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4887发布日期:2022-06-29 00:3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食用泵管道也就是一种塑料材质的中空管道,而这种管道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大多是借助挤出机进行生产的,而部分型号不同的管道在生产中则需要借助注塑模具通过注塑工艺而成型的,但是常见的注塑模具在对管道进行注塑时,其连接处需要使用者很仔细的进行校准,以此避免连接处出现缝隙导致成品出现大量毛刺的情况出现,但是校准的过程对于使用者来说较为繁琐,降低了使用者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包括一号模具、二号模具和防尘板,所述二号模具的外表面固装有模块,所述模块的外表面固装有固定块,所述模块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号模槽,所述一号模槽的内壁固装有中空模杆,所述一号模具的外表面开设有二号模槽,所述二号模具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一号插接槽和一号滑动槽,所述一号模具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二号插接槽和二号滑动槽,所述防尘板的外表面固装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侧壁分别开设有三号插接槽和契合槽,所述一号模具的外表面设置有预装组件,所述插接块的内外表面设置有水冷组件。
5.为了方便组装防尘板,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预装组件包括底板和限位条,所述底板固装在一号模具的侧壁,所述限位条固装在底板的外表面。
6.为了方便将插接块分别插入一号插接槽和二号插接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一号模具和二号模具的外表面均与三号插接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接块的外表面分别与一号插接槽、一号滑动槽、二号插接槽和二号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7.为了方便进行注塑,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一号模具的外表面与契合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防尘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注塑孔。
8.为了对组合后的一号模具和二号模具进行预装,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二号模具与限位条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材质为高速钢。
9.为了提升注塑后成品凝固的速度,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冷槽、一号管、二号管、连接管和小型泵,所述水冷槽开设在插接块的内部,所述一号管和二号管分别连通在插接块侧壁的两侧,所述连接管分别连通在一号管和二号管的外表面,所述小型泵连通在连接管的外表面。
10.为了方便控制一号管和二号管内部水流量的大小,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一号管的外表面安装有一号阀门,所述二号管的外表面安装有二号阀门,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
两组,其中一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一号管的外表面与小型泵的进水端,另一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布表连通在二号管的外表面和小型泵的出水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模块、固定块、一号模槽、中空模杆和二号模槽,能够避免使用者对其连接处进行反复校准,只需将一号模具沿着二号模具进行滑动即可,从而避免连接处因缝隙导致成品外部出现大量毛刺的情况出现,进而提升使用者的生产效率,通过设置预装组件,能够在一号模具和二号模具合拢后对二者进行预装的卡接,方便组装防尘板。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水冷组件,能够通过外接的管道达到水循环的效果,通过水冷对注塑后的成品进行快速降温,提升成品凝固的速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的立体爆炸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的部分立体侧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的部分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的部分剖视侧视图。
20.图例说明:
21.1、一号模具;2、二号模具;3、防尘板;4、模块;5、固定块;6、一号模槽;7、中空模杆;8、底板;9、二号模槽;10、限位条;11、一号插接槽;12、一号滑动槽;13、二号插接槽;14、二号滑动槽;15、插接块;16、三号插接槽;17、契合槽;18、水冷槽;19、一号管;20、二号管;21、连接管;22、小型泵。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食用泵管道生产用水冷注塑模具,包括一号模具1、二号模具2和防尘板3,二号模具2的外表面固装有模块4,模块4的外表面固装有固定块5,模块4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号模槽6,一号模槽6的内壁固装有中空模杆7,一号模具1的外表面开设有二号模槽9,二号模具2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一号插接槽11和一号滑动槽12,一号模具1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二号插接槽13和二号滑动槽14,防尘板3的外表面固装有插接块15,插接块15的侧壁分别开设有三号插接槽16和契合槽17,一号模具1和二号模具2的外表面均与三号插接槽16的内壁滑动连接,插接块15的外表面分别与一号插
接槽11、一号滑动槽12、二号插接槽13和二号滑动槽14的内壁滑动连接,一号模具1的外表面与契合槽17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模块4、固定块5、一号模槽6、中空模杆7和二号模槽9,能够避免使用者对其连接处进行反复校准,只需将一号模具1沿着二号模具2进行滑动即可,从而避免连接处因缝隙导致成品外部出现大量毛刺的情况出现,进而提升使用者的生产效率,插接块15的设置与多个插接槽的开设,是为了在将一号模具1、二号模具2和防尘板3组装完成后,通过插接的方式对三个部件进行加固,提升其组合的稳定性,当需要进行注塑时,将固定块5对准二号模槽9的内壁进行滑动,此时一号模槽6和二号模槽9形成一个圆柱状的空腔,接着将插接块15分别插入一号插接槽11和二号插接槽13的内部,接着将原料通过注塑孔注入圆柱状的空腔内,在中空模杆7的作用下,原料在模槽的内部形成中空管道,接着将防尘板3拆除后,再将二号模具2拆除,最终即可将成品从一号模槽6的内部滑出即可。
25.一号模具1的外表面设置有预装组件,预装组件包括底板8和限位条10,底板8固装在一号模具1的侧壁,限位条10固装在底板8的外表面,二号模具2与限位条10滑动连接,底板8的材质为高速钢,通过设置底板8和限位条10,能够在一号模具1和二号模具2合拢后对二者进行预装的卡接,方便组装防尘板3,从而降低模具连接处之间产生缝隙的概率,当一号模具1和二号模具2组装完成后,二号模具2的一端抵在底板8的外部,限位条10也同步卡在二号模具2的外部,从而完成对二者的预装。
26.插接块15的内外表面设置有水冷组件,水冷组件包括水冷槽18、一号管19、二号管20、连接管21和小型泵22,水冷槽18开设在插接块15的内部,一号管19和二号管20分别连通在插接块15侧壁的两侧,连接管21分别连通在一号管19和二号管20的外表面,小型泵22连通在连接管21的外表面,一号管19的外表面安装有一号阀门,二号管20的外表面安装有二号阀门,连接管21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连接管21的两端分别连通在一号管19的外表面与小型泵22的进水端,另一组连接管21的两端分布表连通在二号管20的外表面和小型泵22的出水端,通过设置水冷槽18、一号管19、二号管20、连接管21和小型泵22,能够通过外接的管道达到水循环的效果,通过水冷对注塑后的成品进行快速降温,提升成品凝固的速度,一号阀门和二号阀门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控制一号管19和二号管20内部水流量的大小,当需要对注塑后的成品进行水冷降温时,先将外界的外接管道分别套设在一号管19和二号管20的外部,随后依次打开一号阀门与二号阀门,接着启动小型泵22,通过连接管21、一号管19和二号管20将外接的水抽入水冷槽18的内部实现水循环,接着通过水循环不断的将注塑成品上的热量带走,实现高速降温的效果。
27.防尘板3的外表面开设有注塑孔,注塑孔的开设,是为了将注塑所用的原料灌入一号模槽6和二号模槽9的内部,从而方便完成注塑工作。
28.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注塑时,将固定块5对准二号模槽9的内壁进行滑动,此时一号模槽6和二号模槽9形成一个圆柱状的空腔,接着将插接块15分别插入一号插接槽11和二号插接槽13的内部,接着将原料通过注塑孔注入圆柱状的空腔内,在中空模杆7的作用下,原料在模槽的内部形成中空管道,接着将防尘板3拆除后,再将二号模具2拆除,最终即可将成品从一号模槽6的内部滑出即可,当一号模具1和二号模具2组装完成后,二号模具2的一端抵在底板8的外部,限位条10也同步卡在二号模具2的外部,从而完成对二者的预装,当需要对注塑后的成品进行水冷降温时,先将外界的外接管道分别套设在一号管19和二号管20
的外部,随后依次打开一号阀门与二号阀门,接着启动小型泵22,通过连接管21、一号管19和二号管20将外接的水抽入水冷槽18的内部实现水循环,接着通过水循环不断的将注塑成品上的热量带走,实现高速降温的效果。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