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475509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噪声的装置和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
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空调器也有了更多更 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低噪音。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降低空调器产生的噪声,保持环境的舒适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壁挂式空调器的噪声是由多种声源组成的复杂的声学系统,其噪声源主要 构成如下贯流风机的空气动力噪声,主要包括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结构振动噪声;制冷 剂噪声。 目前对空调器的降噪措施主要是集中在贯流风机的空气动力噪声、结构振动噪音 以及制冷管道噪声。 一般通过优化空调器送风结构,如风道型线,和减少增加风阻的零件来 降低空气动力噪声;增加结构强度和改变安装固定方式来降低结构振动噪声;改变管路走 向、改变管径、增加隔音材料等方法来降低制冷管道噪声。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空调器运行时的噪音,但是都不能解决在空调运行时,因环境因素改变产生的不均匀空气 经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流出或者空气经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流出后因环境因素改变 而产生不均匀性,导致空调器出口风扇受到的风压不均匀而产生的动平衡失常产生的噪声 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空调器 室内机采用该装置后,能有效克服空调器室内机的噪声。
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换 热器与空气出口风扇之间的风道上设置有可使空气束均匀化的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为多个通孔构成的通风结构。 进 一 步的,所述通风结构的迎风面上的通孔面积为S。,且 12. 25Jimm2 > S。 > Jimm2 ;迎风面沿空气束横截面法向投影,投影面积为S"风道的最小横 截面积为S^风道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3,,且S3 > S工> S2,迎风面沿空气束横截面法向投影 面积与单个孔洞的面积之比为S乂S。,且S3/ Ji > S/S。 > S2/ Ji 。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结构的迎风面上的通孔面积与迎风面表面积的比值为开孔 率,开孔率为65% 95%。 更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在风道中沿风道轴向的位置可调。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方法,空调 器室内机采用该方法后,能有效降低其噪声。 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方法,风道内的空气束经换热器换热后由空气出口风扇排出风道,其特征在于在空气束流至空气出口风扇之前, 先利用使空气束均匀化的装置对空气束进行均匀化处理。 采用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由于该装置能使通过它的空气均匀 化,均匀化了的空气致使空调器室内机出口风扇受到的风压均匀,导致风扇的运行更加平 稳,避免了因震动和失衡造成的噪声。采用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方法,致使不 均匀的空气经过该方法的使用后,成为均匀的空气,从而使得该均匀性空气流向空调器室 内机出口风扇后,风扇受到的风压均匀,从而降低了空调器室内机噪声。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剖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安装有电加热器的空调器室内机剖面图; 图3是一种采用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和方法的空调器室内机 剖面图; 图4是另一种采用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和方法的空调器室内 机剖面图; 图5是又一种采用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和方法的空调器室内 机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安装有电加热器的空调器室内机噪声频谱图; 图9是在安装有电加热器的采用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和方法 的空调器室内机噪声频谱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换热器l,风扇2,风道3,装置4,电加热器5。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在空调运行时,因环境因素改变产生的不均匀空气经空调器室 内机的换热器1流出或者空气经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流出后因环境因素改变而产生不 均匀性,导致空调器出口风扇2受到的风压不均匀而产生的动平衡失常产生的噪声问题。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通过在换热器1与空气出口风扇2之间的风道3 上设置有可使空气束均匀化的装置4,风道3内的空气束经换热器1换热后由空气出口风扇 2排出空调器室内机,并在空气束流至空气出口风扇2之前,先利用使空气束均匀化的装置 4对空气束进行均匀化处理来解决以上噪声问题。
实施例1 : 如图l所示,空调器室内机在运行时,由于进入风扇2的空气因环境因素改变产生 的不均匀空气经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流出导致空调器出口风扇2受到的风压不均匀而 产生的动平衡失常产生的噪声。 如图3、图7所示,在换热器1和风扇2之间设置一个可使空气束均匀化的装置4, 该装置制作成多个通孔构成的曲面结构。
特别的,所述曲面结构的迎风面上的任意 一 个通孔面积为S。,且 12. 25 Jimm2 > S0 > jimm2。 进一步的,所述曲面结构的迎风面上的通孔面积与迎风面表面积的比值为开孔 率,开孔率为65% 95%。 更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在风道中沿风道3轴向的位置可调。 不均匀的空气束经过具有上述特点的装置4时,装置4上分布的通孔将重新把不 均匀空气束分流,使得不均匀空气束流经通孔后再合流形成均匀的空气束。均匀的空气束 流向风扇2,导致风扇2受力均匀,从而消除了风扇2因受到不均匀空气束带来的不均匀受 力而产生的噪声。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应用,可以在风道3中设置平行的2个或2个以上的具有以
上特点的曲面结构。 实施例2 : 如图2所示,空调器室内机在运行时,由于进入风扇2的空气经空调器室内机的换 热器1流出后因环境因素改变而产生不均匀性导致空调器出口风扇2受到的风压不均匀而 产生的动平衡失常产生的噪声。 如图4、图6所示,在电加热器5和风扇2之间设置一个可使空气束均匀化的装置 4,该装置制作成多个通孔构成的平面结构。 特别的,所述平面结构的迎风面上的任意 一 个通孔面积为S。,且 12. 25 Jimm2 > S0 > jimm2。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结构的迎风面上的通孔面积与迎风面表面积的比值为开孔 率,开孔率为65% 95%。 更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在风道中沿风道3轴向的位置可调。 不均匀的空气束经过具有上述特点的装置4时,装置4上分布的通孔将重新把不 均匀空气束分流,使得不均匀空气束流经通孔后再合流形成均匀的空气束。均匀的空气束 流向风扇2,导致风扇2受力均匀,从而消除了风扇2因受到不均匀空气束带来的不均匀受 力而产生的噪声。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应用,可以在风道3中设置平行的2个或2个以 上的具有以上特点的平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的结构还可以包括空心体的结构、阶 梯状的结构等。 如图8所示,是安装有电加热器的空调器室内机噪声频谱图,它在风扇2低速、中 速、高速和超高速时的噪声频谱分别是28. 7db、32. 2db、38. 6db和42. 2db。
如图9所示,是在安装有电加热器的采用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 和方法的空调器室内机噪声频谱图,它在风扇2低速、中速、高速和超高速时的噪声频谱分 别是27. 2db、31. ldb、38. 0db和41. 7db。 从噪声频谱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空调器采用了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 的装置和方法后,噪声确实有了很好的抑制,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和方法的一些原理,并非是 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方法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换热器与空气出口风扇之间的风道上设置有可使空气束均匀化的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多 个通孔构成的通风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的迎风面上的通孔面积为S。,且12. 25 Jimm2 > S。 > ji mm2 ;迎风面沿空气束横截面法向投 影,投影面积为S"风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风道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3,iS3 > S工> &,迎 风面沿空气束横截面法向投影面积与单个孔洞的面积之比为S/S。,且S3/ji > S/S。 > S2/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的迎风面上的通孔面积与迎风面表面积的比值为开孔率,开孔率为65% 95%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在风道中沿风道轴向的位置可调。
6. 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方法,风道内的空气束经换热器换热后由空气出口风扇排出风道,其特征在于在空气束流至空气出口风扇之前,先利用使空气束均匀化的装置对空气束进行均匀化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可使空气束均匀化,所述方法是在风道内的空气束经换热器换热后由空气出口风扇排出风道的过程中并在空气束流至空气出口风扇之前,先利用使空气束均匀化的装置对空气束进行均匀化处理。空气束通过该装置后均匀化,均匀化了的空气束流向风扇,致使风扇受到的风力均匀,从而使得风扇的运行更加平稳,避免了因震动和失衡造成的噪声,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内机的质量。
文档编号F24F13/24GK101701742SQ200910310769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日
发明者何锦蓉, 吴长春 申请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