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0749发布日期:2022-02-19 21:4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对塑胶进行定型的工具,在实际生产中,模具通常包括动模和定模两部分,其中,动模是能够相对定模进行运动的,当动模与定模扣合在一起时,二者内部会围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腔体,将熔融塑胶高压注入该腔体,便能够成型出与腔体形状相一致的塑胶工件。
3.而动模与定模能否准确扣合影响着塑胶工件的注塑质量,因此通常会在动模上安装导向柱,而导向柱的另一端会穿设定模,如此,利用导向柱使得动模与定模相扣合时能够准确扣合在一起,然而,上述的利用导向柱进行定位的做法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导向柱需要穿设定模,便意味着二者是间隙配合,导致定模与动模之间难以准确扣合在一起。
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一种音响的上壳体20,上壳体20呈半圆球结构,如果采用常规的定位结构,容易导致上壳体20在脱模时,其边缘部位21被腔体的内侧壁刮伤,导致上壳体20的注塑质量不佳,因此如何提高模具合模时的定位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能够提高模具的定模与动模在合模时的精度,从而避免上壳体能够准确脱模,避免出现刮伤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包括:
8.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及限位柱,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柱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下模板的一端上开设有定位孔;及
9.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及定位柱,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定位柱容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且所述定位柱至少部分从所述上模板的表面凸出;
10.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扣合时,以使所述定位柱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孔内,并且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成型上壳体的腔体。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穿设于所述限位柱,且所述限位螺钉与所述下模板相螺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及所述定位柱均为圆柱结构。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间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设置有多个,各所述限位柱一一对应容置于各
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板上还开设有进胶槽。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板还开设有若干固定孔,各所述固定孔之间设置有间隔。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靠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排气槽。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槽的深度为10um~20um。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内还开设有冷却流道。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1.1、利用限位柱与定位柱相配合作用,使得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不会存在横向之间的位移,从而确保上壳体的边缘部位不会被腔体的内侧壁刮伤,有效提高上壳体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所示的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2所示的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28.请参阅图2及图3,一种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10,包括下模组件100及上模组件200,下模组件100包括下模板110及限位柱120,下模板11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限位柱120容置于第一安装孔111内,限位柱120远离下模板110的一端上开设有定位孔121,上模组件200包括上模板210及定位柱220,上模板2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定位柱220容置于第二安装孔内,且定位柱220至少部分从上模板210的表面凸出,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相扣合时,以使定位柱220至少部分容置于定位孔121内,并且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之间形成用于成型上壳体20的腔体。
29.需要说明的是,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相扣合时,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之间会形成用于成型上壳体20的腔体,为了使得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准确扣合在一起,在下模板110上靠近上模板210的那一侧面上开设第一安装孔111,然后将限位柱120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11内,而限位柱120上远离下模板110的那一端上开设定位孔121;进一步地,上模板2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定位柱220安装固定在第二安装孔内,其中,定位柱220远离上模板210的一端上至少部分从上模板210的表面凸出,如此,当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扣合在一起时,定位柱220的至少部分会卡接在定位孔121内,如此,利用定位柱220与限位柱120配
合作用能够使得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实现精准定位,使得上壳体20在脱模时,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之间不会存在横向之间的位移,从而确保上壳体20的边缘部位21不会被腔体的内侧壁刮伤,有效提高上壳体20的成型质量。
30.进一步地,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定位柱220与限位柱120相配合作用,其中,限位柱120上开设定位孔121,使得定位柱220能够部分容置在定位孔121内,而不是直接在下模板110上开设孔位,通过采用组装的方式,使得定位柱220与上模板210之间的位置能够调整,限位柱120与下模板110之间的位置也能够调整,从而有利于对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之间进行精定位,以提高精定位的调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确保定位柱220与定位孔121之间尽可能地匹配。
31.请参阅图3,一实施方式中,下模组件100还包括限位螺钉130,限位螺钉130穿设于限位柱120,且限位螺钉130与下模板110相螺接。
32.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柱120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11内,为了便于限位柱120安装,利用限位螺钉130将限位柱120固定在第一安装孔111内,亦即,限位螺钉130穿过限位柱120后再螺接至第一安装孔111的底部上,能够方便限位柱120拆卸,同时方便对调整限位柱120在第一安装孔111内的位置。
33.进一步地,一实施方式中,定位柱220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也是使用限位螺钉130进行安装固定,从而能够方便调整定位柱220在第二安装孔内的位置。
34.一实施方式中,限位柱120及定位柱220均为圆柱结构。进一步地,限位柱120上开设的定位孔121为圆孔结构,如此,当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相扣合时,有利于定位柱220容置于定位孔121内。
35.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11开设有多个,各第一安装孔111之间设置有间隔,限位柱120设置有多个,各限位柱120一一对应容置于各第一安装孔111内,进一步地,第二安装孔也开设有多个,各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间隔,定位柱220设置有多个,各定位柱220一一对应容置于各第二安装孔内,如此,当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相扣合时,各定位柱220一一对应与各定位孔121对齐,如此,使得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扣合时更加精准;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11及第二安装孔分别开设有三个,限位柱120及定位柱220分别设置有三个。
36.请参阅图2,一实施方式中,下模板110上还开设有进胶槽112。需要说明的是,当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相扣合时,进胶槽112会被上模板210遮挡密封,使得熔融塑胶能够经进胶槽112流入到腔体内。
37.请参阅图2,一实施方式中,下模板110还开设有若干固定孔113,各固定孔113之间设置有间隔。需要说明的是,下模板110在实际使用时,需要被固定在模架上,因此为了使得下模板110能够被可靠地固定在模架上,因此在下模板110上开设固定孔113,使得螺栓或者螺钉能够螺接在固定孔113内,将下模板110与模架固定在一起。
38.请参阅图4,一实施方式中,上模板210靠近下模板11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排气槽211。在上模板210的表面上开设排气槽211,当上模板210与下模板110相扣合时,随着熔融塑胶挤入到腔体内,腔体内的气体能够沿着排气槽211排出到模具外,从而确保能够顺利生产上壳体20。
39.一实施方式中,排气槽211的深度为10um~20um。例如排气槽211的深度还可以是
12um,或者14um,或者15um,或者16um,或者18um,使得熔融塑胶挤入到腔体内时,能够顺利将气体排到模具外,同时避免熔融塑胶从排气槽211内挤出,确保上壳体20的成型质量。
40.请参阅图2及图4,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加快上模板210的冷却效率,上模板210内还开设有冷却流道212,通过往冷却流道212内注入循环冷水,能够加快上模板210的冷却效率,进一步地,下模板110上也开设有冷却通道,通过往冷却通道注入循环冷水,能够提高下模板110的冷却效率,从而提高对上壳体20的注塑效率。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