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477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源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源热水机组,属于空气能水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能热泵都是按照“逆卡诺”原理工作的,其内部结构主要由四个核心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其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压缩机将回流的低压冷媒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流经缠绕在水箱外面的铜管,热量经铜管传导到水箱内,冷却下来的冷媒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变成液态,经膨胀阀后进入蒸发器,由于蒸发器的压力骤然降低,因此液态的冷媒在此迅速蒸发变成气态,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在风扇的作用下,大量的空气流过蒸发器外表面,空气中的能量被蒸发器吸收,空气温度迅速降低,变成冷气释放。随后吸收了一定能量的冷媒回流到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冷媒在出了蒸发器之后所携带热量在冷凝器冷凝时传递给了铜管,而之前以及之后铜管中要加热的水是没有参与进系统中来的,这使得空气能热泵的加热速度不够迅速,并且所得到的热量在中间会有所流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空气能热泵加热速度慢、热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水源热水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换热管以及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设于换热管中间与换热管相隔组成套管,所述套管通过叠式形式盘绕成换热冷凝管堆。所述换热冷凝管堆为两个,分为第一换热冷凝管堆和第二换热冷凝管堆;在第一换热冷凝管堆中间设置一冷媒罐,从冷媒罐输出的冷媒经过滤器、膨胀阀进入到从第二换热冷凝管堆一侧向外间隔延伸而出的第二外环管一侧的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三支管上,再在第二外环管另一侧的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四支管汇聚经输入主管输向位于第二换热冷凝管堆中间设置的蒸发器中,蒸发器再管连压缩机,压缩机通过一输出主管将蒸发器中的冷媒吸出输送至第一换热冷凝管堆一侧向外间隔延伸而出的第一外环管一侧的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一支管上,再经第一外环管另一侧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二支管汇聚后流回冷媒罐中。所述第一外环管、第二外环管均为两个,其第一外环管、第二外环管的外侧环管部位为水管。这就使得分散以及汇聚的冷媒可以很好的在换热冷凝管堆中循环。所述换热冷凝管堆的两端部与进、出水管分别匹配连接。在蒸发器管连压缩机的输送管上还设有低压表,在第二支管汇聚后流回冷媒罐所管连的输送管上设有高压表。在低压表所在的输送管以及高压表所在的输送管上还设有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的数据输出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水源热水机组,通过由水管设于换热管中间与换热管相隔组成套管,并将套管通过叠式形式盘绕成换热冷凝管堆来取代现有空气能热泵中的冷凝器及进、出水管,使得整个机组水管中的水对套管中的热量吸收更迅速,使加热的效率更高,并且可以真正做到永不间隔的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水源热水机组,通过由两堆换热冷凝管堆来组成整个热泵的加热系统,结构巧妙,使热泵可以发挥高效的同时体积变得更小,占用空间更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中1、压缩机;10、水管;11、低压表;12、高压表;13、压力开关; 2、膨胀阀;3、蒸发器; 4、第一换热冷凝管堆;41、第一外环管;42、第一支管;43、第二支管; 5、第二换热冷凝管堆;51、第二外环管;52、第三支管;53、第四支管;6、冷媒罐;7、过滤器;8、输入主管;9、输出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参阅图1、图2。水源热水机组,包括压缩机(I)、冷凝器、膨胀阀(2)、蒸发器(3)、换热管以及水管,所述水管设于换热管中间与换热管相隔组成套管,所述套管通过叠式形式盘绕成换热冷凝管堆。通过将水管设于换热管中间与换热管相隔组成套管,取代了由水管与冷凝器常规设的散热片所组成的冷凝系统,使得水管中的冷水可以时时吸收与在水管外围换热管内的热气的热量,提升加热的效率,可做到永不间隔的加热。并且通过将整个由水管与换热管组成的套管叠式形式盘绕成换热冷凝管堆使得整体体积变得更小,所占用的空间也更少。所述换热冷凝管堆为两个,分为第一换热冷凝管堆(4)和第二换热冷凝管堆(5);在第一换热冷凝管堆(4)中间设置一冷媒罐¢),从冷媒罐(6)输出的冷媒经过滤器(7)、膨胀阀(2)进入到从第二换热冷凝管堆(5) —侧向外间隔延伸而出的第二外环管(51) —侧的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三支管(52)上,再在第二外环管(51)另一侧的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四支管(53)汇聚经输入主管(8)输向位于第二换热冷凝管堆(5)中间设置的蒸发器
(3)中,蒸发器(3)再管连压缩机(1),压缩机(I)通过一输出主管(9)将蒸发器(3)中的冷媒吸出输送至第一换热冷凝管堆(4) 一侧向外间隔延伸而出的第一外环管(41) 一侧的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一支管(42)上,再经第一外环管(41)另一侧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二支管(43)汇聚后流回冷媒罐¢)中。所述第一外环管(41)、第二外环管(51)均为两个,其第一外环管(41)、第二外环管(51)的外侧环管部位为水管(10)。这就使得分散以及汇聚的冷媒可以很好的在换热冷凝管堆中循环。所述换热冷凝管堆的两端部与进、出水管分别匹配连接。制作时,套管以叠式形式盘绕,所述的叠式面为椭圆形。绕了二至三圈后在其末端将位于水管外的换热管密封,密封时可直接焊接于水管的外表面,然后再向外延伸出一外环管,外环管外侧的环管部位直接与水管一体,最后回绕至外环管另一侧连接上带有同样将换热管密封的套管,接着再绕二至三圈,再次形成如上所述的外环管结构,最后回绕直接向外输出水管。 在蒸发器(3)管连压缩机(I)的输送管上还设有低压表(11),在第二支管(43)汇聚后流回冷媒罐(6)所管连的输送管上设有高压表(12)。通过低压表(11)、高压表(12)可以使使用者得知内部的压力数值,有助于智能控制器对水源热水机组进行数值监测。在低压表(11)所在的输送管以及高压表(12)所在的输送管上还设有压力开关
(13),所述压力开关(13)的数据输出线(图未标)与控制电路(图未标)相连。通过压力开关(13)可以在水管内水压不够的情况下,促使控制电路(图未标)对进水进行控制。
权利要求1.水源热水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换热管以及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设于换热管中间与换热管相隔组成套管,所述套管通过叠式形式盘绕成换热冷凝管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冷凝管堆为两个,分为第一换热冷凝管堆和第二换热冷凝管堆;在第一换热冷凝管堆中间设置一冷媒罐,从冷媒罐输出的冷媒经过滤器、膨胀阀进入到从第二换热冷凝管堆一侧向外间隔延伸而出的第二外环管一侧的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三支管上,再在第二外环管另一侧的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四支管汇聚经输入主管输向位于第二换热冷凝管堆中间设置的蒸发器中,蒸发器再管连压缩机,压缩机通过一输出主管将蒸发器中的冷媒吸出输送至第一换热冷凝管堆一侧向外间隔延伸而出的第一外环管一侧的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一支管上,再经第一外环管另一侧套管外管壁相通的第二支管汇聚后流回冷媒罐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源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环管、第二外环管均为两个,其第一外环管、第二外环管的外侧环管部位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源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冷凝管堆的两端部与进、出水管分别匹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源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在蒸发器管连压缩机的输送管上还设有低压表,在第二支管汇聚后流回冷媒罐所管连的输送管上设有高压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源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在低压表所在的输送管以及高压表所在的输送管上还设有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的数据输出线与控制电路相连。
专利摘要水源热水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换热管以及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设于换热管中间与换热管相隔组成套管,所述套管通过叠式形式盘绕成换热冷凝管堆。本实用新型热量吸收更迅速,加热的效率更高,并且可以真正做到永不间隔的加热,结构巧妙,使热泵可以发挥高效的同时体积变得更小,占用空间更少。
文档编号F24H9/00GK202868985SQ20122063682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陈方友, 方建伟 申请人:陈方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