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支架上下分体拼接的电弧点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4343发布日期:2019-07-10 10:2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支架上下分体拼接的电弧点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点火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缘支架上下分体拼接的电弧点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弧点烟器包括有壳体、电弧点火开关、高压发生装置、电弧发生头和电池,所述电池的输出端与高压发生装置供电连接,所述的电弧点火开关控制电池与高压发生装置之间的供电电路的通断,所述的电弧发生头包括有绝缘支架以及设置于绝缘支架上的多组放电电极组,每组放电电极组均包括有相互放电配合的两只放电电极,绝缘支架上设置有供放电电极的放电端穿出的电极放电端孔,该放电电极的另一端为电连接于高压发生装置的输出端的接线端。

现有技术中心,绝缘支架一般为耐热塑料、或陶瓷等耐热耐燃隔热材料制成,点烟器行业内也经常称陶瓷制作的绝缘支架为瓷杯。

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4482560 A的文献公开了名称为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该专利中的绝缘支架包括有两只相互纵向分立设置的支撑臂。所述的两个支撑臂外侧壁开设有引线槽(孔),所述绝缘支架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引线槽(孔)和支撑臂的内壁外侧区域的电极放电端孔,放电电极的导线的放电端从引线槽(孔)弯折并插接穿设于电极放电端孔上。

这种结构的点烟器,存在绝缘支架穿线困难的问题,其原因是,在装配绝缘支架时,放电电极的导线接线端已经焊接固定于高压发生装置的输出端,而电弧点烟器用于安装绝缘支架的安装部往往空间紧配,而放电电极的导线的放电端从绝缘支架的引线槽(孔)中穿过,再弯折穿过电极放电端孔,操作非常费时,导致装配成本高,甚至容易造成放电电极的导线被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支架结构设计合理、固定方便可靠,且同时方便放电电极穿线操作的一种绝缘支架上下分体拼接的电弧点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绝缘支架上下分体拼接的电弧点烟器,包括有壳体、电弧点火开关、高压发生装置、电弧发生头和电池,所述的电弧发生头包括有绝缘支架以及设置于绝缘支架上的多组放电电极组,每组放电电极组均包括有相互放电配合的两只放电电极,所述的绝缘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上下连通的穿线孔/槽,且绝缘支架相对于每个穿线孔/槽的外端穿线连通设置有电极放电端孔,电极放电端孔的开孔方向与穿线孔/槽的穿线方向相弯折设置,所述电弧点烟器的绝缘支架包括有下支架和盖设于下支架上方的支架盖,所述的穿线孔/槽设置于下支架上,且该穿线孔/槽的上端孔开设在下支架上端面上,所述的下支架相对于所述上端孔的邻接侧部设置有与上端孔侧向连通的侧开孔,所述的支架盖盖设于下支架的上端孔上方,并将所述的侧开孔的上方封闭,从而构成所述的电极放电端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绝缘支架被分为下支架和支架盖两部件,将原本单一绝缘支架的功能分成两个部件完成,下支架负责放电电极的穿入,所述的放电电极由下支架上的穿线孔/槽进入下支架内部,由下支架上端面上的上端孔伸出;支架盖配合下支架完成对放电电极出口端的固定,上端孔侧向连通设置有侧开孔,支架盖盖设于下支架上方,将上端孔封闭,封闭侧开孔上方形成了电极放电端孔,通过这样的分体设计,使得绝缘支架结构设计合理、固定方便可靠,且同时方便放电电极穿线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池与高压发生装置之间的供电电路通断的安全开关,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操作安全开关的开关驱动机构,所述的开关驱动机构包括转动件和下压件,所述的转动件铰接设置于壳体,所述的壳体设置有供下压件滑移的调节轨道,所述的转动件设置有在转动时挤压下压件沿调节轨道滑移的联动端,所述的下压件设置有在沿调节轨道滑移时靠近或远离安全开关的操作端,所述的调节轨道与下压件之间设置有将下压件向转动件的联动端复位的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下压端受到转动件联动端的挤压后沿调节轨道滑移,在滑移中带动下压端的操作端靠近或远离安全开关,进而打开或关闭安全开关,采用合理的安全机制,有效防止在转动件未开启的情况下电弧发生机构工作,导致点烟器的温度持续升高引起危险,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多个电极放电端孔均在第一平面上,该第一平面与绝缘支架的安装位置上端面呈倾斜设置,第一平面构成电弧点燃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平面与安装位置的上端面呈倾斜设置,所构成的电弧点燃区较非倾斜设置的第一平面构成的电弧点燃区更大,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结构设计更为合理、且适用于雪茄等较粗待点燃物引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下支架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支架固定孔,所述的支架盖上设置有位于下支架固定孔轴向上方且上下贯通的支架盖固定孔,下支架和支架盖通过联接于下支架固定孔和支架盖固定孔上的紧固螺钉相互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支架与支架盖通过紧固螺钉贯穿下支架固定孔、支架盖固定孔固定,实现下支架与支架盖的组合以及分离,在具体应用于电弧点烟器器的安装时,先安装下支架再放电电极穿线,安装支架盖最后上紧固螺钉,完成下支架和支架盖之间的固定。当然,也可以通过在电弧点烟器的安装绝缘支架的安装部的下方设置有中架,通过紧固螺钉依次穿过支架盖固定孔、下支架固定孔并将紧固螺钉的头端锁定在中架,从而实现支架盖和下支架的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架盖上相对于所述多个电极放电端孔之间的区域设置有下凹的点火凹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点火凹腔设置于多个电极放电端孔之间,点火凹腔位置设置合理、点烟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点火凹腔内壁上相对于电极放电端孔上方设置有向点火凹腔中心方向凸起的电极放电端孔上凸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极放电端孔上凸盖设置于电极放电端孔上方,用以形成电极放电端孔,放电电极受到支架盖点火凹腔中的电极放电端孔上凸盖的挤压,发生弯折,而后从侧向的侧开孔穿出,本设置,不仅可以使得电极导线准确地弯折构成放电电极的放电端,而且也能使得放电电极出口端保持在同一水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下支架上对应每个穿线孔/槽所在区域形成一个柱形件,所述的下支架的上端口位于柱形件的上端面,所述的下支架的侧开孔位于柱形件上端面邻接的内壁上,所述的支架盖的点火凹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柱形件位置相对应且供柱形件侧壁上的侧开孔露出到点火凹腔内的开孔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穿线孔/槽设置有对应的柱形件,柱形件的上端面设置有上端口,柱形件上端面邻接的内壁设置有侧开孔,还有对应侧开孔设置于点火凹腔内的开孔窗,柱形件的设计有利于从下支架上端面观测到放电电极的进入情况,且有利于开孔窗与侧开孔的衔接和对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下支架相对于柱形件之间区域设置有下凹的下支架中心凹腔,所述的支架盖上的下端中心设置有凸起的支架盖下凸部,支架盖下凸部与下支架中心凹腔纵向插合嵌配,所述的支架盖下凸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道定位凸筋,所述的下支架中心凹腔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凸筋纵向插配定位的定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凸筋与定位凹槽纵向插配定位,支架盖下凸部与下支架中心凹腔纵向插合嵌配,从而使得下支架与支架盖之间的连接设置在周向上更加紧密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架盖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的点火凹腔的底部中心,下支架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的下支架中心凹腔的底部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盖固定孔、下支架固定孔位置设置更为合理,连接固定支架盖和下支架更为便捷,外表也更为美观合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至少有一个定位凸筋和定位凹槽的高度定位配合面和其他定位凸筋和定位凹槽的高度定位配合面不在同一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支架盖和下支架的过程中,定位更加方便且不易出错,即使出错也更容易发现、以便及时纠正。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去盖立体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去盖立体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绝缘支架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绝缘支架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绝缘支架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绝缘支架支架盖在前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绝缘支架支架盖在后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安全开关的开关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电路图;

11、壳体;12、电弧点火开关;13、高压发生装置;14、电弧发生头; 141、放电电极组;142、放电电极;15、电池;2、绝缘支架;21、穿线孔/槽;22、电极放电端孔;221、第一平面;222、电弧点燃区;23、上端孔;24、侧开孔;3、下支架;4、支架盖;5、安全开关;51、转动件;52、下压件;521、操作端、53、调节轨道;531、联动端;532、复位件;6、紧固螺钉;61、下支架固定孔;62、支架盖固定孔;7、点火凹腔;71、电极放电端孔上凸盖;8、柱形件;81、开孔窗;91、下支架中心凹腔;92、支架盖下凸部;93、定位凸筋;94、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绝缘支架上下分体拼接的电弧点烟器,包括有11壳体、12电弧点火开关、13高压发生装置、14电弧发生头和15电池,所述的14电弧发生头包括有绝缘支架2以及设置于绝缘支架2上的多组放电电极组141,每组放电电极组141均包括有相互放电配合的两只放电电极14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支架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上下连通的穿线孔/槽21,本实施例对应的是双电弧点烟器的绝缘支架2,其上设置有4个穿线孔/槽21,本实施例如图所示,优选为4个穿线孔,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穿线孔/槽21也可以为穿线槽,即开槽在绝缘支架2的表面形成穿线槽,其属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构思,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本实施例中,绝缘支架2相对于每个穿线孔/槽21的外端穿线连通设置有电极放电端孔22,电极放电端孔22的开孔方向与穿线孔/槽21的穿线方向相弯折设置,所述电弧点烟器的绝缘支架2包括有下支架3和盖设于下支架3上方的支架盖4,所述的穿线孔/槽21设置于下支架3上,且该穿线孔/槽21的上端孔23开设在下支架2上端面上,所述的下支架2相对于所述上端孔23的邻接侧部设置有与上端孔23侧向连通的侧开孔24,所述的支架盖4盖设于下支架3的上端孔23上方,并将所述的侧开孔24的上方封闭,从而构成所述的电极放电端孔22。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池15与高压发生装置13之间的供电电路通断的安全开关5,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操作安全开关5的开关驱动机构,所述的开关驱动机构包括转动件51和下压件52,所述的转动件51铰接设置于壳体1,所述的壳体1设置有供下压件52滑移的调节轨道53,所述的转动件51设置有在转动时挤压下压件52沿调节轨道53滑移的联动端531,所述的下压件52设置有在沿调节轨道53滑移时靠近或远离安全开关5的操作端521,所述的调节轨道53与下压件52之间设置有将下压件52向转动件51的联动端531复位的复位件53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电极放电端孔22均在第一平面221上,该第一平面221与绝缘支架2的安装位置上端面呈倾斜设置,第一平面221构成电弧点燃区22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支架3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支架固定孔61,所述的支架盖4上设置有位于下支架固定孔61轴向上方且上下贯通的支架盖固定孔62,下支架3和支架盖4通过联接于下支架固定孔61和支架盖固定孔62上的紧固螺钉6相互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架盖4上相对于所述多个电极放电端孔2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下凹的点火凹腔7。所述的点火凹腔7内壁上相对于电极放电端孔22上方设置有向点火凹腔7中心方向凸起的电极放电端孔上凸盖7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支架3上对应每个穿线孔/槽21所在区域形成一个柱形件8,所述的下支架3的上端口位于柱形件8的上端面,所述的下支架3的侧开孔24位于柱形件8上端面邻接的内壁上,所述的支架盖的点火凹腔7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柱形件位8置相对应且供柱形件8侧壁上的侧开孔24露出到点火凹腔7内的开孔窗81。

本实施例中下支架3相对于柱形件8之间区域设置有下凹的下支架中心凹腔91,所述的支架盖4上的下端中心设置有凸起的支架盖下凸部92,支架盖下凸部92与下支架中心凹腔91纵向插合嵌配,所述的支架盖4下凸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道定位凸筋93,所述的下支架中心凹腔91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凸筋93纵向插配定位的定位凹槽9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架盖固定孔62设置于所述的点火凹腔7的底部中心,下支架固定孔61设置于所述的下支架中心凹腔91的底部中心。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定位凸筋93和定位凹槽94的高度定位配合面b和其他定位凸筋93和定位凹槽94的高度定位配合面b不在同一平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