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8321发布日期:2022-09-03 01:5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尤其涉及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


背景技术:

2.在模具中,动模、定模的合模运动中,导柱具有对动模的合模运动导向作用,以保证模具的正确、顺利合模,避免损坏模具零件。
3.大多数的模具导柱均安装在四个角上,对于有些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的模具,安装在四个导柱,结构复杂,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导向好,便于合模的优点,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包括:本体、顶板、定模扳、定模仁、上抽芯、动模板、动模仁、导套、导柱、方铁、顶杆固定板、垫板、顶杆、复位杆、弹簧、底板、定位圈;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侧设置有定模扳,且定模扳与顶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定模扳的内部设置有定模仁,且定模仁与定模扳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定模扳的下侧设置有动模板,且动模板与定模扳通过导套及导柱相连接;所述顶板的下侧设置有上抽芯,且上抽芯与顶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动模板的内部设置有动模仁,且动模仁与动模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动模板的下侧设置有方铁,且方铁与动模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方铁的下侧设置有底板,且底板与方铁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侧设置有顶杆固定板,且顶杆固定板与垫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顶杆固定板上设置有顶杆,且顶杆与顶杆固定板为过盈配合;所述顶板的上部设置有定位圈,且定位圈与顶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定模扳及动模板上均设置有导套;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导柱,且导柱与顶板为过盈配合。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所述定模扳及动模板的俯视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定模扳及动模板的对角上设置有导套。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所述顶板的对角上设置有导柱,且导柱与导套相配合。
1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通过定模扳及动模板的俯视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定模扳及动模板的对角上设置有导套,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合模。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导向好,便于合模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本体1、顶板2、定模扳3、定模仁4、上抽芯5、动模板6、动模仁7、导套8、导柱9、方铁10、顶杆固定板11、垫板12、顶杆13、复位杆14、弹簧15、底板16、定位圈17。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如附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包括:本体1、顶板2、定模扳3、定模仁4、上抽芯5、动模板6、动模仁7、导套8、导柱9、方铁10、顶杆固定板11、垫板12、顶杆13、复位杆14、弹簧15、底板16、定位圈17;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顶板2的下侧设置有定模扳3,且定模扳3与顶板2通过螺栓相连接;定模扳3的内部设置有定模仁4,且定模仁4与定模扳3通过螺栓相连接;定模扳3的下侧设置有动模板6,且动模板6与定模扳3通过导套8及导柱9相连接;顶板2的下侧设置有上抽芯5,且上抽芯5与顶板2通过螺栓相连接;动模板6的内部设置有动模仁7,且动模仁7与动模板6通过螺栓相连接;动模板6的下侧设置有方铁10,且方铁10与动模板6通过螺栓相连接;方铁10的下侧设置有底板16,且底板16与方铁10通过螺栓相连接;底板16的上侧设置有垫板12;垫板12的上侧设置有顶杆固定板11,且顶杆固定板11与垫板12通过螺栓相连接;顶杆固定板11上设置有顶杆13,且顶杆13与顶杆固定板11为过盈配合;顶板2的上部设置有定位圈17,且定位圈17与顶板2通过螺栓相连接;定模扳3及动模板6上均设置有导套8;顶板2上设置有导柱9,且导柱9与顶板2为过盈配合。
20.具体的,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定模扳3及动模板6的俯视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定模扳3及动模板6的对角上设置有导套8,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合模。
21.具体的,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顶板2的对角上设置有导柱9,且导柱9与导套8相配合,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合模。
22.具体实施步骤:
23.在使用该对角导柱式模架时,将本体1安装至注塑机上,操作注塑机,使熔融的塑料通过浇道进入,冷却片刻后,再开模,在注塑机的推杆作用下,顶杆13将产品件顶出,然后再复位杆14及弹簧15的作用下,顶杆13复位,然后操作注塑机,在对角式导套8及导柱9的导向作用下,精准合模,进行下一次的注射周期,该对角导柱式模架,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导向好,便于合模的优点,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24.综上所述:该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通过定模扳及动模板的俯视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定模扳及动模板的对角上设置有导套,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合模;通过定模扳及动模板的俯视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定模扳及动模板的对角上设置有导套,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合模;通过对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导向好,便于合模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2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包括:本体(1)、顶板(2)、定模扳(3)、定模仁(4)、上抽芯(5)、动模板(6)、动模仁(7)、导套(8)、导柱(9)、方铁(10)、顶杆固定板(11)、垫板(12)、顶杆(13)、复位杆(14)、弹簧(15)、底板(16)、定位圈(17);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下侧设置有定模扳(3),且定模扳(3)与顶板(2)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定模扳(3)的内部设置有定模仁(4),且定模仁(4)与定模扳(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定模扳(3)的下侧设置有动模板(6),且动模板(6)与定模扳(3)通过导套(8)及导柱(9)相连接;所述顶板(2)的下侧设置有上抽芯(5),且上抽芯(5)与顶板(2)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动模板(6)的内部设置有动模仁(7),且动模仁(7)与动模板(6)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动模板(6)的下侧设置有方铁(10),且方铁(10)与动模板(6)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方铁(10)的下侧设置有底板(16),且底板(16)与方铁(10)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底板(16)的上侧设置有垫板(12);所述垫板(12)的上侧设置有顶杆固定板(11),且顶杆固定板(11)与垫板(12)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顶杆固定板(11)上设置有顶杆(13),且顶杆(13)与顶杆固定板(11)为过盈配合;所述顶板(2)的上部设置有定位圈(17),且定位圈(17)与顶板(2)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定模扳(3)及动模板(6)上均设置有导套(8);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导柱(9),且导柱(9)与顶板(2)为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扳(3)及动模板(6)的俯视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定模扳(3)及动模板(6)的对角上设置有导套(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的对角上设置有导柱(9),且导柱(9)与导套(8)相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包括:本体、顶板、定模扳、定模仁、上抽芯、动模板、动模仁、导套、导柱;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侧设置有定模扳,且定模扳与顶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定模扳的内部设置有定模仁,且定模仁与定模扳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定模扳的下侧设置有动模板,且动模板与定模扳通过导套及导柱相连接;所述顶板的下侧设置有上抽芯,且上抽芯与顶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动模板的内部设置有动模仁,且动模仁与动模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对角导柱式模架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导向好,便于合模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现的问题和不足。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黄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莎米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