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及地面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750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及地面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铺装方便、冷热量传输效果好、表冷面积大,同时兼具地暖、空调、新风、空气除湿功能的一种新型的地面空调末端及地面空调,地面空调末端包括隔热反射膜及依次铺设其上的龙骨、导热型材、散热管以及地面装饰层,其中,龙骨呈一定规则排列形成若干个风道,一种地面空调,包括热泵机组、除湿新风机组、风管组件以及地面空调末端,热泵机组和地面空调末端相连接,风管组件一端和除湿新风机组连接,另一端和地面空调末端连接,从除湿新风机组出来的风,经过地面空调末端后从地板送风口组件排出,整个地面空调末端就像一个巨型的地面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和热泵等设备结合后,就形成一种新型的地面空调。
【专利说明】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及地面空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及装修装饰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室内采暖及制冷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及地面空调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套有效的能通过地面来实施采暖和制冷的地面空调技术,即在冬天能通过地面来采暖,在夏天能通过地面来制冷。
[0003]虽然,传统的地暖只要地暖管里通冷水也能对地面降温,但是,由于冷气比重大,往往只沉降在地面上,对室内的空气降温效果不明显,而且地面容易结露,所以基本上不采用此技术方案。
[0004]因此,现实中,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品质,一般家庭里既装地暖又装空调,这其中的空调和地暖分别为不同的运作系统,既重复投资,又占空间、多花钱,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财力,增加了室内装修的施工难度和施工工期。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铺装方便、冷热量传输效果好、表冷面积大,同时兼具地暖、空调、新风、空气除湿功能的一种新型的地面空调末端及地面空调。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包括地面空调末端,所述的地面空调末端包括隔热反射膜、龙骨、导热型材、散热管以及地面装饰层,其特征在于:隔热反射膜,其铺设在平整的地面上;龙骨,其呈一定规则排列平铺在隔热反射膜的上表面,相邻龙骨之间的间隙组成若干个风道组件,每个风道组件包括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 ;导热型材,其整体为呈扁平的长条状型材,平铺在龙骨的上表面上,导热型材的上表面或两侧边处设置有若干凹槽;散热管,其材质为塑料PPR或PE-TR或金属,截面呈圆形的中空管材,设置在凹槽内;地面装饰层,为地板或地毯或地砖或石材,铺设在导热型材的上表面上。本技术方案中,龙骨不仅起承重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把紧密平铺的导热型材下、隔热反射膜之上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风道组件,使外界的强制送风经过进风口后,能从出风口出来,构成一个完整的通风道,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速度的风和导热型材的下表面接触,一旦散热管里通热水或冷水后,导热型材整体会产生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使得从风道经过的一定速度的风和导热型材的下表面产生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风从出风口进入室内,整体就像一个巨型的地面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0007]在上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风道组件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龙骨组成的呈“口”字形的外框和外框内由若干条龙骨平行且错落排列所形成的呈“S”形走向的风道组成,所述的风道每个转弯处均设置有一弧形导风条。通常,根据地面的面积大小,可以有多个这样的风道组件;通常,在风道每个转弯处各设置一个弧形导风条,主要用来降低转弯处的风阻。。
[0008]在上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型材为铝合金型材,其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的凹槽相互间平行且若干条导热型材平铺在一起后相邻的所述的凹槽之间的间距等同,所述的凹槽的截面呈“U”字形,所述的散热管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
[0009]在上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型材为铝合金型材,所述的导热型材的至少一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的凹槽,所述的散热管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
[0010]在上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型材为铝合金挤出型材,所述的导热型材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贯通导热型材本体两端的通孔,所述的导热型材的一侧设有公榫,另一侧设有母榫,一导热型材上的公榫与相邻设置的另一导热型材上的母榫能够相互适配。通常,铝合金型材的价格适中,导热性非常好,内部设置了许多通孔,在不降低导热型材的强度情况下,大大节约了铝合金的用材,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0011]在上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管的材质为塑料PPR或PE-TR,所述的散热管的直径在4mm和8mm之间,所述的散热管相互间平行且各自两端被焊接到两根相互平行的进水管和回水管上。通常,相互平行的散热管和进水管、回水管焊接后,实际上组成了一张通常意义上的毛细管网,而本技术方案中的散热管其实就是毛细管网中的毛细管部分。
[0012]在上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地板送风口组件,所述的导热型材和龙骨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垫。通常,地板送风口组件设置在地面上且地板送风口组件的上表面和地面装饰层的上表面齐平,根据需要,也可将地板送风口组件安装在靠近出风口的墙壁上;通常,设置密封垫是为了使导热型材下的风道更加密封,让风从进风口直至出风口的过程中不漏风,风道不短路。
[0013]一种地面空调,包括热泵机组、除湿新风机组、风管组件以及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空调末端包括隔热反射膜、龙骨、导热型材、散热管以及地面装饰层,所述的隔热反射膜铺设在平整的地面上,所述的龙骨呈一定规则排列平铺在隔热反射膜的上表面,相邻龙骨之间的间隙组成若干个风道组件,每个风道组件包括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所述的导热型材整体为呈扁平的长条状型材,平铺在龙骨的上表面上,导热型材的上表面或两侧边处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的散热管,其材质为塑料PPR或PE-TR或金属且截面呈圆形的中空管材,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的地面装饰层为地板或地毯或地砖或石材,铺设在导热型材的上表面上,所述的散热管和所述的热泵机组相连接,所述的进风口连接到所述的风管组件上,所述的风管组件和所述的除湿新风机组连接,所述的出风口和地板送风口组件贯通。
[0014]在上述的一种地面空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风道组件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龙骨组成的呈“ 口 ”字形的外框和外框内由若干条龙骨平行且错落排列所形成的呈“S,,形走向的风道组成,所述的风道每个转弯处均设置有一弧形导风条。通常,在风道每个转弯处各设置一个弧形导风条,主要用来降低转弯处的风阻。
[0015]在上述的一种地面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型材为铝合金型材,所述的导热型材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贯通导热型材本体两端的通孔,所述的导热型材的一侧设有公榫,另一侧设有母榫,一导热型材上的公榫与相邻设置的另一导热型材上的母榫能够相互适配,所述的导热型材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的凹槽相互间平行且若干条导热型材平铺在一起后相邻的所述的凹槽之间的间距等同,所述的凹槽的截面呈“U”字形,所述的散热管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散热管的材质为直径在4mm和8mm之间的PPR或PE-TR塑料管,所述的散热管相互间平行且各自两端被焊接到两根相互平行的进水管和回水管上。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铺装方便、冷热量传输效果好、表冷面积大,同时兼具了地暖、空调、新风、空气除湿功能,不多占用室内空间,避免重复投资,简化了施工程序,减轻了投资成本,节约能源和材料,提升了室内空气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一种空调末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一种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末端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热型材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导热型材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热型材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板送风口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管和进水管及回水管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面空调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地面空调末端1、隔热反射膜2、龙骨3、导热型材4、散热管5、地面装饰层6、地板送风口组件7、密封垫8、热泵9、除湿新风机组10、风管组件11、风道组件30、进风口31、出风口 32、外框33、风道34、弧形导风条35、凹槽40、通孔41、公榫42、母榫43、进水管50、回水管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地面空调末端I,包括隔热反射膜2、龙骨3、导热型材4、散热管5以及地面装饰层6。
[0029]首先,安装空调末端的地面12要经过整平,再在地面12上铺设隔热反射膜2 ;
[0030]其次,在隔热反射膜2上要铺设一个风道组件30,首先将四条龙骨3各自固定在铺有隔热反射膜2的地面12上,且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呈“ 口 ”形的外框33,外框33内由若干条长短一致的龙骨3平行且错落排列,形成整体呈“S”形走向的风道34,风道34每个转弯处均设置有一弧形导风条35,其中外框33的一对对角上开设有一个进风口 31和一个出风口 32,在出风口 32处设置有地板送风口组件7,地板送风口组件7的上表面和地面装饰层6的上表面齐平,同时在每条龙骨3的上表面铺设一密封垫8 ;
[0031]再次,将导热型材4平铺在风道组件30上,导热型材4整体为呈扁平的长条状铝合金型材,导热型材4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贯通导热型材4本体两端的通孔41,导热型材4的一侧设有公榫42,另一侧设有母榫43,一导热型材4上的公榫42与相邻设置的另一导热型材4上的母榫43能够相互适配;导热型材4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凹槽40,凹槽40的截面呈“U”字形,散热管5设置在所述的凹槽40内,散热管5的材质为PPR塑料,散热管5的直径在4.2mm至4.4之间,散热管5相互间平行且等间距,各自两端被焊接到两根相互平行的进水管50和回水管51上,本实施例中,凹槽40的中心间距和散热管5的中心间距同为20mm,进水管50和回水管51的管外径为20mm,其实,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管5即为传统意义上的所谓毛细管,散热管5和进水管50及回水管51实际上组成了一张传统意义上的毛细管网。
[0032]最后,在铺有散热管5的导热型材4的上表面,铺设地面装饰层6,本实施例中,地面装饰层6为木质地板。
[0033]实施例2:
[0034]如图5所示,导热型材4整体为呈扁平的长条状铝合金型材,导热型材4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贯通导热型材4本体两端的通孔41,导热型材4的一侧设有公榫42,另一侧设有母榫43,一导热型材4上的公榫42与相邻设置的另一导热型材4上的母榫43能够相互适配;导热型材4的至少一侧边上设置有凹槽40,散热管5设置在凹槽40内。其他的和实施例I 一样,在此不再做重复的叙述。
[0035]实施例3:
[0036]图9所示,一种地面空调,包括热泵机组9、除湿新风机组10、风管组件11以及地面空调末端1,热泵机组9和地面空调末端I相连接,风管组件11 一端和除湿新风机组10连接,另一端和地面空调末端I连接,从除湿新风机组10出来的风,经过地面空调末端I后从地板送风口组件7排出。
[0037]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地面空调末端I,包括隔热反射膜2、龙骨3、导热型材4、散热管5以及地面装饰层6。
[0038]首先,安装空调末端的地面12要经过整平,再在地面12上铺设隔热反射膜2 ;
[0039]其次,在隔热反射膜2上要铺设一个风道组件30,首先将四条龙骨3各自固定在铺有隔热反射膜2的地面12上,且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呈“ 口 ”形的外框33,外框33内由若干条长短一致的龙骨3平行且错落排列,形成整体呈“S”形走向的风道34,风道34每个转弯处均设置有一弧形导风条35,其中外框33的一对对角上开设有一个进风口 31和一个出风口 32,在出风口 132处设置有地板送风口组件7,地板送风口组件7的上表面和地面装饰层6的上表面齐平,同时在每条龙骨3的上表面铺设一密封垫8 ;
[0040]再次,将导热型材4平铺在风道组件30上,导热型材4整体为呈扁平的长条状铝合金型材,导热型材4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贯通导热型材4本体两端的通孔41,导热型材4的一侧设有公榫42,另一侧设有母榫43,一导热型材4上的公榫42与相邻设置的另一导热型材4上的母榫43能够相互适配;导热型材4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凹槽40,凹槽40的截面呈“U”字形,散热管5设置在所述的凹槽40内,散热管5的材质为PPR塑料,散热管5的直径在4.2mm至4.4之间,散热管5相互间平行且等间距,各自两端被焊接到两根相互平行的进水管50和回水管51上,本实施例中,凹槽40的中心间距和散热管5的中心间距同为20mm,进水管50和回水管51的管外径为20mm,其实,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管5即为传统意义上的所谓毛细管,散热管5和进水管50及回水管51实际上组成了一张传统意义上的毛细管网。
[0041]最后,在铺有散热管5的导热型材4的上表面,铺设地面装饰层6,本实施例中,地面装饰层6为木质地板。
[0042]散热管5和热泵机组9相连接形成冷热循环系统,进风口 31连接到风管组件11上,风管组件11和除湿新风机组10连接,出风口 32和地板送风口组件7贯通。
[004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4]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地面空调末端、隔热反射膜、龙骨、导热型材、散热管、地面装饰层、地板送风口组件、密封垫、热泵、除湿新风机组、风管组件、风道组件、进风口、出风口、外框、风道、弧形导风条、凹槽、通孔、公榫、母榫、进水管、回水管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包括地面空调末端(I),所述的地面空调末端(I)包括隔热反射膜(2)、龙骨(3)、导热型材(4)、散热管(5)以及地面装饰层¢),其特征在于: 隔热反射膜(2),其铺设在平整的地面(12)上; 龙骨(3),其呈一定规则排列平铺在隔热反射膜(2)的上表面,相邻龙骨(3)之间的间隙组成若干个风道组件(30),每个风道组件(30)包括一个进风口(31)和一个出风口(32);导热型材(4),其整体为呈扁平的长条状型材,平铺在龙骨(3)的上表面上,导热型材(4)的上表面或两侧边处设置有若干凹槽(40); 散热管(5),其材质为塑料PPR或PE-TR或金属,截面呈圆形的中空管材,设置在凹槽(40)内; 地面装饰层¢),为地板或地毯或地砖或石材,铺设在导热型材(4)的上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风道组件(30)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龙骨(3)组成的呈“口 ”字形的外框(33)和外框(33)内由若干条龙骨(3)平行且错落排列所形成的整体呈“S”形走向的风道(34)组成,所述的风道(34)每个转弯处均设置有一弧形导风条(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型材(4)为铝合金型材,其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40),所述的凹槽(40)相互间平行且若干条导热型材(4)平铺在一起后相邻的所述的凹槽(40)之间的间距等同,所述的凹槽(40)的截面呈“U”字形,所述的散热管(5)设置在所述的凹槽(4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型材(4)为铝合金型材,所述的导热型材(4)的至少一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的凹槽(40),所述的散热管(5)设置在所述的凹槽(4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型材(4)为铝合金挤出型材,所述的导热型材(4)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贯通导热型材(4)本体两端的通孔(41),所述的导热型材(4)的一侧设有公榫(42),另一侧设有母榫(43),一导热型材(4)上的公榫(42)与相邻设置的另一导热型材(4)上的母榫(43)能够相互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管(5)的材质为塑料PPR或PE-TR,所述的散热管(5)的直径在4mm和8mm之间,所述的散热管(5)相互间平行且各自两端被焊接到两根相互平行的进水管(50)和回水管(5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面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32)处设置有地板送风口组件(7),所述的导热型材(4)和龙骨(3)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垫(8)。
8.—种地面空调,包括热泵机组(9)、除湿新风机组(10)、风管组件(11)以及地面空调末端(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空调末端(I)包括隔热反射膜(2)、龙骨(3)、导热型材(4)、散热管(5)以及地面装饰层¢),所述的隔热反射膜(2)铺设在平整的地面上,所述的龙骨⑶其呈一定规则排列平铺在隔热反射膜⑵的上表面,相邻龙骨⑶之间的间隙组成若干个风道组件(30),每个风道组件(30)包括一个进风口(31)和一个出风口(32),所述的导热型材(4)整体为呈扁平的长条状型材,平铺在龙骨(3)的上表面上,导热型材(4)的上表面或两侧边处设置有若干凹槽(40),所述的散热管(5),其材质为塑料PPR或PE-TR或金属且截面呈圆形的中空管材,设置在凹槽(40)内,所述的地面装饰层(6)为地板或地毯或地砖或石材,铺设在导热型材(4)的上表面上,所述的散热管(5)和所述的热泵机组(9)相连接,所述的进风口(31)连接到所述的风管组件(11)上,所述的风管组件(11)和所述的除湿新风机组(10)连接,所述的出风口(32)和地板送风口组件(7)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面空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风道组件(30)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龙骨(3)组成的呈“口 ”字形的外框(33)和外框(33)内由若干条龙骨(3)平行且错落排列所形成的呈“S”形走向的风道(34)组成,所述的风道(34)每个转弯处均设置有一弧形导风条(3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面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型材(4)为铝合金型材,所述的导热型材(4)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贯通导热型材(4)本体两端的通孔(41),所述的导热型材(4)的一侧设有公榫(42),另一侧设有母榫(43),一导热型材(4)上的公榫(42)与相邻设置的另一导热型材(4)上的母榫(43)能够相互适配,所述的导热型材(4)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40),所述的凹槽(40)相互间平行且若干条导热型材(4)平铺在一起后相邻的所述的凹槽(40)之间的间距等同,所述的凹槽(40)的截面呈“U”字形,所述的散热管(5)设置在所述的凹槽(40)内,所述的散热管(5)的材质为直径在4_和8_之间的PPR或PE-TR塑料管,所述的散热管(5)相互间平行且各自两端被焊接到两根相互平行的进水管(50)和回水管(51)上。
【文档编号】F24F5/00GK204165167SQ20142054888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李渊 申请人:李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