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带式挤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318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环带式挤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含水物料中的水分挤出的设备,特别是将粉渣状物料中的
水分挤出的挤干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农副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淀粉加工,会产生大量的含水废渣,为了利用这些废渣,需要用水分挤干设备或脱水设备将废渣中的水分挤出。现有的挤干设备或脱水设备大多为螺杆式和环带式的。而市场上现有的环带式挤干机,大多是环带呈之字形布置和运行的多折环带式复杂设备。这种设备有两条具有透水缝隙的柔性环带和若干个交错排列的辊筒,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驱动辊筒带动柔性环带移动,料斗中的物料被巻入两条柔性环带之间,张紧辊筒使环带保持一定的张紧力,当环带及其夹带的物料经过交错排列的滚筒时,这种张紧力就会转化为对物料的压力,从而将物料中的水分从环带的透水缝隙中挤出。这种设备存在的问题是挤出物料的含水率仍较高,不能满足某些应用场合的要求。造成挤出物料含水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物料的料层薄,在压力释放后,吸附在柔性环带缝隙中的水分会重新被吸回物料中,由于料层薄,这部分水分占的比例就比较高。二、压力较低,由于辊筒交错排列,这种设备只依靠柔性环带的张力对物料施压,而柔性环带能承受的张力较小,因此对物料施加的压力也较小,因而水分的挤出率也就比较低。三、间歇施压,物料在中部辊筒的环带转折段受压,于是物料中的水分被挤出,但在滚筒之间过度的直段,物料基本不受压或所受的压力很小,于是柔性环带吸附的水分又被物料重新部分吸回,然后再挤出、再部分吸回,这样反复地挤出和吸回,就会使水分的挤出效果大大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人的2008201157679号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挤出物料的含水率更低的环带式挤干机。但这种挤干机的结构和使用效果仍然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克服上述挤干机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挤出物料的含水率更低、柔性环带不易打滑的新型环带式挤干机。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在其机架上安装有进料斗、上、下驱动辊筒及上、下张紧辊筒和驱动装置,在上、下驱动辊筒和上、下张紧辊筒之间还有上、下挤压辊筒,驱动辊筒和挤压辊筒及张紧辊筒三种辊筒排成上、下两排,上、下两排挤压辊筒之间的距离沿进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依次减小,在上下两排辊筒外分别环绕有柔性环带,柔性环带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接近或接触,驱动装置带动上、下两排的驱动辊筒及上、下柔性环带沿相反的时针方向旋转。 最好将上排挤压辊筒外圆的下母线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下排挤压辊筒外圆的上母线设置在另一平面内,两平面形成一个进料端大出料端小的楔形。 上、下柔性环带最好是两条由长孔套筒和销轴形成链节的等宽度履带,驱动辊筒上带有链轮,链轮带动履带运转,履带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接近。[0007] 长孔套筒的内孔形状可以是曲线方程(X2+Y2)2-2c2(X2-Y2) = (a2)2_(c2)2确定的卡
西尼卵形线,其中c《a〈cW"^"。也可以是椭圆或由两个相对的半圆和两条等长线段连接而
成的长孔。 上、下柔性环带也可以分别由多条(至少三条)型号和规格相同的齿形橡胶(或聚氨脂)传动带组成,它们整齐相邻地排列在辊筒上,驱动辊筒带有齿形带轮,齿形带轮带动齿形橡胶(或聚氨脂)传动带运转,齿形橡胶(或聚氨脂)传动带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接触。 为提高通用性和互换性,上、下柔性环带可以分别由多条(至少三条)型号和规格
相同的三角传动带组成,它们整齐相邻地排列在辊筒上,最外侧的两条三角皮带的外侧边
分别与两侧板接触,驱动辊筒和张紧辊筒的外表面带有与三角传动带的横截面相适应的凹
槽,在驱动辊筒径向外侧的三角皮带外边有加压辊将三角皮带压向凹槽。 为便于进料,下排辊筒的纵向布置长度要比上排辊筒的纵向布置长度长一些,这
可以通过拉开下排张紧辊筒与挤压辊筒之间的距离来实现。 为便于制造,各个张紧辊筒与挤压辊筒工作面的直径和长度最好相同。为提高驱动装置的寿命及整机结构的合理性,最好将进料端的位置设置得比出料端的低,驱动装置设置在出料端的下部。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下两排辊筒楔形直排的结构,特别是上、下柔性环带采用由长孔套筒和销轴组成的履带结构,当驱动辊筒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时,即可带动柔性环带运动,从而将物料从进料端巻入上、下两条环带之间,并向出料端移动。物料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上、下环带和两侧板四个方向的挤压,截面逐渐变小,受压越来越大,水分被逐渐挤出。而且本实用新型可对厚层湿物料(料层厚度可达20厘米)实施高压、持续的挤压,从而使水分的挤出率提高,使挤出物的含水率比现有的挤干机大大降低。挤出的木薯淀粉渣的含水率仅为45%左右。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0014] 图2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图。 图3和图4是用由长孔套筒和销轴形成链节的履带作柔性环带的驱动辊筒处截面
的示意图,其中,图3是奇数排长孔套筒链节和链轮啮合的状态,图4是偶数排长孔套筒链
节和链轮啮合的状态。 图5是图3中B向的局部视图。 图6是用齿形橡胶传动带作柔性环带的驱动辊筒处横截面的示意图。[0018] 图7是用三角传动带作柔性环带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0019] 图8是用三角传动带作柔性环带时驱动辊筒纵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和2,在机架1上安装有进料斗2、上驱动辊筒3、下驱动辊筒4、上挤压辊筒5、下挤压辊筒6、上张紧辊筒7、下张紧辊筒8和驱动装置9。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机和齿轮或链轮减速传动装置。上挤压辊筒5位于上驱动辊筒3和上张紧辊筒7之间。下挤压辊筒6位于下驱动辊筒4和下张紧辊筒8之间。驱动辊筒、挤压辊筒和张紧辊筒三种辊筒按水平方向、或与水平成一个小角度的斜平方向排成一排,上下排两排。每一排的外侧两个辊筒一个是驱动辊筒,另一个就是张紧辊筒。驱动辊筒或张紧辊筒既可以设置在进料端,也可以设置在出料端,但最好如图1所示,将上下两排的驱动辊筒设置在出料端(图中的右端),并将驱动装置9设置在出料端的下部。两驱动辊筒的轴端装有两个互相啮合、可使两驱动辊筒转动的线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的齿轮(图中未画出)。为便于进料,下排辊筒的纵向布置长度要比上排辊筒的纵向布置长度长一些,为此,须拉开下张紧辊筒8与下挤压辊筒6之间的距离。上下两排挤压辊筒一一相对设置,上下两排挤压辊筒间的距离沿进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依次减小。最好将上排的上挤压辊筒5外圆的下母线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将下排的下挤压辊筒6外圆的上母线设置在另一平面内,两平面形成一个进料端大出料端小的楔形。上、下两条具有透水缝隙的柔性环带10、11分别环绕在上、下两排辊筒外,并分别用上张紧辊筒7和下张紧辊筒8适当张紧。柔性环带10、11的外侧边分别与两块侧板12接触,从而使两条柔性环带的张紧边与两侧板之间形成一个进料端大出料端小的楔形湿物料输送、挤压通道13。为此,侧板12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为简化结构,侧板也可用机架中的辊筒支承板代替。当驱动装置9带动上、下驱动辊筒3、4及上、下柔性环带10、11分别沿逆时针和顺时针两个相反的方向旋转时,上张紧辊筒7和上挤压辊筒5会被上柔性环带10带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下张紧辊筒8和下挤压辊筒6会被下柔性环带11带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湿物料从进料斗2落到下柔性环带11上并带入通道13中,被逐渐压縮,其中的水分被挤出,从出料端送出干料或半干料。 如图3、4、5所示,上、下柔性环带10、11可以采用由长孔套筒14和销轴15形成链节的履带。长孔套筒14的内孔形状为曲线方程(X2+Y2)2-2c2(X2-Y2) = (&2)2-((32)2当c<a<cV J时的卡西尼卵形线。长孔套筒14可用适当内径和壁厚的钢管加工而成,这样,长孔套筒14的外形也是卡西尼卵形线。从图5可看到,长孔套筒14沿水平的横向有多排,它们通过销轴15铰接成一条环形的履带。每一条销轴15的配合长度等于长孔套筒14的宽度与排数的乘积加上间隙的总和。上、下驱动辊筒3、4上都带有链轮16。张紧辊筒7、8和挤压辊筒5、6的外表面为光滑的圆柱面。链轮的齿只能插入相邻两节的两个相邻长孔套筒外圆面之间的弧形间隙中,因而链轮有数排齿,链轮齿的排数最好等于长孔套筒的排数,此时,互相紧靠的两排齿须沿圆周方向错开半个链节的角度,即链轮16上奇数排17与偶数排18的奇排齿19和偶排齿20须沿圆周方向错开半个链节的角度。该角度可从图3和图4的比较中看到。为便于加工和安装,驱动辊筒3、4上的链轮可做成多个并排的组合方式,此时,单个链轮的宽度与长孔套筒14的宽度相同,链轮16靠单键21或花键与驱动辊筒联接。当然,链轮齿的排数也可以少于长孔套筒的排数,此时,链轮齿的排列布置须根据齿的排数和位置决定。履带的外侧边(即销轴15的头部)分别与两侧板12接近(由于履带是刚性的,它与侧板12接触会使阻力和磨损增大),其间的间隙约为1毫米。履带随辊筒运行时,湿物料中的水分从长孔套筒之间的缝隙挤出。 如图6所示,上、下柔性环带也可以由多条(至少三条)型号和规格相同的齿形橡胶(或聚氨脂)传动带22组成,它们整齐相邻地排列在辊筒上,两条齿形橡胶(或聚氨脂)传动带之间有适当的缝隙。此时,驱动辊筒3、4上带有齿形带轮23。张紧辊筒7、8上可带有齿形带轮,也可以是外表面为光滑的圆柱面。挤压辊筒5、6的外表面为光滑的圆柱面。齿形带轮23可与驱动辊筒制成一体,也可以分体(此时,齿形带轮靠单键或花键与驱动辊筒联接)。齿形带轮23带动齿形橡胶(或聚氨脂)传动带22运转,最外侧的两条齿形橡胶(或聚氨脂)传动带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12接触。 如图7和图8所示,上、下柔性环带10、11可以分别由多条型号和规格相同的三角传动带并行排列组成。三角传动带整齐相邻地排列在辊筒上。相邻的两条三角传动带之间有适当的缝隙。最外侧的两条三角皮带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12接触。驱动辊筒3、4和张紧辊筒7、8的外表面,带有与三角传动带的横截面相适应的凹槽24(凹槽深度约为三角皮带轮标准皮带槽深的三分之二)。挤压辊筒5、6的外表面为光滑的圆柱面。为了防止三角传动带与驱动辊筒之间打滑,在上、下驱动辊筒3、4径向外侧的三角皮带外边分别有上、下加压辊25、26将三角皮带压向凹槽。在下柔性环带11的加压辊26的上方还固定有刮板27,以防挤干的物料落到加压辊26上。 齿形橡胶(或聚氨脂)传动带或三角传动带随辊筒运行时,湿物料中的水分从齿形橡胶(或聚氨脂)传动带或三角传动带之间的缝隙挤出。 为防止挤出的水滴沾湿机架和污染环境,可在下排辊筒的下方设置接水槽。为便于机子迁移,还可在机架下设置脚轮。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环带式挤干机,其机架(1)上安装有进料斗(2)、上、下驱动辊筒(3、4)、上、下张紧辊筒(7、8)和驱动装置(9),其特征是在上、下驱动辊筒(3、4)和上、下张紧辊筒(7、8)之间还有上、下挤压辊筒(5、6),驱动辊筒和挤压辊筒及张紧辊筒三种辊筒排成上、下两排,上、下两排挤压辊筒(5、6)之间的距离沿进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依次减小,在上下两排辊筒外分别环绕有柔性环带(10、11),柔性环带(10、11)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12)接近或接触,驱动装置(9)带动上、下两排的驱动辊筒(3、4)及上、下柔性环带(10、11)沿相反的时针方向旋转。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环带式挤干机,其特征是上排挤压辊筒(5)外圆的下母线在同一平面内,下排挤压辊筒(6)外圆的上母线在另一平面内,两平面形成一个进料端大出料端小的楔形。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环带式挤干机,其特征是上、下柔性环带(10、11)是两条由长孔套筒(14)和销轴(15)形成链节的等宽度履带,驱动辊筒上带有链轮(16),链轮带动履带运转,履带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12)接近。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环带式挤干机,其特征是长孔套筒(14)的内孔形状为曲线方程(X2+Y2)2-2c2(X2-Y2) = (a2)2-(c2)2的卡西尼卵形线,其中C〈a〈cW3。
5.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环带式挤干机,其特征是上、下柔性环带(10、11)分别由至少三条型号和规格相同的齿形橡胶传动带或聚氨脂传动带(22)组成,它们整齐相邻地排列在辊筒上,驱动辊筒带有齿形带轮(23),齿形带轮(23)带动齿形橡胶传动带或聚氨脂传动带(22)运转,齿形橡胶传动带或聚氨脂传动带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12)接触。。
6.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环带式挤干机,其特征是上、下柔性环带(10、11)分别由至少三条型号和规格相同的三角传动带组成,它们整齐相邻地排列在辊筒上,最外侧的两条三角皮带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12)接触,驱动辊筒(3、4)和张紧辊筒(7、8)的外表面有与三角传动带的横截面相适应的凹槽(24),在驱动辊筒(3、4)径向外侧的三角皮带外边有加压辊(25、26)将三角皮带压向凹槽(24)。
7.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环带式挤干机,其特征是进料端的位置比出料端的低,驱动装置(9)设置在出料端的下部。
专利摘要新型环带式挤干机属一种将粉渣状物料中的水分挤出的设备。其机架上安装有进料斗、上、下驱动辊筒、上、下张紧辊筒和驱动装置,上、下挤压辊筒分别设置在上、下驱动辊筒和上、下张紧辊筒之间,三种辊筒排成上下两排,上下两排挤压辊筒间的距离沿进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依次减小,在上下两排辊筒外分别环绕有柔性环带,柔性环带的外侧边分别与两侧板接近或接触,驱动装置带动上、下排辊筒及上、下柔性环带沿相反的时针方向旋转。它结构简单、工作平稳、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柔性环带不易打滑,可对厚层湿物料实施高压、持续的挤压,使挤出物的含水率比现有的挤干机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F26B9/04GK201488482SQ20092015606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9日
发明者韦炳山 申请人:韦炳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