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室式RTO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1396发布日期:2022-05-31 07:0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室式RTO炉的制作方法
一种三室式rto炉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rto炉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室式 rto炉。


背景技术:

2.在含有vocs废气的生产线机组中,为保证机组连续稳定运行且能排放出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废气,三室式rto炉废气处理设备必不可少。原有的炉体结构,净化效率低、压力损失大,总排风量增加,这样,设备无功损耗增加,同时设备使用成本增加,为了改善原有炉体的工作方式,实现有机废气浓度的处理,本技术人特别提出了一种三室式rto炉,可以有效的节省加热烘箱的能耗和提高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室式rto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三室式rto 炉,包括上炉壳、下炉壳、混合室、高温调节阀、旁通管道、支撑架、提升阀,所述上炉壳与所述下炉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炉壳为矩形空腔结构,所述下炉壳上端面间隔排列设有3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下炉壳螺装或是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安装腔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陶瓷蓄热体,所述下炉壳底部固定开有并列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与所述提升阀螺装连接;
5.所述提升阀前后间隔排列,且前排的提升阀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管道及膨胀节串联为一体;
6.后排的提升阀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管道及膨胀节串联为一体;
7.前排的提升阀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室通过管道螺装串联连通;
8.所述混合室通过旁通管道与所述上炉壳螺装连接,且位于所述混合室与旁通管道的连接处螺装连接有高温调节阀。
9.进一步地,所述下炉壳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采用方钢、工字钢、h钢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支撑架与下炉壳底部通过焊接或是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底部通过用预埋钢板螺装固定在地面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高度为所述上炉壳高度的三分之一,且所述安装腔距离所述上炉壳内壁10-20公分。
11.进一步地,所述上炉壳前端面上固定对称设有燃烧器,位于燃烧器之间固定设有对称的人孔观察窗;
12.位于所述上炉壳的前端面上开有操作口,且操作口通过螺栓或是铰接方式连接有检修门。
13.进一步地,临近所述混合室一侧后排的提升阀一端采用矩形状的封板螺装与提升阀固定,后排的提升阀的另一端连接外置风机。
14.进一步地,所述下炉壳内安装腔的高度由左置右逐渐递增,且位于最右端安装腔的高度小于所述上炉壳高度的四分之三。
15.进一步地,所述提升阀包括箱体、气缸、气缸支架、提升阀支架,箱体左右两侧开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箱体内固定设有密封板;
16.所述密封板将所述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且所述箱体上部敞口设计;
17.所述箱体底部四角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连接着提升阀支架;
18.箱体底部设有气缸支架,所述气缸支架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
19.气缸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与阀板通过螺栓连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三室式rto炉可以处理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可以适应vocs的组成和浓度的变化及波动,具有热效率高,在合适的废气浓度下,无需燃料辅助而实现自供热操作、净化效率高、压力损失小;
21.本实用新型运行费用省,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高,可以达到99%以上的去除率,从rto炉排出来处理后的气体(温度比进气高60℃以上),可通过热交换器预热新鲜空气,再把预热后气体送到烘箱,这样可大大节省加热烘箱的能耗,为企业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节能减排,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炉壳立体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升阀主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升阀俯视图;
28.附图标记:1、上炉壳;2、下炉壳;3、混合室;4、高温调节阀; 5、旁通管道;6、支撑架;7、提升阀;8、连接管道;9、膨胀节; 10、燃烧器;11、检修门;12、陶瓷蓄热体;71、箱体;72、气缸; 73、气缸支架;74、提升阀支架;75、密封板;76、阀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如图1-6所示,一种三室式rto炉,包括上炉壳1、下炉壳2、混合室3、高温调节阀4、旁通管道5、支撑架6、提升阀7,所述上炉壳1与所述下炉壳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炉壳1为矩形空腔结构,所述下炉壳2上端面间隔排列设有3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下炉壳2螺装或是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安装腔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陶瓷蓄热体12,所述下炉壳2底部固定开有并列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与所述提升阀7螺装连接;
31.所述提升阀7前后间隔排列,且前排的提升阀7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管道8及膨胀节9
串联为一体;
32.后排的提升阀7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管道8及膨胀节9串联为一体;
33.前排的提升阀7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室3通过管道螺装串联连通;
34.所述混合室3通过旁通管道5与所述上炉壳1螺装连接,且位于所述混合室3与旁通管道5的连接处螺装连接有高温调节阀4。
3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炉壳2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采用方钢、工字钢、h钢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支撑架6与下炉壳2底部通过焊接或是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6 底部通过用预埋钢板螺装固定在地面上。
3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安装腔高度为所述上炉壳1高度的三分之一,且所述安装腔距离所述上炉壳1内壁10-20公分。
3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上炉壳1前端面上固定对称设有燃烧器10,位于燃烧器10之间固定设有对称的人孔观察窗,设置两个燃烧器可以有效保证腔内温度分布均匀、稳定;
38.位于所述上炉壳1的前端面上开有操作口,且操作口通过螺栓或是铰接方式连接有检修门11。
3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临近所述混合室3一侧后排的提升阀7一端采用矩形状的封板螺装与提升阀7固定,后排的提升阀7的另一端连接外置风机。
4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炉壳2内安装腔的高度由左置右逐渐递增,且位于最右端安装腔的高度小于所述上炉壳1 高度的四分之三。
4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提升阀7包括箱体71、气缸72、气缸支架73、提升阀支架74,箱体71左右两侧开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箱体71内固定设有密封板75;
42.所述密封板75将所述箱体71分为上下两部分,且所述箱体71 上部敞口设计;
43.所述箱体71底部四角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连接着提升阀支架 74;
44.箱体71底部设有气缸支架73,所述气缸支架73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72;
45.气缸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与阀板76通过螺栓连接。
46.所述密封板75所在位置位于所述箱体三分之一处,且所述密封板75上开有配合孔,配合孔与呈圆形状的阀板76配合。
47.所述密封板75位于箱体内的高度高于进气口、出气口所在平面的高度。
48.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通过气缸带动阀板与导向杆运动,所述阀板 76为圆柱状,且所述阀板76和导向杆由所述气缸驱动进行升降。
49.在使用状态下通过气缸的作用能够实现阀板76与密封板75开有的通孔的配合。
50.所述阀板76的直径大于密封板开有的通孔直径,保证在使用状态下能够实现密封的效果。
51.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能够保证气缸支架有效支撑气缸,保证其工作,所述气缸支架73呈u状,且位于所述气缸支架73底面固定开有贯通孔。
52.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能够保证导向杆通过气缸的作用上下运动,从而保证导向杆与气缸连接杆同轴心运动,所述箱体71底部中心位置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着中空的圆柱套筒,圆柱套筒的中心孔与气缸支架底面固定开有的贯通孔同轴心。
53.连接管道8和膨胀节9通过螺栓将前后3组提升阀分别连接成进气侧阀组和出气侧
阀组两部分,出气侧提升阀阀组通过连接管道8和螺栓与混风室3进行连接。
54.蓄热式燃烧炉(rto)是把生产排出的有机废气经过蓄热陶瓷的加热后,温度迅速提升,在炉膛内燃气燃烧加热作用下,温度达到680~ 900℃,有机废气中的vocs在此高温下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形成无味的高温烟气,然后流经温度低的蓄热陶瓷,大量热能即从烟气中转移至蓄热体,用来加热下一次循环的待分解有机废气,高温烟气的自身温度大幅度下降,再经过热回收系统和其他介质发生热交换,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最后排至室外大气。
55.当排出的有机废气vocs浓度较大时,超出rto无功运行平衡点(一般浓度在3g/m2)以上的热量,可回用到印刷涂布烘干箱上,还有从 rto排出来处理后的气体(温度比进气高60℃以上),可通过热交换器预热新鲜空气,再把预热后气体送到烘箱。
5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