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网带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窑炉中的网带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窑炉属于连续性窑炉,由不锈钢编成的网带和电加热隧道两部分组成,不锈钢网带由固定托辊承载,主要用于催化剂、颗粒材料的干燥焙烧。由于网带在窑炉升温、降温以及起支撑作用的托辊受力不均等情况下,会造成网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伸长或缩短,进而呈波浪状前进。由此使网带经常会产生左右跑偏的现象,造成网带与机架发生非正常摩擦,导致网带边缘磨损,损坏炉膛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带纠偏装置,该网带纠偏装置可以持续地对网带进行纠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带纠偏装置,该网带纠偏装置包括机架、网带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多个固定托辊,所述网带可循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托辊上,其中,所述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活动托辊组、感测元件以及根据所述感测元件的感测信号控制所述活动托棍组移动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活动托棍组沿垂直于所述网带的传输方向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网带设置在活动托辊组上,所述感测元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网带的边缘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托辊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活动托辊和第二活动托辊,所述第一活动托辊和所述第二活动托辊的辊轴在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网带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活动托辊和所述第二活动托辊以呈S形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托辊和所述第二活动托辊的辊轴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和电机,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测元件和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杆组件可摆动地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优选地,所述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张紧缸体和与该张紧缸体的伸缩杆固定连接的张紧托辊,所述张紧缸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张紧托辊沿平行于所述网带的传输方向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网带绕过所述张紧托辊布置。优选地,所述多个固定托辊包括上层固定托辊,所述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托架,该托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位于两个所述上层固定托辊之间,所述网带可移动地承载在所述托架上。优选地,所述托架包括框架和固定在该框架内的支撑件,该支撑件沿所述托架中心线对称布置,并且该支撑件倾斜于所述托架的长度方向,在支撑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挡轮,该挡轮设置在所述网带的两侧,并且位于两个所述上层固定托辊之间。[00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感测元件设置为与网带的边缘接触,以连续地感测网带的位置,进而持续地对网带进行纠偏,从而减少了网带与机架发生非正常摩擦,提高了在窑炉中炉膛的运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网带纠偏装置的侧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未包括控制组件;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网带纠偏装置的俯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机架2网带 3固定托辊4活动托辊组5感测元件6控制组件7张紧缸体8张紧托辊9托架10挡轮31上层固定托辊 32中间固定托辊33下层固定托辊 41第一活动托辊42第二活动托辊 43第一连接件61控制器62电机63第二连接件 91框架92支撑件9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附图中的上、下、左、右。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带纠偏装置,该网带纠偏装置适应于窑炉中,但不限于在窑炉中使用。其中,网带纠偏装置包括机架1、网带2和固定在机架I上的多个固定托辊3,网带2可循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托辊3上。如图1所示,机架包括立柱、横梁和固定板(未标记)等,多个固定托辊3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层固定托辊31、中间固定托辊32以及下层固定托辊33,上层固定托辊31和下层固定托辊33分别固定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中间固定托辊32固定在立柱上,网带2从下层固定托辊33经中间固定托辊32后循环移动至上层固定托辊31上。用于干燥焙烧等操作的催化剂、颗粒材料等在两个上层固定托辊31之间的网带2上传输。如前所述,网带2可能因窑炉升温、降温等多种原因造成网带2跑偏的现象。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活动托辊组4、感测元件5以及控制组件6。其中,控制组件6固定在机架I上,具体地,固定在机架I的固定板(未标记)上,活动托辊组4沿垂直于网带2的传输方向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机架I上,网带2设置在活动托辊组4上,感测元件5可移动地安装在机架I并与网带2的边缘接触。这样,由于感测元件5可以移动并且与网带2的边缘接触,当网带2跑偏时,感测元件5跟随网带2偏移,这样可以时刻检测感测元件5自身的中心线是否发生变化,换言之可以时刻感测网带2的边缘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且将感测信号发送给控制组件6,然后控制组件6根据接收到的感测信号来控制活动托辊组4的移动。其中,感测元件5可以是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活动托辊组4具体可以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的辊轴在端部固定连接,网带2依次绕过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以呈S形布置。这样,在活动托辊组4在控制组件6的控制下进行移动时可以对网带2施加夹紧力,以提高网带2移动的可靠性。平行设置的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则可以使网带2受力均匀。进一步地,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的辊轴通过第一连接件43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进行同步移动。具体地,控制组件6包括控制器61和电机62,控制器61和电机62分别固定在机架的固定板上,控制器61分别与感测兀件5和电机62电连接(主要通过电线连接,图中未显示电线)。并且,第一连接件43与第二连接件63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件63通过螺杆组件(未显示)可摆动地固定在电机62的转轴上。其中,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同步移动的方向与网带2跑偏的方向相反,这可以通过感测元件5的感测信号与控制器61中控制程序相配合来实现。可以理解,电机62的转轴进行旋转运动,将旋转力传递给螺杆组件,该螺杆组件将横向的旋转力转换为竖直方向的旋转力,第二连接件63的端部铰接在螺杆组件的竖直杆上后,由于竖直杆的旋转而可以进行摆动,从而通过与第二连接件63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3使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同步移动。因此,例如,网带沿图2所示的向上的方向跑偏时,控制器61根据感测信号控制电机62朝向一个方向旋转,使得与之连接的螺杆组件的竖直杆朝向一个方向旋转,进而带动与竖直杆铰接的第二连接件62摆动,使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带动网带2向向下的方向移动,实现纠偏过程。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感测元件5与网带2的边缘接触,以连续地感测网带2的边缘的位置是否改变,即可以持续地对网带2进行纠偏,使网带2的跑偏距离不超过5cm,从而减少网带2与机架I发生非正常摩擦,提高了在窑炉中炉膛的运行可靠性。由于网带2在窑炉的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容易产生伸长或缩短。因此,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张紧缸体7和与该张紧缸体7的伸缩杆固定连接的张紧托辊8,张紧缸体7固定在机架I上,张紧托辊8沿平行于网带2的传输方向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机架I上,网带2绕过张紧托辊8布置。当网带2伸长时,张紧缸体7的伸缩杆朝向图1中向右的方向伸出,从而带动张紧托辊8向右移动,以增加网带2的张紧力;当网带2缩短时,张紧缸体7的伸缩杆缩回,带动张紧托辊8向左移动,以减少网带2的张紧力。需要说明的是,张紧托辊8在机架I的横梁上的左右移动可以通过滑轨和滑槽实现,但不限于滑轨和滑槽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多种变型,在此不再进行一一描述。此外,尽管图中未显示,但是张紧缸体7可以对称地布置在网带2的两侧,以对张紧托辊8的两端施加相同的张紧力,使网带2的两侧达到相同的张紧度。其中,张紧缸体7可以是液压缸,但不限于液压缸,而且还可以其他的手动张紧装置等。此外,由于用于干燥焙烧等操作的催化剂、颗粒材料等在两个上层固定托辊31之间的网带2上传输,为了增加网带2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的网带纠偏装置还可以包括托架9。参见图1,该托架9固定在机架I上,并且位于两个上层固定托辊31之间,网带2可移动地承载在托架9上。参见图3,所述托架9包括框架91和固定在该框架91内的支撑件92,该支撑件92沿托架9中心线对称布置,并且该支撑件92倾斜于托架9的长度方向。如图所示,由于支撑件92倾斜对称地布置成鱼骨型,使得网带2在传输过程中受到朝向托架9的中心线方向的摩擦力,进一步起到纠偏网带2的作用。另外,在支撑件9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93,可以提高托架9的强度。另外,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有挡轮10,该挡轮10设置在网带2的两侧,并且位于两个上层固定托辊31之间。在设置挡轮10后,由于挡轮10的阻挡作用,也对网带2起到纠偏的效果。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网带纠偏装置,该网带纠偏装置包括机架(I)、网带(2)和固定在机架(I)上的多个固定托辊(3 ),所述网带(2 )可循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托辊(3 )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活动托辊组(4)、感测元件(5)以及根据所述感测元件(5)的感测信号控制所述活动托辊组(4)移动的控制组件(6),该控制组件(6)固定在所述机架(I)上,所述活动托辊组(4)沿垂直于所述网带(2)的传输方向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I)上,所述网带(2)设置在活动托辊组(4)上,所述感测元件(5)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I)上并与所述网带(2)的边缘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托辊组(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活动托辊(41)和第二活动托辊(42),所述第一活动托辊(41)和所述第二活动托辊(42)的辊轴在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网带(2)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活动托辊(41)和所述第二活动托辊(42)以呈S形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托辊(41)和所述第二活动托辊(42)的辊轴通过第一连接件(43)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组件(6)包括控制器(61)和电机(62),所述控制器(61)分别与所述感测元件(5)和所述电机(62)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3)与第二连接件(63)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件(63)通过螺杆组件可摆动地固定在所述电机(62)的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张紧缸体(7)和与该张紧缸体(7)的伸缩杆固定连接的张紧托辊(8),所述张紧缸体(7)固定在所述机架(I)上,所述张紧托辊(8)沿平行于所述网带(2)的传输方向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I)上,所述网带(2 )绕过所述张紧托辊(8 )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托辊(3)包括上层固定托辊(31 ),所述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托架(9 ),该托架(9 )固定在所述机架(I)上,并且位于两个所述上层固定托辊(31)之间,所述网带(2 )可移动地承载在所述托架(9 )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9)包括框架(91)和固定在该框架(91)内的支撑件(92),该支撑件(92)沿所述托架(9)中心线对称布置,并且该支撑件(92)倾斜于所述托架(9)的长度方向,在支撑件(9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9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挡轮(10),该挡轮(10)设置在所述网带(2)的两侧,并且位于两个所述上层固定托辊(31)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带纠偏装置,包括机架(1)、网带(2)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多个固定托辊(3),所述网带可循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托辊上,其中,所述网带纠偏装置还包括活动托辊组(4)、感测元件(5)以及根据感测元件的感测信号控制所述活动托辊组移动的控制组件(6),该控制组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活动托辊组沿垂直于网带的传输方向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网带设置在活动托辊组上,所述感测元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机架上并与网带的边缘接触。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感测元件设置为与网带的边缘接触,以连续地感测网带的位置,进而持续地对网带进行纠偏,从而减少了网带与机架发生非正常摩擦,提高了在窑炉中炉膛的运行可靠性。
文档编号F27B9/40GK202902845SQ20122056547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梁维军, 王绍北, 于向真, 杨柳, 郭梦龙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