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矢量送风技术及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3802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矢量送风技术及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风方向可180°变化的房间空气处理机的送风方式及风道结构,包括位于机组顶端的送风口一、导风板组件一;位于机组前端的送风口二、导风板组件二;送风腔一和送风腔二相邻,公用一个风门并和总送风腔呈“y”型分布;回风腔、回风口及新风口位于机组底部。该结构风道系统还包括位于总送风腔的换热器及加湿喷雾器、位于回风腔的风机、电机、空气净化模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房间空气处理机的送风方式不能同时满足制冷/制热合理气流组织的需求,使房间的气流组织更符合人体舒适性要求,房间空气达到舒适要求的处理时间大幅缩短,从而节省使用成本。同时集成多种功能于一体,整机成本低,使用也更加方便、节能。
【专利说明】
一种矢量送风技术及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矢量送风技术及风道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纵向送风角度范围为180°的房间空气处理机组,可有效提高房间空气处理的舒适度及多效性。
【背景技术】
[0002]所谓房间空气处理,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把密闭空间内部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分布等处理到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的过程。为达到这个要求,现有技术提供了各种空气处理设备,如房间空气调节器、加湿器、除湿机、空气净化器等。但各种设备功能单一、各自为政,不仅投资大、占空间,更主要的是舒适性也很难达到人们的要求。以下以人们最常用的房间空气处理机为例作一说明。
[0003]现有的房间空气处理机,包括家用空调、各种中央空调末端通常只有一个出风口,一般位于机器上部或安装后位于房间上部,制冷、制热共用,这会产生以下问题:
[0004]制冷时,冷空气较重,向上送风或从房间上部送风有利于空气对流,较合理。但制热时,热空气较轻,向上送风或从房间上部送风则不利于空气对流,房间上部热下部凉。同时无论制冷还是制热,房间内吹风感都强。附图1?附图4给出了常用的家用空调挂机及柜机冷房和暖房时房间气流组织示意图。
[0005]从附图1?附图4可以看出,现有的房间空气调节器由于空调器的结构较适合制冷、不适合供暖,热舒适性不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房间的热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冬季采暖的舒适性要求,同时对空调的节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0006]众所周知,人体的热舒适性的生理特征是“足暖头凉”并且身体的暴露部分无明显吹风感。现有的房间空气处理机无疑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近年来也有用地板供暖和冷顶辐射两套系统分别为空调房间供暖与降温,热舒适性虽好,但初投资太大,运行费用也大。因为这样的系统从开启到运行稳定所需时间长,系统开启后,即使中途房间内暂时无人(如上班期间)也不能暂停使用,否则会影响下次的使用效果。冷顶辐射在湿度大时还有凝露的风险。
[0007]为解决这个问题,专利ZL200720059604.9及ZL200720059898.5公开了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可互换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上下各一个出风口,通过风机反转实现上出风或下出风。但根据现有风机的特性,反转时效率及噪音都将恶化。专利00227578.3公开了一种“柜式双出风冷暖空调器”,也是上下各一个出风口,通过复杂的驱动装置封住上出风口或下出风口。但此种结构过于复杂,其可靠性及成本有待商榷。发明申请201210331108.X公开了一种“导风装置及空调器”,在现有壁挂机的出风口设置复杂的驱动结构,实现水平送风或向下送风。同上例,结构过于复杂,其可靠性及成本有待商榷,同时还是没彻底解决制热的舒适性问题。专利02213620.7公开了一种“床置式空调器”,其有上下两个出风口,但同时也有两套风机及电机,相当于两套风系统共用一套制冷系统,虽然相对于两台室内机成本较省,但相对于一台室内机,成本增加很多。

【发明内容】

[0008]为克服现有房间空气处理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间空气处理的新方法:把多种空气除理功能集成于一套空气处理机组,依据人体舒适性的生理特点,细分降温、取暖模式下房间空气的气流组织模型,采用一套空气处理机组以满足人体的舒适性要求。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如图5所示,降温、净化、除湿、新风等模式下房间的气流从空气处理机组的底部进入,从顶部呈射流状吹出,吹出的冷气流沿墙壁及顶棚流动,首先冷却墙壁及顶棚,同时在房间上部形成层流,利用对流换热原理及冷辐射效应,使人体活动的空间自然降温,其温度场自上而下逐渐升高;如图6所示,取暖、加湿等模式下房间的气流从空气处理机组的底部进入,从前侧立面斜向下吹出,吹出的热气流沿地板方向水平流动,加热地板及其表面的空气,利用对流换热原理及热辐射效应,使人体活动的空间自然升温,其温度场也是自上而下逐渐升高。这种气流组织不对人体(除足以外)直接吹风,温度下高上低,不仅符合人体舒适性的生理需求,而且房间的气流场稳定,需处理的空气量也大为减少(人体活动区域以外的空间不必处理),降低了空气处理负荷,有利于设备节能。
[0009]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如图7所示:采用一套风机两个送风口,共用的风门可左右摆动,关闭或开启送风腔一或送风腔二,从而实现从送风口一或送风口二送风的目的。在总送风腔内、换热器上方设置喷雾加湿器,制热时利用换热器的表面高温有利于雾滴气化。在回风腔内设置高效空气净化模块,底部设置与外界相通的新风门。
[0011]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2]1、采用一套常规的风机就可实现送风方向180°变化,能同时满足制冷/制热房间舒适气流场需要,人体活动范围基本处于气流场的自然对流区域,无明显吹风感。
[0013]2、在人体活动的有效高度以内,温度场的纵向梯度呈下高上低的趋势,取暖模式下,这种趋势更明显,符合“足暖头凉”的人体热舒适性生理特征。
[0014]3、气流场温定,在人体活动区域以外的空间,冷/热负荷基本不处理,有利于空调节能。
[0015]4、高度集成180°矢量送风、舒适冷/暖房、空气净化、湿度控制、新风换气等功能,且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挂壁机降温房间气流组织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挂壁机取暖房间气流组织示意图。
[0018]图3为现有柜机降温房间气流组织示意图。
[0019]图4为现有柜机取暖房间气流组织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降温房间气流组织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取暖房间气流组织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效房间空气处理机组风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I送风口一,11导流板组件一,2送风口二,21导流板组件二,31后背板,32隔风板一,33隔风板二,34顶盖板,35公用风门,36隔风板三,37风机固定板,38前面板,39左右侧板,4加湿喷雾器,5换热器,6风机,7电机,8空气净化模块,9新风口,1I送风腔一,102送风腔二,103总送风腔,104回风腔,10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5]【具体实施方式】,非限定实施例如图7所示,一种全效房间空气处理机组风道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围机构及各结构间的配合细节未画出,但这并不影响读者对该非限定实施例从结构原理上进行理解。其它类似结构原理的实施例均处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0026]该风道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送风口一( I),包括导流板组件一(11);送风口二 (2),包括导流板组件二 (21);后背板(31)、隔风板一 (32)、隔风板二 (33)、顶盖板(34)、左右侧板(39)组成送风腔一(101);顶盖板(34)、隔风板二(33)、隔风板三(36)、前面板
(38)、左右侧板(39)组成送风腔二(102);后背板(31)、隔风板一(32)、隔风板三(36)、前面板(38)、风机固定板(37)、左右侧板(39)组成总送风腔(103);换热器(5)固定在总送风腔
(103)内;送风腔一(101)和送风腔二(102)相邻,并和总送风腔(103)呈“y”型分布;公用风门(35)固定在总送风腔(103)内并能左右摆动,当其向左摆动贴合在隔风板一(32)上时,送风口一(I)不送风,送风口二 (2)送风;反之,当公用风门(35)向右摆动贴合在隔风板三(36)上时,送风口一(I)送风,送风口二 (2)不送风;导流板组件一(11)和导流板组件二 (21)分别处于如图7位置时即可实现180°矢量送风;后背板(31)、前面板(38)、风机固定板(37)、左右侧板(39)组成回风腔(104);喷雾加湿器(4)在总送风腔(103)内、换热器(5)的上方,制热时利用换热器(5)的表面高温有利于雾滴气化;风机(6)固定在风机固定板(37)上,电机(7)固定在风机(6);在回风腔(104)内设置高效空气净化模块(8),底部和回风口(10)及与外界相通的新风门(8)相通,当风机工作时可进行室内空气净化及室外换新风。
[0027]其工作模式及原理如下:如图7、图5所示,降温、净化、除湿、新风等模式下公用风门(35)向右摆动贴合在隔风板三(36)上时,送风口一(I)送风,送风口二 (2)不送风,房间的气流从空气处理机组的底部进入,从顶部呈射流状吹出,吹出的冷气流沿墙壁及顶棚流动,首先冷却墙壁及顶棚,同时在房间上部形成层流,利用对流换热原理及冷辐射效应,使人体活动的空间自然降温,其温度场自上而下逐渐升高;如图7、图6所示,取暖、加湿等模式下公用风门(35)向左摆动贴合在隔风板一(32)上时,送风口一(I)不送风,送风口二送风,房间的气流从空气处理机组的底部进入,从前侧立面斜向下吹出,吹出的热气流沿地板方向水平流动,加热地板及其表面的空气,利用对流换热原理及热辐射效应,使人体活动的空间自然升温,其温度场也是自上而下逐渐升高。这种气流组织不对人体(除足以外)直接吹风,温度下高上低,不仅符合人体舒适性的生理需求,而且房间的气流场稳定,需处理的空气量也大为减少(人体活动区域以外的空间不必处理),降低了空气处理负荷,有利于设备节能。
[0028]通过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先进性显而易见。同时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增加集成度,其风道结构的设计巧妙、新颖。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空调房间热舒适性的方法及实现空气多效处理的风道结构,不同于现有的任何房间空气处理机组,其所运用的基本原理及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并切实可行的,任何基于此方法而设计的房间空气处理组组均在本发明保护条款之列。
【主权项】
1.一种矢量送风风道结构,包括位于机组顶端的送风口 一、导风板组件一;位于机组前端的送风口二、导风板组件二;送风腔一和送风腔二并列分布,总送风腔位于送风腔一和送风腔二下方,通过公共风门和送风腔一或送风腔二相通;回风腔、回风口及新风口位于机组底部;该结构风道系统还包括位于总送风腔的换热器及加湿喷雾器、位于回风腔的离心风机、电机、空气净化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矢量送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用风门通过转轴固定在风道内,可左右小范围摆动,切换送风气流进入送风腔一或送风腔二从而实现整机纵向送风角度180°变化:送冷气、除湿、室内空气循环、净化时送风气流向上;送暖气、加湿时,送风气流向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矢量送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给风门一个初始扰动,随后在风压的作用下其自动转向送风腔一或送风腔二的进风口并与之紧密贴合,风量越大贴合越紧,泄漏风量越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矢量送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送风口共用一套风系统,共用处理空气的换热器、加湿器、空气净化模块及新风换气装置。
【文档编号】F24F13/14GK205425178SQ201620202726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
【发明人】沈增友
【申请人】沈增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