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燃式废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449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燃式废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器,特别是一种通过燃烧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净化器。
(二)、技术背景现有内燃机采用电喷合理应用喷油量和空气,使其充分燃烧,实现排放废气尽量少,以减轻对空气的污染,但除高档轿车的尾气排放能达到标准外,中、低档车仍存在着排放废气不能达到标准的问题,而且机动车上所采用的净化器一般都是对排放的废气所产生的噪声进行处理。在家庭、餐厅、宾馆等地的厨房中的油烟一般是通过油烟机或风扇直接排入大气中,污染环境。在化工行业中,废气的处理一般是采用水喷和其它昂贵的设备进行净化处理。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电热式废气净化器,它可以通过对可燃的废气进行燃烧处理,实现废气的净化,减轻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废气净化通道,其特征在于废气净化通道内设置有电燃装置,该电燃装置是与废气净化通道横截面尺寸相配合的耐高温绝缘陶瓷体,陶瓷体内设置有电燃腔,电燃腔内设置有电炉丝,陶瓷体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电燃腔相通的通气孔。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将电炉丝通过开关与电源接通,电炉丝在电燃腔内通过后发出高热,让需要净化的可燃的废气经废气净化通道从陶瓷体的一侧的通气孔进入电燃腔进行燃烧,燃烧后再经陶瓷体另一侧的通气孔排出,以实现对废气净化的目的,明显减轻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它可以对可燃性废气进行燃烧处理,明显减轻机动车尾气、家庭、餐厅、宾馆等场所的厨房所产生的油烟,电厂直燃煤炉、砖瓦窑、锅炉等所生的含硫的废气,以及化工工业中的化学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废气净化通道;2.电燃装置;3.陶瓷体;4.电燃腔;5.电炉丝;6.通气孔;7.钢管;8.隔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废气净化通道1,其特征在于废气净化通道1内设置有电燃装置2,该电燃装置2是与废气净化通道1横截面尺寸相配合的耐高温绝缘陶瓷体3,陶瓷体3内设置有电燃腔4,电燃腔4内设置有电炉丝5,陶瓷体3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电燃腔4相通的通气孔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将电炉丝5通过开关与电源接通,电炉丝5在电燃腔4内通过后发出高热,让需要净化的可燃的废气经废气净化通道1从陶瓷体3的一侧的通气孔6进入电燃腔4进行燃烧,燃烧后再经陶瓷体3另一侧的通气孔6排出,以实现对废气净化的目的,明显减轻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如图2所示,为了增大电燃腔4的燃烧面积,便于放置电炉丝5,电燃腔4的形状是螺旋渐开的腔体,电炉丝5沿着螺旋渐开的腔体进行放置。
如图1或3所示,为了使进入电燃腔4内废气多停留一点时间,让其被充分燃烧掉,陶瓷体3两侧的通气孔6不能彼此相对,即陶瓷体3两侧通气孔6所在的轴线彼此相异。
如图3所示,为了使废气充分被充分燃烧净化,电燃装置2的个数可以是两个、叁个或者更多。
如图1或3所示,为了防止废气净化通道1烫伤人体,废气净化通道1外套有钢管7,钢管7与废气净化通道1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8。
权利要求1.一种电燃式废气净化器,包括有废气净化通道(1),其特征在于废气净化通道(1)内设置有电燃装置(2),该电燃装置(2)是与废气净化通道(1)横截面尺寸相配合的耐高温绝缘陶瓷体(3),陶瓷体(3)内设置有电燃腔(4),电燃腔(4)内设置有电炉丝(5),陶瓷体(3)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电燃腔(4)相通的通气孔(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燃式废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电燃腔(4)的形状是螺旋渐开的腔体,电炉丝(5)沿着螺旋渐开的腔体进行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燃式废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陶瓷体(3)两侧通气孔(6)所在的轴线彼此相异。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燃式废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电燃装置(2)的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燃式废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废气净化通道(1)外套有钢管(7),钢管(7)与废气净化通道(1)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8)。
专利摘要一种电燃式废气净化器,包括有废气净化通道,其特征在于废气净化通道内设置有电燃装置,该电燃装置是与废气净化通道横截面尺寸相配合的耐高温绝缘陶瓷体,陶瓷体内设置有电燃腔,电燃腔内设置有电炉丝,陶瓷体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电燃腔相通的通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它可以对可燃性废气进行燃烧处理,明显减轻机动车尾气、家庭、餐厅、宾馆等场所的厨房所产生的油烟,电厂直燃煤炉、砖瓦窑、锅炉等所生的含硫的废气,以及化工工业中的化学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文档编号F23Q7/00GK2700722SQ200420034448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9日
发明者朱冠錡 申请人:朱冠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