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018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炉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烹煮使用的炉具结构,尤指一种本身具有电子点火装置能够安全且快速点燃火焰的炉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女性工作参与率大幅上升与小家庭的增加,现代人的饮食文化已经逐渐趋于外食文化,因此现在仿间餐饮服务业因此而因应而生,而且,热食为东方饮食文化相当重要的一环,故一般餐厅为了减少消费者等待食物的烹煮时间,大多数的餐厅皆会选择使用快速炉作为烹饪食物的主要炊具。请参照图1所示,即为目前餐厅普遍常见的炉具结构,传统炉具结构I由一进气管11以及一焰盘12 —体成型,并于所述焰盘12顶面形成复数个与所述进气管11相通喷口121。然而,传统炉具结构I在点燃前,需藉由点火枪13或是打火机14产生火源,并手持点火枪13或打火机14靠近于所述焰盘12,再配合由所述进气管11将汽化液态燃料传输到所述喷口 121,因而达到点燃火焰的目的,而喷口 121在长期使用下容易因为异物掉入而导致堵塞,造成汽化液态燃料不单只是往上分喷发,因此,可能在点燃火焰的瞬间,因汽化液态燃料往使用者的方向喷发,导致使用者的手部或是其他部位烧烫伤。有鉴于此,传统炉具结构在使用方式仍有不足的处,实有改良创新炉具结构的必要,藉以提高点火过程中的安全性,并降低对使用者的伤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透过电子点火装置的点火组件在端部点火位置产生火花,并点燃由喷嘴向上四周喷发的汽化液态燃料,达到快速点火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电子点火装置与炉芯的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使炉芯点燃汽化液态燃料形成火焰的时候,不会因为使用者太过靠近于炉芯,而让使用者意外烫伤。为达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炉具结构,一炉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炉芯,位于所述炉架第一端,并于顶面形成复数个喷嘴;一电子点火装置,位于所述炉架第二端,并朝向所述炉架的第一端延伸设置一点火组件,使所述点火组件的端部点火位置位于所述喷嘴上方;一分流阀,位于所述炉架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间,并具有一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分流连通形成一第一出气口及一第二出气口 ;一第一燃料管,介于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间,一端组接于所述炉芯,另一端组接于所述分流阀的第一出气口 ;以及一第二燃料管,介于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间,一端组接于所述炉芯,另一端组接于所述分流阀的第二出气□。其中,所述炉架连接一具有一第一通道的支撑件,且所述第一燃料管与第二燃料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道中,而所述点火组件位于所述支撑件上方。则所述炉架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包覆于所述第一燃料管、第二燃料管以及点火组件的第一盖体。所述复数个喷嘴其中的一位于所述炉芯正中央形成单一喷口,而其他喷嘴环设于所述炉芯周围形成一环状喷口。而所述炉芯内部具有一第一通孔以及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燃料管以及所述单一喷口的喷嘴;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燃料管以及所述环状喷口的各个喷嘴。此外,所述电子点火装置具有一操作盒体,所述操作盒体设有一第二通道,而所述进气口延伸突出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所述电子点火装置的操作盒表面设有一启动操作面板,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子点火装置。另外,所述分流阀的第二出气口设有一控制阀。所述炉芯进一步设有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于顶端设有复数对应于所述喷嘴的第一开口,并于侧面设有一供给所述第一燃料管、第二燃料管以及点火组件穿设的第二开口。再者,所述炉具结构进一步设有一炉座,所述炉座具有一底部、一环绕于所述底部的环座体以及一形成于所述环座体中央的容置空间,而所述环座体具有一第三开口,用使所述第一燃料管、第二燃料管、点火组件穿过所述第三开口,进而使所述炉芯设置于所述环座体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电子点火装置将电流流向点火组件,于点火组件端部点火位置产生火花,并点燃由喷嘴朝上方周围喷发的汽化液态燃料间接形成火焰,达到快速点燃的效果。再者,电子点火装置与炉芯的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使炉芯点燃汽化液态燃料而形成火焰的时候,不会因为使用者太过靠近炉芯,而让使用者意外烫伤。

图1为传统炉具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炉具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芯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化液态燃料流动于第一燃料管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一喷口将汽化液态燃料朝上方四周喷发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控制阀使汽化液态燃料流入第二燃料管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环状喷口将汽化液态燃料朝上方四周喷发的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炉具结构使用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示意图;以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炉具结构设置于炉座内的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传统炉具结构24支撑件11---进气管25---第一盖体12焰盘30炉芯121—喷口31—喷嘴13点火枪32单一喷口14打火机33环状喷口2——炉具结构34第一通孔20炉架 35第二通孔[0033]21 第一端36 第_.盖体22第二端361第一开口23第一通道362第二开口40电子点火装置52第一出气口41---第二通道53---第二出气口42操作盒体531控制阀43—点火组件60—第一燃料管431—端部点火位置70—第二燃料管44插头80炉座441—插座81—底部45启动操作面板82环座体50分流阀821第三开口51进气口83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爰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炉具结构2主要由一炉架20、一炉芯30、一电子点火装置40、一分流阀50、一第一燃料管60以及一第二燃料管70所构成。所述炉架20具有一第一端21以及一第二端22,并于所述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的间设有一具有第一通道23的支撑件24 ;所述炉芯30位于所述炉架20的第一端21,并于所述炉芯30顶面形成复数个喷嘴31,而所述复数个喷嘴31其中的一位于所述炉芯30正中央形成一单一喷口 32,而其他喷嘴31环绕排设于所述炉芯30顶面周围形成一环状喷口33。而所述炉芯30内部具有一与所述单一喷口 32连接的第一通孔34以及一与所述环状喷口 33连接的第二通孔35。所述电子点火装置40位于所述炉架20的第二端22,具有一设有第二通道41的操作盒体42,而所述电子点火装置40位于所述操作盒体42内部,并由所述电子点火装置40朝向所述炉架20的第一端21形成一穿设所述第二通道41 一端的点火组件43,使所述点火组件43的端部点火位置431位于所述喷嘴31上方,且所述点火组件43位于所述支撑件24上方。此外,所述电子点火装置40朝向所述操作盒体42外部延伸形成一插头44,而所述操作盒体42表面设有一与所述电子点火装置40相互电性连接的启动操作面板45。所述分流阀50设于所述炉架20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的间,并具有一延伸凸出于所述第二通道41两端的进气口 51,所述进气口 51分流连通形成一第一出气口 52及第二出气口 53,当所述进气口 51连接至汽化液态燃料筒(图未示)时,可以使汽化液态燃料由所述进气口 51分流至第一出气口 52以及第二出气口 53,而所述分流阀50的第二出气口 53控制阀531,藉以调整汽化液态燃料由所述进气口 51流入所述第二出气口 53的流量。再者, 所述第一燃料管60,介于所述炉架20的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的间,并穿设于所述支撑件24的第一通道23,而所述第一燃料管60 —端组接所述第一出气口 52,则另一端组接于所述炉芯30内部的第一通孔34 ;所述第二燃料管70,介于所述炉架20的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的间,并穿设于所述支撑件24的第一通道23,而所述第一燃料管60 —端组接于所述第二出气口 53,则另一端组接于所述炉芯30内部的第二通孔35。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炉具结构2使用时,必须先将所述分流阀50的进气口 51组接至汽化液态燃料筒(图未示)以及将所述插头44插于插座441,如此,汽化液态燃料由所述进气口 51,经所述第一出气口 52与所述第一燃料管60,流至所述炉芯30内部的第一通孔34,再藉由所述位于炉芯30顶部正中央的单一喷口 32,将汽化液态燃料朝所述炉芯30上方四周喷发扩散。的后,开启位于所述操作盒体42的启动操作面板45,使电流由插头44,经过所述电子点火装置40,流至所述点火组件43,于所述点火组件43的端部点火位置431因电流的流动而产生火花,并配合所述单一喷口 32往上方四周喷发的汽化液态燃料,并能顺利的点燃火焰。此外,藉由所述启动操作面板45与所述炉芯30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使所述单一喷口 32喷发的汽化液态燃料与点火组件43产生的火花所点燃的火焰,并不会在点燃的瞬间伤害到使用者。请参阅图3、图6及图7所示,开启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口 53的控制阀531,使汽化液态燃料由第二出气口 53,经所述第二燃料管70,流至位于所述炉芯30内部的第二通孔35,由位于所述炉芯30顶部周围的环状喷口 33朝上方四周喷发,并接触到所述单一喷口 32上方四周的火焰,使所述环状喷口 33喷发的汽化液态燃料顺利点燃,然而,可依照使用状况的不同,转动所述控制阀531,调整由所述进气口 51流入所述第二出气口 53的燃料流量,间接调整所述环状喷口 33喷发的火焰大小。其中,所述单一喷口 32与环状喷口 33采取环状放射方式使火焰平均分布,达到最好的加热效果。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炉架20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包覆于所述第一燃料管60、第二燃料管70以及点火组件43的第一盖体25,此外,所述炉芯30设有一包覆所述炉芯30的第二盖体36,所述第二盖体36顶端设有对应于所述喷嘴31的第一开口 361,并于所述第二盖体36侧面设有一第二开口 362,所述第二开口 362供给所述第一燃料管60、第二燃料管70以及点火组件43穿设。藉由所述第一盖体25与第二盖体36的保护,使本实用新型炉具结构2在使用中不会因为外在因素而遭到破坏。另外,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炉具结构2于具体应用时,进一步包含一炉座80,所述炉座80具有一底部81、一环绕于所述底部81的环座体82以及一形成于所述环座体82中央的容置空间83,而所述环座体82具有一第三开口 821,用使所述第一燃料管60、第二燃料管70以及点火组件43穿过所述第三开口 821,进而使所述炉芯30设置于所述环座体82的容置空间83中,藉此,可将锅子放在所述环座体82上方,再利用所述炉芯30的喷嘴31产生的火焰进行加热动作。综所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电子点火装置的点火组件位于端部的点火位置产生火花,点燃由喷嘴朝上方四周喷发的汽化液态燃料并产生火焰,藉以达到快速点火的效果,此夕卜,电子点火装置与炉芯的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使炉芯点燃汽化液态燃料而形成火焰的时候,不会因为使用者太过靠近于炉芯,而让使用者意外烫伤。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畴,熟悉本行业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炉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炉芯,位于所述炉架第一端,并于顶面形成复数个喷嘴; 一电子点火装置,位于所述炉架第二端,并朝向所述炉架的第一端延伸设置一点火组件,使所述点火组件的端部点火位置位于所述喷嘴上方; 一分流阀,位于所述炉架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间,并具有一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分流连通形成一第一出气口及一第二出气口; 一第一燃料管,介于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间,一端组接于所述炉芯,另一端组接于所述分流阀的第一出气口 ;以及 一第二燃料管,介于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间,一端组接于所述炉芯,另一端组接于所述分流阀的第二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连接一具有一第一通道的支撑件,且所述第一燃料管与第二燃料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道中,而所述点火组件位于所述支撑件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包覆于所述第一燃料管、第二燃料管以及点火组件的第一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喷嘴其中的一位于所述炉芯正中央形成单一喷口,而其他喷嘴环设于所述炉芯周围形成一环状喷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芯内部具有一第一通孔以及一第二通孔,所述第 一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燃料管以及所述单一喷口的喷嘴;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燃料管以及所述环状喷口的各个喷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点火装置具有一操作盒体,所述操作盒体设有一第二通道,而所述进气口延伸突出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点火装置的操作盒表面设有一启动操作面板,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子点火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阀的第二出气口设有一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芯进一步设有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于顶端设有复数对应于所述喷嘴的第一开口,并于侧面设有一供给所述第一燃料管、第二燃料管以及点火组件穿设的第二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具结构进一步设有一炉座,所述炉座具有一底部、一环绕于所述底部的环座体以及一形成于所述环座体中央的容置空间,而所述环座体具有一第三开口,用使所述第一燃料管、第二燃料管、点火组件穿过所述第三开口,进而使所述炉芯设置于所述环座体的容置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结构,包含炉架、炉芯、电子点火装置、分流阀、第一燃料管以及第二燃料管。炉芯位于炉架第一端,并于顶面形成若干喷嘴,电子点火装置位于炉架第二端,而分流阀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口、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而第一燃料管介于第一出气口与炉芯的间,第二燃料管介于第二出气口与炉芯的间,本实用新型透过设计电子点火装置朝向第一端延伸形成点火组件,使而点火组件的端部点火位置位于喷嘴上方。让用户可直接以电子点火装置产生火花点燃喷嘴喷发的汽化液态燃料,达到快速且安全的点火功效。
文档编号F24C5/14GK203082950SQ20132002973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蒋书英 申请人:蒋书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