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管模组、其固定扣及采用该发热管模组的集成吊顶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114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发热管模组、其固定扣及采用该发热管模组的集成吊顶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集成吊顶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管模组、其固定扣及采用该发热管模组的集成吊顶电器。



背景技术:

集成吊顶电器从广义上说包括照明电器、换气扇和取暖器三大模块中的至少两个模块,为一体式集成吊顶产品,使用方便。目前市场上的集成吊顶电器一般均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内部部件布置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产品整体散热不良,缩短了电器的使用寿命,并且不利于便捷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管模组、其固定扣及采用该发热管模组的集成吊顶电器。

一种发热管模组,其包括一具有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壳体、多个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发热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方且正对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吹风电机,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一处于常闭状态的温控器,所述发热管的端部分别封装固定有一封装头,所述封装头上设置有一内凹的卡口,所述发热管的上方还罩设有一反光罩,所述反光罩与发热管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分别用于套装固定在所述发热管两端的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呈“5”型,其包括一形成有第一固定孔的第一固定片、以及从该第一固定片的一个侧边的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出来的第二固定片,沿所述第二固定片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一端的边缘处向外一体延伸形成一呈优弧状的第一弹性环片,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的尾端形成一外翻的第一钩部,所述第一弹性环片可套接在所述发热管两端的环形外壁上,沿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的环形侧壁的部分边缘向外一体延伸形成一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的中心轴线聚拢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的尾端形成一背向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的中心轴线的第二钩部;外力推动所述发热管端部从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穿过后可促使所述第二弹片向外扩张而产生形变,所述发热管的卡口移动至所述第二弹片的对应位置处时,所述第二弹片即恢复常态陷入所述卡口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罩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垂直向下形成有多个并列设置的、且横截面呈倒V型凹槽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管分开在两侧;所述反光罩的上表面且对应所述发热管的位置处均匀形成有多个第一传输孔,所述吹风电机的风道依序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一传输孔和发热管、以将所述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向外散出;所述反光罩的上表面上对应所述所述固定扣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的倒V型凹槽的底部形成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横截面呈大于半圆形的优弧形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对应所述发热管的端部位置形成有用于所述发热管的端部伸出的发热管定位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位于所述发热管下方的边缘处向外延伸形成有平行所述发热管方向的第一定位边。

一种固定扣,其可分离套装固定在发热管两端的端部上,所述发热管的端部分别封装固定有一封装头,所述封装头上设置有一内凹的卡口,所述固定扣呈“5”型,其包括一形成有第一固定孔的第一固定片、以及从该第一固定片的一个侧边的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出来的第二固定片,沿所述第二固定片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一端的边缘处向外一体延伸形成一呈优弧状的第一弹性环片,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的尾端形成一外翻的第一钩部,所述第一弹性环片可套接在所述发热管两端的环形外壁上,沿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的环形侧壁的部分边缘向外一体延伸形成一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的中心轴线聚拢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的尾端形成一背向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的中心轴线的第二钩部;外力推动所述发热管端部从所述第一弹性环片穿过后可促使所述第二弹片向外扩张而产生形变,所述发热管的卡口移动至所述第二弹片的对应位置处时,所述第二弹片即恢复常态陷入所述卡口内。

一种集成吊顶电器,其包括一开口朝下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吹风换气模组,所述吹风换气模组的下方固定有一用于遮挡壳体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下方并列设置有一面板模组,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一发热管模组,所述发热管模组为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管模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组件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盖板下方的、且光源朝向下方的光源面板,还包括两个与所述光源面板处在同一平面、且与其分别相连的隔栅板,所述隔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吹风换气模组和发热管模组的正下方,相连接后的光源面板与隔栅板的外围设置有四个首尾相接的支撑边框;还包括多个用于将所述光源面板、隔栅板与支撑边框固定连接的卡扣片;所述隔栅板与光源面板相连的一个侧壁的边缘向外弯折形成有一平行所述光源面板的压边,所述光源面板的边缘可压在所述压边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边框包括一长条状的、且平行所述光源面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光源面板的一侧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盖板的上壁垂直向上形成两个并列的第四支撑板,所述两个第四支撑板内部形成边框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弯折形成一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隔栅板的边缘部分的下表面可搭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片的横截面呈倒L状,其横向片可同时搭设在所述光源面板或隔栅板的上表面、以及所述支撑边框的第四支撑板的顶部平面上,其纵向片可插入所述支撑边框的第二支撑板、以及与其相邻的第四支撑板之间,所述卡扣片的横向片上对于所述支撑边框的边框安装槽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锁固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与所述吹风换气模组相连的集风罩,所述集风罩的端部形成有一输出口,所述壳体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有一可供所述集风罩的输出口穿出的集风罩出口,所述集风罩与所述吹风换气模组由一连接片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固定扣可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且易于组装和拆卸。组装时,通过外力推动发热管端部从第一弹性环片穿过后、可促使第二弹片向外扩张而产生形变,当发热管的卡口移动至第二弹片的对应位置处时,第二弹片即恢复常态陷入在卡口内,从而可限制发热管继续移动,需要拆卸时,只需反方向推动发热管,以使固定扣产生形变,即可使固定扣脱离发热管,操作非常方便,该固定扣还可用于灯管类的各种设备的元件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热管模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热管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扣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固定扣的侧面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集成吊顶电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集成吊顶电器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吹风换气模组的立体图。

图9为图8吹风换气模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吹风换气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1为图7中面板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支撑边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发热管模组、其固定扣及采用该发热管模组的集成吊顶电器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发热管模组10,其包括一具有第一出风口141的第一壳体14、多个并列设置在第一壳体14内的发热管11、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4上方且正对第一出风口141位置的吹风电机15,第一壳体14上还设置有一处于常闭状态的温控器16。

请同时参见图3,发热管11的端部分别封装固定有一封装头111,封装头111上设置有一内凹的卡口112。

优选的,请同时参见图4和图5,在发热管11的上方还罩设有一反光罩13,反光罩13与发热管11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分别用于套装固定在发热管11两端的固定扣12。

固定扣12呈“5”型,其包括一形成有第一固定孔1211的第一固定片121、以及从该第一固定片121的一个侧边的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出来的第二固定片122,沿第二固定片122远离第一固定片121的一端的边缘处向外一体延伸形成一呈优弧状的第一弹性环片123,第一弹性环片123的尾端形成一外翻的第一钩部1231,第一弹性环片123可套接在发热管11两端的环形外壁上;沿第一弹性环片123的环形侧壁的部分边缘向外一体延伸形成一具有朝向第一弹性环片123的中心轴线聚拢的第二弹片124,第二弹片124的尾端形成一背向第一弹性环片123的中心轴线的第二钩部1241;外力推动发热管11端部从第一弹性环片123穿过后、可促使第二弹片124向外扩张而产生形变,当发热管11的卡口112移动至第二弹片124的对应位置处时,第二弹片124即恢复常态陷入在卡口112内,从而可限制发热管11继续移动。

反光罩13朝向第一壳体14的上表面垂直向下形成有多个并列设置的、且横截面呈倒V型凹槽的隔离板131,隔离板131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发热管11分开在两侧;反光罩13的上表面且对应发热管11的位置处均匀形成有多个第一传输孔133,吹风电机15吹出的风道依序沿第一出风口141和第一传输孔133再将发热管11产生的热量向外散出;另外反光罩13的上表面上对应固定扣12的位置处形成有与第一固定孔1211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34,利用紧固件可将固定孔12与反光罩固定在一起。

隔离板131的倒V型凹槽的底部形成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固定槽132,第一固定槽132的横截面呈大于半圆形的优弧形状,紧固件可从第一固定槽132的两端旋入固定。

第一壳体1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对应发热管11的端部位置形成有用于发热管11的端部伸出的发热管定位口142;第一壳体11的侧壁位于发热管11下方的边缘处向外延伸形成有平行发热管11方向的第一定位边143,该第一定位边143用于将发热管模组10固定在集成吊顶电器的内部。

如图4和图5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固定扣12,其大致呈“5”型,其包括一形成有第一固定孔1211的第一固定片121、以及从该第一固定片121的一个侧边的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出来的第二固定片122,沿第二固定片122远离第一固定片121的一端的边缘处向外一体延伸形成一呈优弧状的第一弹性环片123,第一弹性环片123的尾端形成一外翻的第一钩部1231,第一弹性环片123可套接在发热管11两端的环形外壁上;沿第一弹性环片123的环形侧壁的部分边缘向外一体延伸形成一具有朝向第一弹性环片123的中心轴线聚拢的第二弹片124,第二弹片124的尾端形成一背向第一弹性环片123的中心轴线的第二钩部1241;外力推动发热管11端部从第一弹性环片123穿过后、可促使第二弹片124向外扩张而产生形变,当发热管11的卡口112移动至第二弹片124的对应位置处时,第二弹片124即恢复常态陷入在卡口112内,从而可限制发热管11继续移动。

请同时参见如图6和图7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集成吊顶电器,其包括一开口49朝下的壳体40,壳体40的内部固定有吹风换气模组50,吹风换气模组50的下方固定有一用于遮挡壳体40开口49的盖板45,盖板45的下方并列设置有一面板模组20,面板模组20的下方即为室内空间,壳体40的内部还设置有前述的发热管模组10,其中吹风换气模组50和发热管模组10的上表面分别与壳体40的顶部固定。盖板45固定在吹风换气模组50和发热管模组10的下表面。

请同时参见图8至图10,本发明的吹风换气模组50主要包括电机51、与电机51相连接的风轮53、设置于风轮53两端的两个侧盖55、以及固定于两个侧盖55之间的第一挡风板54和第二挡风板57。

风轮53优选为滚轴式铝风轮。风轮53两端的侧盖55均大体呈方形,两侧盖55隔着风轮53相互平行对置。电机51设置于其中一侧盖55的外侧壁上,用于带动风轮53(应为53)转动,可以通过调整电机转轴的转动方向和风轮的轮叶方向,实现风向的变化,从而满足吹风和换气的不同功能。

第一挡风板54和第二挡风板57包围着风轮53的一部分,形成换气风道。第一挡风板54形成为一弧形的片状挡风板。其中,第一挡风板54由第一隔板541和第二隔板542一体成形。第一隔板541大体呈长方形板状,其宽度小于侧盖的宽度。第一隔板541以与侧盖55的上边缘相平行的方式,通过自攻螺丝固定于两侧盖55的上部(优选固定于靠近两侧盖上边缘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一隔板541位于风轮53的上方。其中,第一隔板541的一端位于靠近侧盖55的右侧边缘的位置。第二隔板542大体呈弧形,以从风轮53的左侧面包围着风轮53的方式,从第一隔板541远离侧盖55的右侧边缘的另一端延伸而出,并且第二隔板542的末端延伸至大致接近风轮53底部所在水平面的位置后,朝向远离风轮53的方向延伸。

第二挡风板57大体呈弧形板状。第二挡风板57通过自攻螺丝(10是发热管模组?)固定于靠近侧盖55右侧边缘的位置。第二挡风板57的上端与第一挡风板54的第一隔板541远离第二隔板542的一端相隔一预设距离,形成有一风道口572。第二挡风板57的另一端,即末端延伸至大致接近风轮53底部所在水平面的位置后,朝向远离风轮53的方向延伸。因此,第一挡风板54的第二隔板542的末端5421与第二挡风板57的末端均朝向远离风轮53的方向延伸,形成为进风口571,并且提高了进风量,从而提高了换气效率,如此,风轮53的风道由两侧盖55、第一挡风板54、第二挡风板57、出风口572、进风口571限定而成,风道顺畅。

壳体40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与吹风换气模组50相连的集风罩60,集风罩60设置于两侧盖55形成有风道口572的一侧。所述集风罩60的端部形成有一与风道口572贯通的输出口61,该集风罩大体圆台形,其输出口61形成在较小的一端,其较大开口的一端覆盖了风道口572,因此,从风道口572排出来的风可通过集风罩汇集后,再从输出口61排出,可以提高散热排气效果。

请同时参见图11和图12,面板组件20包括一设置在盖板45下方的、且光源朝向下方的光源面板21,还包括两个与光源面板21处在同一平面、且与其分别相连的隔栅板22,隔栅板22分别设置在吹风换气模组50和发热管模组10的正下方,相连接后的光源面板21与隔栅板22的外围设置有四个首尾相接的支撑边框24;优选的,还包括多个用于将光源面板21、隔栅板22与支撑边框24固定连接的卡扣片23。

隔栅板22与光源面板21相连的一个侧壁的边缘向外弯折形成有一平行光源面板21的压边221,光源面板21的边缘可压在压边221上。

支撑边框24包括一长条状的、且平行光源面板21的第一支撑板241,第一支撑板241远离光源面板21的一侧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二支撑板242;沿第一支撑板241朝向盖板45的上壁垂直向上形成两个并列的第四支撑板244,两个第四支撑板244内部形成边框安装槽2441;第一支撑板241上与第二支撑板242相对的一侧弯折形成一平行第一支撑板241的第三支撑板243,第三支撑板243与第一支撑板241不在同一平面上,隔栅板22的边缘部分的下表面可搭在第三支撑板243上;第一支撑板24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两端的装饰槽2411,当四个支撑边框24首尾相接后,四个装饰槽2411连接成一方形,在该装饰槽2411内可配以不同的颜色、或者配以喷油、烤漆、氧化、烫印等不同的工艺,以达到美化产品外观的功能。

卡扣片23的横截面呈倒L状,其横向片可同时搭设在光源面板21或隔栅板22的上表面、并且可同时搭设在支撑边框24的第四支撑板244的顶部平面上,其纵向片可插入支撑边框24的第二支撑板242、以及与其相邻的第四支撑板244之间;卡扣片23的横向片上对应支撑边框24的边框安装槽2441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锁固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231。

本发明的集成吊顶电器集成有发热管模组、换气吹风模组、以及照明电器,从集成吊顶电器正面看来,照明电器、取暖器、换气扇和第二个照明电器并排设置,不堆砌、不拥挤,各电器的固定均不需要设计专门的固定架,用普通的固定元件即可,生产和组装均简单,且各电器固定更牢固,不会移位。其中,发热管模组的安装组合,利用了具有可产生弹性形变的固定扣来固定发热管,可便于使用人员从第一壳体的正下方直接取出发热管,有效的简化了安装程序。

综上,本发明的集成吊顶电器具有结构设计巧妙、布局合理、散热排气性能好的优点。

虽然对本发明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