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965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内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安装在室内的一种 集热装置。技术背景目前,在用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平板式集热器一般安装在屋顶,直接 接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加热出水汽水管内的冷水,采用对流循环来传递热量,储水器在室外,传输路径长,这种平板集热器铜铝复合集热器占85%, 全铜和全防锈铝集热器占15%,对流传导热损失大,没有采用加热器的2 次循环系统,不能实现全天候供热水、供暖,且热损较大,机构沉重。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室内太阳能集热器, 它不仅解决了集热器对室外的整体美观性影响的问题,而且避免了外安装 集热器对北方建筑的保温层造成破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室内太阳能集热器,包括 箱体和冷热水进口,所述的箱体内安装有若干根真空管,每两根真空管通 过支撑架串联连接,再把串联后的真空管并联连接,真空管之间有间隙; 所述的冷热水进口通过不锈钢内胆与真空管连接;在箱体内真空管一侧还 安装有反射板,底部安装有保温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一种室内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的箱体安 装于窗台内玻璃表面,其下部用地脚螺钉固定于地板上。所述的真空管与 支撑架之间通过密封橡胶圈密封。所述的真空管之间的间隙6S 72mm。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不但便于用户维修和清洗,解决室外 安装的缺陷,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室内太阳能集热器的内部结构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室内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真空管2采用铜钢膜三超、三高 真空管,选用时应仔细观察真空管内玻璃管上的涂层,把两根真空管2通 过支撑架l串联连接,再把串联后的真空管2并联连接,还应注意真空管2 之间的管间距, 一般两真空管2的中心距在68 72mm左右为宜,为了取得 增大集热面积的效果,真空管2的规格按照室内面积选用。真空管2与支 撑架1之间通过密封橡胶圈6密封。由于北方冬季建筑为了保温而采用的 双层玻璃会削弱太阳光线,所以在集热器内配有反射板IO最大限度的吸收 太阳的辐射热能。真空管2底部还安装有保温层8。供水箱挂于墙壁,集热 器应该立于窗台内玻璃9表面,采用循环水泵把热水送往各个房间。采用 自动恒温混水阀控制水的温度,供给人们生活用水。室内太阳能集热器安装方法1) 热水器安装将热水器安放于窗台上,窗台离地面250mm,集热 器高度为1100mm,总高度为1350mm不影响室内采光。2) 将铜管、连接线、水管连接好,铜管接头必须拧紧,不能有泄漏现 象,排水管不能有漏水现象。3) 太阳能集热转换器的安装内置的反射板10可以通过多角度的反 射,使真空管2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集热转换器固定于安 装位置上。安装位置一般选取向阳落地窗的下半部,平行于落地窗玻璃9, 与落地窗玻璃9之间的距离为10~15mm,用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光。集 热器下部用地脚螺钉7固定于地板上,上部用支架连接,支架设计应合理, 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才能确保有足够的承重能力。检査所有螺丝及接头
是否上紧,上下水管安装位置是否合理,热水器本身是否有加固措施等等。 另外,在上水管路中一定要安装止回装置,以防止热水回流,倒灌入冷水管道。4) 排除空气要将太阳能集热转换器上的两个截止阀完全打开。从室 外机组的低压三通阀的加液口排出空气。5) 检漏用肥皂水对各连接头进行检查,有无泄漏。6) 试运行。
权利要求1. 一种室内太阳能集热器,包括箱体(5)和冷热水进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5)内安装有若干根真空管(2),每两根真空管(2)通过支撑架(1)串联连接,再把串联后的真空管(2)并联连接,真空管(2)之间有间隙;所述的冷热水进口(3)通过不锈钢内胆(4)与真空管(2)连接;在箱体(5)内真空管(2)一侧还安装有反射板(10),底部安装有保温层(8)。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室内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 (5)安装于房屋窗台内玻璃表面,其下部用地脚螺钉(7)固定于地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真空管(2)与支撑架(1)之间通过密封橡胶圈(6)密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 管(2)之间的间隙68 7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安装在室内的一种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5)内安装有若干根真空管(2),每两根真空管(2)通过支撑架(1)串联连接,再把串联后的真空管(2)并联连接,真空管(2)之间有间隙;所述的冷热水进口(3)通过不锈钢内胆(4)与真空管(2)连接;在箱体(5)内真空管(2)一侧还安装有反射板(10),底部安装有保温层(8)。采用上述结构,不但便于用户维修和清洗,解决室外安装的缺陷,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F24J2/05GK201081437SQ200720102218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8日
发明者克成静, 王秀玲, 熠 耿 申请人:燕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