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904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尤其是一种秸秆气化炉。
背景技术
秸杆是农业的副产物,平均每吨含热能约300万千卡。以前广大农村地区的秸秆 利用方式多为单纯燃烧使用或弃之浪费,即使在燃烧使用时,秸秆燃烧的热效率利用率也 很低。近年来我国对保护环境、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极为重视。秸杆禁烧,合理利用秸杆资源 已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秸杆经过气化,产生可燃气体,用于农户的炊事、取 暖已为现实,现有的秸秆气化炉的结构如下在炉体上部开有可封闭的进料口,在炉体下部 开有可封闭的清灰口 ;风机通过进风管连通炉体的内腔,在炉体的上部连通有出气管。这种 秸秆气化炉,可将玉米杆、柴草、树枝等可燃植物秸秆在炉体内点燃,使其产生可燃气体,解 决了秸秆合理利用的问题。但是,秸秆等在产生可燃气体的同时,会伴随产生大量焦油(油 性液体),这些焦油会污染可燃气体造成其不纯,并严重影响其燃烧效果,降低秸秆的利用 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供纯净的可燃气体的秸秆气化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在炉体上部开有可封闭的进料口,在炉体下 部开有可封闭的清灰口 ;风机通过进风管连通炉体的内腔,在炉体的上部连通有出气管,出 气管连通有净化炉,净化炉上连通有燃气管,进风管通过供气管连通燃气管;所述净化炉的 筒形壳体中设有将筒形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横隔板,在下腔体中设有将下 腔体分隔为左腔体和右腔体的竖隔板,在上腔体中设有倒U形的冷凝管,冷凝管的两管口 穿过横隔板并分别连通左腔体和右腔体;在净化炉的上腔体的上部连通有冷水管,净化炉 的上腔体的下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的出气管与左腔体连通,燃气管与右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净化炉的左腔体处开有掏灰口 ;在净化炉的右腔体处开有清油口。 这样,即可通过通过掏灰口掏出随出气管进入净化炉的粉灰;通过清油口清理净化炉冷凝 的焦油。 本实用新型在炉体和供气管之间的进风管设有进气阀;在供气管上设有调气阀。 这样即可通过进气阀和调气阀调节进入炉体和供气管内的空气,使可燃气体和空气达到最 好的燃烧比例,提高其燃烧性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净化炉冷凝可燃 气体内的焦油等油性杂质,从而达到净化可燃气体,提高可燃气体的燃烧效率的目的。本实 用新型能更有效地将秸秆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尤为适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A-A方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位于炉体内的进风管管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l所示,本秸秆气化炉在炉体6上部进料口 3,在炉体6下部开有清灰口 7,用于 清理炉体6内产生的烟灰、粉灰等,进料口 3和清灰口 7均可用密封件封闭。在炉体6的顶 部开有捅料口 1,用于将填入炉体6内的秸秆等压实,提高其转化成可燃气体的效果;捅料 口 l上有可将其封闭的端盖2。在炉体6的下部连通有进风管8,风机34可通过进风管8 向炉体6的内腔进风;进风管8位于炉体6内的管口结构如图3所示,进风管8的该管口上 端封闭,在管壁周围开有进风口 38,以使风机34吹入的空气在进入炉体6内后向四周吹去, 使空气更均匀的进入到秸秆中,从而更有效的提高秸秆的气化率和气化量。在炉体6的上 部连通有出气管10,出气管10连通有净化炉,净化炉上连通有燃气管31。进风管8通过供 气管33连通燃气管31,在炉体6和供气管33之间的进风管8设有进气阀19 ;在供气管33 上设有调气阀32。
图1所示,本秸秆气化炉的炉体6为双层筒形结构;在炉体6上部设有 连通夹层内腔5的出水管4,在炉体下部设有连通夹层内腔的进水管9。出水管4和进水管 9可与暖气连接,这样即可通过炉体内秸秆在气化的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为暖气供暖,有效的 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使用更加环保。出气管10上设有放气管ll,放气管11上有放气阀 12,放气管11用于排放炉体内物料开始燃烧或不正常燃烧时产生的废气或,用于可燃气体 无法使用时的排放。
图1所示,本秸秆气化炉中的净化炉的结构是在筒形壳体24中设有横隔板22, 横隔板22将筒形壳体24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14和下腔体;在下腔体中设有竖隔板16,竖 隔板16将下腔体分隔为左腔体17和右腔体20,其中出气管10与左腔体17连通,燃气管 31与右腔体20连通。在上腔体14中设有倒U形的冷凝管15,冷凝管15的两管口穿过横 隔板22并分别连通左腔体17和右腔体20,这样,本秸秆气化炉的炉体6内产生的可燃气体 通过出气管IO进入左腔体17内,然后沿倒U形的冷凝管15进入右腔体20,最后通过与右 腔体20连通的燃气管31排出。在净化炉的上腔体14的上部连通有冷水管25,冷水管25 可与冷水箱13连通,也可直接连通自来水管;净化炉的上腔体14的下部连通有排水管23, 这样冷水即可通过冷水管25流入上腔体14内并从排水管23流出,冷水在流动过程中即可 将流经冷凝管15的可燃气体内的焦油冷凝,冷凝的焦油自动流入到左、右腔体内,从而达 到净化可燃气体的效果。
图1所示,在净化炉的左腔体17处开有清理粉尘、烟灰的掏灰口 18 ;在净化炉的右腔体20处开有清理焦油等液体杂质的清油口 21。
图1所示,本秸秆气化炉的燃气管31连通有灶头30,灶头上设有调节气流大小的 燃气阀35,灶头3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本秸秆气化炉还可利用灶头燃烧可燃气 体进行供暖,其供暖结构如
图1、图2所示在灶头30上部设有供暖箱28,顶部连通有排气 管37 ;供暖箱28内腔的上部设有水平挡板26,在水平挡板26和供暖箱28底面之间竖直排 列有热气管29,热气管29的下开口与供暖箱28的外部连通,热气管29的上开口与水平挡 板26上部的供暖箱28内腔连通;水平挡板26下部的供暖箱28上连通有热水管27, 供 暖箱28下部连通有回水管36。该供暖结构在使用时,将热水管27和回水管36与暖气连通,暖气内的采暖水从回水管36流入水平挡板26下部的供暖箱28内腔中,并从热水管27 流入暖气管道内;供暖箱28下部的灶头30点燃,燃烧的可燃气体直接对供暖箱28底部加 热,为采暖水供热;燃烧产生的热气穿过热气管29汇流到水平挡板26上部的供暖箱28内 腔,最后从排气管37排出,燃烧产生的热气在流通过程中也会对流经供暖箱28内腔的采暖 水进行供热,从而有效的为暖气提供热量。该供暖结构还可与本秸秆气化炉的炉体6同时 为暖气供热,只需将热水管27与出水管9连通,回水管36与进水管9连通;将其接入暖气 管道中,即可实现利用二者同时供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玉米杆、柴草、树枝等可燃植物秸秆从进料口填充到炉体 内,从捅料口将填入炉体内的秸秆等压实,并从下部点燃,并将进料口 、清灰口和捅料口封 闭。启动风机,空气从进风管被吹入到炉体内部,这样,点燃的秸秆在炉体内和吹入炉体内 的空气产生反应,从而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从出气管进入净化炉,在净化炉中去除焦油 等油性或液体杂质后,即可进行燃烧,用于取暖、做饭等生活需要。
权利要求一种秸秆气化炉,其在炉体上部开有可封闭的进料口,在炉体下部开有可封闭的清灰口;风机通过进风管连通炉体的内腔,在炉体的上部连通有出气管,其特征在于出气管连通有净化炉,净化炉上连通有燃气管,进风管通过供气管连通燃气管;所述净化炉的筒形壳体中设有将筒形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横隔板,在下腔体中设有将下腔体分隔为左腔体和右腔体的竖隔板,在上腔体中设有倒U形的冷凝管,冷凝管的两管口穿过横隔板并分别连通左腔体和右腔体;在净化炉的上腔体的上部连通有冷水管,净化炉的上腔体的下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的出气管与左腔体连通,燃气管与右腔体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在净化炉的左腔体处开有掏灰口 ; 在净化炉的右腔体处开有清油口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在炉体和供气管之间的进风管设有 进气阀;在供气管上设有调气阀。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顶部开有可封闭的捅料□。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为双层筒形结构;在炉 体上部设有连通夹层内腔的出水管,在炉体下部设有连通夹层内腔的进水管。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在出气管上连通有废气管,废气管 上设有废气阀。
7. 根据权利要求l-6所述的任意一种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燃气管连通有灶头,在 灶头上部设有供暖箱;供暖箱内腔的上部设有水平挡板,顶部连通有排气管;在水平挡板 和供暖箱底面之间竖直排列有热气管,热气管的下开口与供暖箱的外部连通,热气管的上 开口与水平挡板上部的供暖箱内腔连通;水平挡板下部的供暖箱上连通有热水管,在供暖 箱下部连通有回水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气化炉,其在炉体上部开有可封闭的进料口,在炉体下部开有可封闭的清灰口;风机通过进风管连通炉体的内腔,在炉体的上部连通有出气管,出气管连通有净化炉,净化炉上连通有燃气管,进风管通过供气管连通燃气管;所述净化炉的筒形壳体中设有将筒形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横隔板,在下腔体中设有将下腔体分隔为左腔体和右腔体的竖隔板,在上腔体中设有倒U形的冷凝管,冷凝管的两管口穿过横隔板并分别连通左腔体和右腔体;在净化炉的上腔体的上部连通有冷水管,净化炉的上腔体的下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的出气管与左腔体连通,燃气管与右腔体连通。本气化炉可净化可燃气体,提高燃烧效率,适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
文档编号F24C13/00GK201459064SQ20092010381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3日
发明者陈付国 申请人:陈付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