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热催化型多头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2253发布日期:2018-08-21 16:1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热催化型多头燃烧器。



背景技术:

在以中餐为主的我国,酒店、食堂以及中央厨房均配备有烹制中餐的商用燃气炉灶。现有的商用燃气灶的燃烧器主要包括燃烧室、进风管和进气管,空气和燃气分别通过进风管和进气管进入燃烧室,点燃后即可为炒锅等炊具提供热量。这种结构较为简单,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因而被广泛采用。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结构的商用燃烧灶燃烧效率较低,致使燃烧不充分,既造成燃料能源浪费,增加了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加工成本;又产生大量含碳量较高的烟气,不能响应当下节能减排的号召,更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热催化型多头燃烧器,能够分散燃烧后拢火聚热,提高燃烧温度,使难燃物质充分燃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聚热催化型多头燃烧器,包括预混腔,预混腔内连通风管和燃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腔的上方设置盖帽,盖帽内开设截锥形的通腔,盖帽的通腔与预混腔的顶壁共同形成燃烧室,预混腔的顶壁上设置多个伸向燃烧室的燃烧头,燃烧头沿燃烧室的周边分布。

优选的,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设有连通外界的自然空气补氧腔。

优选的,所述燃烧头的顶端设有导火筒。

优选的,所述燃烧头位于盖帽侧壁的下方,导火筒的周壁上部开设有槽口。

优选的,所述自然空气补氧腔内设置电子点火针和火焰感应针,电子点火针和火焰感应针位于盖帽侧壁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盖帽的内壁上设置多条导热齿,导热齿沿通腔的轴向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热齿连通燃烧室的顶部与底部,导热齿沿燃烧室的周壁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预混腔的顶部具有弧形腔,风管和燃气管位于弧形腔的下方,燃烧头位于弧形腔的外周。

优选的,所述燃气管位于风管内,燃气管的上端高出风管的上端设置,燃气管的顶部设有旋流帽。

优选的,所述风管上设置旋弯,旋弯位于预混腔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预混腔的上方设置盖帽,盖帽的截锥形通腔与预混腔的顶壁共同形成燃烧室,燃烧室设有多个沿周边分布的燃烧头,使得分散燃烧的多个火焰被燃烧室逐渐聚拢,集中燃烧的热能,大幅提高燃烧温度,一方面能够催化灼烧燃气中较难燃烧的成分,从而使得燃烧更加充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另一方面过高的燃烧温度可减少烹制时间,提高效率,节省能源。

2、由于燃烧室的下方设有连通外界的自然空气补氧腔,使得燃烧头在向上喷火燃烧的同时,拉动下方空气通过自然空气补氧腔进入燃烧室,增加氧量,利于燃烧更加充分。

3、由于燃烧头的顶端设有导火筒,能够约束火焰的喷射方向,更加便于集中燃烧的热能。

4、由于燃烧头位于盖帽侧壁的下方,使得盖帽的侧壁对燃烧头形成遮挡作用,避免从燃烧室的上口流淌下的汤汁浇在燃烧头上,避免堵塞甚至损坏燃烧头,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导火筒的周壁上部开设有槽口,在约束火焰燃烧方向的同时,为导火筒预留了充分的热胀冷缩空间。

5、由于自然空气补氧腔内设置电子点火针和火焰感应针,能够实现自动电子点火与自动火焰感应,电子点火针和火焰感应针位于盖帽侧壁的下方,避免了水和油污浇在电子点火针和火焰感应针上,致使离子熄火保护信号失灵,炉灶不能工作的问题。

6、由于盖帽的内壁上设置多条导热齿,导热齿沿通腔的轴向方向设置且连通燃烧室的顶部与底部,一方面由于导热齿具有较大的受热面积,使其温度更高,能够瞬间催化燃烧燃气中的难燃成分,使燃烧更加充分,减少co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导热齿的设置方向约束了热的传导方向,进一步提高燃烧室上口的供热温度。

7、由于预混腔的顶部具有弧形腔,风管和燃气管位于弧形腔的下方,燃烧头位于弧形腔的外周,使得燃气与空气在弧形腔内形成翻滚式混合,混合更加均匀,混合均匀的气体旋流进位于四周的燃烧头内,在旋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再次混合。

8、由于燃气管位于风管内,燃气管的上端高出风管的上端设置,燃气管的顶部设有旋流帽,使得空气包覆在燃气外,燃气在出口端旋流进直冒的空气内,实现了初步混合。

9、由于风管上设置旋弯,一方面能够使得进入风管的高压空气利用旋弯能够自身混合均匀;另一方面避免了由于爆燃回火引发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向视图;

图5是图4中c-c剖视图。

图中标记:1、盖帽;2、燃烧室;3、导热齿;4、燃烧头;5、导火筒;6、槽口;7、火焰感应针;8、电子点火针;9、自然空气补氧腔;10、燃气管;11、风管;12、旋弯;13、预混腔;14、弧形腔;15、旋流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将处于使用状态时远离地面的一端定义为上端或者顶端,相应地将靠近地面的一端定义为底端或者下端。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在预混腔13的上方设置盖帽1,盖帽1内开设截锥形的通腔,盖帽1的内壁上设置多条导热齿3,导热齿3沿燃烧室2的周壁均匀分布,导热齿3连通燃烧室2的顶部与底部,盖帽1的通腔与预混腔13的顶壁共同形成燃烧室2,预混腔13的顶部具有弧形腔14,预混腔13连通风管11和燃气管10,燃气管10位于风管11内,燃气管10的上端高出风管11的上端设置,燃气管10的顶部设有旋流帽15,旋流帽15位于弧形腔14的下方。预混腔13的顶壁上设置多个伸向燃烧室2的燃烧头4,燃烧头4位于弧形腔14的外周且在盖帽1侧壁的下方,燃烧头4的顶端设有导火筒5,导火筒5的周壁上部开设有槽口6。

为使燃烧室2内燃烧更加充分,在燃烧室2的下方设置了连通外界的自然空气补氧腔9,为加强补氧效果,如图5所示,将预混腔13设计成横截面呈花朵状,弧形腔14相当于花朵的花心,燃烧头4下方的预混腔13则相当于花朵的花瓣,花瓣间的缝隙则形成自然空气补氧腔9。自然空气补氧腔9内设置电子点火针8和火焰感应针7,电子点火针8和火焰感应针7位于盖帽1侧壁的下方。

为避免由于爆燃回火引发的安全隐患,在风管11上设置了旋弯12,旋弯12位于预混腔13的外部,此结构还能够使得进入风管11的高压空气利用旋弯12能够自身混合均匀。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时,风管11上连接鼓风机,鼓风机吹出的空气流经风管11的旋弯12自身混合均匀后,进入预混腔13,与从气流中部的燃气管10顶部旋流出的燃气初步混合,在空气的直冲作用下,带动混合的燃气一同进入弧形腔14,在弧形腔14内再次进行翻滚式混合,从弧形腔14内流出的混合气体旋流进位于弧形腔14周边的预混腔13,在此过程中有一次混合,经过三次混合的气体进入各燃烧头4,从燃烧头4的顶部冒出,由电子打火针引燃,形成燃烧的直冲火焰,火焰在燃烧室2锥形结构的约束下,向燃烧室2的中部靠拢,从上部燃烧口喷出,加热炊具。

在上述燃烧的过程中,由于燃烧室2内的导热齿3具有较大的受热面积,受热快,温度更高,能够瞬间催化燃烧燃气中的难燃成分,使燃气燃烧更加充分,减少co的排放量;导热齿3的设置方向还约束了热的传导方向,进一步提高燃烧室2上口的供热温度。并且燃烧的火焰拉动外界的空气通过自然空气补氧腔9进入燃烧室2,增加燃烧所需的氧量,使得燃烧更加充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