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240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尤其是壁挂式空调器的导风板一般都是绕定轴枢转的,在转动过程中,为了避免空调器壳体和导风板之间的摩擦,在导风板闭合状态下,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均具有缝隙(左右、上下均有),外观不美观。同时,由于导风板绕定轴枢转,空调器的送风角度固定,进而送风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口处具有缝隙以及送风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 包括导风板;第一电机,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二电机,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一导风连杆,第一导风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第一导风连杆的第二端与导风板上的第一铰接部连接;第二导风连杆,第二导风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第三导风连杆,第三导风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导风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三导风连杆的第二端与导风板上的第二铰接部连接;其中,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的枢转轴线平行。进一步地,第一导风连杆为多个,且各第一导风连杆沿垂直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方向均勻布置。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一导风连杆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套筒,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转轴之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与第二导风连杆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套筒,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均包括柱形主体;第一安装套筒,位于柱形主体的第一端,第一安装套筒的内壁上具有第一限位切面;第二安装套筒,位于柱形主体的第二端,第二安装套筒的内壁上具有第二限位切面。进一步地,第一导风连杆和第三导风连杆均呈弯折形或弯曲形。进一步地,第二导风连杆为两个,两个第二导风连杆之间设有垂直于第二导风连杆的连接筋;第三导风连杆为两个,两个第三导风连杆之间设有垂直于第三导风连杆的连接筋。进一步地,第二导风连杆的第二端具有铰接柱,第三导风连杆的第一端具有与铰接柱配合的铰接开口。进一步地,第一铰接部为设置在导风板上的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部为设置在导风板上的第二铰接座,导风板通过第一、第二铰接座分别与第一导风连杆和第三导风连杆铰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导风机构为上述的导风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导风连杆、第二导风连杆和第三导风连杆。其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一导风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第一导风连杆的第二端与导风板上的第一铰接部连接;第二导风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第三导风连杆, 第三导风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导风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三导风连杆的第二端与导风板上的第二铰接部连接;其中,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的枢转轴线不重合。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机构在运行时,先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导风板朝向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使得导风板完全避开出风口,然后,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配合作用下进行导风。由于导风板的运动空间在出风口外侧,导风板在运动过程中避免了与空调器壳体之间的摩擦,这样,实现了导风板在闭合状态下完全封闭出风口,即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无缝隙的配合,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更美观。同时,导风板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共同配合作用下,转动角度多样,可实现多角度送风,扩大了空调器的送风范围,进而增强了用户体验,提高舒适度。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第一、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与第二和第三导风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第一、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连接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第一、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运动状态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连接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第一连接套筒或第二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第一连接套筒或第二连接套筒的连接电机端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0示出了导风机构中的第一连接套筒或第二连接套筒的连接转轴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 2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第一、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与第二和第三导风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第一、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连接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中导风机构中的导风板、第一、第二和第三导风连杆的运动状态示意图。结合参见图1至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10、第一电机20、第二电机30、第一导风连杆40、第二导风连杆50和第三导风连杆60。 其中,在上述结构中,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30均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一导风连杆 4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20驱动连接,在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的带动下枢转运动,同时,第一导风连杆40的第二端与导风板10上的第一铰接部11连接;第二导风连杆50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30驱动连接,在第二电机30的输出轴的带动下枢转运动;第三导风连杆60的第一端与第二导风连杆50的第二端铰接,第三导风连杆60的第二端与导风板10上的第二铰接部13连接;其中,第一铰接部11与第二铰接部13的枢转轴线平行。在本实施例的导风机构运行时,先通过第一导风连杆40、第二导风连杆50和第三导风连杆60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导风板10朝向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使得导风板10完全避开出风口,然后,在第一导风连杆40、第二导风连杆50和第三导风连杆60的配合作用下进行导风。由于导风板10的运动空间在出风口外侧,导风板 10在运动过程中避免了与空调器壳体之间的摩擦,这样,实现了导风板在闭合状态下完全封闭出风口,即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无缝隙的配合,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更美观。同时, 导风板10在第一导风连杆40、第二导风连杆50和第三导风连杆60的共同配合作用下,转动角度多样,可实现多角度送风,扩大了空调器的送风范围,进而增强了用户体验,提高舒适度。优选地,第一铰接部11为设置在导风板10上的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部13为设置在导风板10上的第二铰接座,导风板10通过第一、第二铰接座分别与第一导风连杆40 和第三导风连杆60铰接。第二铰接座的轴心为导风板10转动的回转中心,当导风板10位于第一预定位置后,利用第一导风连杆40的摆动改变导风板10的空间位置,使得回转中心的位置随之变化,再通过第二导风连杆50和第三导风连杆60的配合作用下驱动导风板10, 使其绕回转中心枢转,进而完成导风板10送风角度的多样化。优选地,第一导风连杆40为多个,且各第一导风连杆40沿垂直于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的方向均勻布置。多个第一导风连杆40便于导风板10受力均勻,运动更加平稳。第一电机20驱动第一导风连杆40枢转可有多种方式实现,在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空调器的导风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41,穿设在第一导风连杆40第一端连接孔内,与第一导风连杆40同轴转动;第一连接套筒,同轴地连接在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和第一转轴41之间。上述结构中,第一电机20带动第一连接套筒,第一连接套筒带动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带动第一导风连杆40,从而完成第一导风连杆40的驱动。优选地,上述实施例还包括第二转轴51,穿设在第二导风连杆50第一端连接孔内,与第二导风连杆50同轴转动;第二连接套筒,同轴地连接在第二电机30的输出轴和第二转轴51之间。与第一电机20驱动第一导风连杆40枢转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8至图10,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均包括柱形主体70 ;第一安装套筒71,位于柱形主体70的第一端,第一安装套筒71的内壁上具有第一限位切面,用于安装电机;第二安装套筒73,位于柱形主体 70的第二端,第二安装套筒73的内壁上具有第二限位切面,用于安装转轴。优选地,第一导风连杆40和第三导风连杆60均呈弯折形或弯曲形。第三导风连杆60呈弯折形或弯曲形可以加强它的强度,防止两端因长期受力后,第三导风连杆60的中部产生于受力方向相反的形变,即镰刀变形,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作用在第三导风连杆60 上的力的方向,增强第三导风连杆60带动第二导风连杆50的力和方向。第一导风连杆40 的作用除了包含第三导风连杆60的优点以外,还具有让位的作用,具体地说,第一导风连杆40有效地防止了导风板10在运动过程中与第三导风连杆60接触,产生摩擦。优选地,结合参见图1至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导风连杆50为两个,两个第二导风连杆50之间设有垂直于第二导风连杆50的连接筋;第三导风连杆60为两个,两个第三导风连杆60之间设有垂直于第三导风连杆60的连接筋。上述结构有利于增强第二导风连杆50和第三导风连杆60的强度,进而增强运行的稳定性。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二导风连杆50的第二端具有铰接柱52,第三导风连杆60 的第一端具有与铰接柱52配合的铰接开口 61。上述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导风机构为上述的导风机构。本空调器在停机状态下,导风板与壳体之间没有缝隙,外观美观,同时,可实现多角度送风,扩大了空调器的送风范围,进而增强了用户体验,提高舒适度。空调器的其他结构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板(10);第一电机(20),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二电机(30),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一导风连杆(40),所述第一导风连杆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00)驱动连接, 所述第一导风连杆GO)的第二端与所述导风板(10)上的第一铰接部(11)连接;第二导风连杆(50),所述第二导风连杆(5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30)驱动连接;第三导风连杆(60),所述第三导风连杆(6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连杆(50)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导风连杆(60)的第二端与所述导风板(10)上的第二铰接部(1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接部(11)与所述第二铰接部(1 的枢转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连杆GO)为多个,且各所述第一导风连杆GO)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的方向均勻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轴(41),与所述第一导风连杆00)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套筒,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00)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一转轴Gl)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轴(51),与所述第二导风连杆(50)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套筒,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30)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转轴(5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均包括柱形主体(70);第一安装套筒(71),位于所述柱形主体(7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安装套筒(71)的内壁上具有第一限位切面;第二安装套筒(73),位于所述柱形主体(7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安装套筒(73)的内壁上具有第二限位切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连杆G0)和第三导风连杆(60)均呈弯折形或弯曲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连杆(5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风连杆(50)之间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导风连杆(50)的连接筋;所述第三导风连杆(6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导风连杆阳0)之间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三导风连杆(60) 的连接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连杆(50)的第二端具有铰接柱(52),所述第三导风连杆(60)的第一端具有与所述铰接柱(5 配合的铰接开口 (6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11)为设置在所述导风板(10)上的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部(1 为设置在所述导风板(10)上的第二铰接座,所述导风板(10)通过所述第一、第二铰接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连杆G0)和第三导风连杆(60)铰接。
10. 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第一电机,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二电机,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一导风连杆,第一导风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第一导风连杆的第二端与导风板上的第一铰接部连接;第二导风连杆,第二导风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第三导风连杆,第三导风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导风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三导风连杆的第二端与导风板上的第二铰接部连接;其中,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的枢转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口处具有缝隙以及送风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
文档编号F24F13/10GK202119061SQ20112022594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古汤汤, 尚彬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