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734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时具有回风和新风进风模式的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空调设备具有新风功能(即将室外清新气流引入至室内)的产品结 构设计都不够理想,多为在原有的空调结构上临时勉强增加的进新风结构功能。普遍存在 新风进风量小,换新风能力差,不能有效达到清新室内空气的目的;而且由于是在原有空调 结构上增设进新风结构,导致整机结构复杂。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回风进风量和 新风进风量同样大时,生产这类产品就遇到诸多困难,往往存在产品外形受进新风结构的 影响,而不够美观的问题。而且,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无法实现空调完全吹出新风,也就是 说,即使可以实现吹出新风的目的,但这一过程中,还会存在大量的回风一起吹出,因此,室 内空气很难变得清新洁净。此外,现有的制冷空调设备,特别是立式空调中,通常将进风口设置于空调柜体下 部,而出风口 4设置于空调柜体上部。而这种设计存在的缺陷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 下降的原理,通常情况下被制冷的空气会位于室内靠近地面的位置,而将进风口设置也同 样设置在靠近地面的位置上,会使得较冷的空气不断的被吸入至空调内部,不断冷却,而位 于室内上部的热空气往往会一直停留在上层空间,无法得到充分的制冷,这样的设计不仅 导致不能对室内空气进行充分有效的制冷外,还存在降温效率低、浪费电能资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换新 风能力强的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具有一空调壳体,所述空调壳体上部 具有一进风腔室,所述进风腔室内具有一与其侧板转动连接的风阀板,所述进风腔室的相 对两侧分别设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回风口和与室外空气连通的新风口,所述进风腔室底部 设有鼓风机以将所述进风腔室中的气体抽至空调制冷/制热单元。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风板通过转动其倾斜角度将所述进风腔室分隔为一个与 回风口连通的回风腔室和一个与新风口连通的新风腔室,且所述空调具有回风模式和新风 模式,回风模式下,所述回风腔室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新风模式下,所述新风腔室与所述鼓 风机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风口和新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进风腔室前后两侧,所述风 阀板沿其转动轴轴向延伸的两侧边中心处与所述进风腔室左右两侧板中心处转动连接,所 述鼓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室下底板中心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风模式或新风模式下时,所述风阀板沿垂直其转动轴方 向上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进风腔室的上顶板和下底板紧密接触,以使所述回风腔室和新风 腔室完全分隔。[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腔室左右两侧板上设有风阀板执行器,以控制所述风 阀板转动角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包括一控制单元,其与所述空调制冷/制热单元和鼓 风机电连接并控制这两者的运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壳体外部设有控制面板,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壳体下部至少一侧壁上设有出风口 4,经所述空调制冷/制 热单元处理后的气体由所述出风口 4吹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制冷/制热单元位于所述空调壳体下部,以对通过所 述鼓风机抽入的气体进行制冷/制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壳体左右两侧分别为一体化面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通过合理、巧妙的布置进风口和出风口 4, 使得所述空调同时具备回风进风模式和新风进风模式,而且使得空调设备实现了新风的进 风量和回风的进风量能够达到相同送风能力的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新风阻力大大 减小,相应的大大提高了空调设备换新风的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中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 还具备结构简单,外形美观的优点。(2)同时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风阀板的阻隔作用,可以实现所述空调完全 吹出新风的目的,从而使得室内空气更加清新洁净。(3)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将回风口设置于空调上部,出风口 4设置于空调下部,当 空调用于制冷时,确保热空气和冷空气循环流动,位于室内上层的热空气较容易的被抽入 至空调中进行冷却,一方面使得室内空气冷却更加充分、均勻,另一方面,有效避免空调设 备仅对位于室内下层空间的冷空气进行循环冷却而造成电能浪费,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 的。本实用新型中空调装置特别适用于作为通信基站空调或风冷单元式空调。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立体正视图;图2是图1中所述空调去掉空调壳体外部面板后的内部结构立体视图;图3是图1中所述空调处于回风模式下的立体正视图;图4是图1中所述空调处于新风模式下的立体正视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1-进风腔室的下底板,12-进风腔室的上顶板,13-进风腔室的左侧板,14-进风 腔室的右侧板,21-回风口,22-新风口,3-风阀板,31-风阀板执行器,4-出风口 4,5-空调 制冷/制热单元,6-鼓风机,7-控制面板,8-侧壁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如图1、2所示的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具有一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上部具有一进风腔室,下部设置空调制冷/制热单元5,且在所述空调制冷/制热单元5相邻的空调壳 体下部侧壁上设有一个出风口 4,该出风口 4朝向室内需要冷却或加热的方向。所述进风腔 室由上顶板12、下底板11、左右侧板13、14和前后进风口围成一个相对立方形腔室。其中, 所述前进风口为室内空气连通的回风口 21,所述后进风口为与室外空气连通的回风口 21。 所述进风腔室下底板11中心处固定设置一个鼓风机6,通过所述鼓风机6,将进风腔室中的 气体抽入到空调制冷/制热单元5,从而对抽入的气体进行制冷/制热。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进风腔室内设有一与其左右侧板13、14转动连接 的风阀板3,具体的说,所述风阀板3沿其转动轴轴向延伸的两侧边中心处通过一转轴连接 件与所述进风腔室左右两侧板13、14中心处转动连接,且所述进风腔室左右两侧板13、14 外部中心处分别设有风阀板执行器31,以控制所述风阀板3转动角度。如图3、4所示,所述 调风板通过转动其倾斜角度将所述进风腔室分隔为一个与回风口 21连通的回风腔室和一 个与回风口 21连通的新风腔室,且所述空调具有回风模式和新风模式,当所述空调处于回 风模式下,所述回风腔室与所述鼓风机6相连;当所述空调处于新风模式下,所述新风腔室 与所述鼓风机6相连。其中,所述空调处于回风模式或新风模式下时,所述风阀板3沿垂直 其转动轴方向上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进风腔室的上顶板12和下底板11紧密接触,以使所 述回风腔室和新风腔室完全分隔,从而实现所述空调具有完全抽入回风(由室内吸入的空 气)状态和完全抽入新风(由室外吸入的空气)状态,而由于回风口 21和回风口 21设计 为相同大小,因此,抽入新风与回风的能力相等,相对于现有技术,新风进风能力大大提高。为了方便控制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一控制单元(图中未指示), 其与所述空调制冷/制热单元5和鼓风机6电连接并控制这两者的运转。此外,在所述空 调壳体外部,方便人手触摸的位置设有一控制面板7,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从而实现 使用者通过控制面板7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接下来对本实施例中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的两种进风模式分别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空调处于回风模式下,风阀板3转动至其下底面朝向回风口 21 处,使得回风口 21与进风腔室下底板11处的鼓风机6连通,且由于风阀板3的阻隔作用, 将回风口 21处的气体与鼓风机6完全隔断。此时,当鼓风机6运转时,即可将回风口 21外 的室内空气抽入至空调内部(如图3中上部箭头方向所示),并经过空调制冷/制热单元5 处理(制冷/制热)后由出风口 4吹出(如图3中下部箭头方向所示)。如图4所示,所述空调处于新风模式下,所述空调处于新风模式下,风阀板3转动 至其下底面朝向回风口 21处,使得回风口 21与进风腔室下底板11处的鼓风机6连通,且由 于风阀板3的阻隔作用,将回风口 21处的气体与鼓风机6完全隔断。此时,当鼓风机6运 转时,即可将回风口 21外的室外清新空气抽入至空调内部(如图4中上部箭头方向所示), 并经过空调制冷/制热单元5处理(制冷/制热)后由出风口4吹出(如图4中下部箭头 方向所示),从而实现完全吹入新风的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中,空调壳体左右两侧均优选采用整体 式侧壁面板8,将位于其上部的所述进风腔室和下部的用于盛放制冷/制热单元的腔室整 体包覆,从而达到从空调外部仅能看到空调的回风口 21、回风口 21以及出风口 4,其他部位 均为平滑美观的面板,因此可以大大提高了空调整机的美观程度。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具有一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上部具有一进风腔室,所述进风腔室内具有一与其侧板转动连接的风阀板,所述进风腔室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回风口和与室外空气连通的新风口,所述进风腔室底部设有鼓风机以将所述进风腔室中的气体抽至空调制冷/制热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风板通过转动其倾斜角度将所述 进风腔室分隔为一个与回风口连通的回风腔室和一个与新风口连通的新风腔室,且所述空 调具有回风模式和新风模式,回风模式下,所述回风腔室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新风模式下, 所述新风腔室与所述鼓风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和新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进风 腔室前后两侧,所述风阀板沿其转动轴轴向延伸的两侧边中心处通过连接轴 与所述进风腔 室左右两侧板中心处转动连接,所述鼓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室下底板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模式或新风模式下时,所述风阀 板沿垂直其转动轴方向上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进风腔室的上顶板和下底板 紧密接触,以使 所述回风腔室和新风腔室完全分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室左右两侧板上设有风阀板 执行器,以控制所述风阀板转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一控制单元,其与所述空调 制冷/制热单元和鼓风机电连接并控制这两者的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外部设有控制面板,其与所 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空调壳体下部至少一侧壁 上设有出风口 4,经所述空调制冷/制热单元处理后的气体由所述出风口 4吹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制冷/制热单元 位于所述空调壳体下部,以对通过所述鼓风机抽入的气体进行制冷/制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左右两侧分 别为一体化侧壁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具有一空调壳体,所述空调壳体上部具有一进风腔室,所述进风腔室内具有一与其侧板转动连接的风阀板,所述进风腔室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回风口和与室外空气连通的新风口,所述进风腔室底部设有鼓风机以将所述进风腔室中的气体抽至空调制冷/制热单元。本实用新型中的进风模式改进的空调具有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换新风能力强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F13/10GK201561503SQ200920292919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4日
发明者张予川, 陈越增 申请人: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