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1864发布日期:2022-01-15 05:0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式催化氧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蓄热式催化氧化设备多为蓄热式热力焚烧炉(rto),蓄热式热力焚烧炉的主体结构由燃烧室、陶瓷填料床以及切换阀组成,工作原理为:对有机废气进行预处理操作后,将其通入炉体内,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废气中的有机成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小分子无机物,经风机、烟囱排入大气中。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陶瓷蓄热体,使陶瓷蓄热体升温开始“蓄热”用于后续进入的有机废气,从而节省了大量燃料。
3.但是,废气在焚烧炉中循环的过程中,因进入炉体内循环管道的废气流速较快,在炉体内相同的加热时间内损耗较多的燃料才能加热至合适温度,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且废气流入的流速不能实时观测,影响废气净化总量的测定,进而不利于进行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基管,所述基管远离主管道一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方管,所述主管道远离基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渐扩管,所述渐扩管远离主管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测量管,所述测量管远离渐扩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径管,所述主管道内环面的中部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安装盘和缓冲扇叶,所述安装盘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缓冲扇叶与固定架之间相转动连接,所述测量管外环面的上端安装有测速机构。
7.优选的,所述测速机构包括有安装夹和流量计,所述安装夹的内环面与测量管外环面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安装夹外环面的上端与流量计相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与安装盘的连接处安装有紧固螺栓,所述缓冲扇叶的弯曲方向与气体流向相同。
9.优选的,所述缓冲方管靠近基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缓冲方管远离基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气管,所述缓冲方管内侧的外环面之间安装有相间隔设置的支管。
10.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缓冲方管、支管以及排气管的内部之间相连通,所述进气管、基管、主管道以及渐扩管、测量管、变径管的内部之间相连通。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有益效果在于:该管道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进入炉体内部的有机废气依次通过变径管、测量管和渐扩管,在测量管外部的流量计的作用下,能够实时获取整个循环管道内有机废气的流速;
12.进一步地有机废气通过主管道,在缓冲扇叶的缓冲作用下完成降速,提升有机废气在炉体内经由相同加热时间获取更多热量的目的,同时缓冲方管、支管的设置使得加热后的有机废气在氧化后产生的小分子无机物能够快速的排出,且排出的过程中,因提升整个循环管道与炉体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换热效率,燃料损耗较低,进而有利于进行使用;
13.综上所述:有机废气在净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在相同加热时间内获取合适温度但是燃料损耗较小的目的,且有机废气流速能够实时获取,废气净化总量的测定较为直观,有利于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的缓冲扇叶的安装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的缓冲方管的剖切图。
17.图中:1、缓冲方管;2、基管;3、主管道;4、渐扩管;5、测量管;6、变径管;7、流量计;8、安装夹;9、安装盘;10、固定架;11、缓冲扇叶;12、紧固螺栓;13、进气管;14、排气管;15、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参照图1-3,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3,主管道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基管2,基管2远离主管道3一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方管1。
21.主管道3远离基管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渐扩管4,渐扩管4远离主管道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测量管5,测量管5远离渐扩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径管6,主管道3内环面的中部安装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有安装盘9和缓冲扇叶11,渐扩管4以及变径管6的共同设置,使得有机废气进入测量管5时得到较为准确的流速测定。
22.安装盘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缓冲扇叶11与固定架10之间相转动连接,测量管5外环面的上端安装有测速机构,测速机构包括有安装夹8和流量计7,安装夹8的内环面与测量管5外环面的上表面相连接,安装夹8外环面的上端与流量计7相连接。
23.固定架10与安装盘9的连接处安装有紧固螺栓12,缓冲扇叶11的弯曲方向与气体流向相同,缓冲方管1靠近基管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13,缓冲方管1远离基管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气管14。
24.缓冲方管1内侧的外环面之间安装有相间隔设置的支管15,进气管13、缓冲方管1、支管15以及排气管14的内部之间相连通,进气管13、基管2、主管道3以及渐扩管4、测量管5、变径管6的内部之间相连通。
25.本实用新型中,该管道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进入炉体内部的有机废气依次通过变径管6、测量管5和渐扩管4,在测量管5外部的流量计7的作用下,能够实时获取整个循环管道内有机废气的流速;
26.进一步地有机废气通过主管道3,在缓冲扇叶11的缓冲作用下完成降速,提升有机废气在炉体内经由相同加热时间获取更多热量的目的,同时缓冲方管1、支管15的设置使得加热后的有机废气在氧化后产生的小分子无机物能够快速的排出,且排出的过程中,因提升整个循环管道与炉体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换热效率,燃料损耗较低,进而有利于进行使用;
27.综上所述:有机废气在净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在相同加热时间内获取合适温度但是燃料损耗较小的目的,且有机废气流速能够实时获取,废气净化总量的测定较为直观,有利于进行使用。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基管(2),所述基管(2)远离主管道(3)一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方管(1),所述主管道(3)远离基管(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渐扩管(4),所述渐扩管(4)远离主管道(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测量管(5),所述测量管(5)远离渐扩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径管(6),所述主管道(3)内环面的中部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安装盘(9)和缓冲扇叶(11),所述安装盘(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所述缓冲扇叶(11)与固定架(10)之间相转动连接,所述测量管(5)外环面的上端安装有测速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速机构包括有安装夹(8)和流量计(7),所述安装夹(8)的内环面与测量管(5)外环面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安装夹(8)外环面的上端与流量计(7)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与安装盘(9)的连接处安装有紧固螺栓(12),所述缓冲扇叶(11)的弯曲方向与气体流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方管(1)靠近基管(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13),所述缓冲方管(1)远离基管(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气管(14),所述缓冲方管(1)内侧的外环面之间安装有相间隔设置的支管(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3)、缓冲方管(1)、支管(15)以及排气管(14)的内部之间相连通,所述进气管(13)、基管(2)、主管道(3)以及渐扩管(4)、测量管(5)、变径管(6)的内部之间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催化氧化用热循环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主管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基管,基管远离主管道一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方管,主管道远离基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渐扩管,渐扩管远离主管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测量管,测量管远离渐扩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径管,主管道内环面的中部安装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有安装盘和缓冲扇叶,安装盘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测量管外环面的上端安装有测速机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机废气在净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在相同加热时间内获取合适温度但是燃料损耗较小的目的,且有机废气流速能够实时获取,废气净化总量的测定较为直观,有利于进行使用。有利于进行使用。有利于进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钮卫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晨睿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3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