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及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891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及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及暖风机。
背景技术
暖风机是利用风机驱动空气,使流动的空气在机内经过发热组件,最后送出机外以达到提升室内空气温度而取暖的目的。目前,暖风机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特别是在南方等地,冬天室内没有暖气,阴冷潮湿,暖风机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用户的取暖问题。然而,现有的暖风机其风机与发热板大多位于风道的同一高度的位置,即风机的出风口正对发热板的进风口,这样导致风道系统的尺寸较大,从而导致这类暖风机的 尺寸都很大,厚度很少有小于100毫米的,一方面消耗塑料及金属材料多,增加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产品装配复杂,无法实现产品的薄型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装配简单且有利于实现薄型化的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暖风机,其生产成本低,装配简单且有利于实现薄型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包括风轮、驱动部件、发热板、发热板支架、温控支架和风道壳体,驱动部件和风轮构成送风组件,发热板套设于发热板支架内形成加热组件,所述风道壳体对应所述风轮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风道壳体对应所述发热板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送风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壳体内的不同高度上,且所述风轮的转轴垂直于所述发热板。其中,所述风道壳体包括前盖和风道,风道的一侧敞开,且前盖和风道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送风组件固定于所述前盖。其中,所述风道上部呈矩形,下部呈圆环形,中部偏向一侧。其中,所述前盖和所述风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风道和所述前盖的连接处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拆卸组件。其中,所述风轮周向均布有若干叶片,所述驱动部件套设于所述风轮内。其中,所述发热板支架设置有温控支架,温控支架设置有限温元件。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暖风机,包括风机机壳、用于固定风机机壳的底座和顶盖以及功能控制组件,还包括所述的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所述风道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风机机壳,所述风机机壳包括所述前盖和后机壳,后机壳对应风轮的位置开设有进风窗口。其中,所述风机机壳还包括有前机壳,前机壳对应发热板的位置开设有出风窗口,所述后机壳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风道外形相匹配的隔板。其中,所述出风窗口外侧设置有保护网。其中,在所述风机机壳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水平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使送风组件和加热组件分别排布于风道壳体的上下两个不同高度的位置,有利于降低风道壳体的厚度,另外,送风组件的风轮的转轴垂直于加热组件的发热板,有效降低送风组件的厚度,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道壳体的厚度,具有生产成本低,装配简单且有利于实现薄型化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暖风机,由于使用了该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使得暖风机具有生产成本低,装配简单且有利于实现薄型化的优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图I至图4中,包括10-送风组件11-风轮111——叶片12——驱动部件20——加热组件21——发热板22——发热板支架30——温控支架41——前盖411——出气口42-风道421-进气口43——拆卸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包括风轮11、驱动部件12、发热板21、发热板支架22、温控支架30和风道壳体,驱动部件12和风轮11构成送风组件10,发热板21套设于发热板支架22内形成加热组件20,所述风道壳体对应所述风轮11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口 421,所述风道壳体对应所述发热板21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口 411,所述加热组件20和所述送风组件10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壳体内的不同高度上,且所述风轮11的转轴垂直于所述发热板21。送风组件10和加热组件20分别排布于风道壳体的上下两个不同高度的位置,从侧面看过去送风组件10和加热组件20上下分布有效地利用了零部件的高度,有利于降低风道壳体的厚度,使风道42系统显得更薄,另外,送风组件10的风轮11的转轴垂直于加热组件20的发热板21,有效降低送风组件10的厚度,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道壳体的厚度,具有生产成本低,装配简单且有利于实现薄型化的优点。[0036]本实施例的风道壳体包括前盖41和风道42,风道42的一侧敞开,且前盖41和风道42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加热组件20和所述送风组件10固定于所述前盖41。具体地,所述进气口 421设置于所述风道42对应所述风轮11的位置,所述出气口 411设置于所述前盖41对应所述发热板21的位置,风道壳体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使用便利性高。本实施例的风道42上部呈矩形,下部呈圆环形,中部偏向一侧。具体地,风道42中部偏向内侧,形成一缺口,有利于将风力从送风组件10迅速输送到加热组件20,使用效果好,且风道42结构简单,有利于加工成型。本实施例的前盖41和风道4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风道42和所述前盖41的连接处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拆卸组件43,有利于迅速将风道42从前盖41上拆卸下来,便于安装和拆卸更换。本实施例的风轮11周向均布有若干叶片111,所述驱动部件12套设于所述风轮11内。风轮11结构简单,一体成型,加工便利性高,使用方便,驱动部件12套设于风轮11内,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送风组件10的厚度,有利于实现送风组件10的薄型化。本实施例中, 驱动部件12为电机。本实施例的发热板支架22设置有温控支架30,温控支架30设置有限温元件。实施例二。一种暖风机,包括风机机壳、用于固定风机机壳的底座和顶盖以及功能控制组件,还包括所述的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所述风道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风机机壳,所述风机机壳包括所述前盖41和后机壳,后机壳对应风轮11的位置开设有进风窗口。其中,功能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开关和温度调节旋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暖风机,由于使用了该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使得暖风机具有生产成本低,装配简单且有利于实现薄型化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风机机壳还包括有前机壳,有利于将风道壳体罩设于风机机壳内,前机壳对应发热板21的位置开设有出风窗口,所述后机壳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风道42外形相匹配的隔板,即后机壳内侧用隔板围成一等效于风道的形状,后机壳正对风轮处设有进气口。当然,后机壳内侧还可以是设置有与所述风道42外形相匹配的塑胶筋。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窗口外侧设置有保护网,有效提高暖风机的使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风机机壳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水平旋转机构,方便用户根据使用需要合理调整暖风机的风向,使用便利性高。本实施例的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包括风轮、驱动部件、发热板、发热板支架、温控支架和风道壳体,驱动部件和风轮构成送风组件,发热板套设于发热板支架内形成加热组件,所述风道壳体对应所述风轮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风道壳体对应所述发热板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送风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壳体内的不同高度上,且所述风轮的转轴垂直于所述发热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包括前盖和风道,风道的一侧敞开,且前盖和风道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送风组件固定于所述前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上部呈矩形,下部呈圆环形,中部偏向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和所述风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风道和所述前盖的连接处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拆卸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周向均 布有若干叶片,所述驱动部件套设于所述风轮内。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支架设置有温控支架,温控支架设置有限温元件。
7.一种暖风机,包括风机机壳、用于固定风机机壳的底座和顶盖以及功能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所述风道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风机机壳,所述风机机壳包括所述前盖和后机壳,后机壳对应风轮的位置开设有进风窗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机壳还包括有前机壳,前机壳对应发热板的位置开设有出风窗口,所述后机壳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风道外形相匹配的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窗口外侧设置有保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机壳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水平旋转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及暖风机,风道系统包括风轮、驱动部件、发热板、发热板支架、温控支架和风道壳体,驱动部件和风轮构成送风组件,发热板套设于发热板支架内形成加热组件,风道壳体对应风轮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口,风道壳体对应发热板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口,加热组件和送风组件分别设置于风道壳体内的不同高度上,且风轮的转轴垂直于发热板;暖风机包括风机机壳、底座、顶盖以及功能控制组件,还包括超薄型暖风机风道系统,风道壳体固定安装于风机机壳,风机机壳包括前盖和后机壳,后机壳对应风轮的位置开设有进风窗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成本低,装配简单且有利于实现薄型化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H9/00GK202792518SQ20122042705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朱鹏晖 申请人:东莞市绿雅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