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竿卧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3341发布日期:2021-11-18 12:0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竿卧缠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鱼竿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鱼竿卧缠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碳布在绕卷在金属模具上后,需要烘干实现强化结构,为使卷制后的碳布不易在高温下发生层与层之间的剥离,需要在烘干前在碳布表面绕卷一层pp带。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4077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卧式智能鱼竿专用缠带装置,包括机架、卡盘装置,机架上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沿导轨滑动的行进装置,行进装置上设有一对托辊,行进装置一侧设有转动的缠带装置,缠带装置转动范围所在平面垂直于导轨,缠带装置位于卡盘装置一侧转动设有转盘,转盘侧端设有三个带料杆,机架上方还设有与机架垂直的滑杆,滑杆下方设有与滑杆滑动连接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下端设有夹子。该实用新型卡盘装置卡住鱼竿转动,行进装置带动缠带装置行进缠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缠带装置在加工时利用卡盘装置卡住模具一端转动缠带,鱼竿自由端在高速转动过程中极易发生强烈震动,鱼竿稳定性较差容易影响缠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缠带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竿卧缠机。
6.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竿卧缠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鱼竿卧缠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夹紧模具且驱动模具转动的驱动装置,机架上端部转动连接有放卷轮,机架上端部设有限位杆,限位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中心孔,限位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机架设有驱动放卷轮水平移动的位移装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夹紧模具,进而带动模具在限位杆的中心孔内转动,pp带经条形槽缠绕至模具上,模具在限位杆的限位作用下不易发生大幅震动,有利于提高缠带效果。
9.可选的,所述机架背离驱动装置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电磁推板,电磁推板下端部固设有齿条,机架固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固设有与齿条适配的齿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转动,经齿条带动电磁推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自动将鱼竿推入限位杆及驱动装置内,自动化程度较高。
11.可选的,所述放卷轮下方转动连接有张紧轮,张紧轮沿其轴向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环形凹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p带在环形凹槽内绕过张紧轮,在张紧轮的作用下不易松弛,有利于提高缠带效果。
13.可选的,所述放卷轮下方固设有顶块,顶块上方设有压块,压块下端部固设有切刀,顶块开设有与切刀适配的切割槽,压块上方连接有第一气缸。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p带从压块与顶块之间经过,第一气缸经压块控制切刀下降可自动将pp带切断,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气缸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机架靠近驱动装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牵引环,牵引环转动连接有两个夹板,两个夹板的中间位置交叉且转动连接,机架开设有与夹板适配的环形槽,环形槽、牵引环及限位杆均同轴设置,环形槽靠近放卷轮的一侧宽度较宽,两个夹板位于环形槽内的端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引环转动带动夹板沿环形槽转动,夹板位于环形槽较宽位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两个夹板之间夹角较大,pp带可进入两个夹板之间,夹板转动至环形槽较窄部分时,自动将pp带夹紧,在牵引环作用下绕卷在模具上,自动化程度较高。
17.可选的,所述机架靠近电磁推板的一端设有传送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按一定间距将模具传送至电磁推板与限位杆之间,便于电磁推板将模具推入中心孔内,不需人工上料,自动化程度较高。
19.可选的,所述机架上端部设有支撑轴,支撑轴固设有第一卡盘,支撑轴背离机架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卡盘,第一卡盘靠近第二卡盘的一侧固设有连接块,放卷轮与连接块转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利用螺纹将第二卡盘拆下,将放卷轮套在连接块上,重新安装上第二卡盘,换卷过程较为便利。
21.可选的,所述限位杆与机架可拆卸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更换具有不同直径中心孔的限位杆以适应不同的模具,对不同的模具都有较好的缠带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限位杆,驱动装置夹紧模具,进而带动模具在限位杆的中心孔内转动,pp带经条形槽缠绕至模具上,模具在限位杆的限位作用下不易发生大幅震动,有利于提高缠带效果;
25.2.通过设置电磁推板,齿轮转动,经齿条带动电磁推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自动将鱼竿推入限位杆及驱动装置内,自动化程度较高;
26.3.通过设置牵引环及夹板,牵引环转动带动夹板沿环形槽转动,夹板位于环形槽较宽位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两个夹板之间夹角较大,pp带可进入两个夹板之间,夹板转动至环形槽较窄部分时,自动将pp带夹紧,在牵引环作用下绕卷在模具上,自动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一种鱼竿卧缠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9.图3是旨在突显齿轮及齿条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30.图4是旨在突显第一气缸及压块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31.图5是旨在突显复位弹簧及传动环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驱动装置;3、支撑柱;31、位移装置;32、放卷轮;4、限位杆;41、条形槽;42、导向环;5、电磁推板;51、第一电机;511、齿轮;52、齿条;33、张紧轮;331、环形凹槽;34、顶块;35、第一气缸;351、压块;352、切刀;341、切割槽;6、牵引环;61、夹板;
62、传动环;63、复位弹簧;11、传送带;36、支撑轴;361、第一卡盘;362、第二卡盘;311、第二气缸;312、滑台;7、第二电机;71、同步轮;72、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鱼竿卧缠机。
35.参照图1和图2,一种鱼竿卧缠机,包括机架1,机架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有驱动装置2,使用者将模具一端插入驱动装置2内,驱动装置2将模具对应端部夹紧;机架1上端部转动连接有pp带放卷轮32,使用者控制放卷轮32上pp带的自由端在模具靠近驱动装置2的端部进行预绕卷,然后利用驱动装置2控制模具转动;机架1安装有位移装置31,使用者利用位移装置31控制放卷轮32向远离驱动装置2的方向移动,进而将pp带绕卷在模具表面。
36.参照图1,机架1背离驱动装置2的一端安装有传送带11,传动带上带面由机架1外向机架1上端部传送,使用者将卷有碳布的模具按一定间距置于传送带11上,模具在传送带11带动下移动至机架1上方。
37.参照图1和图3,机架1安装有电磁推板5,电磁推板5位于传送带11背离驱动装置2的一侧且与机架1滑动连接;机架1位于电磁推板5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输出端水平设置且固定安装有齿轮511,使用者启动第一电机51,带动齿轮511转动,电磁推板5下端部固定安装有齿条52,齿轮511与齿条52啮合,带动齿条52及电磁推板5在机架1的限位作用下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移动。
38.参照图1和图4,电磁推板5下端面略高于传送带11上端面,电磁推板5将此时位于电磁推板5与驱动装置2之间的模具向靠近驱动装置2的方向移动;机架1上端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部安装有压块351,压块351利用螺栓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与压块351间安装有限位杆4,限位杆4位于电磁推板5与驱动装置2之间且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
39.参照图1,机架1上端部安装有导向环42,导向环42的直径沿靠近电磁推板5的方向逐渐增大,电磁推板5推动模具进入导向环42内;两块导向板背离电磁推板5的一端与限位杆4抵触,限位杆4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中心孔,导向环42与中心孔同轴设置,模具经导向环42进入中心孔内,沿中心孔向驱动装置2移动,限位杆4靠近驱动装置2的一端与驱动装置2间留有间隙,模具靠近驱动装置2的一端延伸出限位杆4后插入驱动装置2内,进而被驱动装置2夹紧。
40.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上端部设有位移装置31,位移装置31包括支撑柱3,支撑柱3采用空心金属材质重量较轻,支撑柱3上端部固定安装有水平的支撑轴36,支撑轴36背离支撑柱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卡盘362,使用者转动第二卡盘362将市第二卡盘362脱离支撑轴36;支撑轴36靠近支撑柱3的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第一卡盘361,第一卡盘361同轴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使用者利用放卷轮32中心位置的孔将放卷轮32套在连接块上,放卷轮32的孔直径略大于连接块直径,可在连接块上转动,连接块的长度略大于放卷轮32的厚度,使用者重新将第二卡盘362安装在支撑轴36上,连接块与第二卡盘362抵触,进而将放卷轮32安装在支撑柱3上端部。
41.参照图1和图2,放卷轮32下方安装有张紧轮33,张紧轮33与支撑柱3转动连接,使用者将pp带端部从放卷轮32上拉出至张紧轮33下方,张紧轮33沿其轴向的中间位置开设有
环形凹槽331,使用者控制pp带在环形凹槽331内绕过张紧轮33底部向靠近模具的方向拉动;支撑柱3固定安装有顶块34,顶块34上方安装有压块351,使用者将pp带从顶块34与压块351之间穿过,进而使之与模具靠近驱动装置2的端部接触,然后利用驱动装置2控制模具在限位杆4内旋转,限位杆4对模具进行限位,模具不易发生较大幅度颤动,缠带效果较好。
42.参照图1,机架1安装有位移装置31,位移装置31包括第二气缸311和滑台312,滑台312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端部,支撑柱3下端部开设有与滑台312适配的滑槽,滑台312嵌入滑槽内与支撑柱3滑动连接,第二气缸311沿机架1长度方向固定安装在机架1靠近驱动装置2的一端,第二气缸311输出端与支撑柱3固定连接,使用者控制第二气缸311输出端伸长,带动支撑柱3沿滑台312向靠近传送带11的方向移动。
43.参照图1和图2,支撑柱3带动放卷轮32同步移动,限位杆4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41,条形槽41位于限位杆4靠近支撑柱3的一侧,pp带在卷轮带动下沿条形槽41向背离驱动装置2的方向移动,同时在模具的转动下螺旋绕卷在模具表面。
44.参照图1和图4,支撑柱3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35,第一气缸35输出端于压块351上端部固定连接,pp带在模具背离驱动装置2的一端绕卷完成后,第一气缸35启动,带动压块351靠近顶块34;第一气缸35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气缸35带动压块351靠近驱动装置2的同时下压靠近顶块34上端面。
45.参照图1和图4,压块351下端部固定安装有切刀352,切刀352与pp带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其长度大于pp带的宽度,压块351带动切刀352靠近顶块34进而与pp带上端面接触,顶块34上端部开设有与切刀352适配的切割槽341,切刀352下移嵌入切割槽341内,过程中pp带被切断,同时切断后的端部被压块351与顶块34夹紧;同时第二气缸311输出端收缩,将支撑柱3拉回机架1靠近驱动装置2的一端。
46.参照图1和图2,此时电磁推板5通电具备磁性,在第一电机51带动下,将模具从限位杆4内拉出至传送带11上完成绕卷,然后电磁推板5断电,将下一根模具推入限位杆4内,进而卡入驱动装置2内;机架1靠近驱动装置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牵引环6(参照图4),机架1上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输出轴固定安装有同步轮71,第二电机7启动,带动同步轮71转动,同步轮71与牵引环6(参照图4)之间连接有同步带72,同步轮71经同步带72带动牵引环6(参照图4)转动。
47.参照图1和图5,牵引环6转动连接有两个夹板61,两个夹板61的中间位置交叉且转动连接,机架1开设有与夹板61适配的环形槽,环形槽靠近放卷轮32的一侧宽度较宽,pp带被切断时,两块夹板61背离支撑柱3的一端嵌入环形槽内较宽的部分,两个夹板61位于环形槽内的端部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63,复位弹簧63将两块夹板61之间的夹角撑大。
48.参照图1和图5,支撑柱3靠近驱动装置2时,pp带位于张紧轮33(参照图2)与顶块34(参照图2)之间的部分进入两个夹板61之间,牵引环6及限位杆4均同轴设置,牵引环6带动夹板61绕模具转动,夹板61嵌入环形槽的部分安转有传动环62,夹板61移动至环形槽较窄部分时,传动环62受挤压挤压夹板61,两块夹板61之间的夹角变小将pp夹紧,同时第二气缸311伸长,支撑柱3背离驱动装置2移动,第一气缸35(参照图4)收缩,顶块34(参照图2)沿第一气缸35(参照图4)长度方向上升,夹板61带动pp带自由端在模具上绕卷,同时驱动装置2带动模具转动实现绕卷,人工操作较少,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效率较快。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鱼竿卧缠机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启动第一电机51,带动电磁
推板5将此时位于电磁推板5与驱动装置2之间的模具向靠近驱动装置2的方向移动,进而推动模具进入导向环42内,导向环42与中心孔同轴设置,模具经导向环42进入中心孔内,沿中心孔向驱动装置2移动,模具靠近驱动装置2的一端延伸出限位杆4后插入驱动装置2内,进而被驱动装置2夹紧,使用者利用驱动装置2控制模具在限位杆4内旋转,限位杆4对模具进行限位,模具不易发生较大幅度颤动,缠带效果较好。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