。

由于液氮的温度较低,因此在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时,可能会使得冷却液在冷却管41内凝结成冰。而冷却液从冷却管41内导入储液箱3内时,冷却液冲击转动叶片32,从而带动转动轴31转动,再通过皮带的传动,使得转轴61随之转动,因此刮片62会转动对凝结在冷却管41内壁的并刮下,避免冷却管41堵塞的情况出现。而冷却后的冷却液进入储液箱3内,便于再次进行使用。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两个与辊体1同轴的定位环7,定位环7固定在复合机上,导入管131和导出管141均穿过定位环7。两个定位环7相对的一侧上均设有弧形槽71,冷却块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定位环7上的弧形槽71内。冷却块2的两端均焊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冷却块2的一端焊接在弧形槽71上,本实施例中弹簧优选压簧,具体型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两根导出管141的内径之和小于导流管51的内径。

辊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扇形齿轮17,冷却块2的内壁上固定有可与第一扇形齿轮17啮合的第二扇形齿轮23。刮杆8包括位于两端的凸起部和位于中部的刮动部,凸起部呈弧形,可供第一扇形齿轮17通过。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辊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薄膜的力,因此是会发生转动的,带动第一扇形齿轮17转动,当第一扇形齿轮17转动至与第二扇形齿轮23啮合时,带动第二扇形齿轮23转动,因此使得冷却块2沿着弧形槽71滑动。待第一扇形齿轮17转动至与第二扇形齿轮23脱离后,驱动冷却块2转动的力消失,冷却块2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在冷却块2转动时,会使得导流管51转动至底端,且导流管51的内径大于两个导出管141的内径之和,因此会使得冷却通道21内的冷却液快速的排出。在冷却液排出后,冷却块2复位时,冷却液又逐渐的在冷却通道21堆积,进而对冷却块2进行降温,使得冷却块2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更好的对复合后的薄膜进行冷却。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