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及带有该种锅架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199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及带有该种锅架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及带有该种锅架的灶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灶具及灶具构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燃气灶的锅架。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燃气灶的锅架,一般采用在固定圈上设置锅架爪的结构,即锅架爪一体成形于固定圈之上,而固定圈则放置于燃气灶的面板之上。随着消费者对于消费品质的要求日渐提高,该种结构的锅架所存在的弊端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外观缺乏美感,特别是对于燃气灶与电磁炉的组合灶具;其二,不易于清洗,清洗一次较为麻烦;其三,易于发生转动,既可能划伤燃气灶面板,也影响烹饪;其四,现有锅架过于笨重,用料过多;其五,结构单一固定,工作位置缺乏可变性。

发明内容正是为解决以上技术难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及带有该种锅架的灶具。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包括至少三个锅架爪;所述各锅架爪,分别直接设置于燃气灶面板上。优选的,所述各锅架爪与所述燃气灶面板为一体成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各锅架爪与所述燃气灶面板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各锅架爪分别通过可解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既可以与所述燃气灶面板固定连接,也可以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移走。优选的,所述锅架还包括与所述锅架爪的数量相同的固定部;所述各锅架爪与所述各固定部一一对应;所述各锅架爪与相应的固定部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各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所述锅架爪通过可解除的方式设置于相应的固定部上,既可以与相应的固定部固定连接,也可以从相应的固定部上移走。优选的,所述固定部通过黏附或螺钉连接或铆钉连接或吸盘吸附或磁铁吸附或一体成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优选的,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大致相同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放置对应的固定部,进而将锅架爪设置于对应的固定部上。优选的,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底壁开口 ;所述固定部可通过所述底壁开口进入所述容纳腔。优选的,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底壁开口 ;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开口 ;所述底壁开口与侧壁开口相连通;所述固定部,可通过所述侧壁开口水平插入所述容纳腔。优选的,所述固定部采用柱体结构;所述固定部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端面均为梯形结构,该梯形的上底处与所述燃气灶面板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采用柱体结构;所述固定部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端面均为“T” 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部采用柱体结构;所述固定部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端面均为“工” 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部采用柱体结构;所述柱体结构的侧壁包括一曲面和一矩形面, 所述矩形面与所述燃气灶面板相连接。优选的,所 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侧壁开口,该两个侧壁相邻;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底壁开口 ;所述两个侧壁开口与所述两个底壁开口一一对应;所述底壁开口分别与所对应的侧壁开口相连通;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大致相同的容纳腔;所述两个容纳腔,分别与两个侧壁开口一一对应;所述固定部,可分别通过所述两个侧壁开口水平插入相应的容纳腔,相应地所述锅架爪可以产生两个工作位置。优选的,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分别连接设置有一连接部;所述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大致相同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放置对应的固定部,进而将锅架爪设置于对应的固定部上。优选的,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凸起部;所述各固定部,分别设置有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凸起部大致相同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放置对应的凸起部,进而将锅架爪设置于对应的固定部上。优选的,所述固定部的底部设置有槽,用于盛放粘着剂,将所述固定部黏附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优选的,所述粘着剂采用硅有机树脂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灶具,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锅架。优选的,所述灶具为燃气灶或燃气灶与电磁炉组合灶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锅架爪可方便地取下,易于清洗;2、在不使用时,将锅架爪取下,可使灶具整体外观更富于美感,特别是在应用于燃气灶与电磁炉组合灶具上时;3、采用本发明方案,可方便地使锅架产生多个工作位置;4、还可显著减少锅架用料,符合低碳、节能的技术发展趋势。

图1是本发明一种锅架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锅架实施例的锅架爪与固定部配合示意图;图3是锅架爪与固定部处于配合状态时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中B-B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锅架实施例的锅架爪与固定部配合示意图9是本发明 另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架爪,2-固定部,3-燃气灶面板,4-燃烧器,5-容纳腔,6_粘着剂。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7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架爪1及相应的锅架、燃气灶实施例。本发明提出的锅架包括四个锅架爪1。四个锅架爪1,分别直接设置于燃气灶面板3 上,并沿燃烧器4的周边均勻的设置,如图4所示。所谓“直接设置于燃气灶面板3上”,主要是强调与现有的锅架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锅架方案省掉了固定圈,各锅架爪1直接设置于燃气灶面板3上。该锅架还包括四个固定部2,四个锅架爪1与四个固定部2 —一对应,即一个锅架爪1对应一个固定部2。各锅架爪1与相应的固定部2之间相互独立。各固定部2,设置于燃气灶面板3上,并沿燃烧器4的周边均勻的设置。就本实施例而言,各固定部2是沿指向燃烧器4中心的方向设置,其实,各固定部2不指向燃烧器4中心也是可以的。各锅架爪1通过可解除的方式设置于相应的固定部2上,既可以与相应的固定部2固定连接,也可以从相应的固定部2上移走。这里所讲的“可解除的方式”,应当被理解为不限于本发明所提出的优选方案,而涵盖了现有技术中所有的连接状态可解除且可应用到本发明场合的连接模式,例如螺钉连接模式、卡合模式、弹片挤压模式、弹簧挤压模式、吸盘吸附模式或磁铁吸附模式等。需要指出的是,“可解除的方式”本身也是对锅架爪1结构的限定, 因为满足特定的连接模式,锅架爪1在结构上应满足相应的要求。所谓“可以与相应的固定部2固定连接”,是指可以将锅架爪1相对固定地设置于固定部2之上,此时锅架爪1处于工作状态,用于支撑炊具。为达到支撑炊具的要求,这里讲的固定连接应达到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发生变动的程度。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各锅架爪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2的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的容纳腔5。容纳腔5,用于容纳放置对应的固定部2, 进而将锅架爪1设置于相应的固定部2上,实现锅架爪1与相应的固定部2固定连接。固定部2采用柱体结构,固定部2的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两个端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该梯形的上底处与燃气灶面板3相接触。固定部2水平放置于燃气灶面板3上,即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两个端面垂直于燃气灶面板3。固定部2的底部设置有槽,用于盛放粘着剂6, 进而将固定部2黏附于燃气灶面板3上。具体地,粘着剂6采用硅有机树脂胶。各锅架爪1 的底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底壁开口,各锅架爪1的底部的朝向燃烧器4的那个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开口,底壁开口与侧壁开口相连通。当然,侧壁开口设置于各锅架爪1的底部的背离燃烧器4的那个侧壁上也是可以的,在朝向和背离燃烧器4的两个侧壁上均相对设置侧壁开口也是可以的。固定部2,可通过侧壁开口水平插入容纳腔5。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固定部2是黏附固定于燃气灶面板3上,“水平插入”只是一种形象的表达,实际上插入的过程是通过移动锅架爪1来实现的。当然,固定部2插入时也要通过底壁开口。还需要指出的是,固定部2水平插入容纳腔5的深度是可以方便的调整和控制的,进而可以产生多个锅架工作位置,以满足大小不同的锅的使用需求。为保证调节的准确性,可以在固定部2的外表面上或与固定部2相邻的燃气灶面板3上标示刻度。由于固定部2的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两个端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且该梯形的上底处与燃气灶面板3相接触,固定部2在整体结构上上宽下窄,则固定部2通过侧壁开口水平插入容纳腔5后,不能直接向上提起锅架爪1,从而保证了锅架在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容纳腔5的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2的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则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固定部2与锅架爪1在水平方向上也不会发生滑动。其实,采用柱体结构的固定部2,其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两个端面的形状并不以等腰梯形为限,只要能达到水平插入后不能直接向上提起锅架爪1这一效果便可。如,固定部2的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两个端面还可以采用非等腰的梯形结构或“T”形结构或“工”形结构。再如,柱体结构的侧壁由一曲面和一矩形面构成,矩形面与燃气灶面板3相连接。当然,这里讲的矩形面也可以由正方形面来代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在于各锅架爪1的底部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侧壁开口,该两个侧壁相邻;各锅架爪1的底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底壁开口 ;两个侧壁开口与两个底壁开口一一对应,即一个侧壁开口对应一个底壁开口 ;两个底壁开口分别与所对应的侧壁开口相连通;各锅架爪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2的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的容纳腔;两个容纳腔分别与两个侧壁开口一一对应,即一个容纳腔对应一个侧壁开口。当然,两个容纳腔也分别与两个底壁开口一一对应,即一个容纳腔对应一个底壁开口。固定部2,可分别通过两个侧壁开口水平插入相应的容纳腔,相应地,锅架爪1可以产生两个工作位置,即固定部2通过一个侧壁开口水平插入相应的容纳腔时可以产生一个工作位置,而固定部2通过另一个侧壁开口水平插入相应的容纳腔时则可以产生另一个工作位置。当然,固定部2插入时也要通过相应的底壁开口。两个容纳腔可以有交叉,也可以没有交叉。当两个容纳腔有交叉时,两个底壁开口也交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再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在于各锅架爪1的底部分别连接设置有一连接部;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2的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放置对应的固定部2,进而将锅架爪1设置于相应的固定部2上。各连接部优先选用隔热材料制成。采用连接部结构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固定部2的温度过高。当然,该连接部也可如上面第二个实施例那样,设置两个侧壁开口、两个容纳腔、两个底壁开口,进而可以产生两个工作位置。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架爪1及相应的锅架、燃气灶实施例,如图8 和图9所示,各锅架爪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凸起部;各固定部2,分别设置有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凸起部的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的容纳腔5 ;容纳腔5,用于容纳放置对应的凸起部,进而将锅架爪1设置于相应的固定部2上。凸起部采用柱体结构,该柱体结构的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两个端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其实,采用柱体结构的凸起部,其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两个端面的形状并不以等腰梯形为限,只要能达到凸起部水平插入固定部2的容纳腔5后不能直接向上提起锅架爪1这一效果便可。如,凸起部的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两个端面还可以采用非等腰的梯形结构或“T”形结构或“工”形结构等。以上仅是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修改和替换还可以得到其他的实施例。如,锅架爪1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六个或更多。再如,各锅架爪 1与燃气灶面板3为一体成形结构,即锅架与燃气灶面板3融为一体。再如,将各锅架爪1通过黏附或螺钉连接或铆钉连接或吸盘吸附或磁铁吸附的方式设置于燃气灶面板3上。再如,将各固定部2通过黏附或螺钉连接或铆钉连接或吸盘吸附或磁铁吸附或一体成形的方式设置于燃气灶面板3上。再如,仅在各锅架爪1的底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底壁开口,而不设置侧壁开口,固定部2可通过所述底壁开口进入容纳腔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燃气灶与电磁炉组合灶具实施例,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锅架。 由于在不使用时可以方便地将各锅架爪取下,可以使灶具在外观上更为对称、整洁,更富美感。需要附加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应该被理解为仅限于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应该被理解为覆盖了本发明权利要求结合说明书揭示内容而确定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三个锅架爪;所述各锅架爪,分别直接设置于燃气灶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锅架爪与所述燃气灶面板为一体成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锅架爪与所述燃气灶面板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各锅架爪分别通过可解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既可以与所述燃气灶面板固定连接,也可以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移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还包括与所述锅架爪的数量相同的固定部; 所述各锅架爪与所述各固定部一一对应; 所述各锅架爪与相应的固定部之间相互独立; 所述各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所述锅架爪通过可解除的方式设置于相应的固定部上,既可以与相应的固定部固定连接,也可以从相应的固定部上移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通过黏附或螺钉连接或铆钉连接或吸盘吸附或磁铁吸附或一体成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大致相同的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放置对应的固定部,进而将锅架爪设置于对应的固定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底壁开口 ; 所述固定部可通过所述底壁开口进入所述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底壁开口 ; 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开口; 所述底壁开口与侧壁开口相连通; 所述固定部,可通过所述侧壁开口水平插入所述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采用柱体结构;所述固定部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端面均为梯形结构,该梯形的上底处与所述燃气灶面板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架,其持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采用柱体结构;所述固定部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端面均为“T”形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采用柱体结构;所述固定部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端面均为“工”形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采用柱体结构;所述柱体结构的侧壁包括一曲面和一矩形面,所述矩形面与所述燃气灶面板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侧壁开口,该两个侧壁相邻; 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底壁开口; 所述两个侧壁开口与所述两个底壁开口一一对应; 所述底壁开口分别与所对应的侧壁开口相连通;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大致相同的容纳腔;所述两个容纳腔,分别与两个侧壁开口一一对应;所述固定部,可分别通过所述两个侧壁开口水平插入相应的容纳腔,相应地所述锅架爪可以产生两个工作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分别连接设置有一连接部;所述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固定部大致相同的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放置对应的固定部,进而将锅架爪设置于对应的固定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锅架爪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凸起部;所述各固定部,分别设置有形状及大小与所对应的凸起部大致相同的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放置对应的凸起部,进而将锅架爪设置于对应的固定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底部设置有槽,用于盛放粘着剂,将所述固定部黏附于所述燃气灶面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着剂采用硅有机树脂胶。
18.设置有如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锅架的灶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灶具为燃气灶或燃气灶与电磁炉组合灶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及带有该种锅架的灶具。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锅架,包括至少三个锅架爪;所述各锅架爪,分别直接设置于燃气灶面板上。采用本发明提出的锅架,既易于清洗,可使灶具整体外观更富于美感,更可以方便地使锅架产生多个工作位置。
文档编号F24C3/00GK102444923SQ201010505498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邹雪, 雷东多·何塞 申请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