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555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在跨两个构件形成过滤器引导件的情况下也能使过滤器顺利地移动的空气调节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机设有过滤器引导件,上述过滤器引导件具备:分别向前面板和背面板的内面侧突出的纵肋;以及形成于该纵肋的内端来引导过滤器的内导轨,在将前面板和背面板的两个过滤器引导件接合的接合部,前面板侧的纵肋和背面侧的纵肋中的一方纵肋向另一方纵肋侧突出形成,另一方纵肋在前后方向后退形成,在与上述突出肋对应的另一方内导轨的端缘开口形成肋槽,在前面板和背面板接合时,突出肋能卡:脱地与上述肋槽卡合。
【专利说明】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过滤器引导件的空气调节机,上述过滤器引导件能插脱地保持过滤器,上述过滤器配置在机箱的吸入口的内面侧。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这种空气调节机如专利文献I所示,公开了如下空气调节机:其具备形成于机箱的顶面的吸入口、配置在机箱的吸入口的内面侧的过滤器以及使过滤器插脱自如地移动的移动路径,在吸入口没有形成覆盖吸入口整体的吸入格栅,在将过滤器插入移动路径时,为了不使过滤器的插入顶端卡在吸入口的端缘,使吸入口的后端缘相对于机箱的左右方向向左右任一方向倾斜,在吸入口的后端缘的后侧也形成格栅而设置使机箱的顶面大致开口的大的顶面吸入口。
[0003]该专利文献I的空气调节机的机箱设为可分别拆解作为基础构件的背面板、右盖、左盖以及前面板,在机箱的顶面形成被这些构件包围的在左右方向较长的开口,在该开口的左右方向中央安装有过滤器引导件作为另外构件。
[0004]根据上述构成,机箱的顶面的开口在左右一分为二,形成左右一对吸入口,在每个吸入口分别配置过滤器,过滤器能沿着过滤器弓I导件插脱自如地移动。
_5] 现有技术文献_6] 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特许第4713658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8]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09]然而,如专利文献I所示,在跨前面板和背面板形成机箱的顶面吸入口的情况下,专利文献I的空气调节机采用了如下构成:设置与前面板和背面板不同部件的过滤器引导件,使过滤器沿该过滤器引导件插脱自如地移动。
[0010]但是如专利文献I所示,在将过滤器引导件设为另外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另外部件的成形有可能使成本变高。
[0011]为了解决成本变高的问题,在前面板和背面板一体地形成过滤器引导件的情况下,在前面板和背面板的接合部由于作为两个构件的过滤器引导件的位置偏离,有可能存在在插入过滤器时使过滤器卡在过滤器弓I导件上等问题。
[0012]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跨两个构件形成过滤器引导件的情况下能使过滤器顺利地插入并保持的空气调节机。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内置室内热交换器和风扇的机箱具备前面板和背面板,跨前面板和其背面侧的背面板形成有顶面吸入口,并且在该顶面吸入口的里面配置过滤器,该过滤器在左右方向配置多个,为了在前后方向能插脱地保持上述过滤器,在前面板的内面侧和背面板的内面侧分别设有引导过滤器的左右两端部的过滤器引导件,上述各过滤器引导件具备:分别在前面板和背面板的内面侧突出的纵肋;以及形成于该纵肋的内端并引导过滤器的内导轨,在将两个过滤器引导件接合的接合部,前面板侧的纵肋和背面侧的纵肋中的一方纵肋向另一方纵肋侧突出而形成突出肋,另一方纵肋在前后方向后退形成,在与上述突出肋对应的另一方内导轨的端缘开口形成肋槽,在前面板与背面板接合时,突出肋能卡脱地与上述肋槽卡合。
[0015]根据上述构成,顶面吸入口跨前面板和背面板较大地形成,与此对应地,将对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除尘的过滤器沿着过滤器引导件在前后方向可插脱地保持。
[0016]此时,过滤器引导件跨前面板和背面板两个构件设置,并且过滤器引导件以分别形成于两个构件的方式分开设置。因此,在两个构件的接合部,当产生两个过滤器引导件的位置偏离时,有可能将过滤器卡住并阻碍过滤器的移动。但是,由于在两个过滤器引导件的接合部,使突出肋与内导轨端缘的肋槽卡合,因此,能防止过滤器引导件的位置偏离而顺利地进行过滤器的插入。
[0017]而且,由于突出肋与肋槽卡合,因此,最终还能防止在前面板和背面板接合时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离。因此,使机箱的组装性也变得良好,能实现在运送时的振动、横摇时也稳定的机箱结构。
[0018]此外,过滤器引导件的纵肋不只是在前面板、背面板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使用,纵肋的左右两面还可以成为在左右方向相邻的过滤器的引导面。另外,从纵肋的内端(热交换器侧的端部)向左右方向伸出的内导轨具有引导过滤器的内面侧(热交换器侧)的功能。
[0019]另外,也可以是,肋槽具有越朝向内导轨的端缘越成为大宽度的开口的锥面。
[0020]当肋槽在其端缘具有锥面时,则在前面板与背面板接合时,即使两者在左右方向发生位置偏离,突出肋也会沿着肋槽的锥面槽壁被引导而被引导到槽终端,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前面板和背面板的组装。另外,由于被左右方向直线状的槽引导而没有松动,因此,能成为在运送时的振动、横摇时也更加稳定的机箱结构。此外,肋槽可以采用Y字槽、V字槽等在内导轨端缘具有锥面的各种槽形状。在肋槽是Y字槽的情况下,沿着锥面槽壁被直线状的槽引导后被引导到槽终端。
[0021]实用新型效果
[0022]如以上内容,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前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与背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的接合部,一方过滤器引导件的突出肋与另一方过滤器引导件的内导轨端缘的肋槽卡合,因此,能防止过滤器引导件的位置偏离而顺利地进行过滤器的移动。而且,由于突出肋与肋槽卡合,因此能防止前面板和背面板接合时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离,使机箱的组装性也变得良好,能实现即使在运送时的振动、横摇时也稳定的机箱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0024]图2是表示在图1的室内机中开放前盖并拆下过滤器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0025]图3是图1的室内机的侧视截面图。
[0026]图4是从背面侧观看前面板的立体图。
[0027]图5是从前面侧观看背面板的立体图。
[0028]图6是背面板侧过滤器引导件的放大立体图。
[0029]图7是前面板侧过滤器引导件的后端部放大立体图。
[0030]图8是表示前面板侧过滤器引导件和背面板侧过滤器引导件的接合状态的截面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I机箱
[0033]2顶面吸入口
[0034]3前面吸入口
[0035]4吹出口
[0036]5空气通路
[0037]6室内热交换器
[0038]6a、6b前面侧热交换器
[0039]6c背面侧热交换器
[0040]7风扇
[0041]8背面板
[0042]9前面板
[0043]9a前面开口
[0044]10后侧的送风引导壁
[0045]11吸入格栅
[0046]13吸入格栅
[0047]14前盖
[0048]15过滤器
[0049]16底壁部
[0050]17百叶单元
[0051]18周缘构件
[0052]19导风面板
[0053]20纵百叶
[0054]21横百叶
[0055]22排水盘
[0056]23隔热材料
[0057]24框构件
[0058]24a下端框构件
[0059]25格棂构件
[0060]26网构件
[0061]27过滤器引导件
[0062]27a前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
[0063]27b背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
[0064]35下侧口壁
[0065]37支承构件
[0066]38按压肋
[0067]61纵肋
[0068]62内导轨
[0069]63突出肋
[0070]64肋槽
[0071]65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72]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以分体型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在这种空气调节机中,收纳于室内机的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与收纳于未图示的室外机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限流装置(均未图示)由冷媒管连接而构成冷冻循环,能执行制冷、供暖、除湿等各种运转模式。
[0073]室内机,如图1?图3所示,在机箱I的上面形成吸入室内空气的顶面吸入口 2,另夕卜,在机箱I的前面中央部分形成吸入室内空气的前面吸入口 3,而且,在机箱I的前面下方的开口形成有吹出口 4。此外,从正面观看机箱I而将机箱I的宽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机箱I的进深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机箱的高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0074]如图1?图3所示,机箱I的前面开放的箱型背面板8和背面开口的箱状前面板9相互组合而构成外包装壳。
[0075]如图3所示,在机箱I的内部形成从顶面吸入口 2和前面吸入口 3直至吹出口 4的空气通路5,在该空气通路5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6和风扇7。
[0076]室内热交换器6的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和背面侧热交换器6c这3个热交换器配置为倒V字状。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具备上侧的热交换器6a和下侧的热交换器6b,以上侧的热交换器6a的上端向后方倾斜的方式配置,下侧的热交换器6b与上侧的热交换器6a的下端连续而大致垂直地配置。上侧的热交换器6b以与背面侧热交换器6c相同的高度配置,两个热交换器从侧面看时配置为倒V字形。
[0077]此外,热交换器的数量不限于图3所示的3个热交换器,可例示出在前面侧和背面侧分别排列有I个的方式或者在背面侧进一步追加辅助热交换器而排列有总计4个热交换器的方式。
[0078]风扇7是横流风扇,其在空气通路5的下游侧配置在被室内热交换器6包围的空间内。
[0079]在比空气通路5中的风扇7靠下游侧,在前后两侧形成送风引导壁,将来自风扇7的送风从吹出口 4向机箱I的前面下部的开口引导。
[0080]构成机箱I的背面板8是前面开放的箱状,在其背面侧形成有用于安装于室内的壁面的平坦面。为了将来自风扇7的送风向前方引导而在背面板8的前侧具有形成为凹状曲面的后侧的送风引导壁10。另外,背面板8的顶面具有形成顶面吸入口 2的一部分的格子状的吸入格栅11。
[0081]前面板9是背面开放的箱状,其顶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形成开口,在其开口部形成有格子状的吸入格栅13。格子状的吸入格栅13与背面板8侧的吸入格栅11并排设置,由两吸入格栅11、13构成顶面吸入口 2。
[0082]在前面板9的前面与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相对地形成有前面开口 9a。前盖14以覆盖该前面开口 9a的方式绕其上端的轴开闭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前面板9。
[0083]前盖14是平板状,在其左右下端的里面形成用于与前面板9卡合的卡合突起(省略图示),如图2所示,在与该卡合突起对应的前面板位置形成有用于卡止前盖14的卡合承受部45。
[0084]前面板9在其前侧下部比前盖14靠下侧的部位从侧面看时以圆弧状后退而到达底壁部16。在形成于该圆弧面的开口嵌入构成吹出口 4的百叶单元17。
[0085]百叶单元17构成风向变更装置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其具备:周缘构件18,其在中央部形成吹出口 4 ;导风面板19,其在吹出口 4的前方绕横轴开闭转动自如地设置;以及多个纵百叶20,其在导风面板19的后侧摆动自如地配置于吹出口 4。而且,在本例中,在位于导风面板19的内侧的导风面配设有横百叶21。
[0086]周缘构件18中的上侧的周缘构件形成为截面上开放的3字形,构成用于接住从热交换器滴下的水的排水盘22。在排水盘22的内部贴附有隔热材料23,在该隔热材料的上侧配置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中的下侧热交换器6b的下端部。
[0087]排水盘22由其后壁面和底壁面构成空气通路5的前侧的送风引导壁。在该排水盘22的后壁面和背面板8侧的后引导壁10之间空出间隙而配置有风扇7。
[0088]另外,在前面板9的顶面吸入口 2的里面及前面板的前侧开口的里面侧和室内热交换器6之间能装拆地配设有过滤器15。过滤器15能通过开放前盖14来从前面板9的前面拆下。
[0089]在本例中,过滤器15设有左右一对。如图2所示,各过滤器15整体上由周围的框构件24、在其内部以格子状排列的纵横的格棂构件25、跨这些框构件和格棂构件铺设的网构件26形成为长方形,并在前面板9的顶面吸入口 2与前面的开口的边界部以R状折弯,从侧面看时形成为L字状。该过滤器15由合成树脂制成且具有可挠性。
[0090]过滤器15沿着比前面板9的前面开口 9a靠后方形成的过滤器引导件27装配,如图3所示,在该收纳状态下,以过滤器15的下端框构件24a隐藏在前面板9的前面开口 9a的下侧口壁35的里面的方式配置。
[0091]另外,在过滤器1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在最下级的横格棂位置向前方突出形成有用于对过滤器15进行装拆操作的把手34。另外,在前盖14的关闭姿态下,在前盖14的里面突出形成有用于防止过滤器浮起的过滤器按压肋38。该按压肋38以抵接到过滤器15的把手34的方式配置。
[0092]图4是从背面侧观看前面板的立体图。图5是从前面侧观看背面板的立体图。图6是背面板侧过滤器引导件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前面板侧过滤器引导件的后端部放大立体图。如图4?图6所示,前面板9与背面板8由上侧的卡止部50及卡合部51与下侧的卡止部52使两个构件能卡脱地接合,构成机箱I。
[0093]上侧的卡止部50具备:在背面板8的顶面格栅11的前端部在左右方向空出间隔在3个部位向前方突出的侧面看为L字形的卡止突起53 (参照图6);以及与各卡止突起53对应地在前面板9的顶面格栅13的后端面凹设的卡止凹部54 (参照图7),使卡止突起53在前后方向卡止到卡止凹部54,由此前面板9的格栅13和背面板8的格栅11部被卡止。此外,也可以在前面板侧形成卡止突起53,另外,在背面板8侧形成卡止凹部54。
[0094]在3个部位的卡止部50之间设有上侧的卡合部51。上侧的卡合部51具备:在背面板8的顶面格栅11的前端部在左右方向带状地形成的突条55 (参照图6);以及与各突条55对应地在前面板9的顶面格栅13的后端面凹设的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部56 (参照图7),使突条55从前后方向与长孔部56卡合,由此前面板9的格栅13的后端面与背面板8的格栅11部的前端面对面地接合。此外,也可以在前面板侧形成突条55,在背面板侧形成长孔部56。
[0095]下侧的卡止部52具备:在背面板8的下侧壁面在左右方向的2个部位空出间隔形成的卡合孔57 (参照图5);以及在与该卡合孔57对应的前面板9的下侧突出形成的卡合突起58,使卡合突起58从前后方向与卡合孔57卡合,由此前面板9的底壁16与背面板8的下部卡合。此外,也可以在前面板侧形成卡合孔57,在背面板侧形成卡合突起58。
[0096]过滤器引导件27在前面开口 9a的左右两端部和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形成。中央的过滤器引导件27以其两面引导左右的过滤器15、15。在左右的过滤器引导件27之间,在顶面吸入口 2和前面开口 9a的边界部分横跨形成有对过滤器15的内面侧进行支撑的支承构件37 (参照图4)。
[0097]这些过滤器引导件27分别一体地设于前面板9的内面侧和背面板8的内面侧。因此,前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a(参照图7)和背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b (参照图6)成为在前后方向分开的方式。
[0098]如图4?图7所示,各过滤器引导件27具备:分别在前面板9和背面板8的内面侧突出的纵肋61 ;以及形成于该纵肋的内端(热交换器侧的端部)来引导过滤器15的板状的内导轨62。左右两端的过滤器引导件27从正面看时形成为L字形,在左右方向位于中央的过滤器引导件27,为了引导左右的过滤器15而形成为倒T字形。
[0099]左右两端的过滤器引导件27,其端面与前面板9和背面板8的各格栅端面形成为同一面,在接合时纵肋61和内导轨62的端面彼此以面对面的方式设定,而在左右方向中央的过滤器引导件27的接合部由突出肋63和肋槽64实施防止位置偏离的对策。
[0100]S卩,在左右方向位于中央的过滤器引导件27,如图6?图8所示,在前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a与背面板8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b的接合部,前面板侧的纵肋61和背面侧的纵肋61中的一方侧纵肋61向另一方纵肋侧突出而形成突出肋63,与此相应地,另一方侧纵肋61在前后方向后退形成,并且在与上述突出肋63对应的另一方的内导轨62的端缘开口形成有肋槽64,在前面板9和背面板8接合时,突出肋63能卡脱地与肋槽64卡合。
[0101]此外,在进行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维护时拆下前面板9。此时,当过滤器引导件27的突出肋63设于前面板9时,则在拆下前面板9时有可能在误使前面板9落到地面、桌面的情况下,会损伤突出肋63。为了消除这种缺陷,在本例中,在背面板侧设置突出肋63。在将室内机安装到室内的壁面时使背面板固定于壁面,因此,在维护时背面板不会落下。因此,能防止突出肋损伤。
[0102]在左右方向位于中央的过滤器引导件27中,纵肋61设为在左右方向相邻的过滤器15的引导面,从纵肋61的下端向左右方向伸出的内导轨62引导左右的过滤器15的内面侧。
[0103]在本例中,表示了设有左右一对过滤器、在顶面吸入口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设有过滤器引导件27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左右方向排列3个以上的过滤器,在各过滤器之间设置过滤器引导件。
[0104]另外,肋槽64以越朝向内导轨62的端缘越成为大宽度的开口的方式成为使开口壁形成锥面65的Y字状的槽,易于接受突出肋63。由此,在前面板9和背面板8接合时,即使两者在左右方向发生位置偏离,突出肋63也会沿着肋槽64的锥面65的槽壁被直线状的槽引导而被引导到槽终端,使前面板9和背面板8的组装变得容易。
[0105]在上述构成中,通过风扇7的驱动,使室内空气从机箱I的顶面吸入口 2和在前盖14的下端形成的前面吸入口 3经由过滤器15被导入室内热交换器6,在与流经室内热交换器6的冷媒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调节,被调节的空气经过空气通路5而从吹出口 4向室内释放。
[0106]另外,在进行机箱I的组装时,将前面板9的后端和背面板8的前端面接合。此时,首先在下侧的接合部使背面板8侧的卡合孔57与前面板9侧的卡合突起58从前后方向卡合,由此,使前面板9与背面板8的下部卡合。
[0107]然后,在前面板9和背面板8的上侧接合部,使卡合部51的突条55与长孔部56卡合并使上侧的卡止部50的卡止突起53卡止到卡止凹部54。
[0108]此时,在左右方向位于中央的过滤器引导件27中,在前面板侧的过滤器弓I导件27a和背面板8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b的接合部,背面侧的突出肋63被引导并卡合到在前面板侧后退形成的纵肋的下侧所存在的肋槽64,因此,能防止过滤器引导件27的位置偏离而顺利地进行过滤器15的插入保持。
[0109]而且,在前面板9与背面板8接合时,即使两者在左右方向发生位置偏离,突出肋63也会沿着肋槽64的锥面槽壁65被直线状的槽弓I导而被弓I导到槽终端,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前面板与背面板的组装。另外,由于在左右方向没有松动,因此,能成为在运送时的振动、横摇时也更加稳定的机箱结构。
[0110]另外,在前面板9与背面板8接合时,在上侧的卡合部51中,在背面板8的顶面格栅11的前端部所存在的在左右方向较长的带状突条55与在前面板9的顶面格栅13的后端面凹设的在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部56嵌合,因此,还能可靠地进行格栅11、13彼此在上下方向的定位。因此,前后的过滤器引导件27a、27b的内导轨彼此也在上下方向被定位在同一面上,由此能顺利地进行过滤器的插入。
[0111]此外,在肋槽64中,在直线状的槽终端,使槽宽与突出肋63的板厚相等或者使其形成为稍小的宽度,由此,使突出肋63和肋槽64在槽终端位置牢固地嵌合,由于没有前面板9和背面板8的松动,因此也能成为在运送时的振动、横摇时更加稳定的机箱结构。
[0112]另外,在使用时,打开前面板9的前盖14并沿着比前面开口 9a靠后方形成的过滤器引导件27进行过滤器15的装拆。此时,前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a和背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b由突出肋63和肋槽64定位,因此,防止在插入过滤器15时过滤器15被卡在引导面,能容易地进行过滤器15的插入保持。
[0113]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 Y字状的肋槽,但也可以是V字状的槽。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在背面板8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b形成有突出肋63,在前面板9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a形成有肋槽64,但也可以是在前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27a形成突出肋63,而在背面板侧的过滤器引导件形成肋槽64的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内置室内热交换器和风扇的机箱具备前面板和背面板,跨前面板和其背面侧的背面板形成有顶面吸入口,并且在该顶面吸入口的里面配置过滤器,该过滤器在左右方向配置多个,为了在前后方向能插脱地保持上述过滤器,在前面板的内面侧和背面板的内面侧分别设有引导过滤器的左右两端部的过滤器引导件,上述各过滤器引导件具备:分别在前面板和背面板的内面侧突出的纵肋;以及形成于该纵肋的内端并引导过滤器的内导轨,在将两个过滤器引导件接合的接合部,前面板侧的纵肋和背面侧的纵肋中的一方纵肋向另一方纵肋侧突出而形成突出肋,另一方纵肋在前后方向后退形成,在与上述突出肋对应的另一方内导轨的端缘开口形成肋槽,在前面板与背面板接合时,突出肋能卡脱地与上述肋槽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纵肋成为在左右方向相邻的过滤器的引导面,从上述纵肋的下端向左右方向伸出的内导轨设为弓I导过滤器的内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槽具有越朝向内导轨的端缘越成为大宽度的开口的锥面。
【文档编号】F24F13/28GK204026961SQ20139000020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高桥雅也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