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行容器处理设备的方法和容器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20887阅读:来源:国知局
(参见图3A)同时部分地松开相邻的吹塑工位31的吹模33。吹塑工位31特别是包括模具支架32,在模具支架中布置有分别与产品相匹配的吹模33。在此,吹塑工位31包括至少一个解锁机构36和至少一个相对布置的解锁器件38。优选地,吹塑工位31a包括布置在外侧面的上部区域中的第一解锁机构36-1和在相对外侧面上的呈销或其他形式的第一解锁器件38-1。吹塑工位31a还包括在外侧面的下部区域中的与第一解锁机构36-1相对布置的第二解锁机构36-2和布置在与之相对的外侧面上的呈销或其他形式的第二解锁器件38-2。
[0055]图3B示出了具有两个相邻的关闭的吹塑工位3Iagesehl和31b gesehl的第一工作模式AM1,如例如在拉伸吹塑工序期间的吹塑工位那样。图3C示出了具有一个打开的左边吹塑工位和一个关闭的右边吹塑工位31b㈣啦的第二工作模式AM2,其中例如拉伸吹塑工序还未结束。在该状态下,吹塑工位31a、31b没有接触位置。这时,根据图3D借助驱动器35 (参见图3A)可为了更换模式WM将左边吹塑工位31a转换到最大打开的形式31amax中。对此,吹塑工位31a的上部解锁器件38-1接合到吹塑工位31b的上部解锁机构36_1中,并且吹塑工位31b的下部解锁器件38-2接合到吹塑工位31a的下部解锁机构36_2中。这使得左边吹塑工位31a的下部固定器件39-2松开,并且同时右边吹塑工位31b的上部固定器件39-1松开。因此,吹模33部分地与模具支架32松开,即吹塑工位31b处于部分解锁的状态31bteil_mta。也就是说,可手动地或自动地通过机械手等在没有额外工具的辅助措施的情况下将相应解锁的吹模半部33从其对应的模具支架32上取下,因为吹模33松弛地悬挂布置在模具支架32中。此外,左边吹塑工位31a的上部解锁机构36-1通过在布置在吹塑工位31a左边旁边的(未示出的)另一吹塑工位的上部解锁器件松开。为了能够同样松开右边吹塑工位31b的下部解锁机构36-2,必须将布置在吹塑工位31b右边的另一吹塑工位转换到最大打开的形式(未示出)。为了清楚起见,在图3中仅示出吹塑工位31a如何打开。但是也可以同时打开两个相邻的吹塑工位31a、31b并且使吹模33从分别相邻的吹塑工位31的分别相邻的模具支架32上松开。
[0056]对此,吹模33或解锁机构36可具有钩子,该钩子在吹模33中围绕轴线Y可旋转地支承。在正常运行中,钩子的端部布置在模具支架32的咬边中以用于将吹模33保持在模具支架32中。在斜面陷入钩子处,则钩子开始旋转。对此,解锁器件38-1、38-2的自由端部38*构造为斜面。通过钩子围绕轴线Y的旋转,钩子可越过咬边并且被释放,由此松开相应的解锁机构36-1、36-2。解锁之后,吹模33仍然保持悬挂在模具支架32的未示出的突出部处,由此该吹模不容易掉落。
[0057]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重驱动功能的吹塑装置的吹塑轮30b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吹塑装置带有进料星形轮2和/或出料星形轮4。吹塑轮30b的吹塑工位31或吹塑轮本身(在吹塑工位31之间)分别具有用于进料星形轮2和/或出料星形轮4的抓取器40。进料星形轮2和出料星形轮4的抓取器40分别由在至少一个抓取臂42处的抓取器头部41构成。三个运输星形轮,即进料星形轮2、吹塑轮30b和出料星形轮4,分别具有各自的主驱动器。运输星形轮2、30b、4可在更换模式WM中旋转调整,使得抓取器40接合到吹塑轮30b的两个吹塑工位32之间。中间区域构造为容纳区域45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分离器件46。分离器件46例如是固定的推杆74,该推杆操作抓取器40的按钮43,使得在抓取器头部41和抓取臂42之间的连接松开。抓取器头部41保留在两个吹塑工位31之间的容纳区域45中。这时可在抓取臂42上固定新的产品专用的抓取器头部41。
[0058]根据在进料星形轮2和/或出料星形轮4处的抓取器40的相应数量可变化在吹塑轮30b处的用于容纳抓取器头部41的容纳区域45的数量。例如可规定,在两个吹塑工位31之间分别布置两个容纳区域45。
[0059]此外,吹塑轮30b可提供在第二容纳区域处的另一套原理。在吹塑轮30b在更换模式丽中的第一圈中取出所有的抓取器头部41,并且在第二圈中将来自第二容纳区域的新的抓取器头部固定在进料星形轮2和/或出料星形轮4处。在此可规定,运输星形轮或运输轮2、4、30b在第二旋转位置中彼此经过一圈。三个旋转位置被分别储存在控制装置中。
[0060]相比于正常运行,在更换模式WM中运输星形轮或运输轮2、4、30b彼此的相对速度同样可根据在吹塑轮30b上的容纳区域45的分布进行变化。但是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运输星形轮或运输轮2、4、30b以相同的圆周速度运动,使得运输星形轮或运输轮2、4、30b彼此的速度差等于零。这对其他实施例也适用。
[0061]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重驱动功能的吹塑装置的带有进料星形轮2和出料星形轮4的吹塑轮30c的另一实施方式。三个运输星形轮,即进料星形轮2、吹塑轮30c和出料星形轮4,分别具有各自的主驱动器。吹塑轮30c包括分别具有吹模33、拉伸杆和吹嘴50的吹塑工位31。运输星形轮2、30c、4可在更换模式WM中旋转调整,使得进料星形轮2和/或出料星形轮4的抓取器40接合到吹塑工位31的吹模、拉伸杆和/或吹嘴50的固定机构52处,以为更换工序松开固定机构。根据所示的实施方式规定,进料星形轮2的抓取器40不仅可松开吹模33、拉伸杆和/或吹嘴50,而且也可将其从吹塑工位31中取出并且转送到收集装置9中。图5A示例性地示出每个进料星形轮2和出料星形轮4的仅一个抓取器40。在打开的模具支架32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吹嘴50的固定机构52使进料星形轮2的抓取器40松开吹嘴50并且将其取出。通过进料星形轮2的旋转,吹嘴50接下来朝收集装置9转送并且在该处交付。固定机构52布置在吹嘴50处的侧面。吹塑轮30c必须继续行驶从吹嘴50到固定机构52的距离,使得进料星形轮2的抓取器40与固定机构52形成接合、可松开固定机构52的机构并且可取出吹嘴50。
[0062]图5B示出吹塑工位31的截面,特别是具有吹模33和带有固定机构52的吹嘴50的模具支架32。在更换工序之前,吹嘴50在打开的模具支架42中通过其自身的驱动器垂直地向下行驶。吹嘴50通过传动螺纹54借助弹簧预紧的球体55固定在保持装置57处。固定机构52包括用于使抓取器40的第一抓取臂44-1穿过的孔60和作为用于抓取器40的第二抓取臂44-2的接合位置的铣削部62 (参见图5C)。进料星形轮2用作第一功能元件。为进料星形轮2配置驱动器,通过该驱动器为更换模式WM旋转调整该第一功能元件,使得抓取器40作为进料星形轮2的操作元件释放在吹塑工位31 (特别是吹嘴50)的第二功能元件处的分离机构、特别是固定机构52。
[0063]图5C至5F分别示出具有固定机构52的吹嘴50的俯视图,并且特别是示出了具有固定机构52的吹嘴50借助于用作操作元件的抓取器40从吹塑工位31 (未示出)中的释放。抓取器40产生与吹嘴50的相对运动、接合到孔60中并且接合在固定机构52的铣削部62处(图OT)。对此,球体预紧部55被克服,吹嘴50经由传动螺纹54被拧下,并且吹嘴50与吹模分离(图5E)。在操作分离机构之后,吹塑轮30c短暂地保持旋转,并且保持装置57通过其驱动器而被垂直地向上拉动。因此,吹嘴50与保持装置57分离,吹嘴仅还通过固定机构52悬挂在进料星形轮2的抓取器40处。这时,抓取器40可将带有固定机构52的吹嘴50拔下来并且从吹塑工位31 (未示出)取出。垂直运动也可与吹嘴50的旋转同步进行。为了拔下吹嘴50也可打开吹模。
[0064]对于这里所示的更换模式运行WM,三个驱动器必须占据与在正常工作运行方式中不同的位置。吹嘴50在吹塑工位31的内部垂直向下行驶,特别是在沿着吹塑轮的圆周与正常的容器处理运行中不同的位置处向下地进行垂直运动,从而吹嘴50处于与抓取器40相同的高度上。此外,吹塑轮30c相对于进料星形轮2和/或出料星形轮4旋转调整。必要时,进料星形轮2和/或出料星形轮4的抓取器40必须水平地进一步驶入到吹塑轮30c的接合区域中,以操作分离机构、和/或以将吹嘴50投入到收集装置9中。
[0065]所示原理可适用于对吹塑工位31的其他规格零件的分离和移除,例如拉伸杆、吹模33、拉伸杆止挡等。该原理也可用于容器处理设备和/或包装设备的其他装置。例如可以相同的方式分离并且移除如W02007131701A2所述的预成型件的加热装置中的加热芯棒。W02007131701A2描述了一种借助微波的用于预成型件的加热装置,其中预成型件分别布置在共振器中并且分别将加热芯棒引入到预成型件中。为了松开并移除加热芯棒,必要时必须使用额外的可进给的驱动器、例如可进给的凸轮,以使加热芯棒下沉。代替通过凸轮控制的驱动器也可使用伺服电机或可调节的直线驱动器。
[0066]图6至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重驱动功能的往返运输系统80的各种实施方式。在往返运输单元82上分别单独地运输预成型件100或瓶子通过容器处理设备的诸多处理工位。作为往返运输单元82的驱动器84例如分别使用直线电动机,该直线电动机借助磁力沿着轨道81朝各个处理工位运输往返运输单元82。轨道81包括具有多个可操控的线圈的定子以产生磁力。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往返运输单元82的驱动器84被双重地使用,以触发各个往返运输单元82的功能。通过在运转的第二容器处理运行AM2中使第一往返运输单元82a、82c、82e与第二往返运输单元82b、82d、82f形成接触并且由此触发第二往返运输单元82b、82d、82f的功能,而触发相应的功能。通过对往返运输单元82a-82f的驱动器84a-84f的不同控制实现往返运输单元82a、82b或82c、82d或82e、82f的靠近。
[0067]往返运输单元82a_82f分别包括容纳区域86a_86f和在运输方向TR上位于前面的激活元件88a-88f。在第一往返运输单元82a、82c、82e的激活元件88a、88c、88e接合到第二往返运输单元82b、82d、82f的容纳区域86b、86d、86f中时触发第二往返运输单元82b、82d、82f的功能。
[0068]根据在图6中所示的往返运输系统80a的实施方式,往返运输单元82a、82b分别包括各自带有用于预成型件100的容纳芯轴90的容纳区域86a、86b,该容纳芯轴配置在容纳区域86的上侧。在容纳芯轴90的纵轴线X的延长部中设有外齿部94。在外齿部94和芯轴90之间可以看到在轴线X上的在容纳区域86的内部空间中的传动螺纹92。激活元件88构造成齿杆89。特别地,齿杆89的齿相应于外齿部94构造。
[0069]往返运输系统80a例如用在用于加热预成型件的加热炉中。通过提高随后的往返运输单元82a的速度,随后的往返运输单元82a的激活元件88a被推入前面的往返运输单元82b的容纳区域86b中。随后的往返运输单元82a的齿杆89a接合到前面的往返运输单元82b的容纳区域86b内部空间中的外螺纹94b中,并因此使带有预成型件100的容纳芯轴90b向上运动。通过将预成型件100有针对性地定位在不同高度中,例如可借助特别是静止地安装在加热区处的例如红外辐射器这样的加热元件沿着预成型件的纵轴线有针对性地加热预成型件100的确定区域。通过对往返运输单元82的驱动器84的不同控制,调整往返运输单元82a、82b彼此的相对速度。因此可有针对性地调节预成型件100的定位高度。此外同样可调节预成型件100位于确定的定位高度中的持续时间。例如可以这种方式紧接在加热区的一端之前加热预成型件100的支承环下方不远处的区域,使得在吹塑工艺之前尽可能少地将热量引入到预成型件100的支承环中。
[0070]例如往返运输单元82a、82b首先具有限定的间距并且使二者以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