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地,涉及ー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全空气中央空调系统中,空调送风同时承担室内热、湿负荷,所以送风温度较低。温度偏低的过程空气在风管传输过程中会大量吸收风管壁面传入的热量,导致冷量损耗较大,进而降低整个空调系统的系统效率。冷辐射板制冷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新型的空调系统能够独立处理室内热湿负荷。即冷辐射板子系统处理室内显热负荷,新风子系统只需负责处理室内湿负荷。则新风的送风温度可以提高至室内空气温度,也意味着新风机出风温度可以相应大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ー种除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风管传输工程中的冷量损耗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除湿机,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进风ロ,第二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出风ロ,第一风道的第二端与第二风道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交叉设置;板式换热器,设置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交叉处,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入ロ、第一换热出ロ、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ロ,第一换热入ロ与进风ロ相连通;第二换热出ロ与出风ロ相连通;水盘管,设置在第二风道内,并且在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入口之间。进ー步地,除湿机还包括过滤器,设置在进风ロ与第一换热入口之间的第一风道内。进ー步地,除湿机还包括风机,设置在水盘管和第二风道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通道内。进ー步地,除湿机还包括导流板,设置在第一风道的第二端和第二风道的第二端相连通处的第一风道中。进ー步地,板式热换热器倾斜设置。进ー步地,板式换热器为叉流板式显热换热器。进ー步地,板式换热器为交叉逆流板式显热换热器。进ー步地,板式换热器为逆流板式显热换热器。进ー步地,板式换热器为转轮式换热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用板式热交換器进行换热,使得经过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预冷后的过程空气更接近饱和状态,则除湿机的除湿效率更高;提高了新风的出风温度,减小新风在风管传输过程中的冷量损耗,提高系统效率。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參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參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包括风道壳体10,风道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进风ロ 11,第二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出风ロ12,第一风道的第二端与第二风道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交叉设置;板式换热器30,设置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交叉处,板式换热器30具有第一换热入ロ、第一换热出口、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第一换热入口与进风ロ 11相连通;第二换热出口与出风ロ 12相连通;水盘管40,设置在第二风道内,并且在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入口之间。參见图1,除湿机还包括过滤器20,设置在进风ロ 11与第一换热入口之间的第一风道内。过滤器20对新风进行过滤,防止杂质进入除湿机中。參见图1,除湿机还包括风机50,设置在水盘管40和第二风道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通道内。风机50加速除湿机中第一风道的新风更快地进入第二风道中。參见图1,除湿机还包括导流板60,设置在第一风道的第二端和第二风道的第二端相连通处的第一风道中。导流板60使进入第二风道的风迅速导向进入第二换热ロ,防止产生紊流影响除湿机的工作。參见图1,板式热换热器30倾斜设置。板式换热器30可以为叉流板式显热换热器。板式换热器30也可以为交叉逆流板式显热换热器、逆流板式显热换热器或转轮式换热器。除湿机还包括隔板,将风道壳体内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參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了换热器为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30,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30中两个接近的铝板形成一个热风或冷风通道,热风通过铝板的ー侧而冷风通过铝板的另ー侧,于是热量通过铝板从热风侧传递到冷风侧。采用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30的新风除湿机由过滤器20、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30、水盘管40、风机50、导流板60等部件组成。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30倾斜45度安装放置。室外空气I经过滤器20成为过滤后的空气2 ;然后经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30被预冷到经板式换热器预冷后的空气3 ;再经水盘管40同时降温除湿到经水盘管冷却除湿后的空气4 ;最后经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30再热到经板式换热器回热后的空气5送往室内。水盘管40还可以是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中的蒸发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之一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内有相互交换热量的两种空气,ー种是室外空气,另ー种是被水盘管40处理过的低温空气。由于它们之间的换热温差大,则经过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预冷后的过程空气更接近饱和状态,则水盘管除湿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出风(也就是即将进入风管的空气)的温度更高,则新风机出风温度与风管外部空间温度之差值更小,从而可以减少新风在传输过程中的冷量损耗。当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与冷辐射板系统配合使用时,较高的室内送风温度有利于冷辐射板冷量向室内空间的散发,进而有利于改善室内热舒适性。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使用板式热交換器进行换热,使得经过叉流板式显热交換器预冷后的过程空气更接近饱和状态,则除湿机的除湿效率更高;提高了新风的出风温度,减小新风在风管传输过程中的冷量损耗,提高系统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壳体(10),所述风道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进风口( 11 ),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交叉设置;板式换热器 (3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交叉处,所述板式换热器(30)具有第一换热入口、第一换热出口、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入口与所述进风口( 11)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出口与所述出风口(12)相连通;水盘管(40),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并且在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入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20),设置在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第一换热入口之间的所述第一风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50),设置在所述水盘管(40)和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6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端相连通处的所述第一风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换热器(30 )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30)为叉流板式显热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30)为交叉逆流板式显热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30)为逆流板式显热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30)为转轮式换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进风口,第二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出风口,第一风道的第二端与第二风道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交叉设置;板式换热器,设置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交叉处,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入口、第一换热出口、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第一换热入口与进风口相连通;第二换热出口与出风口相连通;水盘管,设置在第二风道内,并且在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入口之间。通过使用板式热交换器进行换热,预冷后的过程空气更接近饱和状态,提高了除湿机的除湿效率和新风的出风温度,减小新风在风管传输过程中的冷量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文档编号F24F1/00GK202852995SQ20122056553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涂敏, 林海佳, 庄嵘, 尚瑞, 吴凡, 刘彩赢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