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252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
背景技术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电力结构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采用太阳热能进行大规模集中式发电,不仅对我国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变以煤为主的发电结构将发挥重大作用,也是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在太阳能聚光集热技术中,槽式抛物面聚光器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已在许多大型的太阳能热电站得到了成功的利用。在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抛物面集热器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厂的效率。传统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抛物面反射镜、太阳能接收器和支架三部分所组成,接收器的吸热管由内、外管组成,内管通常为不锈钢管,镀有选择性涂层,外管为玻璃材料,内外管之间的夹层抽成真空,吸热管两端为波纹管。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槽式抛物面集热器的光学性能是影响集热器集热效率的重要原因,现有集热器的接收器的吸热管结构散焦效果直接影响了其光学性能,因而聚光效率不高,集热效率低;二、现有集热器存在跟踪误差较大,光线不可能始终与抛物面的采光面垂直,而是与采光面的法线存在入射角,因而跟踪精度低;三、现有集热器的支架笨重,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普及。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集热器聚光效率不高,跟踪精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通过集热器的模块化及阵列式集合,增强聚光效率及跟踪精度,进而提高集热效率,降低成本。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所述集热器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器支架结构,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上设置有太阳能集热系统、聚光反射调节装置,集热器支架结构中部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跟踪控制系统。具体地,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至少包括:槽式镀膜真空管、真空管调节座、真空管支架U型座、遮光罩、过渡管、弯头;所述真空管支架U型座安装在集热器支架结构的真空管端部支架和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顶部,所述真空管支架U型座上安装有真空管调节座,真空管调节座上安装有槽式镀膜真空管、遮光罩;在槽式镀膜真空管的两端安装有过渡管和/或弯头。具体地,所述聚光反射调节装置至少包括:反射镜、L型支撑、反射镜陶瓷块、双直角支撑;所述反射镜通过L型支撑、反射镜陶瓷块、双直角支撑用螺栓联接在集热器支架结构的悬臂上。[0011]具体地,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至少包括:扭矩管主梁、扭矩管耳片、加强板、支撑悬臂、扭矩管法兰板、连接轴法兰板、模块间连接轴、轴承盖,轴承座,轴承座固定板、集热器侧支架、中柱、中地基、侧地基、真空管端部支架、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真空管支架固定板、支撑叉横梁、支撑叉端板、螺钉销、旋转管加强块、旋转管;所述扭矩管主梁通过扭矩管耳片、加强板用螺栓与支撑悬臂联接,支撑悬臂上设置有聚光反射调节装置,扭矩管主梁两端通过扭矩管法兰板、连接轴法兰板用螺钉与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真空管支架固定板联接;所述支撑悬臂下面设置有集热器侧支架、侧地基、中地基和液压传动系统的中间驱动塔架;模块间连接轴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座联接在轴承座固定板上;所述真空管端部支架、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用于支撑槽式镀膜真空管,所述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安装在液压传动系统的驱动板上,真空管端部支架通过真空管支架固定板安装在集热器支架结构上。具体地,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的支撑叉横梁安装在集热器支架结构的中柱上,支撑叉横梁两端通过支撑叉端板、螺钉销活动联接旋转管加强块、旋转管,旋转管通过双关节旋转轴与真空管端部支架活动联接。具体地,所述液压传动系统至少包括:旋转轴、驱动板、驱动组件、中间驱动塔架、液压油泵、液压胶管、液压缸支撑梁、液压缸、铰链、驱动臂、驱动臂法兰、驱动轴;所述中间驱动塔架顶部安装有驱动板、驱动组件、旋转轴,所述中间驱动塔架内安装有液压油泵、液压缸,驱动轴上设置的驱动臂与液压缸、驱动臂法兰铰接,驱动臂法兰联接在集热器支架结构的扭矩管法兰板上。具体地,所述跟踪控制系统至少包括:倾角传感器及设置在控制柜内的开关电源、交流电源、断路器、过热保护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控制器;所述倾角传感器设置在液压传动系统的驱动板上,控制柜设置在液压传动系统的中间驱动塔架内,所述控制器与倾角传感器、开关电源及继电器连接,开关电源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交流电源与断路器连接,断路器连接过热保护器,过热保护器连接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与液压缸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模块连接继电器,继电器连接液压缸换向阀。具体地,所述集热器阵列由若干个模块串联而成,其中,集热器支架结构由扭矩管主梁与支撑悬臂组成,所述支撑悬臂由矩形管材焊接成桁架结构,其中,所述每一根扭矩管主梁通过模块间连接轴与相邻的扭矩管主梁联接,所述每一根支撑悬臂与相邻的支撑悬臂联接;所述液压传动系统、跟踪控制系统布设在阵列中央,动力向两端输出,所述集热器阵列两端通过波纹管或旋转关节将槽式镀膜真空管与循环管路相连;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槽式镀膜真空管通过过渡管、弯头与相邻的槽式镀膜真空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镜材质为双层夹胶玻璃或单层钢化玻璃或反射材料。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集热器的模块化及阵列式集合,增强聚光效率及跟踪精度,进而提高集热效率,降低成本。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易于推广普及,特别适于大规模的槽式电站的建设。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结构不意图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I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II部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III部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IV部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V部放大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VI部放大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8中K-K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VII部放大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珊部放大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热器跟踪停止位置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热器保护位置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跟踪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框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热器阵列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热器阵列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I太阳能集热系统,1-1槽式镀膜真空管,1-2真空管调节座,1-3真空管支架U型座,1-4遮光罩,1-5过渡管,1-6弯头;2聚光反射调节装置,2-1抛物面反射镜,2-2L型支撑件,2-3反射镜陶瓷块,2_4双直角支撑片;3集热器支架结构,3-1扭矩管主梁,3-2扭矩管耳片,3_3加强板,3-4悬臂,3_5扭矩管法兰板,3-6连接轴法兰板,3-7模块间连接轴,3-8轴承盖,3-9轴承座,3-10轴承座固定板,3-11集热器侧支架,3-12中柱,3-13中地基,3-14侧地基,3_15真空管端部支架,3-16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3-17真空管支架固定板,3-18支撑叉横梁,3-19支撑叉端板,3-20螺钉销,3-21旋转管加强块,3-22旋转管;4液压传动系统,4-1旋转轴,4-2驱动板,4-3驱动组件,4_4中间驱动塔架,4_5液压油泵,4-6液压胶管,4-7液压缸支撑梁,4-8液压缸,4-9铰链,4_10驱动臂,4_11驱动臂法兰,4-12驱动轴; 5跟踪控制系统,5-1倾角传感器,5-2控制器,5-3开关电源,5-4交流电源,5-5断路器,5-6过热保护器,5-7交流接触器,5-8继电器,5-9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采用抛物面反射镜,反射镜的支撑采用扭矩管与悬臂组合模块化,可实现不同长度的集热器阵列,提高集热效率。该集热器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1、聚光反射调节装置2、集热器支架结构3、液压传动系统4、跟踪控制系统5等部分;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3上设置有太阳能集热系统1、聚光反射调节装置2,集热器支架结构3中部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4、跟踪控制系统5所述液压传动系统4驱动跟踪控制系统5,跟踪控制系统5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与高精度倾角传感器闭环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同时参见图2、图3、图6、图16所示,具体地,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I至少包括:槽式镀膜真空管1-1、真空管调节座1-2、真空管支架U型座1-3、遮光罩1-4、过渡管1-5、弯头
1-6等零部件;所述真空管支架U型座1-3安装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真空管端部支架3-15和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3-16顶部,所述真空管支架U型座1-3上安装有真空管调节座1-2,真空管调节座1-2上安装有槽式镀膜真空管1-1、遮光罩1-4 ;在槽式镀膜真空管1-1的两端安装有过渡管1-5和/或弯头1-6,用于槽式镀膜真空管1-1的模块化及阵列式集合;所述槽式镀膜真空管1-1用于吸收聚焦后的太阳光线,可选用市售41PTR槽式真空吸热管,其外层为玻璃罩管,内层为镀膜钢管,外层玻璃罩管与镀膜钢管之间为真空夹层,为减少热损,外层玻璃罩管与波纹管融封在一起,可缓冲金属内管和玻璃外管之间不均匀的热膨胀,真空镀膜钢管能够减少热损失,提高光热转化效率。同时参见图8、图9、图10、图12所示,具体地,所述聚光反射调节装置2至少包括:反射镜2-1、L型支撑2-2、反射镜陶瓷块2-3、双直角支撑2-4等零部件;所述反射镜2_1为双层夹胶玻璃或者单层钢化玻璃,但不仅限于这两种,还可以是反射铝、反射膜等反射材料;反射镜2-1通过L型支撑2-2、反射镜陶瓷块2-3、双直角支撑2-4用螺栓联接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悬臂3-4上,并可通过L型支撑2-2、双直角支撑2-4通过螺栓来微调反射镜
2-1的位置,使若干面反射镜2-1在抛物面弧面方向上组成抛物面形聚光反射器,所述抛物面反射镜2-1抛物面焦距不小于1.5米,抛物线开口不小于5米,可将垂直照射的太阳光反射聚焦到一条线上。同时参见图4、图5、图6、图7、图16所示,具体地,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3至少包括:扭矩管主梁3-1、扭矩管耳片3-2、加强板3-3、支撑悬臂3-4、扭矩管法兰板3_5、连接轴法兰板3-6、模块间连接轴3-7、轴承盖3-8,轴承座3-9,轴承座固定板3_10、集热器侧支架3-11、中柱3-12、中地基3-13、侧地基3_14、真空管端部支架3_15、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
3-16、真空管支架固定板3-17、支撑叉横梁3-18、支撑叉端板3_19、螺钉销3_20、旋转管加强块3-21、旋转管3-22等零部件;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3主体由扭矩管主梁3-1与支撑悬臂3-4组合而成,扭矩管主梁3-1用于传动,扭矩管主梁3-1两侧的悬臂3-4用于支撑反射镜2-1 ;所述扭矩管主梁3-1为一根圆管,通过扭矩管耳片3-2、加强板3-3用螺栓与支撑悬臂3-4联接,支撑悬臂3-4上设置有聚光反射调节装置2,扭矩管主梁3-1两端通过扭矩管法兰板3-5、连接轴法兰板3-6用螺钉与真空管支架固定板3-17联接,且扭矩管主梁3-1通过模块间连接轴3-7与相邻的扭矩管主梁3-1相连接,模块间连接轴3-7安装在轴承座3-9内,轴承座3-9通过螺栓联接在轴承座固定板3-10上,轴承座3-9上设置有轴承盖3-8 ;所述支撑悬臂3-4由矩形管材焊接成桁架结构,其上联接有中柱3-12,中柱3-12用于联接太阳能集热系统1,其下面设置有集热器侧支架3-11和液压传动系统4的中间驱动塔架4-4,集热器侧支架3-11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侧地基3-14上,中间驱动塔架4-4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中地基3-13上;所述真空管端部支架3-15、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3-16用于支撑槽式镀膜真空管1-1,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3-16安装在液压传动系统4的驱动板4-2上,真空管端部支架3-15通过真空管支架固定板3-17安装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上。同时参见图3、图11所示,所述支撑叉横梁3-18安装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中柱3-12上,支撑叉横梁3-18两端通过支撑叉端板3-19、螺钉销3_20活动联接旋转管加强块
3-21、旋转管3-22,旋转管3-22通过双关节旋转轴与真空管端部支架3_15活动联接,避免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同时参见图1、图2、图13、图14所示,具体地,所述液压传动系统4为现有技术,至少包括:旋转轴4-1、驱动板4-2、驱动组件4-3、中间驱动塔架4-4、液压油泵4_5、液压胶管4-6、液压缸支撑梁4-7、液压缸4-8、铰链4-9、驱动臂4_10、驱动臂法兰4_11、驱动轴
4-12等零部件;所述中间驱动塔架4-4为框架结构,其上表面低于集热器侧支架3-11上表面15_,顶部安装有驱动板4-2、驱动组件4-3,驱动板4-2上安装有旋转轴4_1,驱动组件
4-3包括液压缸电机、液压缸换向阀、皮带等,液压缸电机为液压传动系统4提供动力源;所述中间驱动塔架4-4内安装有液压油泵4-5、液压缸支撑梁4-7、液压缸4-8,液压油泵4_5通过液压胶管4-6联接液压缸4-8,液压缸4-8联接驱动组件4-3的液压缸电机,液压缸电机通过皮带联接驱动轴4-12,驱动轴4-12上设置有驱动臂4-10,驱动臂4_10 —端与液压缸4-8铰接,另一端与驱动臂法兰4-11铰接,驱动臂法兰4-11联接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扭矩管法兰板3-5上;所述液压缸4-8通过铰链4-9铰接在液压缸支撑梁4-7上。同时参见图13、图14、图15所示,具体地,所述跟踪控制系统5为现有技术,至少包括:倾角传感器5-1、控制柜5-2及设置在控制柜5-2内的开关电源5-3、交流电源5_4、断路器5-5、过热保护器5-6、交流接触器5-7、继电器5-8、控制器5_9等零部件;所述倾角传感器5-1设置在液压传动系统4的驱动板4-2上,控制柜5-2设置在液压传动系统4的中间驱动塔架4-4内,所述控制器5-9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与高精度倾角传感器5-1、24V开关电源5-3及继电器5-8连接,开关电源5-3与交流电源5_4连接,倾角传感器5_1检测集热器位置,将集热器的角度信号反馈给PLC控制器5-9,采用闭环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所述交流电源5-4与断路器5-5连接,断路器5-5起到电源通断的作用,断路器5-5之后连接过热保护器5-6,过热保护器5-6在电机功率过大或电机接线相序错误时使交流接触器5-7开路,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所述过热保护器5-6连接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5-7与液压传动系统4中的液压缸电机连接;所述PLC控制器5-9的输出模块连接继电器5-8,继电器5-8连接液压传动系统4中的液压缸换向阀,PLC控制器5_9通过继电器5-8的通断来控制液压缸换向阀的开闭,以此控制液压传动系统4的驱动臂4-10伸缩,实现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热器的正反转,实现集热器200°的角度旋转,图13为集热器跟踪停止位置,图14为集热器保护位置,通过所述液压传动系统4和所述跟踪控制系统5可以达到实时跟踪太阳位置,确保太阳光线能够反射聚焦到吸收器上。参见图16、图17所示,具体地,所述集热器阵列由若干个模块串联而成,其中,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扭矩管主梁3-1、支撑悬臂3-4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所述每一根扭矩管主梁3-1通过模块间连接轴3-7与相邻的扭矩管主梁3-1相联接,所述每一根支撑悬臂3-4通过螺栓与相邻的支撑悬臂3-4联接,可方便的实现不同长度的集热器阵列,在集热器阵列中,所述液压传动系统4、跟踪控制系统5布设在阵列中央,动力向两端输出,所述集热器阵列两端通过波纹管或旋转关节将槽式镀膜真空管1-1与循环管路相连;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I的槽式镀膜真空管1-1通过过渡管1-5、弯头1-6与相邻的槽式镀膜真空管1-1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由此构成集热器的模块化及阵列式集合,所述集热器的聚光比不小于8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安装时,将集热器南北向水平放置,东西向跟踪太阳,集热器的水平轴平行于地球真子午线方向。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I将垂直照射的太阳光线反射聚焦到位于抛物面焦点处的槽式镀膜真空管1-1上,槽式镀膜真空管1-1作为集热器吸热管,吸收高热流密度的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高温热能传递给集热管内流动的传热介质,同时循环流体将热能带走,通过热交换系统为后面的发电系统提供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跟踪控制系统5通过倾角传感器5-1与太阳时间轨迹法结合的方式调整聚光反射调节装置2的反射镜2-1仰角,使槽式镀膜真空管1-1和反射镜2-1时刻跟踪着太阳能位置,保证跟踪精度,使最大的太阳辐射能聚焦到集热管上;高温的金属槽式镀膜真空管1-1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与管内流动的传热流体通过换热汽加热,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气轮机进行发电。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抽真空的镀膜钢管,可提高集热效率;采用抛物面反射镜,可提高聚光效率;反射镜支撑采用扭矩管与悬臂组合结构,重量轻,承载大,可以减小由于风压和自身重量引起的变形,进而提高集热器的光学性能;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方便的实现不同长度的集热器阵列,易于推广普及,特别适于大规模的槽式电站的建设。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所述集热器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I)、集热器支架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3)上设置有太阳能集热系统(I)、聚光反射调节装置(2),集热器支架结构(3)中部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4)、跟踪控制系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I)至少包括:槽式镀膜真空管(1-1)、真空管调节座(1-2)、真空管支架U型座(1-3)、遮光罩(1-4)、过渡管(1-5)、弯头(1-6);所述真空管支架U型座(1_3)安装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真空管端部支架(3-15)和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3-16)顶部,所述真空管支架U型座(1-3)上安装有真空管调节座(1-2),真空管调节座(1-2)上安装有槽式镀膜真空管(1-1)、遮光罩(1-4);在槽式镀膜真空管(1-1)的两端安装有过渡管(1-5)和/或弯头(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反射调节装置(2)至少包括:反射镜(2-1)、L型支撑(2-2)、反射镜陶瓷块(2-3)、双直角支撑(2-4);所述反射镜(2-1)通过L型支撑(2-2)、反射镜陶瓷块(2-3)、双直角支撑(2-4)用螺栓联接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悬臂(3-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3)至少包括:扭矩管主梁(3-1)、扭矩管耳片(3-2)、加强板(3-3)、支撑悬臂(3-4)、扭矩管法兰板(3-5)、连接轴法兰板(3-6)、模块间连接轴(3-7)、轴承盖(3-8),轴承座(3-9),轴承座固定板(3-10)、集热器侧支架(3-11)、中柱(3_12)、中地基(3-13)、侧地基(3-14)、真空管端部支架(3-15)、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3_16)、真空管支架固定板(3-17)、支撑叉横梁(3-18)、支撑叉端板(3-19)、螺钉销(3_20)、旋转管加强块(3-21)、旋转管(3-22);所述扭矩管主梁(3-1)通过扭矩管耳片(3_2)、加强板(3_3)用螺栓与支撑悬臂(3-4)联接,支撑悬臂(3-4)上设置有聚光反射调节装置(2),扭矩管主梁(3-1)两端通过扭矩管法兰板(3-5)、连接轴法兰板(3-6)用螺钉与太阳能集热系统(I)的真空管支架固定板 (3-17)联接;所述支撑悬臂(3-4)下面设置有集热器侧支架(3-11)、侧地基(3-14)、中地基(3-13)和液压传动系统(4)的中间驱动塔架(4-4);模块间连接轴(3-7)设置在轴承座(3-9)内,轴承座(3-9)联接在轴承座固定板(3-10)上;所述真空管端部支架(3-15)、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3-16)用于支撑槽式镀膜真空管(1-1),所述真空管中部三角支架(3-16)安装在液压传动系统(4)的驱动板(4-2)上,真空管端部支架(3-15)通过真空管支架固定板(3-17)安装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支撑叉横梁(3-18)安装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中柱(3-12)上,支撑叉横梁(3-18)两端通过支撑叉端板(3-19)、螺钉销(3-20)活动联接旋转管加强块(3-21)、旋转管(3-22),旋转管(3-22)通过双关节旋转轴与真空管端部支架(3_15)活动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传动系统(4)至少包括:旋转轴(4-1)、驱动板(4-2)、驱动组件(4-3)、中间驱动塔架(4-4)、液压油泵(4-5)、液压胶管(4-6)、液压缸支撑梁(4-7)、液压缸(4_8)、铰链(4-9)、驱动臂(4-10)、驱动臂法兰(4-11)、驱动轴(4-12);所述中间驱动塔架(4_4)顶部安装有驱动板(4-2)、驱动组件(4-3)、旋转轴(4-1),所述中间驱动塔架(4-4)内安装有液压油泵(4-5)、液压缸(4-8),驱动轴(4-12)上设置的驱动臂(4-10)与液压缸(4_8)、驱动臂法兰(4-11)铰接,驱动臂法兰(4-11)联接在集热器支架结构(3)的扭矩管法兰板(3-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控制系统(5)至少包括:倾角传感器(5-1)及设置在控制柜(5-2)内的开关电源(5-3)、交流电源(5-4)、断路器(5-5)、过热保护器(5-6)、交流接触器(5_7)、继电器(5_8)、控制器(5-9);所述倾角传感器(5-1)设置在液压传动系统(4)的驱动板(4-2)上,控制柜(5-2)设置在液压传动系统(4)的中间驱动塔架(4-4)内,所述控制器(5-9)与倾角传感器(5-1)、开关电源(5-3)及继电器(5-8)连接,开关电源(5-3)与交流电源(5_4)连接;所述交流电源(5-4)与断路器(5-5)连接,断路器(5-5)连接过热保护器(5-6),过热保护器(5-6)连接交流接触器(5-7),交流接触器(5-7)与液压缸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5-9)的输出模块连接继电器(5-8),继电器(5-8)连接液压缸换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阵列由若干个模块串联而成,其中,集热器支架结构(3)由扭矩管主梁(3-1)与支撑悬臂(3-4)组成,所述支撑悬臂(3-4)由矩形管材焊接成桁架结构,其中,所述每一根扭矩管主梁(3-1)通过模块间连接轴(3-7)与相邻的扭矩管主梁(3-1)联接,所述每一根支撑悬臂(3-4)与相邻的支撑悬臂(3-4)联接;所述液压传动系统(4)、跟踪控制系统(5)布设在阵列中央,动力向两端输出,所述集热器阵列两端通过波纹管或旋转关节将槽式镀膜真空管(1-1)与循环管路相连;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I)的槽式镀膜真空管(1-1)通过过渡管(1-5)、弯头(1-6)与相邻的槽式镀膜真空管(1-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2-1)材质 为双层夹胶玻璃或单层钢化玻璃或反射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系统及其阵列,属于太阳能集热系统领域。所述集热器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器支架结构,所述集热器支架结构上设置有太阳能集热系统、聚光反射调节装置,集热器支架结构中部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跟踪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集热器的模块化及阵列式集合,增强聚光效率及跟踪精度,进而提高集热效率,降低成本。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易于推广普及,特别适于大规模的槽式电站的建设。
文档编号F24J2/40GK202993582SQ2012205572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张继磊, 刘培先, 闫忠, 赵彦堂, 林超, 朱新英 申请人: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