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贴环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6500发布日期:2022-06-15 15:1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贴环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漏贴环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漏贴环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防漏贴环常用在腹部暂时性和永久性造瘘的患者,它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局部造瘘口清洁,收集粪便,防止瘘口的粪便无污染周围造成伤口的感染。现有防漏贴环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混料、压延、模切等步骤。其中模切过程是将压延成片的水胶体激光切成环状。然而,现有的模切方式其问题在于模切后会产生大量废料,造成生产资料的浪费,生产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贴环的生产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防漏贴环的生产装置,包括
6.旋转机构,旋转台上环设至少六个压塑工位;以及顺序环设于旋转机构四周的涂液机构,用于对压塑工位涂覆液膜,以使背衬粘附于压塑工位上;
7.背衬放置机构,将一片背衬放置于涂液处理后的压塑工位中;
8.上料机构,向放置有一片背衬的压塑工位中均匀上料;
9.压塑机构,对上料完成的压塑工位中的物料进行压塑;
10.下料机构,将压塑成型的防漏贴环扫下旋转机构;
11.清理机构,对下料后的压塑工位进行表面清理。
12.进一步地,旋转机构包括转台,转台下部传动连接第一电机,转台上环设至少六个与防漏贴环直径相同的压塑通道,压塑通道中滑设支撑环,支撑环中间滑插导柱,导柱上端不高于转台上表面,导柱下端与设置于转台下方的支撑架固定连接,支撑架上还设置有驱动支撑环上下升降的第一伸缩缸。
13.进一步地,所述涂液机构包括沿转台的径向延伸至转台上方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沿转台径向行走的第一行走装置,第一行走装置下方设置随第一行走装置移动的海绵。
14.进一步地,所述背衬放置机构包括设置于转台侧旁的第二伸缩缸,第二伸缩缸上设置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径向设置连杆,第二连杆的两端对称设置负压吸盘,其中一块负压吸盘的下方还设置有存放背衬的第一托盘。
15.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螺旋送料机,所述螺旋送料机连接出料管,出料管连接出料环,出料环上均设正对压塑工位的出料嘴。
16.进一步地,所述压塑机构包括沿转台径向延伸至转台上方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置第二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下方设置第三伸缩缸,第三伸缩缸的端部连接可滑插至压塑通道中的压盘,压盘底部凹设与导柱适配的凹槽,压盘底面均设若干与负压泵连接
的负压孔,所述转台侧旁还设置有存放背衬的第二托盘。
17.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设置于转台侧旁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水平延伸的拨杆,所述拨杆转动过程中滑过转台的上表面。
18.进一步地,所述转台下方设置收料箱,防漏贴环掉下转台后落于收料箱中。
19.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沿转台径向延伸至转台上方的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设置第三行走装置,第三行走装置下方设置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能够对支撑环表面实施清理的清洁盘。
20.工作原理:需要进行防漏贴环生产时,工人启动本实用新型。随后旋转机构定时旋转一个压塑工位,在此期间涂液机构完成其正下方压塑工位的表面涂液工作,背衬放置机构完成将一片背衬放入至压塑通道的工作,上料机构完成物料的添加工作,压塑机构完成物料的压塑成型工作,下料机构完成对成型的防漏贴环的下料工作,而清理机构则完成对压塑工位的清理工作。
21.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方式有效的减少了防漏贴环生产过程中废料的产生量,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涂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背衬放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压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00.旋转机构110.转台111.压塑通道120.第一电机130.支撑环140.导柱150.支撑架160.第一伸缩缸200.涂液机构210.第一支架220.第一行走装置230.海绵300.背衬放置机构310.第二伸缩缸320.第二电机330.连杆340.负压吸盘350.第一托盘400.上料机构410.螺旋送料机420.出料管430.出料环440.出料嘴500.压塑机构510.第二支架520.第二行走装置530.第三伸缩缸540.压盘541.凹槽550.第二托盘600.下料机构610.第三电机620.拨杆630.收料箱700.清理机构710.第三支架720.第三行走装置730.第四电机740.清洁盘。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如图1~6所示的一种防漏贴环的生产装置,包括旋转机构100,以及环设于旋转机构四周的涂液机构200、背衬放置机构300、上料机构400、压塑机构500、下料机构600以及清理机构700。其中,旋转机构上设置有至少六个可与上述涂液机构200、背衬放置机构300、上料机构400、压塑机构500、下料机构600以及清理机构700一一对应的压塑工位。而需要说明
的是,涂液机构的作用在于对压塑工位进行液膜涂覆,以使背衬放置于压塑工位中后,能够通过液膜的张力使得背衬牢牢地吸附于压塑工位上。具体的,液膜的材料可以采用挥发性较强的酒精。而背衬放置机构则是用于将背衬逐一的放置于涂覆有液膜的压塑工位中。上料机构则用将熔融的水胶体物料挤入至压塑工位中,以便实施后续的防漏贴环的压塑成型。另外,下料机构则是将成型后的防漏贴环扫下旋转机构,以便对压塑工位实施清理。最后,清理机构则是用于对压塑工位的清理,以便进行防漏贴环的循环生产。
31.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旋转机构100包括转台110,转台的下部传动连接有一台能够驱动转台转动的第一电机120,转台上则环向开设有至少六个与防漏贴环直径相同的压塑通道111,该压塑通道中滑设有一块能够沿着压塑通道轴向滑动的支撑环130,支撑环中间滑插有一根导柱140,导柱上端不高于转台的上表面设置,导柱的下端固定的设置于位于转台下方的支撑架150上。另外,在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能够驱动支撑环在压塑通道中上下升降的第一伸缩缸16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支撑环在压塑通道中的位置,能够有效调节防漏贴环的厚度。同时,通过第一伸缩缸将支撑环顶升至与转台的上表面平齐,能够方便后续对成型的防漏贴环的下料以及对压塑工位中支撑环的清理和液膜涂覆。
32.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涂液机构200包括沿转台径向设置的第一支架210,第一支架上设置能够在第一支架上移动的第一行走装置220,第一行走装置下方设置随第一行走装置移动的海绵230。需要说明的是,海绵中吸附有酒精,当海绵在第一行走装置带动下于转台表面径向移动时,海绵在压塑工位的支撑环表面涂覆一层液膜,该液膜能够使放在支撑环上的背衬吸附于支撑环上,避免其掉落。
33.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背衬放置机构300包括设置于转台侧旁的一台第二伸缩缸310,该第二伸缩缸上设置有一台第二电机320,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根沿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径向延伸的连杆330,第二连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一个能够吸附背衬的负压吸盘340。于此同时,在其中一块负压吸盘的下方则设置有存放背衬的第一托盘350。
34.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上料机构400包括一台能够将熔融的物料(水胶体)挤出的螺旋送料机410,螺旋送料机连接有一根出料管420,该出料管连接有一个出料环430,该出料环与所在压塑工位中的支撑环同轴,出料环上设置若干正对压塑工位中的支撑环的出料嘴440。
35.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压塑机构500包括沿着转台径向延伸至转台上方的第二支架510,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一台能够沿着转台径向方向行走的第二行走装置520,第二行走装置的下方设置一台正对所在压塑工位的第三伸缩缸530,该第三伸缩缸的端部连接可滑插至压塑通道中的压盘540,该压盘的底部凹设有可供导柱插入的凹槽541。此外,在压盘的底面上还均设有若干个与负压泵(图中未示出)通过导管连接的负压孔542。于此同时,在转台侧旁则设置有一个用于存放背衬的第二托盘550。工作时,第二行走装置带动压盘移动至第二托盘上方,随后第三伸缩缸伸出,压盘进入至第二托盘中并通过负压将一张背衬吸起,随后第三伸缩缸回缩,第二行走装置带着吸有背衬的压盘进入至压塑通道中以对物料进行压塑。
36.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下料机构600包括设置于转台侧旁的第三电机610,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水平延伸的拨杆620,该拨杆在转动过程中滑
过转台的上表面。
37.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实现防漏贴环的集中收集,在转台下方设置有一个收料箱630,防漏贴环被扫落后掉入至收料箱中。
38.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如图6所示,清理机构700包括沿转台径向延伸至转台上方的第三支架710,第三支架上设置一个第三行走装置720,第三行走装置下方设置有一台第四电机730,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个能够对顶起的支撑环表面实施清理的清洁盘74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