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烟气碱性湿式过滤焚烧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7173发布日期:2020-04-28 21:1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烟气碱性湿式过滤焚烧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沥青烟气碱性湿式过滤焚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烟就是沥青加热和含沥青物质的燃烧产生的气溶胶和蒸气。

沥青烟气一般夹杂着一定浓度的烟尘,呈棕褐色或黑色,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一般含6个碳原子以上的化合物,对皮肤和呼吸系统有致癌作用。经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从煤焦油、沥青和有机溶剂中提炼出来的3—4苯并芘是强致癌物质。长期调查得出,经常接触煤焦油、沥青和油页岩的工人,皮肤癌、阴囊癌、喉癌和肺癌发病率都相当高。

在沥青搅拌站,沥青通常存储在沥青储罐内,在加工过程中,沥青储罐内有加热管,通过加热管对沥青进行加热,加热的过程中即会散发出的沥青烟气,现有技术中的沥青储罐区的沥青罐在加热后,产生的沥青烟气无组织排放,气味刺鼻且对人体有害,还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沥青烟气碱性湿式过滤焚烧处理装置,从而通过管路收集、过滤后进行焚烧,烟气中残留的对人体有害的苯丙芘将被彻底消除,然后达标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沥青烟气碱性湿式过滤焚烧处理装置,包括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沥青储罐,每个沥青储罐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每个沥青储罐的顶部输出口均安装有阻火器,每个沥青储罐的阻火器的输出口同时连接一根集烟总管道,所述集烟总管道输出口分支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一集烟分支管路开口向下输出,并在第一集烟分支管路的管口安装第一排水口,另一走路通过第二集烟分支管道连接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输出口连接输出总管,所述输出总管分支成两路,一路通过输出第一分支管路连接至锅炉炉体,另一路通过输出第二分支管路连接过滤桶体,所述过滤桶体的输出口通过排烟管与烟囱连通,所述锅炉炉体的输出口连接烟囱。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的输入口安装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排水口。

所述输出第一分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一烟气切换阀门和防爆阀。

所述输出第二分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二烟气切换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集烟管道、过滤装置、锅炉炉体和个输送管路之间的配合作用,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沥青储罐内排出的有害的烟气进行处理,将其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至空气中,保护环境。

沥青搅拌站的沥青储罐的烟气一般都是直排进入大气中,一般设备由于安装在厂房内,挥发的沥青烟气长期无组织排放对于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沥青烟气收集处理装置,由于集烟管道内温度较高,而外界温度普遍低于管道内的温度,所以及其容易产生水蒸气,本系统内设计多个排水口,能够及时排除多余水分,排处的水收集后能作为补充液体加入冷凝碱性过滤罐内,从而更加的节约。

通过过滤装置初步处理完的烟气由管线输送至炉本体内经由800°的火焰焚烧,烟气中残留的对人体有害的苯丙芘将被彻底消除,然后达标排放。如果锅炉暂停使用时将有阀门自动切换至旁路管线处理,可以达到24小时不间断使用。由于本系统的管道连通锅炉炉膛,所以在沥青储罐的出烟口装有阻火器,且在连接炉本体的烟道上装有防爆阀,进一步的将危险系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的原理图。

其中:1、烟囱;2、排烟管;3、过滤桶体;4、锅炉炉体;5、输出第二分支管路;6、第二烟气切换阀门;7、第一烟气切换阀门;8、输出总管;9、过滤装置;10、集气罩;11、第二集烟分支管道;12、阻火器;13、集烟总管道;14、沥青储罐;15、第一集烟分支管路;16、第一排水口;17、第二排水口;18、输出第一分支管路;19、防爆阀;

901、输出管;902、烟气进风口;903、输入管;904、顶部液体进口;905、顶部烟气出口;906、过滤桶;907、玻璃管液位计;908、声光报警器;909、底座;910、罗茨风机;911、支腿;912、底部排污口;913、顶部检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沥青烟气碱性湿式过滤焚烧处理装置,包括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沥青储罐14,每个沥青储罐14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每个沥青储罐14的顶部输出口均安装有阻火器12,每个沥青储罐14的阻火器12的输出口同时连接一根集烟总管道13,集烟总管道13输出口分支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一集烟分支管路15开口向下输出,并在第一集烟分支管路15的管口安装第一排水口16,另一走路通过第二集烟分支管道11连接过滤装置9,过滤装置9的输出口连接输出总管8,输出总管8分支成两路,一路通过输出第一分支管路18连接至锅炉炉体4,另一路通过输出第二分支管路5连接过滤桶体3,过滤桶体3的输出口通过排烟管2与烟囱1连通,锅炉炉体4的输出口连接烟囱1。

过滤装置9的输入口安装有集气罩10,集气罩10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排水口17。

输出第一分支管路18上安装有第一烟气切换阀门7和防爆阀19。

输出第二分支管路5上安装有第二烟气切换阀门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沥青储罐14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夹杂着细雾粒在内外温差的影响下凝结成液态水气,并在风机负压的作用下随着空气流通流入过滤装置9中,过滤装置9内的过滤液体主要为专用碱性皂液构成,由于沥青、重油的挥发物质中含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等成分,所以促使混合物在过滤装置9内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催化还原一部分有害物质,处理完的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锅炉炉体4内进行二次焚烧处理,焚烧处理后的烟气从烟囱1中排出(此时焚烧处理后的烟气中已不存在有害物质,可以直接排放至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工艺流程为:

第一步:沥青储罐14工作,内部的加热管对沥青进行加热,加热产生的烟气通过集烟总管道13进行收集;

第二步:集烟总管道13收集的烟气一部分由于外界温度普遍低于管道内的温度,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第一排水口16排出;另一部分的烟气进入第二集烟分支管道11中,打开过滤装置9中的罗茨风机910,烟气在风机负压的作用下引入冷凝碱性湿式过滤装置9进行过滤;

第三步:通过过滤装置9初步处理完的烟气通过输出总管8输出;

第四步:第一烟气切换阀门7打开,输出总管8经过输出第一分支管路18,将烟气送入锅炉炉体4进行焚烧的二次处理;

第五步:焚烧后的烟气达到排放标准,从烟囱1中排出;

第六步:若过滤装置9中过滤后的烟气已经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打开第二烟气切换阀门6,烟气直接从输出第二分支管路5、过滤桶体3,然后过滤桶体3过滤后通过排烟管2进入烟囱1中排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火器12是用来阻止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汽的火焰蔓延的安全装置。一般安装在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中,或者通风的槽罐上,阻止传播火焰(爆燃或爆轰)通过的装置,由阻火芯、阻火器外壳及附件构成。

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9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底座909,底座909的底部通过支腿911支撑,底座90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桶906,过滤桶906的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顶部烟气出口905,过滤桶906一旁的底座909上还固定安装有罗茨风机910,罗茨风机910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903安装有烟气进风口902,罗茨风机910的输出端通过一根输出管901穿过过滤桶906顶面至过滤桶906内部。

过滤桶906成圆柱体结构,在圆柱体结构的顶部延伸有圆台形结构。

烟气进风口902与集烟管道连通。

过滤桶906的顶面还安装有顶部液体进口904、顶部检查孔913和声光报警器908。

过滤桶906的底部安装有底部排污口912。

输出管901采用分体式结构,采用多节管路组合而成。

输出管901的管头伸入至过滤桶906内部,管头与过滤桶906内底面间隔距离。

过滤桶906的外壁面上安装有玻璃管液位计907。

所述过滤桶906内放置有碱性皂液。

所述过滤桶906为304耐腐蚀不锈钢

实际使用过程中,打开罗茨风机910,沥青烟气在罗茨风机910负压的作用下通过输出管901进入到过滤桶906内部,沥青烟气与过滤桶906内部的碱性皂液充分混合反应,反应后的烟气从顶部烟气出口905排出,反应后,将沥青烟气的液态焦油通过自重落入过滤桶906内底部位置,定时通过底部排污口912将其排出。保证顶部烟气出口905排出的烟气没有污染,满足排放标准,保护环境。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