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744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全热交换器的风道管接口。
背景技术
一般地,由于在室内空间中生命体的重复呼吸,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密闭空间,例如室内空间中的空气逐渐地被污染,因此,有必要使用新鲜的室外空气频繁地替换室内空间中的污染空气。为此,通常使用利用全热交换器的通风系统。具体地,在房屋、大型建筑以及工厂中使用各种通风系统,以使室内空气空气流通。通风系统包括供气扇,用于向室内空间提供室外空气;排气扇,用于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以及管道,用于引导室外空气到室内空间,同时引导室内空气到室外。这种通风系统也可以包括全热交换器,用于回收排到室外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部分热能。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全热交换器包括供气管道10,用于引导室外空气到室内空间;排气管道20,用于引导室内空气到室外;以及热交换元件50a,用于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该全热交换器还包括供气扇13,用于吸入室外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提供给室内空间;以及排气扇23,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热交换元件50a设置在由供气管道10引导的生物气流与由排气管道20引导的室内气流彼此相交的区域。通过利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温度差的显热交换以及利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湿度差的潜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元件50a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详细地,在热交换元件50a中分别形成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的第一热交换通道以及第二热交换通道。第一和第二热交换通道被具有优秀热性能的热交换隔膜界定。因此,当具有温度差和湿度差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分别通过相关热交换通道时,室内空气经热交换膜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过滤器可以设置在热交换元件50a的一侧,用于过滤空气以及去除在空气中包含的杂质,过滤器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热交换元件50a。供气管道入口 11设置在供气管道10的一端,供气管道入口 11与室外连通。供气管道出口 12设置在供气管道10的另一端,供气管道出口 12与室内空间连通。类似地,排气管道入口 21设置在排气管道20的一端,排气管道入口 21与室内空间连通。排气管道出口 22设置在排气管道20的另一端,排气管道出口 22与室外连通。供气扇13设置在供气管道10中,以从室外强制吸入室外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提供给室内空间。排气扇23设置在排气管道20中,以从室内空间强制吸入污染的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排到室外。供气扇12和排气扇23 二者分别安装在供气扇壳体和排气扇壳体中。马达分别设置在供气扇壳体与排气扇壳体的前侧。上述结构的通风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给排气扇23通电后,为了使被污染的室内空气达到一定程度的通风,室内空气通过排气管道入口 21引入到排气管道20。引入排气管道20中的室内空气沿热交换元件 50a的对角线方向上流经热交换元件50a。在流经热交换元件50a之后,室内空气被沿着排气管道20引导,然后通过排气管道出口 22排到室外。在上述室内空气的流动的同时,室外空气通过供气管道入口 11引入供气管道10,引入供气管道10中的室外空气沿热交换元件50a对角线方向上流经热交换元件 50a。在流经热交换元件50a之后,室外空气被沿着供气管道10引导,然后通过供气管道出口 12提供给室内空间。以上述方式流动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流经热交换元件50a 时进行热交换。因而,在室外空气保持在适当温度的条件下将室外空气提供给室内空间。如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的全热交换器的排气管道和供气管道通常采用将风管连接到设置在外壳上的风道管接口 1上,4个风道管接口 1分别与排气管道和供气管道的两端。现有技术的风道管接口 1由与风管通过管箍拧紧的圆筒1和喇叭口状的、安装在外壳上的、带有安装法兰4的连接管2,在为了便于安装,在法兰4上设置有螺孔,通过螺丝,将风道管接口1固定到全热交换器的外壳上。但是,现有技术的全热交换器的风道管接口 1,由于与风管连接的圆筒1为光滑平面,可能存在因为管箍未拧死造成风管脱落的现象。尤其是,当需要几个全热交换器串联时,现有的结构连接不便,且易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风管脱落、并能多台机器联机的全热交换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用于引导室外空气到室内空间的供气管道;用于引导室内空气到室外的排气管道;设置在供气管道的一侧,吸入室外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提供给室内空间的供气扇;设置在排气管道的一侧,吸入室内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排到室外的排气扇;设置阻碍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彼此交换的区域,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设置在外壳上的用于连接风管和全热交换器内部空气管道的风道管接口 ;所述风道管接口由与风管通过管箍拧紧的第一连接管和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的安装在外壳上的第二连接管构成,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法兰。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喇叭口状,二者连接处为喇叭口的最窄处。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为圆筒状,第二连接管为喇叭口状。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并以二者的连接处对称形成。所述的安装法兰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每个安装法兰上的安装孔沿着法兰环一圈形成有多个,并以均勻间距形成。所述的每个安装法兰上的安装孔沿着法兰环一圈形成有6个。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安装法兰上的安装孔能与其他全热交换器上的第一连接管的安装法兰上的安装孔重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风口外侧追加连接法兰,即使管箍松动,风管也不会脱落。减少市场不良投诉。根据客户需要可将多台机器多联机安装,增加能量回收率, 组成多联机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多联机可作为USP。线控器可提供多台同时控制功能,多联机后不会造成操作不便。增加能量回收率、风量、静压,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多联机安装方式。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全热交换器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全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全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全热交换器的风道管接口的立体图。图5是两台本发明的全热交换器联机的立体图。图6是图示连接的风道管接口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全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是风道管接口结构不同,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全热交换器包括供气管道10,用于引导室外空气到室内空间;排气管道20,用于引导室内空气到室外;以及热交换元件50a,用于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该全热交换器还包括供气扇13,用于吸入室外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提供给室内空间;以及排气扇23,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热交换元件50a设置在由供气管道10引导的生物气流与由排气管道20引导的室内气流彼此相交的区域。通过利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温度差的显热交换以及利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湿度差的潜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元件50a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详细地,在热交换元件50a中分别形成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的第一热交换通道以及第二热交换通道。第一和第二热交换通道被具有优秀热性能的热交换隔膜界定。因此,当具有温度差和湿度差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分别通过相关热交换通道时,室内空气经热交换膜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过滤器可以设置在热交换元件50a的一侧,用于过滤空气以及去除在空气中包含的杂质,过滤器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热交换元件50a。供气管道入口 11设置在供气管道10的一端,供气管道入口 11与室外连通。供气管道出口 12设置在供气管道10的另一端,供气管道出口 12与室内空间连通。类似地,排气管道入口 21设置在排气管道20的一端,排气管道入口 21与室内空间连通。排气管道出口 22设置在排气管道20的另一端,排气管道出口 22与室外连通。供气扇13设置在供气管道10中,以从室外强制吸入室外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提供给室内空间。排气扇23设置在排气管道20中,以从室内空间强制吸入污染的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排到室外。供气扇12和排气扇23 二者分别安装在供气扇壳体和排气扇壳体中。马达分别设置在供气扇壳体与排气扇壳体的前侧。上述结构的通风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给排气扇23通电后,为了使被污染的室内空气达到一定程度的通风,室内空气通过排气管道入口 21引入到排气管道20。引入排气管道20中的室内空气沿热交换元件 50a的对角线方向上流经热交换元件50a。在流经热交换元件50a之后,室内空气被沿着排气管道20引导,然后通过排气管道出口 22排到室外。在上述室内空气的流动的同时,室外空气通过供气管道入口 11引入供气管道10,引入供气管道10中的室外空气沿热交换元件50a对角线方向上流经热交换元件 50a。在流经热交换元件50a之后,室外空气被沿着供气管道10引导,然后通过供气管道出口 12提供给室内空间。以上述方式流动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流经热交换元件50a 时进行热交换。因而,在室外空气保持在适当温度的条件下将室外空气提供给室内空间。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全热交换器,在外壳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风管(图中未示)和全热交换器内部空气管道的风道管接口 31 ;所述风道管接口 31由与风管通过管箍拧紧的第一连接管33和与第一连接管33连接的安装在外壳上的第二连接管32构成,在第一连接管33和第二连接管32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法兰34、35。实施例1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3和第二连接管32均为喇叭口状,二者连接处为喇叭口的最窄处。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3和第二连接管32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并以二者的连接处对称形成。所述的安装法兰34、35上设置有安装孔36。安装孔36沿着法兰环一圈形成有6个,并以均勻间距形成。实施例2随未图示,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3可以为圆筒状,第二连接管32为喇叭口状。所述的安装法兰34、35上设置有安装孔36。安装孔36沿着法兰环一圈形成有6个,并以均勻间距形成。实施例3如图5、6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3的安装法兰34上的安装孔36能与其他全热交换器上的第一连接管33的安装法兰34上的安装孔36重合。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可将两台或多台机器多联机安装,即将一台的供气管道出口 12与另一台的供气管道入口 11连接,将一台的排气管道入口 21与另一台的排气管道出口连接,所述的连接仅仅通过螺栓拧入风道管接口 31的第一连接管33的安装法兰34上的安装孔即可,非常方便,增加能量回收率,组成多联机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多联机可作为USP。线控器可提供多台同时控制功能,多联机后不会造成操作不便。增加能量回收率、风量、静压,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多联机安装方式。并且由于风口外侧追加连接法兰,即使管箍松动,风管也不会脱落。本发明排气管克服了与管道连接时,不严,易脱落的问题,尤其是,当需要几个全热交换器串联时,原来的结构连接不便,且易坏。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同领域内的有识之士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可以轻易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用于引导室外空气到室内空间的供气管道;用于引导室内空气到室外的排气管道;设置在供气管道的一侧,吸入室外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提供给室内空间的供气扇;设置在排气管道的一侧,吸入室内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排到室外的排气扇;设置阻碍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彼此交换的区域,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设置在外壳上的用于连接风管和全热交换器内部空气管道的风道管接口 ;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管接口(31)由与风管通过管箍拧紧的第一连接管(3 和与第一连接管(3 连接的安装在外壳上的第二连接管(3 构成,在第一连接管(3 和第二连接管 (32)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法兰(34、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 和第二连接管(32)均为喇叭口状,二者连接处为喇叭口的最窄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 为圆筒状, 第二连接管(32)为喇叭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 和第二连接管(3 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并以二者的连接处对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法兰(34、35)上设置有安装孔(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安装法兰(34、35)上的安装孔(36)沿着法兰环一圈形成有多个,并以均勻间距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安装法兰(34、35)上的安装孔(36)沿着法兰环一圈形成有6个。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 的安装法兰(34)上的安装孔(36)能与其他全热交换器上的第一连接管(3 的安装法兰(34)上的安装孔(36)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供气管道、排气管道、供气扇、排气扇、热交换元件;设置在外壳上的用于连接风管和全热交换器内部空气管道的风道管接口;所述风道管接口由与风管通过管箍拧紧的第一连接管和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的安装在外壳上的第二连接管构成,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法兰。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喇叭口状,二者连接处为喇叭口的最窄处。本发明由于风口外侧追加连接法兰,即使管箍松动,风管也不会脱落。根据客户需要可将多台机器多联机安装,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多联机安装方式。
文档编号F28F9/26GK102243031SQ20101017208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4日
发明者刘鸣扬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