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采暖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702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板采暖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地板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暖地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普通空调和散热器都是通过对流实现取暖,采暖方式是头暖脚凉,其最大的问题感觉干燥和不舒适,容易使灰尘飞扬,长时间使用容易得空调病。地板采暖系统是将低温热水通过埋在地板下的封闭管路循环以远红外波传热方式达到取暖效果, 地板采暖是目前国际上最为舒适健康的采暖方式。现有的采暖地板存在空间多样,许多固定采暖盘管的地板结构单一,不能灵活处理,或导热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灵活设置采暖盘管且导热性良好的地板采暖终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板采暖终端,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层、加温管和装饰层,加温管与供热装置相连接,基层下面设有隔热塑料层,所述基层为若干块带有若干凸起的矩形地面板,地面板之间侧面相互采用沟槽相连,加温管灵活设置于地面板凹处,基层与装饰层之间采用变相储能混凝土填充基层的凹处空间。优选的,所述地面板的材料为聚氨酯。优选的,所述矩形地面板为一个平面板上有若干个圆柱凸起,两个圆柱凸起间的距离与加温管的直径相似。优选的,所述装饰层下面还有一层金属导热膜。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任何大小的空间通用性强,施工方便,管路走向灵活多样,相变材料储能效果好,金属导热薄膜扩散了加温管的导热面积,成本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面板示意图。图中1、隔热塑料层 2、基层3、加温管4、变相储能混凝土层5、装饰层6、圆柱凸起7、金属导热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板采暖终端,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层2、加温管3和装饰层5,加温管3与供热装置相连接,基层2下面设有隔热塑料层1,所述基层为若干块带有若干凸起的矩形地面板,地面板之间侧面相互采用沟槽相连,加温管3灵活设置于地面板凹处,基层2与装饰层5之间采用变相储能混凝土层4填充基层2的凹处空间。所述地面板的材料为聚氨酯。所述矩形地面板为一个平面板上有若干个圆柱凸起6,两个圆柱凸起6 间的距离与加温管3的直径相似。所述装饰层5下面还有一层金属导热膜7。本实例的施工过程先在建筑物内水泥面上铺隔热塑料层1,在设置地面板,相互间配合好,根据地面面积,适当的灵活设置加温管3的分布,在基层2上的凹处填充变相储能混凝土层4,在其上设置金属导热膜7,最后设置装饰层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地板采暖终端,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层、加温管和装饰层,加温管与供热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基层下面设有隔热塑料层,所述基层为若干块带有若干凸起的矩形地面板,地面板之间侧面相互采用沟槽相连,加温管灵活设置于地面板凹处,基层与装饰层之间采用变相储能混凝土填充基层的凹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采暖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板的材料为聚氨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采暖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地面板为一个平面板上有若干个圆柱凸起,两个圆柱凸起间的距离与加温管的直径相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采暖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下面还有一层金属导热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板采暖终端,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层、加温管和装饰层,加温管与供热装置相连接,基层下面设有隔热塑料层,所述基层为若干块带有若干凸起的矩形地面板,地面板之间侧面相互采用沟槽相连,加温管灵活设置于地面板凹处,基层与装饰层之间采用变相储能混凝土填充基层的凹处空间,所述矩形地面板为一个平面板上有若干个圆柱凸起,两个圆柱凸起间的距离与加温管的直径相似,所述装饰层下面还有一层金属导热膜。对于任何大小的空间通用性强,施工方便,管路走向灵活多样,相变材料储能效果好,金属导热薄膜扩散了加温管的导热面积,成本低。
文档编号F24D3/16GK202303593SQ2011203719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武丽红 申请人:天津好为节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