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燃烧器及其燃气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4610发布日期:2018-08-07 19:3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燃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及其燃气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金属纤维表面式燃烧器,具有nox排放浓度低的特性,由于金属纤维燃烧器能以红外热辐射燃烧方式或蓝焰燃烧方式进行燃气燃烧,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因此该技术在工业和民用燃烧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食品加工、纺织、汽车、玻璃制造以及钢铁制造业等。专利号为201110123849.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防腐型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即属于上述燃烧器。这类燃烧器一般包括锅圈、导流锥形件、上封盖、金属纤维嵌合式表面燃烧构件和底座,通常适用于类似给锅具加热的场合,基本形状对称圆形,而金属纤维嵌合式表面燃烧构件中的筒形纤维网的外部形成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燃烧空间,从而在锅具的底部形成燃烧充分,加热均匀的高温场。

随着金属纤维表面式燃烧器的广泛应用,需要燃烧器能适应多种场合,如某些蒸汽发生器的燃烧腔为长腔式隧道结构,这对燃烧器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采用多个传统燃烧器则加热效率差,其结构不适用于整体结构布置,由于燃烧腔的腔体受热不均,也容易导致连接炉管的接头泄漏。申请号为201710527302.8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燃气燃烧器,这种燃气燃烧器具有矩形燃烧室和半圆弧形燃气网罩,能替代多个普通燃烧灶头使用,但实际使用中尚存在如下难于克服的缺点,一是由于在所述矩形底板与圆弧形燃气网罩之间形成截面呈半圆弧的混合燃气腔,在圆弧形燃气网罩上不能获得均匀的供气压力,因此难于获得比较均化的火焰;二是对于长腔式燃烧室在长度方向很难保证均匀燃烧,除过火焰高低的差异,还有火苗沿长度方向的摆动;三是对于需要火焰口在确定方向加热的情况比较浪费能源,整体热利用率较低,如该专利文件记载,其燃烧室火焰口在两侧,而理论上正上方火力较强,造成浪费;四是燃气是从半圆弧型燃烧室底部进入,在圆弧形燃气网罩的外部燃烧,当混合燃气不稳时容易脱火,并在燃烧腔中形成高低温差异较大,而且整体加热效率较差。

另外,目前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由于没有比较稳定的燃烧炉具,使烟管受热不均,燃气不能充分利用;而是烟气在烟管内滞留时间短,造成余热大量浪费,即使采用弯折回转的烟管,由于其水平排布,其热利用率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矩形燃烧面上能获得火焰均匀、高效燃烧的燃气燃烧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腔体、燃气网罩、“u”型盖板及燃烧室座,所述矩形腔体上方开口,在所述矩形腔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燃烧室座包括下大上小的底平面和上平面,所述底平面和上平面两侧为圆弧形侧面,所述底平面轮廓与所述安装槽形状相适配并插装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燃气网罩为前端开口的“u”型槽结构,所述燃气网罩的底边插装在所述底平面与所述安装槽之间,所述燃烧室座的上平面上还平行均布有均热筋板,所述“u”型盖板安装在所述矩形腔体的顶部,在所述燃气网罩、“u”型盖板以及矩形腔体之间形成“u”型混合燃气腔,在所述燃气网罩内形成上方开口的燃烧室,在所述矩形腔体上还设有混合燃气进气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燃气燃烧器,可以直接形成矩形燃烧面,便于给类似长腔式加热用具提供热源,比采用多个常规圆形燃气灶具更便于加热和控制;二是由于在所述燃气网罩、“u”型盖板以及矩形腔体之间形成“u”型混合燃气腔,燃气网罩外供气均匀;在所述燃气网罩内形成上方开口的燃烧室,更能发挥燃气网罩的聚能作用,内部火焰在长腔式炉膛内火力大,燃烧均匀,正常使用不会脱火;三是燃气网罩烧损后便于更换,使用寿命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燃气网罩为金属纤维表面网罩或红外陶瓷网罩。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两种网罩均具有很好的聚能效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燃气网罩。

进一步,所示金属纤维表面网罩包括骨架及敷设于所述骨架上的金属纤维网。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保持所述金属纤维表面网罩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u”型盖板下部设有与所述燃气网罩相适配的卡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燃气网罩拆装方便。

进一步,所述均热筋板在所述燃烧室座的上平面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均热筋板呈倒梯形形状,两侧边为圆弧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均热筋板一是具有均热作用,利用均热筋板充分保证了长腔式燃烧室在长度方向的火力均衡,二是具有蓄热作用,在筋板的间隔内形成了火焰游动空间,即使燃气有较小的波动,也能保证炉膛内温度的稳定。

进一步,所述均热筋板的厚度为5~20毫米,相邻间距为5~20毫米,所述均热筋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燃气网罩的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形成合理的火焰高度。

进一步,所述混合燃气进气孔在所述矩形腔体前部对称设有两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从混合燃气腔两侧进气,两侧燃气压力基本对等,能在“u”型混合燃气腔形成很好的均化效果。

进一步,所述矩形腔体的前部还设有电子点火及火焰检测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操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及左右对称设于所述炉体内的换热烟管,所述换热烟管包括吸烟口和排烟口,在所述炉体的下部中间设有沿前后方向的长腔式燃烧炉膛,所述燃烧炉膛上沿前后方向均布有与所述换热烟管的吸烟口对应的吸烟槽,所述炉体的下部两边设有排烟总管,所述排烟总管上沿前后方向均布有与所述换热烟管的排烟口对应的排烟槽,还包括对接于所述长腔式燃烧炉膛下部的如上所述的燃气燃烧器,所述炉体上还设有加水口及蒸汽出口。

所述换热烟管为弯折的扁平薄壁结构,所述换热烟管沿前后方向设有多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长腔式燃烧炉膛内火焰均匀,燃烧稳定,不会脱火;采用换热烟管采用弯折的扁平薄壁结构,并卧式安装,有利于烟气滞留回转,使烟气充分利用,提高了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a-a向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b-b向剖视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燃气蒸汽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7中,各部件标号如下:

1、矩形腔体;2、燃气网罩;3、“u”型盖板;4、安装槽;5、均热筋板;6、燃烧室座;7、进气孔;8、卡槽;9、电子点火及火焰检测装置;10、进气管;01、混合燃气腔;02、燃烧室;11、炉体;12、换热烟管;13、吸烟口;14、排烟口;15、燃烧炉膛;16、排烟总管;17、燃烧炉具;18、加水口;19、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一种燃气燃烧器,包括矩形腔体1、燃气网罩2、“u”型盖板3及燃烧室座6,所述矩形腔体1上方开口,在所述矩形腔体1的底部设有安装槽4,所述燃烧室座6包括下大上小的底平面和上平面,所述底平面和上平面两侧为圆弧形侧面,所述底平面轮廓与所述安装槽4形状相适配并插装在所述安装槽4中,所述燃气网罩2为前端开口的“u”型槽结构,所述燃气网罩2的底边插装在所述底平面与所述安装槽4之间,所述燃烧室座6的上平面上还平行均布有均热筋板5,所述“u”型盖板3安装在所述矩形腔体1的顶部,在所述燃气网罩2、“u”型盖板3以及矩形腔体1之间形成“u”型混合燃气腔01,在所述燃气网罩2内形成上方开口的燃烧室02,在所述矩形腔体1上还设有混合燃气进气孔7。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前端是指进气孔端。

所述燃气网罩为金属纤维表面网罩或红外陶瓷网罩。

所示金属纤维表面网罩包括骨架及敷设于所述骨架上的金属纤维网。

所述“u”型盖板3下部设有与所述燃气网罩相适配的卡槽8。

所述均热筋板5在所述燃烧室座6的上平面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均热筋板5呈倒梯形形状,两侧边为圆弧形。

所述均热筋板5的厚度为5~20毫米,相邻间距为5~20毫米,所述均热筋板5的顶部高于所述燃气网罩2的顶部。

所述混合燃气进气孔7在所述矩形腔体1前部对称设有两个。

所述矩形腔体1的前部还设有电子点火及火焰检测装置9。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结构示意图。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包括炉体11及左右对称设于所述炉体11内的换热烟管12,所述换热烟管12包括吸烟口13和排烟口14,在所述炉体11的下部中间设有沿前后方向的长腔式燃烧炉膛15,所述燃烧炉膛15上沿前后方向均布有与所述换热烟管的吸烟口13对应的吸烟槽,所述炉体的下部两边设有排烟总管16,所述排烟总管16上沿前后方向均布有与所述换热烟管12的排烟口14对应的排烟槽,还包括对接于所述长腔式燃烧炉膛15下部的如上所述的燃气燃烧器17,所述炉体11上还设有加水口18及蒸汽出口19。

所述换热烟管12为弯折的扁平薄壁结构,所述换热烟管12沿前后方向设有多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