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转炉排锅炉给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985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正转炉排锅炉给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给煤装置,尤其是为电厂的气轮机、印染厂的染色机等用气设备供气的正转炉排锅炉给煤装置。
为保证正转炉排锅炉的正常运行,要求给煤装置能将重量不等、大小不同的煤块按照一定的要求,接连不断地落在炉排上,从而达到炉内燃烧均匀、提高燃烧效果之目的。但是,在煤块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会堵塞进料口,出现中途断煤现象。而工作人员只能从控制室内气压表上获知这一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不仅会使锅炉供气不足,严重时还会使炉排变形甚至烧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转炉排锅炉给煤装置,这种给煤装置能使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及时发现断煤现象,及时处理,保证锅炉正常供气。而且不会使炉排烧坏、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正转炉排锅炉给煤装置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腔中间横置有用于构成上、下煤斗的隔板,该隔板与其呈垂直状设置的闸门间留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下面有与锅炉炉排联动的带翅片的滚筒。其结构特点是闸门的下面安装有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的外壳由活动门和安全盒构成,外壳内有一端与活动门相抵的限位弹簧和限位开关,其中的限位开关借助于导线与外置蜂呜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上煤斗内有大块煤堵塞进料口而出现断煤现象时,由活动门和安全盒构成的外壳内的弹簧在弹性力作用下会将活动门顶离,从而使限位开关打开,借助于导线该打开信号传输给蜂呜器,由其发出声响,以便提醒控制室工作人员及时排除断煤现象,确保了锅炉的正常供气,防止了因断煤炉排烧坏、变形情况的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转炉排锅炉给煤装置剖视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断煤报警装置放大示意图。
见图2,壳体1内腔的中间呈横向设置一隔板19,以便构成上、下煤斗13和21。该隔板的一边焊接在壳体1的斜壁内侧面上;滑板12的上、下边分别焊接在上煤斗13的斜壁上沿和隔板19的另一边上。所述的隔板19与其呈垂直状设置的闸门16之间留有进料口14,进料口的下面设置一轴向带翅片的滚筒2,该滚筒的滚筒轴伸出壳体1外并借助链轮与锅炉炉排轴3联动。面对滚筒2自上而下的送煤方向的下煤斗内侧壁上固定有漏孔大小不同的两层筛网20,以便在该筛网的作用下,使较大的煤块先落到炉排上,较小煤块后抛到炉排上,从而使抛到炉排上的大小煤块分布均匀。
如图3所示,活动门17借助于铰链22连接在闸门16下边沿的中间。活动门17与安全盒18一起构成报警装置的壳体,壳体腔内自下而上依次置放有限位弹簧24和限位开关23。该限位弹簧和限位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活动门17和安全盒18的内壁相抵。当正常供煤时,在上煤斗13内煤碳的重力压迫下,活动门17会紧紧顶住限位开关23并使其处于关闭状态,外置蜂呜器15亦处于关闭状态。当上煤斗13内由于大块煤堵塞进料口时,活动门17无煤碳压力,会在限位弹簧24的弹性力作用下弹出,使限位开关23打开,从而使与之相连的外置蜂呜器15发出声响,将断煤信息告知工作人员,以便及时作出处理。

图1所示,炉排轴3的一端用螺钉固定有一节接轴8,接轴上由里向外依次套有单向离合器4和11、齿轮5、垫圈6、弹簧7、压圈10,接轴8的最外端用并帽9并紧。当维修炉排且需使炉排轴3反转时,两离合器4、11会借助于弹簧7的作用自动脱开,使滚筒2立即停止转动,即停止送煤。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能延长整个给煤装置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正转炉排锅炉给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内腔中间横置有用于构成上、下煤斗(13、21)的隔板(19),该隔板与其呈垂直状设置的闸门(16)间留有进料口(14),进料口的下面有与锅炉炉排联动的带翅片的装筒(2),其特征在于闸门(16)的下面安装有报警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活动门(17)和安全盒(18)构成报警装置的外壳,外壳内有一端与活动门(17)相抵的限位弹簧(24)和限位开关(23),其中的限位开关(23)借助于导线与外置蜂呜器(1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滚筒(2)联动的炉排轴(3)的一端有接轴(8),接轴上由里向外依次有离合器(4、11)、齿轮(5)、弹簧(7)和并帽(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正转炉排锅炉给煤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腔中间横置有用于构成上、下煤斗的隔板,隔板与其呈垂直状设置的闸门间留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下面有与锅炉炉排联动的带翅片的滚筒,闸门的下边安装有报警装置。借助于该报警装置,工作人员可在控制室内及时发现断煤情况,以便及时作出处理,避免锅炉供气不足或烧坏炉排。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为电厂的气轮机、印染厂的染色机等用气设备的供气。
文档编号F23K3/00GK2292982SQ9720731
公开日1998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6日
发明者周俊浩 申请人:周俊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