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及空气调节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2536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搭载在室外机(101)中的换热器组装体(103)是在翅片上形成没有翅片套环的切口或具有比翅片的层叠间隔短的翅片套环的切口,由此,使构成相对的面的翅片(2)的层叠间隔的至少一部分比构成相对的面以外的面的翅片(2)的层叠间隔大。
【专利说明】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室外机及具有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大厦或工厂等所使用的商业用的空气调节机中,存在具有在外观上从上部两个位置排气的室外机的输出较大的机种。作为这样的室外机的构造公开了如下构造:在框体内具有换热器组装体、压缩机、配管部件等设备,在框体的上部配置有2个螺旋桨风扇和引导空气流的2个喇叭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室外机使通过螺旋桨风扇的作用被吸引到框体内的外部空气在向换热器组装体通过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被引导至喇叭口并从框体的上部排气。
[0003]被搭载在这样的室外机中的换热器组装体一般采用2个换热器的两列结构。作为该换热器,以往大多采用如下的平板翅片管式构造,其使形成为圆形孔的多片带板状的铝制翅片重合地层叠,在翅片上沿大致铅垂方向插入圆形截面的多根铜制或铝制的传热管,之后,使用水压式或机械式的扩管机扩大传热管的内径,由此,确保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所需的翅片和传热管的密接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4]为了增加形成在翅片上的圆形的孔与传热管紧密接触的面积,实施在边缘上形成圆筒形状的套环的翻边加工,另外,在圆形孔之间的翅片平板部上,为提高与通风的热交换性能而设置有狭缝。公开有如下技术:将具有多个工序的跳步模载置在压力机上,在供给带板状的铝制环带部件的同时,使压力机连续工作,由此依次进行形成在翅片上的圆形的孔、套环、狭缝的加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
[0005]作为平板翅片管式构造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一般来说,在压力加工之后,将切断成所期望的带板长度的翅片依次以所用片数层叠在套环部,之后,将被称为发夹的具有U字成形部的长的多根传热管插入翅片并扩管。像这样,翅片的层叠和传热管的插入以套环为基准进行,其结果,翅片以与套环高度相等的间隔被层叠并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0006]在这样的平板翅片管式构造的换热器中,多根传热管在端部通过钎焊与弯曲成U字型的配管连接用的圆形截面的传热管即U型弯或分配器等部件连接,由此,在层叠翅片内形成了多次折返的制冷剂的连续流路。
[0007]另外,还公开了将被传热管穿插的层叠翅片进行多次(例如2次)L字弯曲成形而构成的平板翅片管式构造的换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这样的平板翅片管式构造的换热器作为大致U字形的换热器被利用,该大致U字形的换热器对层叠翅片进行多次弯曲成形,最终,沿轮廓线方向配置翅片的层叠和内部的传热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此外,对层叠翅片进行弯曲成形而使得外表面成为3个面的大致U字形的换热器全部保持成形前的状态,成为以与翅片的套环高度相等的间隔层叠翅片的状态。
[0008]而且,在当今能源问题突出等的背景下,节能、低成本化的竞争变得显著,对于传热管或翅片的形状、间距(翅片的层叠间隔、传热管的相邻间隔)、材料(翅片的构成材料、传热管的构成材料)等,追求进一步的改善的对策。另外,还提出了各种与室外机的内部构造相应地改变翅片的间距等的对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8)。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8951号公报(图1?图3等)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58-13249号公报(第I图?第3图等)
[0013]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58-9358号公报(第I图?第5图等)
[0014]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3-80571号公报(第I图,第2图等)
[0015]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4417620号(图20等)
[0016]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昭63-233296号公报(第I图,第2图等)
[0017]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245531号公报(图1,图2等)
[0018]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8541号公报(图3等)
[0019]如上所述,在换热器采用了具有圆孔的翅片的重合(层叠)、圆管插入、扩管这样的构造、制造方法的空气调节机中,翅片间的间距以翻边加工的套环高度被设定成固定。因此,在以往的空气调节机中,为实现性能改善而与室外单元的内部构造相应地改变翅片间的间距是困难的。
[0020]尤其是,在并列地配置多个弯曲成形成大致U字形的换热器的空气调节机中,大致U字形的换热器的相邻的面上的空气流入的开口截面积比其他4个面(相邻的面以外的2个面X2个换热器)上的空气流入的开口截面积小,风速小。考虑到该情况,为提高性价t匕,考虑根据位置(室外单元内的配置位置)改变翅片的层叠间隔,但如上所述,与室外单元的内部构造相应地改变翅片间的间距实际上是困难的。
[0021]此外,还提出了通过分割换热器、或者调整套环高度等,局部地改变翅片间的间距的构造。该情况下,需要具备多种翅片的跳步模,或者需要具有能够在模具内调整翻边高度的机构的模具。而且,要求翅片组的调整这样的组装上繁琐的工作。因此,由于模具的复杂化、大型化、压力机的大型化,导致模具费、压力机费用、组装费非常昂贵,实现是困难的。另夕卜,还存在与套环高度的种类至多为2?3种这样的与模具尺寸的制约相关的问题,实现变得更困难。
[0022]另外,为避免这样的问题,还考虑使套环比翅片的层叠间隔低且不以套环高度基准使翅片重合的方法。但是,该情况下,不能将传热管插入重合的翅片组,必须以传热管的长度量向里侧一片一片地以长行程插入翅片,因此产生大量的工作。鉴于这点可知,翅片的间距改变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0023]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改变翅片的层叠间距的空气调节机。
[0024]本发明的室外机具有:框体;至少2个平板翅片管式的换热器组装体,其并列地配置在所述框体内,向所述框体的内侧方向弯折并在所述框体内具有相对的面;风扇,其配置在所述框体的上方,将从所述框体的侧面取入的空气从所述框体的上部排出,所述换热器组装体在翅片上形成有没有翅片套环的切口或形成具有比翅片的层叠间隔短的翅片套环的切口,由此,使构成所述相对的面的部分的翅片的层叠间隔的至少一部分比构成所述相对的面以外的面的部分的翅片的层叠间隔大。
[0025]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具有上述室外机和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
[0026]发明的效果
[0027]根据本发明的室外机,与以往相比,能够有效地分配翅片,从性价比的观点来看,能够改善热交换效率,并能够实现节能、低成本。
[0028]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由于具有上述室外机,所以从性价比的观点来看,能够改善热交换效率,并能够实现节能、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的外观结构的一例的概要外观图。
[0030]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0031]图3是概要地表示搭载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中的换热器组装体的构造的概要立体图。
[0032]图4是概要地表示以往的换热器组装体的构造的概要立体图。
[0033]图5是概要地表示搭载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中的构成了换热器组装体的换热器的一部分的概要立体图。
[0034]图6是概要地表示搭载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中的换热器组装体的构造的概要立体图。
[0035]图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基本结构的回路图。
[0036]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换热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0037]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换热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9]实施方式I
[004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1的外观结构的一例的概要外观图。基于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1的外观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此外,包括图1,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不同的情况。
[0041]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1构成了例如大厦或工厂所使用的商业用的空气调节机的一部分。室外机101构成为如图1所不那样在外观上由上部两个位置排气。室外机101与省略图示的室内机连接,由此构成空气调节机。而且,通过配管连接搭载在室外机101及室内机中的要素设备(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节流装置、利用侧换热器)而形成制冷循环,并执行空调对象空间(例如,设置室内机的室内空间等)的空气调节。此外,关于空气调节机,在实施方式3中进行说明。
[0042]室外机101至少具有框体102、换热器组装体103、喇叭口 104、罩105、省略图示的压缩机和省略图示的配管部件。该室外机101在框体102的上部设置有2个风扇(例如螺旋桨风扇等,实施方式3所示的风扇55),通过风扇的作用,将从框体102的侧面取入并经由了换热器组装体103的空气从框体102的上部排出。此外,在图1中,简化成圆筒型地示出了喇叭口 104。
[0043]框体102构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并构成了室外机101的外轮廓,内部收容有构成制冷循环的要素设备的一部分。换热器组装体103在由风扇取入的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该换热器组装体103与风扇的设置个数对应地设置2个。喇叭口 104对通过设置在框体102的上部的风扇而形成气流的空气进行引导。该喇叭口 104与风扇的设置个数对应地设置2个。
[0044]罩105被设置在框体102的四个侧面中的一面(例如设置有控制基板的、作业人员执行维护等的保养作业的面,纸面近前侧的面),并覆盖框体102的一面。未被罩105覆盖的框体102的剩余3面形成为,为了能够向换热器组装体103吸引外部空气,在除了细的柱状或网格状的部件以外的大半部分,换热器组装体103向周围露出。此外,在图1中,作为例子示出了利用I个罩105覆盖框体102的一面的状态,但罩105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利用多个罩105覆盖框体102的一面。
[0045]图2是用于说明室外机101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立体图。基于图2,对室外机101的内部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该图2为了表示室外机101的空气的流动,概要地示出了框体102的底板119以外的部件、和去除了设置在框体102内的要素设备的室外机101的内部构造。因此,在图2中,可以看到喇叭口 104从框体102分离。此外,图2所示的空白箭头表示通过风扇的作用形成的空气流。另外,空白箭头的大小表示风速。
[0046]在2个喇叭口 104的下方,设置有在从上面观察室外机101的状态下以包围2个喇叭口 104的每一个的方式弯曲成形为大致U字形的换热器组装体103。该换热器组装体103各成为两列结构。2个换热器组装体103以连结框体10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的线为基准对称配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两列中的配置在室外机101的外侧的换热器称为外侧换热器106,将配置在内侧的换热器称为内侧换热器107。另外,将2个外侧换热器106的相邻的面称为外侧相邻面108,将2个内侧换热器107的相邻的面称为内侧相邻面109。
[0047]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构成为,对于例如截面形状为扁平状的传热管(以下称为扁平管),在板状翅片的板面长轴方向上形成与扁平管相同数量且相同间隔的切口形状的插入孔,而将扁平管插入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板状翅片。另外,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也可以构成为,对于例如截面形状为圆形的传热管(以下称为圆管),在板状的翅片的板面长轴方向上形成与圆管相同数量且相同间隔的圆形的插入孔,将圆管插入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板状的翅片。此外,关于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的结构,用图5详细地说明。
[0048]被设置在框体102内的压缩机等要素设备以从三个方向包围换热器组装体103的方式设置在框体102的底板119上。关于2个换热器组装体103,考虑到向换热器组装体103的端面125 (外侧相邻面108、内侧相邻面109与罩105的相对面)突出的配管组的组装性和占有空间(框体102内部的换热器组装体103的占有区间),以框体102内没有形成多余的空间的方式夹着规定距离的间隙110地并列地对称配置。
[0049]因此,如图1所示,作为I个框体102观察时,以2个换热器组装体103各自的3面中的、除了相邻面(外侧相邻面108、内侧相邻面109)的2面位于框体102的露出的3面的方式配置2个换热器组装体103。此外,在图2中,在纸面左侧的换热器组装体103的除了相邻面的2面中,将相邻面的相对面称为面111,将罩105的相对面称为面112来图示。同样地,在图2中,在纸面右侧的换热器组装体103的除了相邻面的2面中,将相邻面的相对面称为面114,将罩105的相对面称为面113来图示。
[0050]但是,框体102的与罩105相对的相对面为了能够将外部空气吸引到换热器组装体103,而使换热器组装体103向周围露出,因此,还从外侧相邻面108及内侧相邻面109取入空气。
[0051]像这样形成的室外机101中的空气流大致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通过风扇的作用,从框体102的3面向框体102内流入的空气经由了换热器组装体103及喇叭口 104之后,从框体102的上部被排出。此时,在换热器组装体103的面111?面114上,与换热器组装体103的相邻面相比,面向框体102外的开口截面积大,所以通风阻力小,空气以更大的风速通过。另一方面,虽然空气还从外侧相邻面108及内侧相邻面109被取入,但由于面向框体102外的开口截面积小,所以通风阻力大,空气以更小的风速通过。
[0052]图3是概要地表示换热器组装体103的构造的概要立体图。图4是概要地表示以往的换热器组装体(以下称为换热器组装体103’)的构造的概要立体图。基于图3及图4,将换热器组装体103的构造与换热器组装体103’的构造进行比较的同时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的各部件,为了方便,在附图标记之后附加与搭载在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1中的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的各部件进行比较变得容易。
[0053]换热器组装体103如上所述地弯曲成形为大致U字形,最终,翅片的层叠和内部的传热管沿轮廓线117的方向配置。另外,换热器组装体103成为外侧换热器106和内侧换热器107的2列结构。而且,2个换热器组装体103配置为2个外侧换热器106的外侧相邻面108和2个内侧换热器107的内侧相邻面109分别相对。
[0054]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构成为,对于传热管(扁平管或圆管),在板状的翅片的板面长轴方向上形成与传热管相同数量且与传热管的配置间隔相同间隔的插入孔(包括切口),将传热管插入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板状的翅片。该翅片为,在压力加工之后,被切断成所期望的带板长度,依次以所用片数层叠在套环部,之后,插入被称为发夹的具有U字成形部115的长的多根传热管。
[0055]构成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的翅片以规定间隔层叠、固定。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改变一部分的翅片间隔地构成。然后,多根传热管(扁平管或圆管)在换热器的端部处与弯曲成U字型的配管连接用的U型弯116或分配器等部件进行钎焊,由此,在翅片内形成多次折返的制冷剂的连续流路。而且,对穿插有传热管的层叠翅片进行多次(例如2次)L字弯曲成形,最终成为翅片的层叠和内部的传热管沿轮廓线117的方向配置的大致U字形状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
[0056]同样地,换热器组装体103’也弯曲成形为大致U字形。另外,换热器组装体103’成为外侧换热器106’和内侧换热器107’的2列结构。而且,2个换热器组装体103’配置为2个外侧换热器106’的外侧相邻面108’和2个内侧换热器107’的内侧相邻面109’分别相对。这样,在外观上,换热器组装体103和换热器组装体103’相同。
[0057]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 一般来说构成为,对于圆管,在板状的翅片的板面长轴方向上形成与该圆管相同数量且与该圆管的配置间隔相同间隔的圆形的插入孔,将圆管插入以一定间隔排列的板状的翅片。如在【背景技术】中说明的那样,为增加翅片的圆形的孔与圆管紧密接触的面积,实施在边缘上形成圆筒形状的套环的翻边加工,另外,在圆形孔之间的翅片平板部上,为提高与通风的热交换性能而设置有狭缝。而且,翅片为,在压力加工之后,被切断成所期望的带板长度,依次以所用片数层叠在套环部,之后,插入被称为发夹的具有U字成形部115’的长的多根圆管。
[0058]像这样,在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中,翅片的层叠和圆管插入是以套环基准进行的。其结果,构成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的翅片以与套环高度相等的间隔层叠、固定。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的翅片的间隔固定地构成。然后,多根圆管在换热器的端部处与弯曲成U字型的配管连接用的U型弯116’或分配器等部件进行钎焊,由此,在翅片内形成多次折返的制冷剂的连续流路。而且,对穿插有圆管的层叠翅片进行多次(例如2次)L字弯曲成形,最终成为翅片的层叠和内部的传热管沿轮廓线117’的方向配置的大致U字形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
[0059]像这样构成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的翅片间的间距以翻边加工的套环高度被设定成固定,从而如【背景技术】中说明的那样,与室外机的内部构造相应地改变翅片间距是困难的。
[0060]而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与以往不同,成为容易改变翅片间距的构造。即,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与以往不同,没有翅片套环,翅片间的间距没有以翻边加工的套环高度被设定成固定,或者,设置比翅片的层叠间隔短的翅片套环,因此,翅片间距的改变变得容易。通过使翅片间距的改变变得容易,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1考虑了其内部构造,基于性价比的观点来配置翅片。由此,在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1中,能够进一步提闻热交换效率,实现节能。
[0061]如图2所示,在换热器组装体103的面111?面114上,与换热器组装体103的相邻面(外侧相邻面108及内侧相邻面109)相比,面向框体102外的开口截面积大,所以通风阻力小,空气以更大的风速通过。也就是说,在换热器组装体103的相邻面上,面向框体102外的开口截面积小,所以通风阻力大,空气以小的风速通过。因此,换热器组装体103如图3所示地使构成外侧相邻面108及内侧相邻面109的翅片的间隔比构成面111?面114的翅片的间隔大。
[0062]图5是概要地表示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的换热器(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的一部分的概要立体图。基于图5,对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图5 Ca)表示具有扁平管I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图5(b)表示具有圆管IA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此外,将具有扁平管I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统称为扁平管换热器120,并将具有圆管IA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统称为圆管换热器120A来进行说明。
[0063]图5 (a)所不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具有截面形状的一部分成为曲线的扁平状的传热管。也就是说,扁平管换热器120具有截面成为长边部分为直线且短边部分为例如半圆状等曲线的扁平状的多个扁平管I。多个扁平管I沿与在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路方向正交的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例如等间隔)平行地排列。
[0064]另外,扁平管换热器120具有多个平板状(矩形)的翅片2。翅片2沿制冷剂的流路方向(与扁平管I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以规定间隔平行地排列。翅片2是扁平管I的长轴方向的长度比扁平管I的宽度方向(纸面上下方向)的长度长的矩形,所以,将扁平管I的宽度方向作为短边方向,将扁平管I的长轴方向作为长边方向。
[0065]在扁平管I内,沿宽度方向并列地设置有多个孔3。在该孔3的内部,流动着例如与通过扁平管换热器120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另外,在翅片2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切口 4。各切口 4与各扁平管I对应,因此,例如以与扁平管I相同的数量且相同间隔(除了两端)形成。另外,各切口 4形成为宽度与扁平管I大致相同的宽度尺寸。该切口4以翅片2的一端开放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切口 4以沿翅片2的长度方向并列形成为梳齿状的方式形成。
[0066]另外,在翅片2上,形成有使各切口 4之间的翅片2的一部分翘起的门型(桥型)的翘起部5。该翘起部5用于促进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地发挥功能。而且,在各切口 4的边缘上,设置有相对于翅片2沿垂直方向立起的翅片套环6。翅片套环6呈比翅片2的层叠间隔短地翘起的形状。
[0067]而且,并列地排列多根扁平管1,将翅片2的切口 4插到被排列的扁平管I上。然后,通过焊料等接合扁平管I和翅片套环6,由此,固定各扁平管I和各翅片2。关于这样的扁平管换热器120,在大量的文献中公开了与以往的由圆管和翅片构成的换热器相比,在细管化带来的制冷剂和管的接触表面积扩大等点上,能够得到同等以上的容积性能比。另外,扁平管换热器120选择了与室外机101所要求的性能相应的尺寸的换热器,并被搭载在室外机101中。
[0068]图5 (b)所不的外侧换热器106及内侧换热器107具有截面形状的一部分为圆形的圆管1A。多个圆管IA沿与在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路方向正交的方向,以规定间隔(例如等间隔)排列成锯齿状。另外,圆管换热器120A具有与扁平管换热器120的翅片2同样的平板状的翅片2A。翅片2A在制冷剂的流路方向(与圆管IA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平行地排列。
[0069]在圆管IA的内部,流动着例如用于与通过圆管换热器120A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另外,在翅片2A上形成有多个切口 4A。由于各切口 4A与各圆管IA对应,所以例如以与圆管IA相同的数量且与圆管I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除了两端)形成。
[0070]另外,在翅片2A上,形成有使各切口 4A之间的翅片2A的一部分翘起的门型(桥型)的翘起部5A。该翘起部5A用于促进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地发挥功能。而且,在各切口4A的边缘上,设置有相对于翅片2A沿垂直方向立起的翅片套环6A。翅片套环6A与翅片套环6同样地呈比翅片2A的层叠间隔短地翘起的形状。
[0071]而且,以规定间隔排列多根圆管1A,并将翅片2A的切口 4A插在排列的圆管I上。然后,通过焊料等接合圆管IA和翅片套环6A来固定各圆管IA和各翅片2A。该圆管换热器120A选择与室外机101所要求的性能相应的尺寸的换热器,并搭载在室外机101中。
[0072]以上,室外机101具有由扁平管换热器120或圆管换热器120A构成的换热器组装体103,所以,以比其他面111?面114大的翅片间距层叠翅片而构成外侧相邻面108及内侧相邻面109,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有效地分配翅片。因此,室外机101能够成为适于提高性能的翅片密度配置,从性价比的观点出发,能够改善热交换效率,实现节能、低成本。另夕卜,在以往那样的在性能方面没有问题的规格的室外机中,与上述性能提高的量相应地使翅片的合计片数减少,由此,能够在确保同等的性能的同时,实现室外机101的小型化、低成本化。[0073]此外,这里,作为例子说明了在翅片2的切口 4之间形成有多个翘起部5,成为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节能效果的状态,但也并非必须设置翘起部5。同样地,这里,作为例子说明了在翅片2A的切口 4A之间形成多个翘起部5A,成为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节能效果的状态,但也并非必须设置翘起部5A。
[0074]实施方式2
[0075]图6是概要地表示搭载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中的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构造的概要立体图。基于图6说明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构造。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室外机101相同。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76]换热器组装体103A与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换热器组装体103同样地形成为大致U字形,最终,翅片的层叠和内部的传热管沿轮廓线117的方向配置。另外,换热器组装体103A成为外侧换热器106A和内侧换热器107A的2列结构。而且,2个换热器组装体103A配置为使2个外侧换热器106A的外侧相邻面108A和2个内侧换热器107A的内侧相邻面109A分别相对。
[0077]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外侧换热器106A及内侧换热器107A构成为,对于传热管(扁平管或圆管),在板状的翅片的板面长轴方向上形成与传热管相同数量且相同间隔的插入孔(包括切口),将传热管插入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板状的翅片。该翅片在压力加工之后,被切断成所期望的带板长度,依次以所用片数在套环部层叠,之后,插入被称为发夹的具有U字成形部115的长的多根传热管。
[0078]构成外侧换热器106A及内侧换热器107A的翅片以规定间隔层叠、固定。然后,多根传热管(扁平管或圆管)在换热器的端部与弯曲成U字型的配管连接用的U型弯116或分配器等部件进行钎焊,由此,在翅片内形成多次折返的制冷剂的连续流路。而且,对穿插有传热管的层叠翅片进行多次(例如2次)L字弯曲成形,最终成为翅片的层叠和内部的传热管沿轮廓线117的方向配置的大致U字形状的外侧换热器106A及内侧换热器107A。
[0079]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外侧换热器106A及内侧换热器107A与以往不同,成为能够容易改变翅片间距的构造。即,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外侧换热器106A及内侧换热器107A与以往不同,翅片间的间距没有以翻边加工的套环高度被设定成固定,或者,设置比翅片的层叠间隔短的翅片套环,因此,翅片间距的改变变得容易。而且,外侧换热器106A及内侧换热器107A成为考虑了翅片的厚度及翅片的层叠间隔的结构。
[0080]与实施方式I中的说明同样地,在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面111?面114上,与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相邻面(外侧相邻面108A及内侧相邻面109A)相比,面向框体外的开口截面积大,所以,通风阻力小,空气以更大的风速通过。也就是说,在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相邻面上,面向框体外的开口截面积小,所以通风阻力大,空气以小的风速通过。
[0081]因此,换热器组装体103A如图6所示地使构成外侧相邻面108A及内侧相邻面109A的翅片的间隔的一部分变得比构成面111?面114的翅片的间隔大。也就是说,外侧相邻面108A中的端部侧的面36的翅片的层叠间隔比圆角部(弯曲部)侧的面38的翅片的层叠间隔大。由此,能够提高面向框体外的开口截面积小的外侧相邻面108A及内侧相邻面109A中的位于端部侧的部分的热交换效率。
[0082]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与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换热器组装体103同样地搭载了容易改变翅片间距的换热器组装体103A,所以,进一步考虑到室外机的内部构造,能够实现适于提高性能的翅片密度配置,能够基于性价比的观点配置翅片。由此,在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并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另外,在以往那样的在性能方面没有问题的规格的室外机中,与上述性能提高的量相应地使翅片2的合计片数减少,由此能够在确保同等的性能的同时,实现室外机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0083]实施方式3
[0084]图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50的基本结构的回路图。基于图7说明空气调节机50的结构及动作。该空气调节机50具有室外机及室内机,通过使制冷剂向搭载在它们上的要素设备循环,能够执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对于空气调节机50具有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1的结构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具有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
[0085]空气调节机50通过配管连接并搭载了作为要素设备的压缩机51、热源侧换热器
52、节流装置53及利用侧换热器54。其中的压缩机51及热源侧换热器52搭载在室外机101中,节流装置53及利用侧换热器54搭载在室内机60中。此外,也可以不将节流装置53搭载在室内机60中,而搭载在室外机101中。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将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四通阀等流路切换装置设置在压缩机51的排出侧。
[0086]压缩机51吸入制冷剂,并压缩该制冷剂而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例如由能够控制容量的变频压缩机等构成。热源侧换热器52用于在从风扇55被强制地供给的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作为该热源侧换热器52采用实施方式I或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换热器组装体。节流装置53用于使制冷剂减压并膨胀,由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装置例如电子膨胀阀等构成。利用侧换热器54在从省略图示的风扇等送风机被强制地供给的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风扇55设置与构成热源侧换热器52的换热器组装体相同的数量,并向热源侧换热器52供给空气。
[0087]简单地说明空气调节机50的制热运转时的动作及制冷运转时的动作。
[0088][制热运转]
[0089]压缩机51被驱动时,制冷剂在压缩机51中被升压,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并被排出。从压缩机51排出的制冷剂被供给到利用侧换热器54,与空气热交换而冷却,成为低温、高压的状态。此时,从室内机60被供给的制热用的空气,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该制冷剂从利用侧换热器54流出,在节流装置53中膨胀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状态。该制冷剂在热源侧换热器52中被加热之后,再返回压缩机51。
[0090][制冷运转]
[0091]压缩机51被驱动时,制冷剂在压缩机51中被升压,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并被排出。从压缩机51排出的制冷剂被供给到热源侧换热器52,与空气热交换而冷却,成为低温、高压的状态。该制冷剂从热源侧换热器52流出,在节流装置53中膨胀并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状态。该制冷剂在利用侧换热器54中被加热。此时,从室内机60供给制冷用的空气,并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从利用侧换热器54流出的制冷剂再返回压缩机51。
[0092]如上所述,空气调节机50具有搭载了由扁平管换热器120或圆管换热器120A构成的换热器组装体103的室外机101,所以,在相同的合计片数下,以比其他的面111?面114大的翅片间距层叠翅片2而构成外侧相邻面108及内侧相邻面109,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分配翅片2。因此,空气调节机50能够采用适于性能提高的翅片密度配置,从性价比的观点来看,能够改善热交换效率,并能够实现节能、低成本。
[0093]实施方式4
[0094]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换热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概要图。基于图8,对构成换热器组装体103的扁平管换热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这里,对于制造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扁平管换热器120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I?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95]首先,准备成为翅片2的例如卷绕铝薄板而成的卷材。而且,通过载置在高速压力机上的省略图示的跳步模对从卷材供给的铝薄板实施压力加工。这样,在铝薄板上,与形成在两端外侧的圆形的先导孔16—起连续地压力成形切口 4。此时,充分利用插入先导孔16的定位销来进行间歇的环带进给动作(箭头17),铝薄板作为图8所示的环带状的翅片连续体18被放出。
[0096]翅片连续体18在多条并列地排列的扁平管I的上方通过切割机的切断动作(箭头19)作为一片一片的翅片2被切掉。然后,翅片2通过例如活用了凸轮和伺服机构的省略图示的转移机构被把持并向下方进行移动和旋转动作(箭头20)。由此,翅片2从切口 4的开口部侧被插入扁平管I的上部。最终,翅片2与已经被插入扁平管I的翅片组21的最末尾隔开规定间隔地被压入,直到切口 4的里部与扁平管I的上部接触。由此,翅片2向扁平管I的插入、配置完成。
[0097]另一方面,扁平管I配置在例如由伺服机构、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构成的省略图示的输送机构(例如,环式进给机构)上,从而能够在多条并列地排列的状态下一起沿扁平管I的长轴方向移动并定位。而且,扁平管I通过输送机构的间距进给动作(箭头22)在扁平管I的长轴方向上被定位,从而与已经被插入了的翅片组21的最末尾隔开所期望的间隔,而。
[0098]翅片2的切断动作(箭头19)和移动旋转动作(箭头20)、以及扁平管I的间距进给动作(箭头22)通过如下方式逐次进行,即,与伺服机构和转移机构同步且追随高速压力的环带进给动作(箭头17)。其结果,翅片2以规定间隔被层叠。此外,关于高速压力机和转移机构的同步偏差,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来吸收偏差即可,即,使环带部件围绕辊道松弛,并设置材料的缓冲器,在检测松弛量的同时,使压力机行程增减。
[0099]另外,通过改变间距进给动作(箭头22)的间距移动量,能够将翅片间距调整成所期望的间隔。间距移动量通过由输送机构的控制器设定而被调整。关于构成风速小的外侧相邻面108及内侧相邻面109的翅片组(在图8中作为翅片组23图示),将间距移动量设定得大,关于构成面111?面114的翅片组(在图8中作为翅片组24图示),将间距移动量设定得小。而且,通过以所需片数层叠翅片2,由层叠间隔大的翅片组23和层叠间隔小的翅片组24构成的翅片组组装体25完成。此外,在图8中,图示了翅片组组装体25的组装中途。
[0100]翅片2的层叠完成了的翅片组组装体25使用预先涂布在扁平管I上的焊料或涂布在间隙中的粘接剂,进行炉中的钎焊或粘接,由此,被固定在扁平管I上。然后,翅片组组装体25在2列重合的状态下连接配管部件,并在2列重叠的状态下进行2次的L字弯曲,大致U字形的扁平管换热器120的组装完成(参照图9)。
[0101]由于利用以上的制造方法制作扁平管换热器120,所以与以往那样地向事先重合的翅片组插入圆管的动作不同,在改变层叠间隔的情况下,不需要用于改变套环高度的复杂的模具或大型压力机,仅改变对输送机构的间距移动量的控制器指令值,就能够直接改变成各种翅片间距(翅片的层叠间隔)。也就是说,根据实施方式4的制造方法,不用增大翅片2的模具费、压力机费用或组装工作,就能够容易地实现翅片2的层叠间距改变。
[0102]另外,扁平管换热器120与以往的降低套环而不以套环基准重合的换热器不同,不需要在传热管的全长范围内插入翅片,无论扁平管I的长度如何,都能够将所期望的片数的翅片2插入扁平管I。因此,扁平管换热器120几乎不受工件形状的影响,能够容易地实现追随数百SPM (每分钟行程量)的高速压力机的冲压速度这样的高速动作,并能够实现各种翅片间距。
[0103]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换热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概要图。基于图9,对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的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图9中,示出了利用图8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扁平管换热器120的后续的弯曲工序。
[0104]图9所示的换热器弯曲装置150对翅片组组装体25进行弯曲加工,至少具有L弯夹具40和载置台41。L弯夹具40用于将构成翅片组组装体25的扁平管I弯曲成大致直角(大致L字形)。也就是说,L弯夹具40具有把持翅片组组装体25的把持部40a和以大致直角旋转驱动把持部40a的可动部40b,把持翅片组组装体25的规定位置的把持部40a通过可动部40b旋转驱动,由此,执行扁平管I的弯曲加工。此时,扁平管I沿宽度方向以大致直角被弯曲。
[0105]载置台41载置有通过省略图示的辊等驱动部而向规定方向(图9中的纸面右侧)滑动移动的翅片组组装体25。在载置台41上设置有例如省略图示的导轨,该导轨通过驱动部被驱动,由此,被载置在载置台41上的翅片组组装体25能够滑动移动。
[0106]如图8所示,完成了翅片2的层叠的翅片组组装体25被固定在扁平管I上。该翅片组组装体25以2列重叠,并连接有配管部件(例如,U字成形部115或U型弯116等)。在该状态下,翅片组组装体25被载置在换热器弯曲装置150的载置台41上。被载置在载置台41上的翅片组组装体25通过载置台41而滑动移动。翅片组组装体25滑动移动到规定位置(构成外侧相邻面108、内侧相邻面109的翅片组24的位置)时,被L弯夹具40的把持部40a把持。这里,把持部40a把持层叠间隔小的翅片组24。
[0107]被把持部40a把持的翅片组组装体25在滑动移动的同时,通过由可动部40b的作用而被旋转驱动的把持部40a以大致直角被弯曲(第一次的L字弯曲)。由此,在翅片组组装体25上形成第一圆角部44。形成第一圆角部44时,把持部40a解除翅片组组装体25的把持。而且,通过载置台41使翅片组组装体25向行进方向滑动移动。而且,翅片组组装体25滑动移动到规定位置(构成面112或面113的翅片组24的位置)时,再次被L弯夹具40的把持部40a把持。这里,把持部40a也把持层叠间隔小的翅片组24。
[0108]被把持部40a把持的翅片组组装体25在滑动移动的同时,通过由可动部40b的作用而被旋转驱动的把持部40a以大致直角地被弯曲(第二次的L字弯曲)。由此,在翅片组组装体25上形成第二圆角部45。形成第二圆角部45时,把持部40a解除翅片组组装体25的把持。如以上那样,大致U字形状的换热器组装体103A完成。
[0109]这样,换热器弯曲装置150通过把持部40a把持层叠间隔小的翅片组24,所以,能够减小施加于扁平管I的弯曲成形时的翅片2的端面上的应力。因此,换热器弯曲装置150能够有效地抑制弯曲成形时的翅片2的变形或压曲的发生。因此,即使在翅片2的板厚更薄或者翅片2的层叠间隔更宽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确保工作上的品质的同时,配置层叠间隔大的翅片2。因此,根据实施方式4的换热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从性价比的观点来看,能够改善热交换效率,并能够获得实现了节能、低成本、小型化的换热器组装体。
[0110]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以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的换热器组装体103A的制造方法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换热器组装体103的制造方法。但是,该情况下,需要留意利用把持部40a把持的部分。
[0111]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示出了位于相邻面(外侧相邻面108、内侧相邻面109)的扁平管I的长度比位于相邻面以外的面的扁平管I的长度短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即使与位于相邻面以外的面的扁平管I的长度相同、或者比位于相邻面以外的面的扁平管I的长度长,当然也能够期待同样的效果。
[0112]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并列地配置2个大致U字形的换热器并将其搭载在室外机中的例子,但只要是具有相邻的面的配置结构,在具有3个以上的热交换机的室外机中当然也能够期待同样的效果。而且,在各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换热器的上下的级数,但如各实施方式所述地,换热器可以采用I级结构,或者换热器也可以采用2级以上的结构。而且,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示出了 2列结构的换热器,但不限于此,在I列结构的换热器或3列以上的换热器中,也能够期待同样的效果。
[0113]附图标记的说明
[0114]I扁平管,IA圆管,2翅片,2A翅片,3孔,4切口,4A切口,5翘起部,5A翘起部,6翅片套环,6A翅片套环,16先导孔,17箭头,18翅片连续体,19箭头,20箭头,21翅片组,22箭头,23翅片组,24翅片组,25翅片组组装体,36端部侧的面,38圆角部侧的面,40L弯夹具,40a把持部,40b可动部,41载置台,44第一圆角部,45第二圆角部,50空气调节机,51压缩机,52热源侧换热器,53节流装置,54利用侧换热器,55风扇,60室内机,101室外机,102框体,103换热器组装体,103A换热器组装体,104喇叭口,105罩,106外侧换热器,106A外侧换热器,107内侧换热器,107A内侧换热器,108外侧相邻面,108A外侧相邻面,109内侧相邻面,109A内侧相邻面,110间隙,111面,112面,113面,114面,115U字成形部,116U型弯,117轮廓线,119底板,120扁平管换热器,120A圆管换热器,125端面,150换热器弯曲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框体; 至少2个平板翅片管式的换热器组装体,所述至少2个平板翅片管式的换热器组装体并列地配置在所述框体内,向所述框体的内侧方向弯折,并在所述框体内具有相对的面; 风扇,所述风扇配置在所述框体的上方,将从所述框体的侧面取入的空气从所述框体的上部排出, 所述换热器组装体在翅片上形成没有翅片套环的切口或具有比翅片的层叠间隔短的翅片套环的切口,由此,使构成所述相对的面的部分的翅片的层叠间隔的至少一部分比构成所述相对的面以外的面的部分的翅片的层叠间隔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装体以大致直角至少进行I次弯曲成形,其中, 使构成所述相对的面的端部侧部分的翅片的层叠间隔比构成所述相对的面的弯曲部侧部分的翅片的层叠间隔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装体以沿着除了所述框体的一面以外的剩余的面的方式弯曲成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装体是将截面为扁平形状的扁平管插入形成在所述翅片上的所述切口而构成的,所述扁平形状的长边侧为直线且短边侧为半圆状的曲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在所述切口之间具有多个桥状的翘起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通过钎焊或粘接被固定在插入所述切口的所述扁平管上。
7.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
【文档编号】F24F1/50GK103890494SQ201180074202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三宅展明, 村田明生, 冈泽宏树, 外囿圭介, 铃木涉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