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3459阅读:1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特别适用于固定座椅的房间送风,例如音乐厅、会议室、电影院、体育馆等场所。
背景技术
置换通风是借助空气浮力作用的机械通风方式,空气以低流速(0.2m/s左右)、高送风温度O 18°C)的状态,送入活动区下部,遇到室内热源形成的向上的对流气流,使室内产生垂直的温度梯度,向上的气流将污染物和大部分照明及维护结构的冷负荷提升至顶部排出,置换通风既可保证工作区的空气品质,又可有效利用空间上下温度分层的特点已达到节能的目的。置换通风起源于北欧,1978年德国柏林的一家铸造车间首先使用了置换通风装置。现在置换通风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北欧的一些国家50%的工业通风系统、25%的办公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我国的一些工程开始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初的置换通风末端装置仅考虑让新鲜空气平稳、均勻的送入室内,送风速度低、 温差小,故送风末端体积较大,相应的末端装置有圆柱型、半圆柱型、1/4圆柱型、扁平型及平壁型等几种。末端装置一般落地安装。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根据新的建筑特点和功能开发了地板送风、座椅下送风的末端装置,其后开发了结合置换通风和冷却吊顶的末端送风装置,并得到应用。置换通风的应用与发展是与置换通风末端装置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置换通风目前在我国运用还不十分广泛,国内生产置换通风末端的厂家少,产品单一,研发能力不强, 设计置换通风的工程可选择的设备少等原因妨碍了置换通风的广泛使用。对大空间建筑如影剧院、体育场馆,我国在送风方式的探索中不断有所实践,如 1980年在我国西南地区曾采用过与座椅结合的诱导型送风口,为亚运会而建的北京地坛体育馆,台北市的音乐厅和大剧院,1998年建成的上海大剧院则采用了单柱多孔座椅通风方式。为对该系统可行性进行论证,曾经同济大学气流显示实验室内建立了该系统1:1单座椅下送风系统实型模型,并进行了系列试验,实际投入使用后情况也是令人满意。同济大学大礼堂改造工程中采用“地源新风”座椅柱脚送风方式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病态建筑综合症SBS,以及其他与建筑相关的疾病引发了人们对节能、舒适、空气品质的重视。近年来,在剧院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中,采用座椅送风空调系统的方案越来越多。结合我国的能源状况,促进置换通风的应用发展,研究经济实用的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工程中应用较多地座椅送风装置利用送风柱作为座椅地支撑,座椅可直接安装在送风柱的上方,特点是安装位置隐蔽,送风效果好。非承重型座椅送风柱,以妥思TCD-F 型座椅置换送风柱为例,座椅置换送风柱的置换通风筒是用1.2mm厚镀锌钢板围成筒状制成,内部贴附有一层均流阻尼膜。底部有调节阀,起着增加阻力,稳定气流流场和各风口风量分配的作用,并可通过法兰和地面连接。不足之处包括1)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阻尼膜表面会有灰尘、杂质的堆积,阻尼层在置换送风筒内,不易取出清洗,无法长时间保证良好的通风品质,达不到预期设计的目的;2)底部需用法兰圈固定,检修困难,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经济实用的座椅下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套接在与送风系统连通且安装在地面上的预留钢管上,其改良之处在于所述置换送风装置包括一个置换送风筒和套在置换送风筒外侧的均流阻尼膜,所述置换送风筒上开设有若干送风口,均流阻尼膜至少覆盖所述送风口。其中置换送风筒采用多孔镀锌钢板制作,均流阻尼膜采用无纺布。与一般的座椅下送风装置相比较,多孔镀锌钢板和无纺布都起到阻尼的作用,使气流处于低紊流状态能均勻地向四周扩散,在这种低风速状态下,送风气流贴附在地板上很薄的一层,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到人员活动区。外罩的无纺布作为阻尼层置于外部,方便定期拆卸清洗,维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保证良好的通风品质,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使用场合设计需要等选择不同颜色的无纺布搭配,美观大方,绿色环保,视觉享受也能营造良好放松的环境,符合人性化需求。置换送风筒采用现有产品和材料进行焊接组装,不需要开模具和铸造,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送风筒直接套在预留钢管上,更便于设备检修,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整个装置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可广泛推广。为了提高出风率,所述置换送风筒的顶部和侧面均开设有送风口。且所述置换送风筒的送风口开孔面积占置换送风筒表面积的30%以上,最佳是占置换送风筒表面积的 609Γ85%。另外所述预留钢管地面上部分的高度占所述置换送风筒高度不到50%,避免过长影响出风。为便于安装,所述预留钢管地面上部分的底部外焊接有垫圈,所述垫圈外径大于置换送风筒内径,起到固定支撑置换送风筒的作用。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非承重型座椅下送风装置, 置换送风筒外罩无纺布,置换送风筒采用多孔镀锌钢板围成柱状,顶部焊接与柱状体同直径的多孔圆板,整体开孔率达到30%以上,置换送风筒套在地面预留钢管上,预留钢管贴近地面处焊接圆环垫圈,垫圈和预留钢管固定支撑上方的送风筒。无纺布外罩使得阻尼层置于整个装置的外部,方便清洗,同时可根据使用场合以及实际需要选择不同颜色、各种样式的无纺布,外观美丽大方,符合人性化的要求;无纺布和多孔板都作为阻尼起到均流空气的作用,维持筒内静压并保证了风口的低速气流,减少吹风感提高了舒适性要求;置换送风筒套在预留钢管,利用其自身重量停在地上,而不会被送风吹起;在预埋钢管与地面的交接的地方,焊一个厚度为2mm的钢环垫圈,以免置换送风筒和地面直接接触;与采用法兰与地面连接的方式相比较,结构更加简单,检修方便,造价低廉。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举例对本专利做进一步的说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非承重型座椅的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置换送风筒2外罩无纺布1作为均流阻尼膜。置换送风筒2是由1-1. 2mm厚的镀锌钢板围成柱状制成的,顶部焊接与柱状体同直径的镀锌钢圆板,置换送风筒2的顶部及侧面均开有小孔作为送风口 3,置换送风筒2整体开孔率达到30%以上,保证了足够的风量供给。预留钢管4靠近地面处外部焊接有圆环垫圈5,置换送风筒2直接安装在预留钢管4伸出地面的部分,预留钢管 4和垫圈5起到固定支撑置换送风筒2的作用。本专利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方案,所有基于本专利权利要求书原理所作出的改进、改良及等同的变形均属于本专利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套接在与送风系统连通且安装在地面上的预留钢管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换送风装置包括一个置换送风筒和套在置换送风筒外侧的均流阻尼膜, 所述置换送风筒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孔,均流阻尼膜至少覆盖所述送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换送风筒的顶部和侧面均开设有送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换送风筒的送风口开孔面积占置换送风筒表面积的3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换送风筒的送风口开孔面积占置换送风筒表面积的309Γ8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钢管地面上部分的底部外焊接有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外径大于置换送风筒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钢管地面上部分的高度占所述置换送风筒高度不到5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下置换送风装置,其改良之处在于所述置换送风装置包括一个置换送风筒和套在置换送风筒外侧的均流阻尼膜,所述置换送风筒上开设有若干送风口,均流阻尼膜至少覆盖所述送风口。外罩的无纺布作为阻尼层置于外部,方便定期拆卸清洗,维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保证良好的通风品质,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使用场合设计需要等选择不同颜色的无纺布搭配,美观大方,绿色环保,视觉享受也能营造良好放松的环境,符合人性化需求。
文档编号F24F13/06GK202126044SQ20112025511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刘明谦, 张辉, 李欣, 李观钦, 林永佳, 苏丹, 陈子鑫 申请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