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931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尤其是对太阳能热水器供水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供水装置包括有进水管和溢水管两根管道,太阳能热水器借助进水管向水箱内补水,直至溢水管中有水流出,以此提示人们关闭水龙头停止供水。在这种供水装置的供水过程中,必须有人看管,否则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使用非常不方便。
为此,市场上出现了能自动供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其自动供水装置不外乎两种结构型式。一种自动供水装置是由水位传感器、电磁阀和控制电路等电气元器件组成的电控供水装置,这种装置不仅可靠性差、故障率高,而且使用成本高、维修不便,难以大面积地推广应用。另一种自动供水装置则是在太阳能热水器主水箱外面增加一外置的副水箱,自来水管经外置副水箱再向太阳能热水器主水箱供水。这种供水装置虽然较之电控供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但又存在一些明显不足。首先,该自动供水装置副水箱是与大气相通的,而副水箱中的水位与太阳能热水器主水箱的水位落差很小,这就必然形成供水速度慢、进水管壁易于结垢堵塞等缺陷,甚至无法正常供水而直接影响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其次,副水箱与主水箱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副水箱上的一根出水管插入到热水器主水箱的,副水箱出水管与热水器主水箱插孔之间的密封是通过环形胶圈来实现的,由于副水箱的自重及注满水后负荷的增加,加之室外大风的影响,此种结构易造成密封圈的破坏而使副水箱与主水箱连接处漏水;再则,由于副水箱的存在,也增加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制造成本和结构复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它不仅能实现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动供水,而且供水速度快,进水管壁不易结垢堵塞,制造成本也相应下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包括出水管和密封安装于热水器水箱壁上的进水管,铰支的进水堵塞位于进水管的出水端口处,在进水堵塞上还连接有浮球,该浮球位于热水器水箱内。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采用了位于热水器水箱内的铰支进水堵塞和浮球杠杆结构,不仅实现了热水器水箱的自动供水,而且带压自来水直接向水箱供水,使得供水更加顺畅、供水速度快。也由于该结构的供水流速快,进水管壁不易结垢堵塞,保证了供水装置的可靠有效工作,延长了供水装置的使用寿命。还由于浮球位于容积相对较大的热水器水箱内,能使浮球、浮球杠杆及进水堵塞组成的杠杆机具有较大的增力比,浮球浮力能在进水堵塞上产生足够的密封压力,关闭密封效果理想。同时该结构去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副水箱结构,使结构变得更为紧凑,安装方便,连接牢固,解决了连接处的漏水问题,制造成本也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外壁上设有一碗形套。该结构便于浮球、进水堵塞等供水组件的安装、拆卸以及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所述进水管通过密封圈固定安装于热水器水箱端壁上部位置。该结构具有密封效果好,便于进水管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所述的进水堵塞铰支于进水管的管壁上。该结构使得浮球、浮球杠杆、进水堵塞和进水管组成了一个组件,这样即可方便地将组件从热水器水箱进水管安装孔中插进或拔出,给安装和维修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图3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六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七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八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九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十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十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十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供水装置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
图12所示实施方式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水器水箱,2-通气孔,3-浮球,4-浮球杠杆,5-进水堵塞,6-密封堵头,7-进水管,8-密封圈,9-出水管,10-铰支座,11-圆销,12-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进水管7通过密封圈8固定安装于热水器水箱1的一端侧壁上部,密封圈8采用耐高温抗老化的橡胶材料制作。位于进水管7出水端口的进水堵塞5通过圆销11铰支于铰支座10上,该铰支座10固定支承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处,浮球3通过浮球杠杆4固定连接在进水堵塞5的一侧,在与之相对的进水堵塞5另一侧端面上镶嵌有密封堵头6,以便增强关闭密封效果。连接浮球3和进水堵塞5的浮球杠杆4沿热水器水箱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浮球杠杆4获得较大的长度调节空间,以适应不同水压和楼层高度的需要。浮球3采用耐高温抗老化的玻璃材料,当然也可以是不锈钢、铝材或铜材等。在热水器水箱1上还设置有通气孔2和出水管9,通气孔2位于热水器水箱1的顶部,出水管9位于热水器水箱1的下部。
当热水器水箱1中水量不足时,浮球3随水箱水位的下降而下摆,通过浮球杠杆4带动进水堵塞5绕圆销11逆时针方向摆动,使进水堵塞5上的密封堵头6脱离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带压的自来水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进入热水器水箱1内,实现向热水器水箱1内自动补水的目的,由于带压的自来水是直接通过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向热水器水箱1内供水的,所以供水速度快,也不易使进水管壁上结垢堵塞。当热水器水箱1的水量充足时,浮球3随水箱水位的上升而上摆,通过浮球杠杆4带动进水堵塞5绕圆销11顺时针方向摆动,使进水堵塞5上的密封堵头6堵封住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停止供水。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该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与
图1所示结构的区别是,在进水管7的外壁上增加一大直径的碗形套,目的是当浮球3的直径增加后(大于进水管7外壁直径)或其它组件结构变化时引起外围尺寸增加时,可加大热水器水箱1的安装孔,使该内置式供水装置能顺利插入热水器水箱1的安装孔内完成安装。其它部分结构、工作原理与
图1所示结构相同。
在下面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图中,均略去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热水器水箱1、通气孔2、出水管3和密封圈8等结构件,而仅示出其供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是一种可将其进水管7安装在热水器水箱1顶部的结构,它是在
图1所示结构基础上所作出的改进。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垂直朝下,浮球3、浮球杠杆4、进水堵塞5水平布置,通过圆销11铰支于铰支座10上,密封堵头6镶嵌在进水堵塞5上,位于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相对的位置。
如图4所示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是一种将其进水管7安装在热水器水箱1底部的结构,它是在
图1所示结构基础上所作出的又一改进。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垂直朝上,浮球3、浮球杠杆4、进水堵塞5水平布置,通过圆销11铰支于铰支座10上,密封堵头6镶嵌在进水堵塞5上,位于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相对的位置。当然进水管7还可以密封地安装在热水器水箱1周壁的任一位置处。
如图5所示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它也是在
图1所示结构基础上所作出的再一改进。安装位置与
图1所示结构相同,不同的是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开在进水管7的圆管壁上,出水端口垂直朝下,铰支座10也相应地布置在进水管7的外圆管壁上,浮球3、浮球杠杆4、进水堵塞5水平布置,通过圆销11铰支于铰支座10上,密封堵头6镶嵌在进水堵塞5上,位于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相对的位置。
如图6所示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是在图5所示结构基础上所作出的改进。安装位置与图5所示结构同,不同的是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开在进水管7的圆管壁上,出水端口垂直朝上,铰支座10也相应地布置在进水管7的外圆管壁上,浮球3、浮球杠杆4、进水堵塞5水平布置,通过圆销11铰支于铰支座10上,密封堵头6镶嵌在进水堵塞5上,位于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相对的位置。
如图7所示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与
图1所示结构的区别是密封堵头6未嵌入进水堵塞5中,而是将密封堵头6活动地设置于进水堵塞5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之间,使之在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的前端左右滑动,实现出水端口的打开和关闭。
如图8所示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与图3所示结构的区别是密封堵头6未嵌入进水堵塞5中,而是将密封堵头6活动地设置于进水堵塞5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之间,在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的下方上下滑动,实现出水端口的打开和关闭。
如图9所示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与图4所示结构的区别是密封堵头6未嵌入进水堵塞5中,而是在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的上方上下滑动,实现出水端口的打开和关闭。

图10所示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与图5所示结构的区别是密封堵头6未嵌入进水堵塞5中,而是在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的下方上下滑动,实现出水端口的打开和关闭。

图11所示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与图6所示结构的区别是密封堵头6未嵌入进水堵塞5中,而是在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的上方上下滑动,实现出水端口的打开和关闭。

图12、
图13所示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与
图1所示结构的区别是,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开在外壁的大平面上,两个出水端口呈左右对称布置,位于圆销11的两侧,进水堵塞5呈扁平状,在其上也对称开有两出水孔12,孔距与两出水端口相同,孔径与出水端口相当,进水堵塞5的大平面与进水管7外壁上的出水端口的大平面紧密相贴呈密封状。当热水器水箱1中水量不足时,浮球3随水箱水位的下降而下摆,浮球杠杆4带动进水堵塞5绕圆销11逆时针方向摆动,使进水堵塞5上的两出水孔12摆动至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相对的位置,出水端口被打开,带压的自来水经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和进水堵塞5上的出水孔12进入热水器水箱1内。当热水器水箱1内的水量充足时,浮球3通过浮球杠杆4和进水堵塞5绕圆销11顺时针方向摆动,使进水堵塞5上的两出水孔12摆动离开出水端口,出水端口被进水堵塞5关闭,停止供水。
上述仅仅举出了一些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出其它的变更和改进。例如进水管7与热水器水箱1之间的连接可以用焊接、铆接、压接、胶水粘接或螺纹连接等;进水管7还可以安装在热水器水箱1的侧壁下部,然后通过相关连接将浮球3上移至水箱上部;进水管7既可以做成直桶形的,亦可以做成“L”形的或“T”字形的等;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既可以是圆形的,亦可以是椭圆形的、扇形的或方形的;进水堵塞5既可直接铰支于进水管7的进水口部,亦可铰支于热水器水箱1的箱壁上;浮球3既可以是空心的,亦可以是实心的(用比重较轻的材质制作),其形状既可以是球形的,也可以是椭球或两端带封头的圆柱形等;浮球3与进水堵塞5之间既可以通过浮球杠杆4固定连接,亦可以是通过蝇线类或链类软连接;由浮球3、浮球杠杆4、进水堵塞5所组成的浮球杠杆机构既可以水平放置,亦可以倾斜或垂直放置,它们的形状既可以是呈直线“一”字形的,亦可以呈“L”形、“T”字形、“U”形或“V”字形等;进水堵塞5和密封堵头6既可以是整体的,亦可以是分开的,它们的制作材料既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进水堵塞5和密封堵头6既可以从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的正面相对的位置移动或摆动至出水端口处堵封住出水端口,亦可以紧贴着出水端口从侧面移动或摆动至出水端口处堵封住出水端口,实现进水管7的出水端口的关和闭。总之,只要是在热水器水箱1内采用了铰支的进水堵塞5以及与之相连的浮球3所组成的浮球杠杆的结构,或与以上文字或图示所述的结构的相同或相近的任意一种排列组合的结构,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变换和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包括出水管(9)和密封安装于热水器水箱(1)壁上的进水管(7),其特征在于铰支的进水堵塞(5)位于进水管(7)的出水端,在进水堵塞(5)上还连接有浮球(3),该浮球(3)位于热水器水箱(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7)的出水端外壁上设有一碗形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7)通过密封圈(8)固定安装于热水器水箱(1)的端壁上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7)通过密封圈(8)固定安装于热水器水箱(1)顶部或底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堵塞(5)通过浮球杠杆(4)与浮球(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堵塞(5)铰支于进水管(7)的出水管端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堵塞(5)在与进水管(7)出水端口相对的一侧镶嵌有密封堵头(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堵塞(5)与进水管(7)出水端口之间活动地设有密封堵头(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支的进水堵塞(5)呈扁平状,其上设有可与进水管(7)相对应的出水孔(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3)的材料为玻璃、不锈钢或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供水装置,它包括出水管和密封安装于热水器水箱壁上的进水管,铰支的进水堵塞位于进水管的出水端口处,在进水堵塞上还连接有浮球,该浮球位于热水器水箱内。所述进水管通过密封圈固定安装于热水器水箱顶部或底部或端壁上部或端壁下部位置。所述的进水堵塞铰支于进水管管壁上或热水器水箱内壁上。该供水装置具有供水速度快,进水管壁不易结垢堵塞,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J2/46GK2856864SQ20052007680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5日
发明者张学荣 申请人:张学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