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炬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0872发布日期:2019-03-30 07:5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炬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炬气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炬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对火炬气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经火炬燃烧后直接排放大气的工艺。由于火炬排放气成分复杂并且流量波动范围大,火炬排放气一般难以直接燃烧利用。现有技术中有人将该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热量加热水源来进行加热,但是有火炬气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流量上的拨动,回收分两种,一种是正常情况下时的燃烧回收,另一种是变动状态下的自然排放,因此需要人工进行切换,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炬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利用一个敞开式的球体结构,达到水源加热的同时,又能任其自由燃烧排放烟气,且烟气会经过初步处理后再排放,相比传统的方式会更加的环保。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火炬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一安装于火炬头上的余热回收装置,该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球体外壳,球体外壳的中间具有一个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的内侧端底面设置有一燃烧罩,燃烧罩的上端面开口,火炬头穿过球形外壳的底部并伸入于燃烧罩内部,所述球体外壳的中间具有一个密封的中空层,所述中空层内填充满水;

中空层的顶部插入设置一根以上的加热杆,加热杆底部穿过燃烧腔顶部的定位块下端面,其伸出端正对着火炬的出气口端,所述球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泄水孔,泄水孔与中空层相通,球体外壳环绕着泄水孔一圈设置有一个与燃烧腔相通的出气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气孔内均安装一气体过滤网层,泄水孔内排出的水部分进入到出气孔内,并湿润过滤网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燃烧腔的底部开设一个以上的漏水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球体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进水接口,球体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通过一进水管连接外部输入水源,所述出水接口通过一出水管连接外部热水供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火炬气的热量加热水源,而且整个过程又不会因为火炬气气量、组分大范围波动而出现回收不平稳的情况,燃烧后的气体经过过滤以及降温再排入到大气中,更加的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球体外壳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包括一安装于火炬头1上的余热回收装置,该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球体外壳13,球体外壳13的中间具有一个燃烧腔6,燃烧腔6的内侧端底面设置有一燃烧罩3,燃烧罩3的上端面开口,火炬头1穿过球形外壳的底部并伸入于燃烧罩3内部,球体外壳13的中间具有一个密封的中空层4,中空层4内填充满水;

中空层4的顶部插入设置一根以上的加热杆9,加热杆9底部穿过燃烧腔顶部的定位块8下端面,其伸出端正对着火炬的出气口端,球体外壳13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泄水孔11,泄水孔11与中空层4相通,球体外壳13环绕着泄水孔一圈设置有一个与燃烧腔相通的出气孔12。

其中,出气孔12内均安装一气体过滤网层7,泄水孔11内排出的水部分进入到出气孔12内,并湿润过滤网层。泄水孔11内泄出的水会进入到其中几个出气孔内,打湿内部的过滤网层,增加气体过滤效果,能够过滤掉气体中的大体积烟雾颗粒。

本实施例中,燃烧腔6的底部开设一个以上的漏水孔2。穿过出气孔进入到燃烧腔内的水会通过漏水孔排出。

球体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进水接口17,球体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出水接口16,进水接口17通过一进水管14连接外部输入水源,出水接口通过一出水管5连接外部热水供水设备。进水管与出水管实现了整个冷水与热水的交替,使得中空层内的水不断被加热并排放,以此实现热量的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火炬气的热量加热水源,而且整个过程又不会因为火炬气气量、组分大范围波动而出现回收不平稳的情况,燃烧后的气体经过过滤以及降温再排入到大气中,更加的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