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烟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199阅读:2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建筑烟风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上的竖向管道,具体地说是一种排除烟气的风道。
现有建筑用烟道、通风道有玻纤水泥砂浆烟(风)道、菱镁砼烟(风)道。砼烟(风)道和砖砌烟(风)道等几种形式。这些烟(风)道产品除砖砌者随墙身筑成外,其他均为湿法生产,即将原料用水拌和,用钢筋或玻璃纤维作增强材料,用芯模和外模等成型再经养护而成。因此现有产品壁厚大,一般在10-35毫米,产品重量大,性能单一,只能单独做为排烟或通风使用。而且由于壁厚,分户风管孔径则不可能扩大,因而无法与家用烟囱管、排气扇或抽油烟机管相接,故使实用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烟风道的新构造,以克服原有同类产品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烟风道整体为板式结构,即采用成品薄板材组装新方法制造,如无机阻燃耐水板、硅酸钙平板、石棉水泥加压板等。烟风道筒体由外壁板四面合成,筒体中间设置与两相对外壁板相接的内隔板,使筒体分隔成主烟道和分户烟风道。在外壁板上的进烟孔、通风孔下部筒体内设有与内隔板及外壁板相接的导流板,在导流板下部的内隔板上开有使主烟风道与分户烟风道相通的连通孔。这样可在一个烟风道内实现排烟与通风两用方式,且由于产品壁厚减小,使有效通风面积增大,外形尺寸减小,重量减轻。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直筒形式的烟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弯管形式的烟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采用阻燃、耐水的非金属成品板材,厚度在3-8毫米,按烟风道结构尺寸所需进行切割,制成单片外壁板、内隔板及导流板,用直角型材连接件连接各板,再加胶粘剂和嵌缝材料成型。在直筒形烟风道筒体,内隔板2位于两相对的长外壁板中间,使筒体分隔成主烟风道和分户烟风道。在分户烟风道一侧的外壁板上开有上下两分户管孔,下孔为进烟孔4,上孔为通风孔5。导流板3设置在各外侧壁管孔的下方,即将分户烟风道分段堵死,使本层楼房内的烟气不能从本层通风孔中逸向室内,又使下层楼房烟气或风气不能窜入上层室内。为此在导流板3下部的内隔板2上开出连通孔6,使各段分户管道内的烟、气顺导流板下部延连通孔进入主烟风道排出。也可将内隔板在导流板下的一截去掉,构成连通孔6。导流板3最好呈倾斜状态,以保证烟气的顺利排出。这种直筒烟风道可每层楼使用一件,也可分成二、三段拼接成一件,段节处设承插口,拼接后嵌缝密封。
由于选用薄形板式结构,使得在烟风道直筒内还可设置分隔板,即在两导流板3之间及内隔板2与一侧外壁板1之间设置有分隔板7,分隔板7两侧的外壁板上均开有进烟孔4。这样可实现两户共同使用一个烟风道但又彼此互不影响,从而提高烟风道的利用率,减少了烟风道的使用数量,降低建筑成本。在两户共用时,另一侧的进烟孔上部还需设置一个通风孔,即增加一个导流板、分隔一段分户烟风道即可。
由于本烟风道采用板式结构,体积缩小,因此可克服现有在框架结构建筑中需附在墙体外,占用室内空间的弊端,而改成移入墙体内,在通过楼层圈梁时,可从圈梁主筋间穿过,或在分户烟风道内加隔板,可使圈梁箍筋穿过,以保证箍筋间距不超过建筑规范规定的尺寸。另外还可制成绕梁烟风道,即将烟风道在框架结构的梁底部位折弯,穿过楼板后又折回,再并入墙体内,即可满足排烟通风所需,又不占用室内有用空间。其结构如图2所示,在两直筒体之间连接有上弯管8和下弯管9,上弯管为单一通道,即为主烟风道,下弯管内设有内隔板,使通风孔可在此弯管上开孔。各段节处均为承插口连接。
本烟风管用于厨房时,排烟、通风两用,在不增加独立通风管的情况下,便可改善厨房小气候。用于卫生间的通风时,单孔分户风道即可满足两个卫生间的通风要求。由于具有大孔径分户烟风引入管,能适应煤气、液化气用户排油烟的需求。本产品壁厚小,重量轻,建筑施工现场搬运安装方便,节省劳力和设备,提高工效。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建筑烟风道,其特征在于烟风道整体为板式结构,烟风道筒体由外壁板四面合成,筒体中间设置与两相对外壁板相接的内隔板,在外壁板上的进烟孔、通风孔下部筒体内设有与内隔板及外壁板相接的导流板,在导流板下部的内隔板上开有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风道,其特征在于两导流板之间及内隔板与一侧外壁板之间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两侧的外壁板上均开有进烟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风道,其特征在于在两直筒体之间连接有上弯管和下弯管,上弯管为单一通道,下弯管内设有内隔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物上的竖向排烟气通道。其整体为板式结构,烟风道筒体由外壁板四面合成,筒体中间设置内隔板及导流板,内隔板上开有连通孔。本产品排烟、通风两用,也可同层两户共用,减少了室内空间占用。本产品壁厚小,重量轻,建筑施工现场搬运安装方便,节省劳力和设备,提高工效。
文档编号E04F17/02GK2156238SQ9321359
公开日1994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2日
发明者吴志敏 申请人:吴志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