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隧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4711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隧道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炉,尤其涉及一种能节约能量、降低运营成本的工业隧 道炉。
背景技术
工业隧道炉广泛应用于金属等制件的表面处理,例如烤漆工艺,为了使产品表面 喷涂的漆能更牢固地粘附,产品喷涂后都需要放入隧道炉内进行烘干,目前使用的工业隧 道炉大多具有长形的通道,通道内设置有烘烤室和冷却室,在通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 上货区及下货区,在通道中还安装有输送带用于运输产品,喷涂后的产品通过人工放置于 上货区的传送带上,输送带将产品送入烘烤室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烘烤后,又通过输送带将 产品输送到冷却室内冷却,完成后再由输送带传送到下货区进行卸货,完成产品的烘干。现有的隧道炉中,输送带贯穿上货区、烘烤室、冷却室及下货区,即输送带穿过上 货区、烘烤室、冷却室及下货区后,绕经隧道炉的底部返回上货区,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工作 过程中传输带循环运动,在上货区将待烘干的产品放置于输送带后,输送带运动带动产品 经过烘烤室进行烘干、然后经过冷却室冷却、再到下货区卸下产品,如此循环;由于输送带 为一个循环运动的整体,在工作过程中会连续不断的从烘烤室带出大量的能量,输送带经 冷却室、下货区、炉底、上货区返回到烘烤室后需要重复加热,增加了能量的消耗;同时,从 烘烤室出来的输送带本身带有大量的能量,当其进入冷却室时,冷却室的电力需求较大,浪 费电能,增加运营成本。因此,急需一种能节约能量、降低运营成本的工业节能隧道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约能量、降低运营成本的工业节能隧道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节能隧道炉,包括炉体及传 输系统,所述炉体的前端设置有上货区,所述炉体的后端设置有下货区,所述传输系统安装 于所述炉体内连接于所述上货区及所述下货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烘烤室及 冷却室,所述烘烤室连接于所述上货区与所述冷却室之间,所述冷却室与所述下货区连接, 所述传输系统包括相互独立转动的上货输送带、炉内输送带及冷却下货输送带,所述上货 输送带贯穿所述上货区,所述炉内输送带贯穿所述烘烤室,所述下货输送带依次贯穿所述 冷却室及所述下货区,所述上货输送带、炉内输送带及冷却下货输送带依次对接并形成直 线传输通道。较佳地,所述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渡滚道,所述第一过渡滚道连接于所述上货 输送带与所述炉内输送带之间,更具体地,所述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渡滚道,所述第二过 渡滚道连接于所述炉内输送带与所述冷却下货输送带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滚道及第二过渡 滚道将上货输送带、炉内输送带及冷却下货输送带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直线传输通道,使 连接简单。[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节能隧道炉的传输系统包括相互独立转动的上 货输送带、炉内输送带及冷却下货输送带,上货输送带、炉内输送带及冷却下货输送带依次 对接并形成直线传输通道,传输系统的分段设计,使上货输送带在上货区独立的自循环,冷 却下货输送带在冷却室及下货区独立的循环,炉内输送带只在烘烤室内自循环,且三段输 送带对接形成直线传输通道,工作过程中,炉内输送带不会带走烘烤室内的热量,最大程度 减少能量的损失,降低加热的能量需求,同时降低烘烤室出口处及冷却室中的冷却装置的 电力需求,进一步节约能量,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隧道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节能隧道炉1包括炉体及传输系统,炉体的前端设置有上 货区101,炉体的后端设置有下货区104,炉体包括烘烤室102及冷却室103,烘烤室102的 一端与上货区101连接,烘烤室102的另一端与冷却室103连接,冷却室103与下货区104 连接,烘烤室102具有主体部105,冷却室104上安装有冷却装置106,传输系统包括上货输 送带201、第一过渡滚道202、炉内输送带203、第二过渡滚道204及冷却下货输送带205,上 货输送带201、炉内输送带203及冷却下货输送带205相互独立转动,上货输送带201贯穿 上货区101并在上货区101形成独立的循环传输通道,炉内输送带203贯穿烘烤室102内, 并在烘烤室102内形成独立的循环传输通道,冷却下货输送205带依次贯穿冷却室103及 下货区104,并在冷却室103及下货区104形成独立的自循环通道,即冷却下货输送205贯 穿冷却室103及下货区104后,经冷却室103及下货区104的底部返回冷却室103内,形 成封闭的循环通道,上货输送带201通过第一过渡滚道202与炉内输送带203连接,炉内输 送带203通过第二过渡滚道204与冷却下货输送205连接,上货输送带201、第一过渡滚道 202、炉内输送带203、第二过渡滚道204及冷却下货输送带205依次对接构成直线传输系 统,待烘干产品被放置到上货输送带201后,经第一过渡滚道202传送到安装于烘烤室102 内的炉内输送带203上,传送到烘烤室102端点处时,再经第二过渡滚道204传送到冷却下 货传输带205,经冷却后被送到下货区104卸货。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节能隧道炉1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待烘干的产品在上货 区101被放置于上货输送带201上,上货输送带201的循环运动将产品输送到上货区101 的末端后,经第一过渡滚道202将产品传送到烘烤室102的炉内输送带203上,炉内输送 带203在烘烤室102内独立的自循环运动,带动产品在烘烤室102内运动,在此过程中,烘 烤室102的主体部105产生的热量对产品进行烘烤;当产品随炉内输送带203运动到烘烤 室102的端点处时,经第二过渡滚道204将产品传送到冷却下货传输带205上,冷却下货传 输带205独立的自循环运动,产品随冷却下货传输带205在冷却室103内运动的过程中,冷 却室104上安装的冷却装置106对产品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的产品被传送到下货区104, 工作人员再将到达下货区104的产品取下,完成产品的烘干,如此循环;上货输送带201、炉内输送带203及冷却下货输送带205分别独立转动进而构成相互独立的循环通道,尤其炉 内输送带203在烘烤室102内独立的自循环,使产品在被输送过程中,炉内输送带203不会 从烘烤室102带出大量能量,最大程度减少能量损失,同时降低烘烤室102出口处及冷却室 103内的冷却装置106的电力需求,节约能源。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节能隧道炉1的传输系统包括相互独立转动的上货输送带 201、炉内输送带203及冷却下货输送带205,货输送带201、炉内输送带203及冷却下货输 送带205依次对接并形成直线传输通道,传输系统的分段设计,使上货输送带201在上货区 101独立的自循环,冷却下货输送带205在冷却室103及下货区104自循环,炉内输送带203 只在烘烤室102内独立的自循环,工作过程中,炉内输送带203不会带走烘烤室102内的热 量,最大程度减少能量的损失,降低加热的能量需求,同时降低烘烤室102出口处及冷却室 103内的冷却装置106的电力需求,达到节能的目的,进而降低运营成本。本实用新型节能隧道炉1的烘烤室102、冷却室103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等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隧道炉,包括炉体及传输系统,所述炉体的前端设置有上货区,所述炉体 的后端设置有下货区,所述传输系统安装于所述炉体内连接于所述上货区及所述下货区之 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烘烤室及冷却室,所述烘烤室连接于所述上货区与所述冷却 室之间,所述冷却室与所述下货区连接,所述传输系统包括相互独立转动的上货输送带、炉 内输送带及冷却下货输送带,所述上货输送带贯穿所述上货区,所述炉内输送带贯穿所述 烘烤室,所述下货输送带依次贯穿所述冷却室及所述下货区,所述上货输送带、炉内输送带 及冷却下货输送带依次对接并形成直线传输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渡滚道, 所述第一过渡滚道连接于所述上货输送带与所述炉内输送带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渡滚道, 所述第二过渡滚道连接于所述炉内输送带与所述冷却下货输送带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隧道炉,包括炉体及传输系统,炉体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上货区及下货区,炉体包括烘烤室及冷却室,烘烤室连接于上货区与冷却室之间,冷却室与下货区连接,传输系统包括相互独立转动的上货输送带、炉内输送带及冷却下货输送带,上货输送带贯穿上货区,炉内输送带贯穿烘烤室,下货输送带依次贯穿冷却室及下货区,上货输送带、炉内输送带及冷却下货输送带依次对接并形成直线传输通道;上货输送带、炉内输送带及冷却下货输送带的分段设计,使工作时,炉内输送带不会带走烘烤室内的热量,最大程度减少能量的损失,降低加热的能量需求,同时降低冷却装置的电力需求,进一步节约能量,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F27B9/12GK201837227SQ20102056390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温达明, 郑锡辉, 黄海龙 申请人:苏州丰裕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