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376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
背景技术
大型封闭式地面火炬可以灵活适应各种处理量要求,同时改善燃烧效果。目前封闭式地面火炬的燃烧室均采用圆筒形结构,由于结构的限制,单筒最大处理量一般不超过 120t/h。实用新型专利ZL00263385. X公开了一种《地面火炬排放装置》,该地面火炬排放装置的特点是,利用圆筒燃烧室的拔力,在燃烧区域形成一定的负压,从而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燃烧室。根据其结构形式和燃烧效果,通常称这种地面火炬为“圆筒型封闭式地面火炬”。上述“圆筒型封闭式地面火炬”技术存在的不足
1、处理能力不够大
燃烧室是圆形结构,只有在一定高度一定直径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拔力效果。当火炬设计处理量增大时,需要大直径的燃烧室,为了保证拔力效果,燃烧室的高度需要增加,从而导致火炬系统的投资急剧上升和增加设计的难度;
2、燃烧室中心区域空气不足
燃烧室是圆形结构,空气从燃烧室周边进入。对于较大直径的燃烧室,其中心区域会出现空气量不足的现象,影响燃烧效果。为解决以上问题,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81769. 7)公开了一种《开放式地面火炬》,该开放式地面火炬虽然提高了地面火炬的处理量,但是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燃烧器周围缺少一定高度和一定范围的封闭式燃烧室,不能利用燃烧室产生拔力效果,导致燃烧所需的空气量不够。为了实现无烟燃烧,开放式地面火炬就需要占据足够大的面积,以保证足够的空气参与燃烧、消除黑烟。因此,开放式地面火炬的占地面积较大, 不能很好的节约土地资源;
2、由于燃烧器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燃烧,容易发生吹熄、脱火、冒黑烟等现象,为了避免这些现象,需要采用特殊结构的燃烧器,同时对分级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
3、开放式地面火炬周围的金属围栏较低,难以避免对火炬周围高空的热辐射和光污染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该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既避免了高架火炬各种缺点,又克服了圆筒型封闭式地面火炬处理能力不够大的缺点,同时克服了开放式地面火炬处理能力占地面积较大、设备投资高的缺点,能够灵活适应各种设计处理量的要求。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包括燃烧室、设置在燃烧室内的多个燃烧器、与多个燃烧器连接的排放气支管、以及点火控制系统;所述的排放气支管与集气总管贯通连接;其特点是所述的燃烧室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的各燃烧器成排成列的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内。上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中上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中周围,与燃烧室固定为一体。上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中框架的底部。上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中上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中度的1/25 1/5。上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中内侧敷设有隔热材料。上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中上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中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的燃烧室的外围。上述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中材料。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明显的
1、将燃烧室设计为长方形燃烧室,可以根据现场地块的形状进行设计,减少占地面积, 节约土地资源。而且长方形燃烧室的空间可以灵活的进行隔断,以满足多个生产装置或多个工厂共用火炬系统的要求;
2、长方形燃烧室便于调整燃烧室的长宽比,从而适应各种设计处理量。单座处理能力可以达到300t/tTl000t/h,远远超过圆筒形燃烧室的处理能力;
3、长方形燃烧室结合成排成列的燃烧器布置,保证每一台燃烧器都得到足够的空气, 改善了燃烧效果。而且燃烧器在长方形燃烧室内的布置更加简单,有利于简化分级管路和控制系统,同时便于检修维护;
4、由于在加强框架是底部设有一镂空支架部,使燃烧室抬高一定的高度,从而可通过其底部的镂空支架部,利用拔力卷吸外界空气从底部进入燃烧室,实现无烟燃烧;
5、由于对各级排放支管进行隔热防护,可以抵挡火焰对其的热辐射。


图1是本发明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的燃烧室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中燃烧室为横向剖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性能和特征。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的燃烧室的纵向剖视图。所述的燃烧室的长宽比至少为2:1。 还包括一加强框架,设置在所述燃烧室还包括一镂空支架部,设置在所述加强所述的镂空支架部包括百叶窗式。 所述的镂空部的高度为整个燃烧室高所述的燃烧室采用钢板制成,并在钢板所述的隔热材料包括陶瓷纤维。 还包括一防辐射消音墙,该墙也是长方所述的各级排放支管外设有隔热防护本发明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包括燃烧室1、设置在燃烧室内的多个燃烧器2。所述的燃烧室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的各燃烧器成排成列的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内。还包括一加强框架3和一镂空支架部4,所述的加强框架3设置在所述燃烧室1周围,与燃烧室固定为一体。所述的镂空支架部4设置在所述加强框架的底部,将整个燃烧室抬高一定的高度,该镂空支架部的高度最好为整个燃烧室高度的1/25 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例如设计长方形燃烧室的高度为20nT50m,其镂空支架部的高度可设为2、m,从而可通过其底部的镂空支架部的孔,卷吸外界空气从底部进入燃烧室,实现无烟燃烧。所述的镂空支架部上所设的孔为各种形状,本实施例设为百叶窗式,既不影响通风,又可遮蔽燃烧室内的光。本发明所述的燃烧室1采用钢板制成,并在钢板内侧敷设有隔热材料11,所述的隔热材料例如采用陶瓷纤维。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中燃烧室为横向剖视)。该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包括长方形的燃烧室5,一般将燃烧室的长宽比设计至少为2:1,本实施例的长宽比设计为2:1。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燃烧室内布置了七个燃烧器排6,每个燃烧器排布置的燃烧器61的数量可相同或不相同。每个燃烧器排6的各燃烧器61分别与一排放支管7连接。各排放支管7与燃烧室外的集气总管8贯通连接。为适应不同工况的要求,地面火炬可采用多级燃烧,自动分级控制。例如在集气总管8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1,在各排放支管7管段上的设有阀82,所述的各阀82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81的输出端连接,受压力传感器81的输出值的控制打开或关闭。将各排地面燃烧器分成不同的层级,每级燃烧器的操作通过压力来控制,利用阀的开关来达到分级燃烧的目的。本实施例在所述的各排放支管7的管段上还设有旁路管71,在旁路管71 上设有防爆膜9,通过使用防爆膜旁路确保安全。为防止燃烧室的热辐射,本发明在所述各级排放支管外设有隔热防护材料。在多级燃烧系统中,一般采用只有第一级燃烧系统常开。当火炬排放器压力足够大从而可以保证燃烧器的热负荷,获得很好的消烟效果时,后续几级燃烧器才会自动逐级打开,以适应不同的排放流量。为了保证各级燃烧系统的排放气被及时可靠地点燃,封闭式地面火炬同样需要配设相应的长明灯系统。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不需要每一级燃烧系统均设有长明灯,而是可以利用各级燃烧器之间的火焰传递,从而节约长明灯燃料气的消耗。上述点火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已在ZL200610118674. 7中公开,不再赘述。本发明还包括一防辐射消音墙(未图示),该墙也是长方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的燃烧室的外围。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包括燃烧室、设置在燃烧室内的多个燃烧器、与多个燃烧器连接的排放气支管、以及点火控制系统;所述的排放气支管与集气总管贯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的各燃烧器成排成列的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的长宽比至少为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加强框架,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周围,与燃烧室固定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镂空支架部,设置在所述加强框架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镂空支架部包括百叶窗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镂空部的高度为整个燃烧室高度的1/25 1/5。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采用钢板制成,并在钢板内侧敷设有隔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材料包括陶瓷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防辐射消音墙,该墙也是长方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的燃烧室的外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级排放支管外设有隔热防护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大处理量封闭式地面火炬,包括燃烧室、设置在燃烧室内的多个燃烧器、与多个燃烧器连接的排放气支管、以及点火控制系统;所述的排放气支管与集气总管贯通连接;其特点是所述的燃烧室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的各燃烧器成排成列的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内。由于将燃烧室设计为长方形燃烧室,可以根据现场地块的形状进行设计,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以满足多个生产装置或多个工厂共用火炬系统的要求,从而适应各种设计的处理量。单座处理能力可以达到300t/h~1000t/h,远远超过圆筒形燃烧室的处理能力。结合成排成列的燃烧器布置,使燃烧器的布置更加简单,有利于简化分级管路和控制,便于检修维护,并保证每一台燃烧器都得到足够的空气,改善了燃烧效果。
文档编号F23C5/08GK102297417SQ2011101809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刘世俊, 奚文杰, 张世程, 曹枫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