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燃气灶及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4993发布日期:2018-08-01 01:0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燃气灶的燃烧器以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的燃气在燃烧之前,先要和引射管吸入的空气预混,混合后的燃气经燃烧器的出火孔流出并被点燃,形成火焰。业内将通常由引射管吸入的用于和燃气混合的空气称为一次空气,而燃气在燃烧时补充的空气称为二次空气,一般通过燃烧器周围空气流动供应燃烧时的二次空气。

但,很多时候,燃烧器周围的空气流动满足不了燃烧所需。尤其是近年来受到消费者青睐的热负荷大的燃烧器,仅通过燃烧器周围的空气流动完全不能满足燃烧需求,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而且,燃气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气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燃气灶以及燃气灶的燃烧器。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包括盖体部与环绕的壁体部,所述壁体部限定出一个容纳燃气的凹陷部,所述火盖上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凹陷部的出火孔,所述壁体部上设有空气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及的“燃气”不局限为纯的燃气,它还包括与空气预混后的燃气混合气。比如,和引射管处吸入的空气预混后的燃气混合气。

燃烧器燃烧时,出火孔的附近即火焰的根部区域,由于高温导致压力较大,再加上空间上的局限,燃烧器周围的空气无法到达此区域,因此,此区域是最需要补充二次空气的区域。如果采用独立于火盖的部件给燃烧器补充二次空气,要想补充到出火孔附近的区域,空气的出气方向必然朝向出火孔,这样虽然可以补充二次空气,但二次空气的气流方向和燃气气流方向基本相反,二次空气的气流很容易造成火焰抖动、燃烧不稳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火盖的壁体部上设有空气通道,空气由壁体部向外流出,空气气流方向和燃气的走向大体上一致,既能够向出火孔附近的区域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又不扰动燃烧的火焰,可保证燃烧器上的燃气充分、稳定的燃烧;而且,本发明的方案对火盖的外观基本不构成影响。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壁体部内嵌设所述空气通道。空气通道隐藏在壁体部内,不容易被污染和堵塞,同时这种设计不影响火盖的外观。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火孔设置于所述壁体部上,且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出火孔的上方。由于燃烧器在燃烧时,火焰都是向上延伸的。而且,为了防止出火孔被污染或堵塞,出火孔一般设置在火盖的侧壁面,从而在火盖上形成一圈倾斜向上延伸的环形火焰。而出火孔上方的区域有火盖的侧壁阻挡,燃烧器内部的空气无法达到该区域,而一圈环形的火焰燃烧导致压力大,火焰区外的空气亦不容易到达出火孔上方的区域。而本实施方式却正好解决此技术问题,使出火孔的火焰更充分的燃烧。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壁体部上设有多个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壁体部的底面。从而,当火盖盖上,燃烧器组装好之后,供应的空气从下方就自然的进入空气通道。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壁体部上形成有缺口部,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缺口部。缺口部可以通道模具成型的方式形成,也可以通过切削或倒角加工的方式形成,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空气通道的制造,比如通过钻孔工具形成直线延伸的孔,该孔不贯穿壁体部,然后再形成缺口部,空气通道的出口自然就形成了;当然,也可先形成缺口部,再钻孔。另一方便,空气通道的出口位于缺口部,可以利用壁体部或盖体部上的部位来遮挡空气通道的出口,防止空气通道被污染或堵塞。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部形成于所述壁体部的顶端。这样一来,方面可方便制造,另一方面,可将出火孔设置于所述缺口部,出火孔可以得到盖体部的遮挡,防止被汤汁或溢出物堵塞。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部通过在所述壁体部的顶部进行倒角加工而成,且倒角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缺口部包括斜面,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斜面。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火孔位于所述斜面。可以利用盖体部保护出火孔,防止被汤汁或溢出物堵塞。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通道直线延伸。容易制造,可以采用钻孔工具钻孔形成所述空气通道。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火孔与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盖体部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出火孔对应一个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出火孔和其对应的所述出口呈品字形分布。从而,空气通道将空气输送到每个出火孔的附近,每个火焰的根部区域都能补充到空气,实现空气均匀输出和分布,从而整个火盖上的出火孔流出的燃气都均匀的燃烧。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出火孔与其对应的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mm~3mm,和/或每个所述出火孔的中心线和其对应的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端的中心线的夹角为0°~45°。出火孔和空气通道出气口之间的距离太远,空气无法输送到出火孔的附近,火焰的根部区域无法补充到充足的二次空气;而,若空气通道的出口的方向朝向出火孔的方向,空气气流很容易扰动燃气气流,造成火焰抖动,燃烧不稳定。本实施方式的改进能解决此技术问题,将空气输送至出火孔附近区域。空气通道出来的空气气流方向不会和出火孔出来的燃气气流对撞,不干扰燃气气流而造成火焰抖动或晃动,燃气燃烧稳定。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部与所述壁体部一体成型的形成;或者,所述盖体部于所述壁体部分体形成。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为内环火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的火盖。本发明的燃烧器除了具有前述的火盖所具有的好处外,本发明燃烧器的外观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消费者容易接受。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底座和中间部件,所述火盖位于所述燃烧器底座上,所述中间部件位于所述燃烧器底座与所述火盖之间,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燃烧器底座配合形成一个容纳燃气的腔体;所述燃烧器底座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中间部件包括中空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入口对准所述空气入口;所述中间部件具有第二连接腔出口,所述第二连接腔出口对准所述空气通道的进口。其中,空气入口可以是和大气相通的一个开口,空气入口还可以连接风扇、风机、气泵等空气产生装置。由于中间部件位于燃烧器底座和火盖之间,在燃烧器的使用状态下,中间部件是不外露的,隐藏在燃烧器底座与火盖之间。从而,中间部件的增设没有改变燃烧器的外观。

在此,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火盖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火盖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间部件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中间部件于另一角度下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燃烧器;2-外环火盖;3-燃烧器底座;4-中间部件;5-火盖;10-下盖体;11-第一外侧壁;12-顶壁;13-凹壁;14-第一组成部;15,50-凹陷部;20-上盖体;21-第二外侧壁;22-上底壁;23-凸壁;24-第二组成部;31,32-腔室;33-外环引射管;34-内环引射管;35-燃气通道;36-空气补给进口;37-空气补给出口;40-连接腔;41-凸缘;51-盖体部;52-壁体部;100-空气气流通道;100a-进气口;100b-出气口;110-第一凹槽;120-第二凹槽;150,501-出火孔;200-容气腔;201-容气腔的入口;301-空气入口;401-连接腔的入口;402-第一连接腔出口;403-第二连接腔出口;500-空气通道;500a-进口;500b-出口;510-盖顶面;520-缺口部;521-底面;5201-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这里先介绍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火盖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火盖的剖视图。火盖5包括盖体部51与环绕的壁体部52,盖体部51和壁体部52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壁体部52限定出一个容纳燃气的凹陷部50,壁体部52上设有多个连通凹陷部50的出火孔501。多个出火孔501沿壁体部52的周向分布,为了给火盖5上的每个出火孔501出来的燃气燃烧补充充足的空气,壁体部52内嵌设有多个直线延伸的空气通道500。空气通道500的出口500b位于出火孔501的上方。

壁体部52上形成有未贯穿壁体部52的缺口部520,空气通道500的进口500a位于壁体部52的底面521,空气通道500的出口500b位于缺口部520。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缺口部520形成于壁体部52的顶端。而且,缺口部520是通过在壁体部52的顶部进行倒角加工而成,倒角的角度为锐角。从而,加工而成缺口部520包括一个斜面5201,出火孔501位于斜面5201,空气通道500的出口500b位于斜面5201并且在出火孔501的上方。从图2可以看出,这样,出火孔501与空气通道500的出口500b位于盖体部51的垂直投影范围内。可以防止汤汁或溢出物污染、堵塞出火孔与空气通道。

并且,为了使空气均匀地输送到每个出火孔501附近,每两个相邻的出火孔501对应一个空气通道500的出口500b,且每两个相邻的出火孔501和其对应的空气通道的出口500b呈品字形分布。从而从一个空气通道500出来的空气可供给两个相邻的出火孔501的燃气燃烧。而且,每个出火孔501与其对应的空气通道的出口500b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mm,一个出火孔和左边相邻的出火孔对应一个空气通道的出口,该出火孔和右边相邻的出火孔对应另外一个空气通道的出口。该出火孔和这两个空气通道的出口之间的最小距离均为3mm。每个出火孔501的中心线和其对应的空气通道的出口端的中心线的夹角为30°。如图2所示,盖体部51包括盖顶面510,出火孔501的中心线相对于盖顶面510倾斜延伸,而空气通道500的出口端的中心线和盖顶面510垂直。

以上仅是一个实施例,通过修改和更动,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实施例。比如,前述实施例中,火盖5上空气通道500的进口500a和出口500b的是一一对应的。而火盖上的空气通道的出口的数量可以多于进口的数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个进口对应多个出口。比如壁体部52的底面521上只包括两个弧形延伸的进口,而一个进口对应多个出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请参照图3至图10,其中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的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间部件的立体图;图8为图7所示的中间部件于另一角度下的立体图;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爆炸图;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燃气灶的燃烧器1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燃烧器底座3、中间部件4和火盖。火盖位于燃烧器底座3上,中间部件4位于燃烧器底座3与火盖之间。其中,火盖又包括外环火盖2和内环火盖。本实施例的内环火盖采用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火盖5,所以,在后续描述中“内环火盖”对应标号5。内环火盖5包括盖体部51与环绕的壁体部52,壁体部52限定出一个容纳燃气的凹陷部50,且,壁体部52上设有多个连通凹陷部50的出火孔501。凹陷部50与燃烧器底座3配合形成一个容纳燃气的腔室32。燃烧器底座3包括外环引射管33和内环引射管34,空气从内环引射管34上的开口被吸入内环引射管,内环引设管34的燃气与空气到达腔室32后,从出火孔501流出并被点燃形成内环火焰。内环火盖5的壁体部52内嵌设有多个空气通道500。空气通道500的出口500b位于出火孔501的上方,以给每个出火孔501出来的燃气燃烧补充充足的空气。

燃烧器底座3上设有空气入口301。中间部件4包括中空的连接腔40,连接腔的入口401对准空气入口301,如图5所示,中间部件4设有环绕连接腔的入口401的凸缘41,在燃烧器的使用状态下,凸缘41插入至空气入口301内,以使空气被输送到连接腔40。本实施例中,空气入口301连接空气产生装置,如鼓风机(未示出)。连接腔40的入口401设置于中间部件4的底面,中间部件4的顶面设有四个第一连接腔出口402和多个第二连接腔出口403。多个第二连接腔出口403呈圆形分布,多个第一连接腔出口402围设在多个第二连接腔出口403的外侧。每个第二连接腔出口403对准一个空气通道500的进口500a。从而,空气从连接腔40到达内环火盖5上的空气通道500,进而输送至每个内环火盖5上的出火孔501的附近。

外环火盖2包括下盖体10和上盖体20,在外环火盖2的使用状态下,上盖体20盖设于下盖体10之上,上盖体20和下盖体10之间形成有多个呈放射状的空气气流通道100。下盖体10的底部形成有容纳燃气的凹陷部15,凹陷部15与燃烧器底座3相配合而形成一个容纳燃气的腔室31。下盖体10沿圆周方向分布有一圈和腔室31相连通的出火孔150。进入到外环引射管33内的燃气与空气通过燃烧器底座上的燃气通道35进入到腔室31,最后通过出火孔150流出并被点燃形成外环火焰。

本实施例的上盖体20与下盖体10均呈圆环形,下盖体10的内环处包括首尾相连的、径向截面呈l形的第一组成部14,上盖体20的内环处包括首尾相连的、径向截面呈倒l形的第二组成部24,当上盖体20盖设于下盖体10上,第一组成部14与第二组成部24组成容气腔200,而空气气流通道100将容气腔200与外界连通。第一组成部14上设有四个供空气进入容气腔200的入口201。四个第一连接腔出口402分别对准四个容气腔200的入口201,从而从连接腔40流出的空气进入到容气腔200。容气腔200内的空气从上盖体20和下盖体10之间空气气流通道100分别输送到每个出火孔150的附近。从而,外环火盖2上的出火孔150出来的燃气可得到充分的空气补充。

而为了让空气均匀补充,每两个相邻的出火孔150对应一个空气气流通道100的出气口100b,且每两个相邻的出火孔150和其对应的出气口100b呈品字形分布。此外,每个出火孔150与其对应的空气气流通道的出气口100b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mm。每个出火孔150的中心线和其对应的空气气流通道的出气口端的中心线的夹角为20°。

下盖体10包括周向环绕的第一外侧壁11,上盖体20包括周向环绕的第二外侧壁21。多个出火孔150设置于第一外侧壁11上并沿着第一外侧壁11的周向分布,空气气流通道100的出口100b也位于第一外侧壁11上。为了防止汤汁或溢出物污染或堵塞出火孔与空气气流通道,如图2所示,上盖体20的外径大于下盖体10的外径。

下盖体10还包括顶壁12和面向上盖体20的凹壁13。下盖体20还包括上底壁22和凹壁13相配合的凸壁23。顶壁12和第一外侧壁11相连,凹壁13和顶壁12相连。在外环火盖2的使用状态下,顶壁12和上底壁22相接触,凹壁13和凸壁23相接触。顶壁12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110,多个第一凹槽110沿下盖体10周向等距分布,并且第一凹槽110沿下盖体10的径向延伸。凹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凹槽120,多个第二凹槽120沿下盖体10的径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每个空气气流通道100包括形成于顶壁12的第一凹槽110和形成于凹壁13上的第二凹槽120。第一凹槽110与第二凹槽120连通。而且,本实施例的第二凹槽120的长度为20mm,大于第一凹槽110的长度。

本实施例燃烧器底座3的外侧面还设有多个空气补给进口36,并在燃烧器底座3的内侧面设有多个分别与空气补给进口36对应的空气补给出口37。这样一来,燃烧器1在燃烧时,空气还可从空气补给进口36进入,并从空气补给出口37到达燃烧器内部区域。但光靠这些补充的空气还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本实施例还进行了上述的改进。

如图4所示,可见,本实施例燃气灶的燃烧器1在外观上,和现有燃烧器的区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其相比于现有燃烧器,却可以在燃烧器燃烧时补充更充足的空气。需要说明的是,当空气入口仅与大气相通就可提供足够的空气补给时,空气入口可不需连接空气产生装置。例如,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入口301为与大气相通的一个开口。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燃烧器1。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