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874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的点火装置,具体是一种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
家用燃煤炉灶的点火长期以来是使用木柴或引火煤块,点火慢,烟尘大不卫生。为此,本人曾设计一种《家用燃煤炉灶热风式点火器》,并于93年申报中国专利,专利号93202094.1。该点火器主要由套管、瓷管、瓷芯、点火盘、十字体、风机等组成。使用时,将点火盘插入燃煤炉灶,在点火盘上放上小煤渣,再在小煤渣上放上燃煤,接通电源,打开风机,用点火盘上的电热丝将小煤渣引燃,进一步将燃煤引燃。风机吹出的风经十字体上的电热丝预热后从瓷管中送到点火盘上助燃。该点火器解决了过去燃煤点火困难,点燃时烟雾大,不卫生等问题,但由于点火时点火盘直接与煤火接触,故点火盘易损坏,可靠性差,此外,采用瓷管作隔热绝缘元件,制造困难,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原有家用燃煤炉灶热风式点火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隔热绝缘元件制造方便,成本低,利用点火罩保电热元件的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包括瓷头、云母架、电热丝、电机、风轮。绕有电热丝的云母架装于管壳内,管壳与云母架之间为绝缘隔热层。瓷头与云母架插接,瓷头上也绕有电热丝。瓷头装在点火罩内。点火罩的上侧开有出风口。点火罩的下侧与瓷头之间设有隔热板。点火罩与管壳相互套接并用螺钉固定,两者之间设有隔热层。管壳的后部装有手柄壳体。手柄壳体中装有带风轮的电机。手柄壳体的后端为后盖,后盖上开有进风口。
点火罩中的瓷头用耐火陶瓷制成,可为十字形、条形或具有通气孔的半圆管形。其上制有缠绕电热丝的凹槽。
管壳中的云母架可以是板形、十字形或圆形结构。其上制有缠绕电热丝的凹槽。
电机装在电机固定架上,电机轴上装风轮,电机固定架经定位板筋、固定架圈体及手柄端盖挤压固定在手柄壳体内并由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构造简单,将点火盘改成用点火罩封密的瓷头,避免瓷头与煤火直接接触,瓷头不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
图1所示,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包括点火罩1、管壳8、手柄壳体13、手柄端盖22。点火罩1和管壳8中装有芯体28。芯体28由十字型瓷头3和云母板架10构成,两者通过插接连结在一起。十字型瓷头3的瓷头凹槽4中缠绕有电热丝29,并用填料2固定。点火罩1的上侧制有若干出风口5。点火罩1的下侧与十字型瓷头3之间设有隔热板30。管壳8与云母板架10之间设有绝缘隔热层9。管壳8与点火罩1套合在一起,其间具有隔热层8,用螺钉通过螺钉穿孔27固定。云母板架10上也制有供缠绕电热丝11使用的绕线凹槽12。手柄壳体13与管壳8套合并用螺钉通过螺钉孔14固定。带有风轮20的电机19通过风机固定架26、定位板筋17、支承辐筋18和固定架圈体23固定在手柄壳体13中,并用手柄端盖22扣紧,用螺钉通过螺钉穿孔24固定。手柄端盖22上开有若干进风口21。云母板架10的端头备有接线螺钉15,插头31的导线通过手柄壳体13上的进线孔25与接线螺钉15及电机上的接线端相连。实施例中电机19为直流电机,其直流电源由电热丝11分压取得所需要的交流低压,然后使交流低压通过整流器16整流变为所需要的直流,如图2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瓷头、云母架、电热丝、电机、风轮;绕有电热丝的云母架装于管壳内,管壳与云母架之间为绝缘隔热层;瓷头与云母架插接,瓷头上也绕有电热丝;瓷头装在点火罩内;点火罩的上侧开有出风口,点火罩下侧与瓷头之间设有隔热板;点火罩与管壳相互套接并用螺钉固定,两者之间设有隔热层;管壳的后部装有手柄壳体;手柄壳体中装有带风轮的电机;手柄壳体的后端为后盖,后盖上开有进风口。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其特征在于点火罩中的瓷头用耐火陶瓷制成,可为十字形、条形或具有通气孔的半圆管形;其上制有缠绕电热丝的凹槽。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其特征在于管壳中的云母架可以是板形、十字形或圆形结构,其上制有缠绕电热丝的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家用燃煤炉灶电点火器,包括点火罩1、与点火罩1相连的管壳8、手柄壳体13。点火罩1中装有十字型瓷头3。管壳8中装有与十字型瓷头插接的云母板架10。十字型瓷头3和云母板架10上分别缠绕相互串连的电热丝29和电热丝11。电机19通过电机固定架26、定位板筋17、支承辐筋18、固定架圈体23固定在手柄壳体13中,并用手柄端盖22和螺钉固紧。点火罩1的上侧制有出风口5,手柄端盖22上制有进风口21。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型瓷头3置于点火罩1内,不易损坏。
文档编号F23Q7/00GK2252292SQ9620020
公开日1997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5日
发明者杨栋 申请人:杨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