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661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发火轮与打火石磨擦打火的打火机。
背景技术
现在打火机的打火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发火轮与打火石磨擦打火的机械式打 火机,机械式打火机是用手按紧边轮和发火轮,用力使其旋转实现打火,这种打火方式不方 便,费力。另一种是通过压电陶瓷打火的电子打火机,电子打火机打火方便,也不会使手有 异味。为此申请人在前申请过一款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15330. 4,该申请实现了机 械式打火机不需用手直接旋转边轮和发火轮就能实现其打火,只需用手轻轻按下按钮,通 过按钮下压齿轮块,齿轮块与边轮转动配合,边轮带动发火轮转动实现打火,但该申请的发 火轮总成经实践检验,有时会出现故障,故障的原因就是边轮复位易卡,导致打火机不能使 用,而且结构也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有新结构的发火轮总成的打火机,该新结构 的发火轮总成打安装在机械式打火机中,能实现打火时边轮、传动轮和发火轮转动灵活,熄 火时边轮复位也灵活,发生故障率低省力且价格便宜。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打火机,包括外壳、机头架、挡风罩、出气针、翘杆、发火轮总成、打火石、按钮、 齿轮块和复位弹簧,齿轮块通过复位弹簧顶紧抵靠按钮,翘杆一端卡在出气针上,另一端与 齿轮块配合而与其连动,所述发火轮总成包括转轴、发火轮、传动轮和边轮,发火轮、传动轮 和边轮均穿套在转轴上,传动轮、发火轮与转轴之间传动配合,边轮与转轴之间转动配合, 边轮的轴孔直径大于穿套它的转轴部分的直径,所述边轮侧面设有内凹空腔,传动轮藏于 内凹空腔,传动轮的圆周表面设有齿牙,对应传动轮圆周表面的边轮内凹空腔壁表面也设 有一圈齿牙,按钮和挡风罩共同遮盖发火轮总成,齿轮块侧面上的齿牙与边轮圆周面的齿 牙相互啮合传动,打火时,按钮下移,按钮压迫齿轮块下移,复位弹簧受压,齿轮块侧面的齿 牙带动边轮绕转轴旋转,边轮受压其内凹空腔壁表面的齿牙和传动轮圆周表面的齿牙啮 合,边轮转动,边轮转动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发火轮 转动,发火轮与打火石磨擦打火,熄火后,齿轮块受到复位弹簧向上的回复力而向上移动, 边轮和传动轮两者的齿牙分离,此时齿轮块带动边轮反向旋转,按钮通过齿轮块向上移动 也复位。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所述复位弹簧底端穿套在定位柱上,复位弹簧顶端穿套在齿轮块底面。所述传动配合是指发火轮和传动轮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配合是指发火轮和传动轮的轴孔为非圆孔,所述穿套它们的转轴部分也 为非圆柱体,
所述转动配合是指边轮的轴孔为圆孔,穿套它的转轴部分为圆柱体。所述发火轮和边轮外侧面设有卡紧装置防止发火轮和边轮沿转轴轴向移动。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在边轮和发火轮之间增设一传动轮,很好的解决 了在打火时边轮、传动轮和发火轮之间传动可靠,熄火时边轮快速复位等问题,而且还大大 简化了打火机的结构,使打火机打火省力,使用寿命增长。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发火轮总成分解结构立体图;图3为实施例1的发火轮总成分解结构平面图;图4为实施例1的发火轮总成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齿轮块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5,一种打火机,包括外壳20、机头架21、挡风罩22、出气针 23、翘杆M、发火轮总成、打火石25、按钮沈、齿轮块27和复位弹簧28,复位弹簧28底端穿 套在定位柱四上,复位弹簧顶端安装在齿轮块27底部,齿轮块27通过复位弹簧顶紧抵靠 按钮沈,翘杆M —端卡在出气针23上,另一端穿过齿轮块与按钮沈配合而与其连动,按 钮沈下压,与按钮沈配合的翘杆M端部下移,翘杆M另一端部作杠杆运动向上移动,把 出气针23抬起,使液化气能从出气针23处喷出。所述发火轮总成包括转轴1、发火轮2、传动轮3和边轮4,发火轮2、传动轮3和边 轮4均穿套在转轴1上,发火轮和边轮外侧面设有卡紧装置5、6防止发火轮和边轮沿转轴 轴向移动发火轮和传动轮的轴孔7、8为四方孔,所述穿套它们的转轴部分9也为四棱柱体, 边轮的转轴10孔为圆孔,穿套它的转轴部分为11圆柱体,边轮4的轴孔10直径大于穿套它 的转轴部分11的直径,所述边轮4侧面设有内凹空腔12,传动轮3藏于内凹空腔12,传动 轮3的圆周表面13设有齿牙,对应传动轮圆周表面的边轮内凹空腔壁表面14也设有一圈 齿牙。按钮沈和挡风罩22共同遮盖发火轮总成,齿轮块27侧面上的齿牙30与边轮4的 圆周面齿牙40相互啮合传动,打火时,按钮下移,按钮压迫齿轮块下移,复位弹簧受压,齿 轮块侧面上的齿牙带动边轮绕转轴旋转,边轮受压其内凹空腔壁表面14的齿牙和传动轮 圆周表面13的齿牙啮合,边轮转动,边轮转动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 转轴转动带动发火轮转动,发火轮与打火石磨擦实现打火。熄火后,齿轮块受到复位弹簧向 上的回复力而向上移动,此时齿轮块带动边轮反向旋转,边轮在受到一向上的作用力下,边 轮和传动轮两者的齿牙分离,边轮绕传动轮旋转,按钮通过齿轮块向上移动也复位。
权利要求
1.一种打火机,包括外壳、机头架、挡风罩、出气针、翘杆、发火轮总成、打火石、按钮、齿 轮块和复位弹簧,齿轮块通过复位弹簧顶紧抵靠按钮,翘杆一端卡在出气针上,另一端与齿 轮块配合而与其连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火轮总成包括转轴、发火轮、传动轮和边轮,发火 轮、传动轮和边轮均穿套在转轴上,传动轮、发火轮与转轴之间传动配合,边轮与转轴之间 转动配合,边轮的轴孔直径大于穿套它的转轴部分的直径,所述边轮侧面设有内凹空腔,传 动轮藏于内凹空腔,传动轮的圆周表面设有齿牙,对应传动轮圆周表面的边轮内凹空腔壁 表面也设有一圈齿牙,按钮和挡风罩共同遮盖发火轮总成,齿轮块侧面上的齿牙与边轮圆 周面的齿牙相互啮合传动,打火时,按钮下移,按钮压迫齿轮块下移,复位弹簧受压,齿轮块 侧面的齿牙带动边轮绕转轴旋转,边轮受压其内凹空腔壁表面的齿牙和传动轮圆周表面的 齿牙啮合,边轮转动,边轮转动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 发火轮转动,发火轮与打火石磨擦打火,熄火后,齿轮块受到复位弹簧向上的回复力而向上 移动,边轮和传动轮两者的齿牙分离,此时齿轮块带动边轮反向旋转,按钮通过齿轮块向上 移动也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底端穿套在定位柱上,复位 弹簧顶端穿套在齿轮块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配合是指发火轮和传动轮与转 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配合是指发火轮和传动轮的轴 孔为非圆孔,所述穿套它们的转轴部分也为非圆柱体,
5.根据要利要求1所述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配合是指边轮的轴孔为圆孔,穿 套它的转轴部分为圆柱体。
6.根据要利要求1所述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火轮和边轮外侧面设有卡紧装置 防止发火轮和边轮沿转轴轴向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发火轮与打火石磨擦打火的打火机。它包括外壳、机头架、挡风罩、发火轮总成、按钮、齿轮块和复位弹簧,发火轮总成包括转轴、发火轮、传动轮和边轮,边轮的轴孔直径大于穿套它的转轴部分的直径,所述边轮侧面设有内凹空腔,传动轮藏于内凹空腔,边轮与传动轮齿轮配合,按钮和挡风罩共同遮盖发火轮总成,打火时按钮下移,压迫齿轮块下移,复位弹簧受压,齿轮块带动边轮绕转轴旋转,边轮转动,边轮转动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发火轮转动,发火轮与打火石磨擦打火。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在边轮和发火轮之间增设一传动轮,大大简化了打火机的结构,使打火机打火省力,使用寿命增长。
文档编号F23Q2/46GK102109174SQ20091022680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杨文森 申请人:杨文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