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4563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模芯、脱模机构,上模包括上模板和多个上模镶件,上模镶件均安装在上模板上;中模包括中模板,中模板上设有多个中模腔;下模包括第一下模板、第二下模板和多个下模镶件,第一下模板上设有多个第一下模腔,第二下模板上设有多个第二下模腔,第一下模腔、第二下模腔相互配合形成下模腔,各个下模腔内均安装有下模镶件;模芯包括第一模芯、第二模芯、第三模芯,第二模芯套设置在第一模芯外侧,第三模芯套设在第二模芯外侧;脱模机构包括脱模顶板和多个设置在脱模顶板上的顶杆。本发明设计了三级顶出的自动脱模及飞边分离机构,实现了自动、快速脱模,减少脱模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
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球头防尘罩模具,该模具生产的产品有4处分型,从而产生4处飞边,尤其是模芯与下模之间的飞边为整周且紧箍在模芯上,难以去除;产品脱模时,橡胶产品包裹在模芯外,且模芯是两头小中间大的腰鼓形状,比较难脱模,需要手工配合高压气枪每腔逐一脱取,由于模腔数量较多(通常有40?50腔),浪费时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生产效率低;4处飞边后续需要大量人工进行撕边,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且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3]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
[000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模芯、脱模机构,其中:
[0005]上模包括上模板和多个上模镶件,上模镶件均安装在上模板上;中模包括中模板,中模板上设有多个中模腔,中模板与上模板之间设有注塞,注塞与中模板之间形成料杯;下模包括第一下模板、第二下模板和多个下模镶件,第一下模板位于第二下模板上方,第一下模板上设有多个第一下模腔,第二下模板上设有多个第二下模腔,第一下模板、第二下模板固定在一起且第一下模腔、第二下模腔相互配合形成下模腔,各个下模腔内均安装有下模懷件;
[0006]模芯包括第一模芯、第二模芯、第三模芯,第二模芯套设置在第一模芯外侧,第三模芯套设在第二模芯外侧,第一模芯的长度大于第二模芯的长度且小于第三模芯的长度;脱模机构包括脱模顶板和多个设置在脱模顶板上的顶杆,顶杆外径大于第一模芯外径且小于第二模芯外径;
[0007]在合模状态下,上模板、中模板、第一下模板、第二下模板配合形成型腔,模芯设置在型腔内且其底端伸出下模腔外,第一模芯顶端与上模镶件下端抵靠,第三模芯外周与下模镶件内周抵靠,顶杆与型腔一一对应且顶杆顶端伸入第三模芯内。
[0008]优选的,第三模芯底端外周上设有挡圈。
[0009]优选的,料杯与中模板相抵靠位置处设有多个撕边槽,在合模状态下,撕边槽的中心轴线与型腔的中心轴线共线。
[0010]优选的,还包括垫板,垫板位于第二下模板下方并与第二下模板连接。
[0011]优选的,垫板靠近第二下模板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有导向柱,脱模顶板套接在导向柱上并可沿导向柱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0012]优选的,上模板与中模板之间设有回位弹簧。
[0013]优选的,上模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槽,各个第二安装槽内均安装有上模镶件。
[0014]优选的,第一上模板与第二上模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0015]本发明脱模时,脱模顶板向上运动,依次顶起第一模芯、第二模芯、第三模芯,顶起第一模芯时将撕边槽内的飞边分离;由于橡胶产品包裹在模芯外,顶起第二模芯时将产品及第三模芯一起从中模腔内顶出,模芯继续向上运动到第三模芯的挡圈与第二模板抵靠时,第三模芯停止运动,而第二模芯继续向上运动,这样可将橡胶产品从第三模芯的腰鼓处脱出,这时脱模顶板则向下运动,这一系列动作在3-5秒完成。
[0016]本发明提出的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设计了三级顶出的自动脱模及飞边分离机构,实现了自动、快速脱模,将现有的脱模时间由120秒减少到约30秒,减少脱模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采用了无飞边设计,通过模具配合处过盈设计及生产时的加压,使分型处无法产生飞边,减少飞边从而降低质量隐患,提高生产效率;飞边、撕边槽的整体设计,3处撕边槽中的一处设计在料杯中,脱模时清理料杯中的废胶时连同飞边一起去除,上端小孔处飞边在自动脱模时就已被去除,中模处的飞边由联通槽连成整体,脱模整体去除,这样后道就无需大量人员撕飞边,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球头防尘罩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B-B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2、图3、图4,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方向剖视图。
[0022]参照图2、图3、图4,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模芯、脱模机构、垫板14,其中:
[0023]上模包括上模板I和多个上模镶件2,上模板I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槽,各个第二安装槽内均安装有上模镶件2。
[0024]中模包括中模板3,中模板3上设有多个中模腔,中模板3与上模板I之间设有注塞17,注塞17与中模板3之间形成料杯,料杯与中模板3相抵靠位置处设有多个撕边槽,在合模状态下,撕边槽的中心轴线与型腔的中心轴线共线。上模板I与中模板3之间设有回位弹簧16。
[0025]下模包括第一下模板4、第二下模板5和多个下模镶件6,第一下模板4位于第二下模板5上方,第一下模板4上设有多个第一下模腔,第二下模板5上设有多个第二下模腔,第一上模板I与第二上模板I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且第一下模腔、第二下模腔相互配合形成下模腔,各个下模腔内均安装有下模镶件6。
[0026]模芯包括第一模芯7、第二模芯8、第三模芯9,第二模芯8套设置在第一模芯7外侧,第三模芯9套设在第二模芯8外侧,第一模芯7的长度大于第二模芯8的长度且小于第三模芯9的长度,第三模芯9底端外周上设有挡圈13。
[0027]脱模机构包括脱模顶板10和多个设置在脱模顶板10上的顶杆11,顶杆11外径大于第一模芯7外径且小于第二模芯8外径。
[0028]垫板14位于第二下模板5下方并与第二下模板5连接。垫板14靠近第二下模板5—侧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有导向柱15,脱模顶板10套接在导向柱15上并可沿导向柱15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0029]本实施例在合模状态下,上模板1、中模板3、第一下模板4、第二下模板5配合形成型腔,模芯设置在型腔内且其底端伸出下模腔外,第一模芯7顶端与上模镶件2下端抵靠,第三模芯9外周与下模镶件6内周抵靠,模芯上端与型腔内壁配合形成防尘罩成型腔12,顶杆11与型腔对应且顶杆11顶端伸入第三模芯9内。
[0030]本实施例胶料加在上膜、中模之间的注塞17、料杯内,通过注塞17向下运动将胶料注射到模具型腔内。脱模时,脱模顶板10向上运动,依次顶起第一模芯7、第二模芯8、第三模芯9,顶起第一模芯7时将撕边槽内的飞边分离;由于橡胶产品包裹在模芯外,顶起第二模芯8时将产品及第三模芯9 一起从中模腔内顶出,模芯继续向上运动到第三模芯9的挡圈13与第二模板5抵靠时,第三模芯9停止运动,而第二模芯8继续向上运动,这样可将橡胶产品从第三模芯9的腰鼓处脱出,这时脱模顶板10则向下运动,这一系列动作在3-5秒完成。
[003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设计了三级顶出的自动脱模及飞边分离机构,实现了自动、快速脱模,将现有的脱模时间由120秒减少到约30秒,减少脱模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采用了无飞边设计,通过模具配合处过盈设计及生产时的加压,使分型处无法产生飞边,减少飞边从而降低质量隐患,提高生产效率;飞边、撕边槽的整体设计,3处撕边槽中的一处设计在料杯中,脱模时清理料杯中的废胶时连同飞边一起去除;上端小孔处飞边在自动脱模时就已被去除;中模处的飞边由联通槽连成整体,脱模整体去除,这样后道就无需大量人员撕飞边,降低了成本。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中模、下模、模芯、脱模机构,其中: 上模包括上模板(I)和多个上模镶件(2),上模镶件(2)均安装在上模板(I)上;中模包括中模板(3),中模板(3)上设有多个中模腔,中模板(3)与上模板(I)之间设有注塞(17),注塞(17)与中模板(3)之间形成料杯;下模包括第一下模板(4)、第二下模板(5)和多个下模镶件(6),第一下模板(4)位于第二下模板(5)上方,第一下模板(4)上设有多个第一下模腔,第二下模板(5)上设有多个第二下模腔,第一下模板(4)、第二下模板(5)固定在一起且第一下模腔、第二下模腔相互配合形成下模腔,各个下模腔内均安装有下模镶件(6); 模芯包括第一模芯(7)、第二模芯(8)、第三模芯(9),第二模芯(8)套设置在第一模芯(7)外侧,第三模芯(9)套设在第二模芯(8)外侧,第一模芯(7)的长度大于第二模芯(8)的长度且小于第三模芯(9)的长度;脱模机构包括脱模顶板(10)和多个设置在脱模顶板(10)上的顶杆(11),顶杆(11)外径大于第一模芯(7)外径且小于第二模芯(8)外径; 在合模状态下,上模板(I)、中模板(3)、第一下模板(4)、第二下模板(5)配合形成型腔,模芯设置在型腔内且其底端伸出下模腔外,第一模芯(7)顶端与上模镶件(2)下端抵靠,第三模芯(9)外周与下模镶件(6)内周抵靠,顶杆(11)与型腔一一对应且顶杆(II)顶端伸入第三模芯(9)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三模芯(9)底端外周上设有挡圈(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其特征在于,料杯与中模板(3)相抵靠位置处设有多个撕边槽,在合模状态下,撕边槽的中心轴线与型腔的中心轴线共线。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板(14),垫板(14)位于第二下模板(5)下方并与第二下模板(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其特征在于,垫板(14)靠近第二下模板(5)—侧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有导向柱(15),脱模顶板(10)套接在导向柱(15)上并可沿导向柱(15)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板(I)与中模板(3)之间设有回位弹簧(16)。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板(I)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槽,各个第二安装槽内均安装有上模镶件(2)。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进型球头防尘罩类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上模板(I)与第二上模板(I)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文档编号】B29C45/40GK105904677SQ201610370488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5日
【发明人】郭继刚, 陈增宝, 韩双轮, 朱静
【申请人】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