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加热的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606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加热的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防冻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用于强制排气型、强制给排气型、室外型家用燃气热水器的高效加热防冻装置。
技术背景现有的燃气热水器,为了避免在天气较冷时,热交换器中的水因受冷结冰膨胀将热交换器的水管胀裂,就在燃气热水器内设置防冻装置。一般采用在热交换器的水管上捆绑发热电阻的方法,通过热传递,使水管内的水保持液态而到达保护热交换器的目的。但这种装置的热效率低,能耗高,一台16升的热水器的发热电阻功率通常需要700W~800W,一天需要10~20度电。从节能的角度看,这种防冻装置不利于现在提倡的节约能源的燃气热水器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实现防冻保护功能,而且低能耗、高效率的燃气热水器电磁加热防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加热的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包括电气控制装置、循环水管及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管道上设有温控器,所述循环水管上设有加热器,设有接通及断开温度值的温控器触点通过导线与加热器串接后与电气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加热器为电磁线圈。
所述循环水管可以是燃气热水器内部的进水管或出水管,或者热交换器的管道。天气较冷时,热水器的循环水管内水温低于接通基准温度时,温控器导通,电磁加热的防冻装置自动启动。当水管内水温高于断开基准温度,温控器截止,电磁加热的防冻装置自动关闭,从而避免热交换器中的水因受冷结冰膨胀,将热交换器的管道胀裂。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加热的防冻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不仅可以实现燃气热水器的防冻功能,而且消耗的能源较少。由于电磁加热的方法比在循环水管上捆绑发热电阻的方法减少了中间传热环节,其热效率远远高于现有技术电阻加热防冻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
图1的局部左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电气控制装置 2、循环水管 3、电磁线圈 4、温控器 5、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高效加热的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的结构简图中,它由电气控制装置1、循环水管2、作为加热器的电磁线圈3、温控器4及热交换器5组成。温控器4装置在热交换器5的管道上,通过导线与电气控制装置1电连接;电磁线圈3被设置在循环水管2上,也通过导线与电气控制装置1电连接,并且温控器4与电磁线圈3组成串联电路,如附图3所示。循环水管2是由不锈钢制成,当电磁线圈3开始工作时,会使由不锈钢制成的循环水管2产生电流涡流而将循环水管2及循环水管2内的水加热。我们事先给温控器4设定两个接通与断开的基准温度值,当热交换器5的管道内水温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降低到我们设定的接通基准温度时,温控器4就会导通,电磁线圈3工作,使循环水管2产生电流涡流,而将循环水管2及循环水管2内的水加热,当水温升高到设定的断开基准温度时,温控器4则断开,这时作为加热器的电磁线圈4停止加热。这种电磁加热的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不仅可以实现燃气热水器的防冻功能,而且消耗的能源较少。由于电磁加热的方法比在循环水管2上捆绑发热电阻的方法减少了中间传热环节,其热效率远远高于现有技术的电阻加热防冻装置。并且经实践检验,电磁加热方法的热效率是捆绑发热电阻方法热效率的2.5倍。
并且,电磁线圈3可以是设置在燃气热水器内部的进水管或出水管,或者热交换器的管道均可。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加热的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包括电气控制装置(1)、循环水管(2)及热交换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5)的管道上设有温控器(4),所述循环水管(2)上设有加热器,设有接通及断开温度值的温控器(4)触点通过导线与加热器串接后与电气控制装置(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加热的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电磁线圈(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加热的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2)可以是燃气热水器内部的进水管或出水管,或者热交换器(5)的管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采用电磁加热燃气热水器防冻装置。它包括电气控制装置、循环水管及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管道上设有温控器,所述循环水管上设有加热器,设有接通及断开温度值的温控器触点通过导线与加热器串接后与电气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加热器为电磁线圈。所述循环水管为不锈钢管。这种电磁加热的防冻装置,不仅可以实现燃气热水器的防冻功能,而且消耗的能源较少。由于电磁加热的方法比在循环水管上捆绑发热电阻的方法减少了中间传热环节,其热效率远远高于现有技术电阻加热防冻装置。经实践检验,电磁加热方法的热效率是捆绑发热电阻方法热效率的2.5倍。
文档编号F24H9/20GK2828663SQ20052006153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1日
发明者黄启均, 冯翔 申请人: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