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注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870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煤泥注入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泥燃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煤泥注入管。
【背景技术】
[0002]煤泥是煤炭生产、选煤、洗煤过程的无用副产品。因为市场需求小,利用渠道少而在大部分地区作为废弃物考虑,交易价格极低,只有优质煤炭价格的1/10?1/5,有些地区甚至更低基本只有运输成本,因此能综合利用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避免了煤泥堆放、丢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0003]煤泥入炉主要有煤泥喷枪雾化入炉、炉顶重力注入、炉中部机械注入三种,其中煤泥喷枪雾化方案目前需要采用进口的设备,而且雾化喷枪的雾化头间隙小,容易被煤泥中的杂质堵塞,停运后要马上使用清水冲洗防止残余煤泥干燥后结垢堵塞喷头,其运行中需要雾化蒸汽或空气,煤泥输送栗也要较大的压力才能满足雾化要求,运行能耗在三种方案中最高;而炉顶重力注入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最低,而且对杂质不敏感,只需要把煤泥输送至锅炉顶部,依靠重力就能令煤泥落入炉内,但其单只喷管流量过大时,入炉的煤泥成大团一次不易炸开成小块,多次炸开会导致产生过细颗粒,来不及燃尽被烟气带出炉膛造成燃烧效率降低,另外如果煤泥大团不能及时炸开,落到炉膛底部形成大渣,还可能导致锅炉底部结渣;最后炉中部机械注入投资运行成本介于中间,也能接受煤泥含有少量杂质,但是在流量过大时,也会面临与炉顶重力注入同样的问题,即大块煤泥团来不及炸开,而且中间注入位置低于炉顶注入,在高温区停留时间短,大团更容易跌落到炉底形成大渣。上述三种煤泥入炉方式均有一定的缺点,导致煤泥掺烧的锅炉燃烧效率低、不利于提高煤泥掺烧比例、运tx能耗偏尚。

【发明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煤泥注入管,提高煤泥掺烧比例,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煤泥注入管,包括喷管、出气管,所述喷管内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出气管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喷管内,所述出气管设有出气孔。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接管,所述外接管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固定肋筋,多个所述固定肋筋与所述出气管固定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孔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出气管上。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个所述出气孔为一组,且沿同一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多组所述出气孔沿所述出气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上靠近锅炉的端面上至少分布一个所述出气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管还设有输送段,所述输送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喷嘴的内径。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外接管相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至少为两个,且沿同一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喷管内部。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出气孔的内径为所述出气管内径的1/6-1/3。
[0016]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7]上述煤泥注入管使用时,煤泥浆液在喷管输送至锅炉,出气管布置在离喷管的喷嘴的合适距离处,并在出气管注入高压气体,高于煤泥流体压力的气体被注入之后会膨胀,膨胀过程中就会使煤泥流体扩大,最后裂开成小块,使大流量煤泥浆液送入炉膛以后能有效炸开。所述煤泥注入管能保持对杂质不敏感的优点,同时采用加气促进煤泥团及时破碎的手段,避免大团煤泥落到炉底形成大渣,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提高煤泥掺烧比例,提高煤泥掺烧的应用价值,提高煤泥的综合利用价值。其中,注入的气体量可调及可以采用其他气体代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煤泥注入管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煤泥注入管侧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0、喷管,110、固定装置,112、固定肋筋,120、喷嘴,130、输送段,200、出气管,212、出气孔,300、外接管、400、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3]从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注入管,包括喷管100、出气管200,所述喷管100内设有固定装置110,所述出气管200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10固定在所述喷管100内,所述出气管200设有出气孔212。
[0024]煤泥注入管使用时,煤泥浆液在喷管100输送至锅炉,出气管200布置在离喷管100的喷嘴120的合适距离处,并在出气管100注入高压气体,高于煤泥流体压力的气体被注入之后会膨胀,膨胀过程中就会使煤泥流体扩大,最后裂开成小块,使大流量煤泥浆液送入炉膛以后能有效炸开。所述煤泥注入管能保持对杂质不敏感的优点,同时采用加气促进煤泥团及时破碎的手段,避免大团煤泥落到炉底形成大渣,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提高煤泥掺烧比例,降低运行成本。其中,注入的气体气压可调,优选为空气,也可采用其他气体代替。
[0025]所述煤泥注入管还包括外接管300,所述出气管210设置于所述喷管100内,所述外接管300 —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210相连通,便于连通外部加压加气装置。所述固定装置110包括多个固定肋筋112,多个所述固定肋筋112与所述出气管210固定连接,使所述出气管210设置于所述喷管中心,保证煤泥爆破的均匀性,同时保证所述出气管210连接可靠,不受煤泥冲击而损坏,提高所述煤泥注入管的使用稳定性。
[0026]所述出气孔212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出气管210上。四个所述出气孔212为一组,且沿同一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出气管210上;多组所述出气孔212沿所述出气管21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出气孔的分布使高压气体从煤泥浆液内部加入,而且高压气体流量可调,与煤泥浆液流量匹配,保证各种工况下都能达到较好的煤泥破裂效果,提高煤泥掺烧比例。所述出气管上靠近锅炉的端面上至少分布一个所述出气孔,有利于煤泥在喷嘴端爆破,同时防止已爆破的煤泥在喷嘴端剧集,影响煤泥破裂效果。
[0027]所述喷管100还设有喷嘴120,所述出气孔212靠近所述喷嘴120设置,保持喷嘴喷出的煤泥破裂状进入锅炉。所述喷管100还设有输送段130,所述输送段130与所述喷嘴120相连通所述输送段130的内径小于所述喷嘴120的内径,便于煤泥进行破裂。
[0028]所述煤泥注入管还包括控制阀400,所述控制阀400与所述外接管300相连接,所述控制阀400用于所述出气管200的内部风压或风量。
[0029]所述出气管200至少为两个,且沿同一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喷管100内部,根据煤泥掺烧比例及锅炉大小设计至少两个出气管,提高煤泥的爆破效果,提高其燃烧效率,减少大煤泥团的产生。所述所述出气孔212的内径为所述出气管200内径的1/6-1/3,根据需要设计输出高压值,可根据具体锅炉大小及煤泥掺烧比例进行设计。所述出气管200注入的气体质量是所述喷管100注入煤泥质量的4% -25%。
[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管、出气管,所述喷管内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出气管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喷管内,所述出气管设有出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出气管还包括外接管,所述外接管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固定肋筋,多个所述固定肋筋与所述出气管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出气管的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出气孔为一组,且沿同一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多组所述出气孔沿所述出气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上靠近锅炉的端面上至少分布一个所述出气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还设有喷嘴,所述出气孔靠近所述喷嘴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还设有输送段,所述输送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喷嘴的内径。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外接管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泥注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至少为两个,且沿同一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喷管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泥注入管,包括喷管、出气管,所述喷管内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出气管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喷管内,所述出气管设有出气孔。该煤泥注入管能保持对杂质不敏感的优点,同时采用加气促进煤泥团及时破碎的手段,避免大团煤泥落到炉底形成大渣,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提高煤泥掺烧比例,降低运行成本。
【IPC分类】F23K3/02
【公开号】CN205048467
【申请号】CN201520732823
【发明人】霍沛强, 樊晓茹, 吴阿峰, 李伟科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