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362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经常需要对不定形耐火材料进行各种试验,因此也经常需要制作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
[0003]图1?图3为现有技术中制作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的模具中的底座、模具外套和加压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制作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的模具包括:底座1、模具外套2和加压棒3。所述底座1、模具外套2和加压棒3组成完整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圆柱体试样成型模具。在使用上述模具时,先将模具外套2套在底座I上,再向模具外套2内加入待成型样品,然后将加入样品的底座I和模具外套2放到压力机上通过加压棒3反复施加规定的压力后,即可形成所需高度的圆柱体状的耐火材料试样。
[0004]但是,使用上述的模具将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在成型时施加的压力较大,因此会使得试样和模具外套2结合得非常紧密,当加压完成之后,使用该模具进行脱模时,一般是先取下底座1,然后通过加压棒3直接施加压力在试样上,将试样压出模具外套2。然而,由于试样和模具外套2结合得非常紧密,因此需要几乎与成型时同样大的压力才能将试样压出,所以很容易造成试样表面脱皮或产生微裂纹,从而无法满足试验标准中对试样外观的要求,通常需要反复成型样品后才可能获得所需的样品,即浪费资源,又影响效率。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脱模过程对试样造成外观破坏的问题,提高试样成型的成功率。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底座、模具外套、模具内套和加压棒;
[0008]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圆台;
[0009]所述模具外套的外径与所述底座的外径相等,所述模具外套的内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外套上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模具外套下端的内径;
[0010]所述模具内套包括多个内套部件;由多个内套部件组成的模具内套的内径与所述底座上的圆台的直径相等,所述模具内套的外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内套上、下端的外径分别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模具外套上、下端的外径;
[0011]所述加压棒为圆柱体,所述加压棒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底座上的圆台的直径。
[0012]较佳的,所述模具内套由3个具有相同形状的内套部件组成。
[0013]较佳的,所述第一稍度为2/80。
[0014]较佳的,所述底座I上的圆台的直径为50mm。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模具中进行了分层设计,将原有的模具外套重新设计成包括模具外套和模具内套的两层设计,而且使得模具内套的外径与模具外套的内径具有相同的稍度,且模具内套还是由多个内套部件组成,因此可以在进行试样剥离时,只需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实现试样与模具内套的脱模,而且在脱模过程中可以保持试样的完好无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脱模过程对试样造成外观破坏的问题,提高了试样成型的成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具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具中的模具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具中的加压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中的模具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中的模具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中的加压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图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中的底座、模具外套和加压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制作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的模具包括:底座1、模具外套21、模具内套22和加压棒3。
[0025]其中,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圆台11 ;
[0026]所述模具外套21的外径与所述底座I的外径相等,所述模具外套21的内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外套21上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模具外套21下端的内径;因此,所述模具外套21的内径是从上至下逐渐缩小的。
[0027]所述模具内套22包括多个内套部件221 ;由多个内套部件221组成的模具内套22的内径与所述底座I上的圆台11的直径相等,所述模具内套22的外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内套22上、下端的外径分别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模具外套21上、下端的外径;因此,所述模具内套22的外径也是从上至下逐渐缩小的,而且模具内套22的外径与模具外套21的内径具有相同的稍度。
[0028]所述加压棒3为圆柱体,所述加压棒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底座I上的圆台11的直径。
[0029]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模具内套22由3个具有相同形状的内套部件组成。
[0030]当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部件可以具有相同形状,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只要保证由多个内套部件所组成的模具内套符合上述的条件(即所组成的模具内套与所述底座上的圆台的直径相等,所组成的模具内套的外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且所组成的模具内套上、下端的外径分别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模具外套上、下端的外径)即可。
[0031]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稍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稍度值,例如,所述第一稍度可以是2/80,即表示高度每增加80mm,则上、下端的直径相差2mm。
[0032]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座I上的圆台11的直径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值,例如,所述底座I上的圆台11的直径可以是50mm。此时,通过上述模具制作出的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的直径也是50_。
[0033]在使用上述模具时,先将模具外套21放置在底座I上,接着将模具内套22放置在模具外套21中,由于模具内套22的外径与模具外套21的内径具有相同的稍度,因此模具内套22可以轻松而又严密地放置在模具外套21中。然后,可以将制作试样的材料放入模具内套22中,再通过加压棒4对放入模具内套22中的材料进行加压操作,直至得到所需尺寸的圆柱体试样。加压操作完成后,先取下模具的底座I和加压棒4,再将未分离的模具外套21和模具内套22倒置,然后再在模具内套22的底部施加较小的力,由于模具内套22的外径与模具外套21的内径具有相同的稍度,即自上而下直径逐渐缩小,因此此时的模具内套22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轻松地与模具外套21分离,而且,由于所述模具内套22是由多个内套部件221组成的,而并不是一个整体,因此模具内套22也可以很轻松地与圆柱体试样剥离,从而使得所制成的试样保持完好无损。
[0034]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用于制作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的模具中进行了分层设计,将原有的模具外套重新设计成包括模具外套和模具内套的两层设计,而且使得模具内套的外径与模具外套的内径具有相同的稍度,且模具内套还是由多个内套部件组成,因此可以在进行试样剥离时,只需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实现试样与模具内套的脱模,而且在脱模过程中可以保持试样的完好无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脱模过程对试样造成外观破坏的问题,提高了试样成型的成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底座、模具外套、模具内套和加压棒; 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圆台; 所述模具外套的外径与所述底座的外径相等,所述模具外套的内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外套上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模具外套下端的内径; 所述模具内套包括多个内套部件;由多个内套部件组成的模具内套的内径与所述底座上的圆台的直径相等,所述模具内套的外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内套上、下端的外径分别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模具外套上、下端的外径; 所述加压棒为圆柱体,所述加压棒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底座上的圆台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内套由3个具有相同形状的内套部件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稍度为2/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I上的圆台的直径为50mm。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底座、模具外套、模具内套和加压棒;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圆台;所述模具外套的外径与所述底座的外径相等,所述模具外套的内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外套上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模具外套下端的内径;所述模具内套包括多个内套部件;由多个内套部件组成的模具内套的内径与所述底座上的圆台的直径相等,所述模具内套的外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内套上、下端的外径分别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模具外套上、下端的外径;所述加压棒为圆柱体,所述加压棒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底座上的圆台的直径。应用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脱模过程对试样造成外观破坏的问题,提高试样成型的成功率。
【IPC分类】B29C33/00
【公开号】CN104960115
【申请号】CN201510345972
【发明人】张秀华, 杨晓鹏, 田志宏, 杨竟, 孙立军, 刘响, 田晶晶
【申请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